首页
观无量寿经问答

观无量寿经的观想方法

2020-05-25 17:31:25

佛门中的智慧是非常的多,而且我们的帮助和开悟也是有很多的帮助,所以一些师兄在修行念诵观无量寿佛经,同时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也会知道观无量寿佛经的观想方法有什么,那么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吧!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夫四种念佛,唯持名最为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今人教理、观法,皆不了明。若修观想、实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坠。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

观无量寿经的观想方法

出自《观无量寿佛经》。据观佛三昧海经卷九、卷十、坐禅三昧经卷上载,若于佛之三十二相,专观其中一相,能灭九十亿那由他恒河沙微尘数劫之生死重罪;若观其全身相好,须端坐正受,系念佛身,莫念地、水、火、风等诸余法,常念佛身,见十方三世诸佛悉在目前,可灭除无量劫之罪。此外,观想念佛又有一相观、多相观、全相观之别。

观想念佛,先要将小品《弥陀经》所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以乃《无量寿经》所说的境界,乃至《法华经》中佛所说的奥秘,作基本的认识。

观是心观,想是心想。老实说,修行就是造业。不过不造五浊恶世的恶业或无记业,而是造善业,进而修造成佛的菩提大业。观想就是转业的方法,因为观想也是“见”“思”的境界。在凡夫的“见”“思”上,未曾明道,一切皆在无明杂染中乱起“见~思”,所以叫做“见思惑”。明道以后的“见”则转为般若智的见地;“思”则转为“正思惟”的观照成就。一念之间,转识成智的关键即在此,只要将此一念转过来就行。可是多少修行人,最难得的便在此无可着力的一转啊!

观想念佛有许多方祛,将来如有机缘,再作详细讲述,现在先简略说~容易做到的方法。

首先,应请一尊庄严相好的佛像。或雕、或塑、或画、或磁造、或铜质都可以。修习者,自身或立、或坐---跏趺坐,须面对佛像。但佛像的头面,必须略高过于自己的头额,佛相的双目与自己双目平视而略高些许。自己看着佛的眉间,或清净妙目,这样长留影像。不管他是真身佛或塑造画像的佛,初步只须存念观想清清明明习惯性所见的影像,“系心一缘”,念念不忘。但是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刹那间是不容易观起来的。因此,初修者,或者只观佛像眉间的一点亮光,或观佛的清净妙目也可。这样也就是“系心一缘”的念佛法门。但有人看见佛的双目笑了.自己也笑了,这却不可以。因为,动了散乱心念。此时仍应一心不乱,系心一缘的观想下去。观好以后。有了深刻印象,不须太加着意,渐渐的,随时随地,都有“阿弥陀佛”一点亮光的深刻印象现前,而此心念中的“阿弥陀佛”,念念不忘。乃至观佛全身,以及极乐世界的净土境界,一一历历分明.这样便是初基的观想成就。在开始修观的时候,也可以直接观佛的全身,或观佛像胸前的“卍”放光。

在修此观想念佛的法门中,真的看见“阿弥陀佛”现前时,切莫乱动欢喜心,或种种散乱心,这只表示你观想对了。所以这时,不要欢喜,也不要恐惧,只是澄心止意,一念不乱,我在佛的心中,佛也在我的心中,了了分明,无有差射。但也不是说好像投胎一样,投在佛的身中,而是觉得我心与佛合而为一,佛我一如,了无分别。既不我慢贡高,也无欢喜也无悲,一心清净自在,一念“阿弥陀佛”。所谓“万年一念,一念万年。”如此即可。

观无量寿经的观想方法

如果有时候观到自己身体内外充满光明,心中不要起分别,不要问此光是真是假,是佛是魔。是真的佛光也很平凡,是魔光也没有什么可怕,即使放光动地也不希奇。这些境界,都是自性心光的偶然显露而已。一切众生,本来就具备了这些功能,现在只是回复了白性心光,不希奇、不执着就好。如果一生执着之心,就自起魔障了。有时观想念佛下去,自己头顶会呈现光明。但要注意,头顶放光,同样也不是用自己的眼睛看见的。如果是用眼睛看见的,则两眼必已上翻,那样会影响眼神经与脑神经。凡是念佛念得好的人,外面的形貌,更显得慈祥、可亲、活泼、和蔼、清净、庄严。心身更健康,头脑更清楚。是一个活活泼泼的平凡人,慈悲喜舍的平凡人。稍有怪异,即不是佛,而是糊涂的“糊”了。所以说,头顶放光,身体内外放光,都是自己观照而知的,不是肉眼所见。肉眼看见的光影,必须小心求证,是否是眼病现象。如在灵明中,见一片光明,常时修习,永不退转,将来临命终时,从顶囟门蓦直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就有把握。但年纪大的人,平常日子念佛观想,如无真正定力功夫,切切不可随便就观想头顶,否则,很容易走掉,或者引起血压升高。所以密乘传法时,往往同时传授药师佛的长寿法,观想药师佛的法门,是从头顶下降,不致虚脱。强健的人也可以修此法门,因为年青人寿元充沛,未来的日子还长的很,须知一个人求生不易,求死也很难,所以要真能修到来去自在,可不容易。

观无量寿经的观想方法

以上的内容就是观无量寿经的观想方法,修行佛门中的智慧,是需要我们去坚持的诵读和感悟,这样我们可以了解到的智慧和内容才会更加的多。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