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大师
我们刻苦修行佛法,往往不知道自己的修行程度,只能用佛经或者开了悟了的祖师的话来评判。因为佛法就像一个大圆月,佛陀理解的这个圆月就写在佛经上面了,而开了悟祖师的理解这个圆月就写在祖语里面。当然更多的是一般法师所告诉我们的,他理解的佛法圆月。
为什么要变得这么麻烦呢?因为时代不同,人们的生活空间、生活习惯、生活条件、生活……等等改变很大。佛陀时期,佛陀用当时最贴切的语言来说,当时的人们就很容易理解。如果我们当时出生在佛陀的身边,所谓值佛出世,那是我们命好,很容易就得到最容易理解的佛法,但是这样的人有几个呢?真的是太少太少。
因为,这是在两千多年前,印度发生的事情了,语言、环境、条件、事件……甚至气温都已经完全不同,这些不同,都会造成说法的人采取的说法方式变化。因为佛陀说法,所谓十二部经,不要说当时的语言环境了,就光是比喻我们就因为没有经验而很难理解。所以,我们现在看起佛经来,会有重重的困难。
同样,距离我们有一千多年的祖师们的言辞也有类似的问题。只是他们的言说是在中国本土上进行的,一切典故和说法以及比喻等与我们比较接近,相对来说我们好理解一些。所以,他们的指月就比较能让我们容易接受。但是,因为毕竟不是佛陀本人所说,他们对圆月的阐释就有待考证。
好在祖师们也不孤独,有几十代的后代对他们进行评价,而且参与评价的很多人也是开了悟的人。所以,我们可以有很多的选择,寻找与自己有缘份的祖师,看他们的语录,按照他们的教诲去做。当然,现代也有很多的高僧大德,也在不停地为我们阐释着佛陀的经典。产生很多新的见解与认识,供我们参考选择。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古德传灯,历代授受”。不管如何我们自己心中应该有一盏明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怎么做?那么自己经过七年来的体验,自己心中也确立了一盏明灯。那就是永嘉大师给我们留下的这面“空”镜,对照这面“空”镜,自己就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下面这段就是永嘉大师对于声闻缘觉境界的描述:“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身与空相应,则刀割香涂,何苦何乐?依报与空相应,则施与劫夺,何得何失?”因为,声闻缘觉是真正证到“空”性的人,他们是能够做到这样的人,对比我们自己,一看就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接着,永嘉大师又把菩萨的境界描述出来了:“心与空不空相应,则爱见都忘,慈悲普救。身与空不空相应,则内同枯木,外现威仪。依报与空不空相应,则永绝贪求,资财给济。”菩萨证到了“空”性,但是不迷惑于“空”境。所谓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为度众生不入涅槃。
最后,永嘉大师还把佛的境界描述出来了:“心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实相初明,开佛知见。身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一尘入正受,诸尘三昧起。依报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香台宝阁,严土化生。”佛是菩萨圆满修行的一个标志,所谓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世尊曾在“佛日未出”时,作婆罗门,修菩萨行,住于雪山,为得“半偈”而献身,有称为八字舍身命。“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半偈也称“半句偈”,以此因缘,便得超越,足十二劫,在弥勒前,成无上正等正觉(《大般涅槃经》卷十四“圣行品”)。
永嘉大师的“半句偈”是大师女弟(妹妹)玄机大师圆寂时颂的。玄机大师在偶然的一次中,请问其兄说:“自古以来,大修行人临终往生,有哪些瑞相?”
永嘉大师回答了以后,玄机大师说:“除了天乐盈空、异香满室、坐化、立化、吉祥卧化等,还有哪些瑞相?”永嘉大师答道:“未曾闻过。”玄机大师说:“以后往生时,与过去大修行的大德们,一定会有不同之处出现。”永嘉大师不语。
玄机大师唐·景云二年(公元708年)得度,作一偈:法性湛然,本无去住,厌喧趋寂,岂为达耶?
