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2 04:07:19
净空老法师讲述 2003/10/23 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同学,最近这些年来,由于社会的动乱,人民的痛苦一年比一年加深。在最近一个世纪以来,像我这个年龄,甚至于比我大二、三十岁的人,深深的经历动乱痛苦的经验,深深感觉到和平的需要。尤其是最近半个世纪,二次大战之后,冷战、热战在这个世间从来没有停止过,深受灾难的人太多!又何况现在灾难频率增加,灾害也一次比一次严重,可以说今天在这个地球上已经不分宗教、不分种族、也不分国家的界限,大家唯一的一个希望是和平、是安定,繁荣兴旺还在其次。这个祈求可以上溯千万年之前,人类就祈求和平安定了。但是一直到现在确实已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于几万年,和平没有落实。这什么原因?在中国历史所记载的,上古时代确实出现过和平安定,大同之世,为古代圣贤所仰慕、所追怀。孔老夫子常常赞叹尧舜禹汤,尧舜距离孔子有两千多年,我们知道在那个时代没有大一统的国家组织,是在部落时代,我们想到是小局面的和平安定,靠着贤明的领导人治理这个部落,那个时候的部落就是个国家。
一直到春秋时代,周朝的时候依旧没有统一,我们在书上常常念到八百