平时常习定于大日山的石窟中。后与兄玄觉同参六祖,曾著《圆明歌》与兄永嘉大师《证道歌》相表里。后住永嘉净居寺。于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五月初八,倒立而化,推之不倒,永嘉大师为作“半句偈”:“生也颠倒,死也颠倒。”诵后乃扑。殡后,是夕雷电大作,柩忽不见。经二日,有从大日山来者说,那天夜间,空中有箫鼓声;越日发现,玄机大师之柩已在大日山岩窦里。
火化后,弟子们迎舍利归寺,建塔号“圆明塔”,因名其岩“机岩”。
永嘉大师颂的“半句偈”“生也颠倒,死也颠倒”,曾经有人为这“半偈”作过解释,说这偈颂的内容意思,是说人在母亲的肚子里,未生时颠倒着长大,又是颠倒着生出来;死的时候,又颠倒着离开世界。所以称之“生也颠倒,死也颠倒”。
听了这样解释以后,当时觉得好像有点道理。稍微静静思考一下,就觉得这样的解释不大文雅,太俗气、太滑稽;再想想觉得这话有点荒唐。永嘉大师总不会要大家这样去了解他说的这“半句偈”的意思吧!
“生也颠倒”中的“生”字,是说人出现在世间,生活在社会里,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佛教之娑婆世界的时间和空间里,一定要了解人生,发现人生,分析人生,奉献人生。人生活在器世间和有情世间,要以正知正见去分析、去判断、去理解,不要以颠倒的眼光去看世界,不要以颠倒的感受去接触事物。
永嘉大师在玄机大师倒立化生时说的“颠倒”的意思是说:妹妹!您已经懂得这个道理了,我很佩服您,您现在是在开示众生,说世间的人都是颠倒着看问题,颠倒着做人,颠倒着认识世界;把世间丑的说成美的,臭的说成香的,短的说成长的,假的说成真的,空的说成有的。正因为这样,您现在通过用瑞相来明白地表演出了这个精彩节目,告诉大家。世尊就是为这个问题才出现于世,开示众生悟入佛的知见。
佛用最原始的科学分析方法,分析人是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而成的;用现代名词说,人是固体、液体、热能、气体组合成的。佛说的十八界,也就是说人是六根(生理)、六尘(物理)、六识(心理)组合成一个人。佛说每个人的身体都会毁坏的,每个人都会死的,财产最多、权力最大的皇帝老子也会死,都会分解成脓血和白骨。但是人们是不会去想脓血和白骨的,反之,天天要在裹着白骨的臭皮上涂脂抹粉、画眉修目,选用时髦的衣裳包装起来,成为最摩登的人。佛说人很愚痴,认为自己一个人拥有家庭、妻子、儿女、房屋、田地、衣服、粮食、财产等。佛告诉我们,世间没有一件东西是属于个人所有的,佛把世间所有的财产分为五股人所有:
一、随便你有多大的财产,像百万富翁,大火一烧,你有多大的财产,火会把它烧光,所以火有一份。
二、财产属水所有,大水一来,多大的财产都会付诸东流。
三、财产多了,盗贼是跟在有财产的人身边转的,盗贼是不会跟在穷人身边转的,所以盗贼有份。
四、赚钱多了,发大财了,要人身保险、人寿保险;收入多了,国家要征税收,要管理费、赞助费、××工程费、个人所得税等,都得要缴。国家部门也有一份。
五、你的财产有恒河沙数那么多,死了带不走,留下来给子女。四份以外子女有一份。共有五份,本人一无所有。
人的寿命如果活到一百岁,大家会认为是长寿的人,称他为老寿星。一百年的寿命如果和地球相比,人的寿命实在太可怜了,还比不上朝生暮死的飞蛾或是蝼蚁呢!
佛说我们众生都是“背觉合尘”,就是颠倒。《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如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比如自己的眼睛生了翳病,反说空中有花,还说天上有两个月亮。这些都是“颠倒 ”地看世界,“颠倒”地看问题,“颠倒”地观察一切事物。
“死也颠倒”的“死”这个字,在佛教里是说“不曾死”,也就是说,人的死就是生的开始,有死就有生,有生就有死。佛教说人的一生一死的过程,就是像人住房子一样,房子住长久了,就会旧了、破了、毁了,就得要搬家。人的一生一死,就像汽车用旧了,就得回炉,重新买辆新车驾驶。生又好比是游花园的开始,死是游花园的结束;接着游另一座花园时,又是一生的开始。人的一生一死又像睡梦和觉醒的关系,无始劫以来,我们做了多少美梦和恶梦,到现在仍旧在睡梦中度日。二千年前的庄周,说他自己到底是人梦着做蝴蝶呢,还是原来是蝴蝶在睡梦中梦着做人呢?庄子虽然已经仙去了,这个问题存到今天尚未解决。
永嘉大师对着倒立圆寂的玄机大师说:您这样表演,是说世间人都是在颠倒中度过,通过您这个节目的表演,大家已明白认识到,人的一生都是在颠倒中不停地流转的。
玄机大师在永嘉大师的“生也颠倒,死也颠倒”的半偈诵了以后,安祥地躺下荼毗。弟子们迎舍利安放在“圆明塔”里。
经过历史的沧桑,“圆明塔”已经毁坏了,《平阳县志》、“大日寺碑文”、《五灯会元》都有分别记载,未曾被历史沧桑冲刷掉,“圆明塔”塔基尚在浙江省平阳县埭头村,去年大日寺的比丘尼们曾经有计划重建“圆明塔”。
如果重建“圆明塔”满愿时,一定要在建塔的碑文上深深地刻上永嘉玄觉大师的半句偈“生也颠倒,死也颠倒”。以此来做人们的“镜鉴”,要常以“颠倒”二字来敲响每个人的心灵,使之不再“颠倒”。按照《心经》说,要远离“颠倒”,达到究竟涅槃。(文:曾承木)
永嘉大师的“半句偈”用颠倒去借鉴人生
世尊曾在“佛日未出”时,作婆罗门,修菩萨行,住于雪山,为得“半偈”而献身,有称为八字舍身命。“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半偈也称“半句偈”,以此因缘,便得超越,足十二劫,在弥勒前,成无上正等正觉(《大般涅槃经》卷十四“圣行品”)。
永嘉大师的“半句偈”是大师女弟(妹妹)玄机大师圆寂时颂的。玄机大师在偶然的一次中,请问其兄说:“自古以来,大修行人临终往生,有哪些瑞相?”
永嘉大师回答了以后,玄机大师说:“除了天乐盈空、异香满室、坐化、立化、吉祥卧化等,还有哪些瑞相?”永嘉大师答道:“未曾闻过。”玄机大师说:“以后往生时,与过去大修行的大德们,一定会有不同之处出现。”永嘉大师不语。
玄机大师唐 景云二年(公元708年)得度,作一偈:法性湛然,本无去住,厌喧趋寂,岂为达耶?
平时常习定于大日山的石窟中。后与兄玄觉同参六祖,曾著《圆明歌》与兄永嘉大师《证道歌》相表里。后住永嘉净居寺。于唐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五月初八,倒立而化,推之不倒,永嘉大师为作“半句偈”:“生也颠倒,死也颠倒。”诵后乃扑。殡后,是夕雷电大作,柩忽不见。经二日,有从大日山来者说,那天夜间,空中有箫鼓声;越日发现,玄机大师之柩已在大日山岩窦里。
火化后,弟子们迎舍利归寺,建塔号“圆明塔”,因名其岩“机岩”。
永嘉大师颂的“半句偈”“生也颠倒,死也颠倒”,曾经有人为这“半偈”作过解释,说这偈颂的内容意思,是说人在母亲的肚子里,未生时颠倒着长大,又是颠倒着生出来;死的时候,又颠倒着离开世界。所以称之“生也颠倒,死也颠倒”。
听了这样解释以后,当时觉得好像有点道理。稍微静静思考一下,就觉得这样的解释不大文雅,太俗气、太滑稽;再想想觉得这话有点荒唐。永嘉大师总不会要大家这样去了解他说的这“半句偈”的意思吧!
“生也颠倒”中的“生”字,是说人出现在世间,生活在社会里,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佛教之娑婆世界的时间和空间里,一定要了解人生,发现人生,分析人生,奉献人生。人生活在器世间和有情世间,要以正知正见去分析、去判断、去理解,不要以颠倒的眼光去看世界,不要以颠倒的感受去接触事物。
永嘉大师在玄机大师倒立化生时说的“颠倒”的意思是说:妹妹!您已经懂得这个道理了,我很佩服您,您现在是在开示众生,说世间的人都是颠倒着看问题,颠倒着做人,颠倒着认识世界;把世间丑的说成美的,臭的说成香的,短的说成长的,假的说成真的,空的说成有的。正因为这样,您现在通过用瑞相来明白地表演出了这个精彩节目,告诉大家。世尊就是为这个问题才出现于世,开示众生悟入佛的知见。
佛用最原始的科学分析方法,分析人是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而成的;用现代名词说,人是固体、液体、热能、气体组合成的。佛说的十八界,也就是说人是六根(生理)、六尘(物理)、六识(心理)组合成一个人。佛说每个人的身体都会毁坏的,每个人都会死的,财产最多、权力最大的皇帝老子也会死,都会分解成脓血和白骨。但是人们是不会去想脓血和白骨的,反之,天天要在裹着白骨的臭皮上涂脂抹粉、画眉修目,选用时髦的衣裳包装起来,成为最摩登的人。佛说人很愚痴,认为自己一个人拥有家庭、妻子、儿女、房屋、田地、衣服、粮食、财产等。佛告诉我们,世间没有一件东西是属于个人所有的,佛把世间所有的财产分为五股人所有:
一、随便你有多大的财产,像百万富翁,大火一烧,你有多大的财产,火会把它烧光,所以火有一份。
二、财产属水所有,大水一来,多大的财产都会付诸东流。
三、财产多了,盗贼是跟在有财产的人身边转的,盗贼是不会跟在穷人身边转的,所以盗贼有份。
四、赚钱多了,发大财了,要人身保险、人寿保险;收入多了,国家要征税收,要管理费、赞助费、某某工程费、个人所得税等,都得要缴。国家部门也有一份。
五、你的财产有恒河沙数那么多,死了带不走,留下来给子女。四份以外子女有一份。共有五份,本人一无所有。
人的寿命如果活到一百岁,大家会认为是长寿的人,称他为老寿星。一百年的寿命如果和地球相比,人的寿命实在太可怜了,还比不上朝生暮死的飞蛾或是蝼蚁呢!
佛说我们众生都是“背觉合尘”,就是颠倒。《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如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比如自己的眼睛生了翳病,反说空中有花,还说天上有两个月亮。这些都是“颠倒 ”地看世界,“颠倒”地看问题,“颠倒”地观察一切事物。
“死也颠倒”的“死”这个字,在佛教里是说“不曾死”,也就是说,人的死就是生的开始,有死就有生,有生就有死。
佛教说人的一生一死的过程,就是像人住房子一样,房子住长久了,就会旧了、破了、毁了,就得要搬家。人的一生一死,就像汽车用旧了,就得回炉,重新买辆新车驾驶。生又好比是游花园的开始,死是游花园的结束;接着游另一座花园时,又是一生的开始。人的一生一死又像睡梦和觉醒的关系,无始劫以来,我们做了多少美梦和恶梦,到现在仍旧在睡梦中度日。二千年前的庄周,说他自己到底是人梦着做蝴蝶呢,还是原来是蝴蝶在睡梦中梦着做人呢?庄子虽然已经仙去了,这个问题存到今天尚未解决。
永嘉大师对着倒立圆寂的玄机大师说:您这样表演,是说世间人都是在颠倒中度过,通过您这个节目的表演,大家已明白认识到,人的一生都是在颠倒中不停地流转的。
玄机大师在永嘉大师的“生也颠倒,死也颠倒”的半偈诵了以后,安祥地躺下荼毗。弟子们迎舍利安放在“圆明塔”里。
经过历史的沧桑,“圆明塔”已经毁坏了,《平阳县志》、“大日寺碑文”、《五灯会元》都有分别记载,未曾被历史沧桑冲刷掉,“圆明塔”塔基尚在浙江省平阳县埭头村,去年大日寺的比丘尼们曾经有计划重建“圆明塔”。
如果重建“圆明塔”满愿时,一定要在建塔的碑文上深深地刻上永嘉玄觉大师的半句偈“生也颠倒,死也颠倒”。以此来做人们的“镜鉴”,要常以“颠倒”二字来敲响每个人的心灵,使之不再“颠倒”。按照《心经》说,要远离“颠倒”,达到究竟涅槃。
-
永嘉大师:证道歌
永嘉大师:证道歌永嘉大师证道歌唐慎水沙门 玄觉 撰 (永嘉玄觉大师,法号玄觉,又号真觉大师)君...
-
永嘉大师:境界
永嘉大师:境界我们刻苦修行佛法,往往不知道自己的修行程度,只能用佛经或者开了悟了祖师的话...
-
永嘉大师:是以禅门了却心,遁入无生知见力!
永嘉大师:是以禅门了却心,遁入无生知见力!永嘉大师:是以禅门了却心,遁入无生知见力!意识...
-
永嘉大师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
永嘉大师禅修法:参禅观心的实用法门,透彻了悟自性本心
永嘉大师禅修法:参禅观心的实用法门,透彻了悟自性本心永嘉大师禅修法:参禅观心的实用法门,...
-
永嘉大师开示戒色欲
永嘉大师开示戒色欲永嘉大师(禅宗祖师)★於诸女色,心无染著。凡夫颠倒,为欲所醉,耽荒迷乱,...
-
永嘉大师:“成佛三句话”
永嘉大师:“成佛三句话”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著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法身不痴即般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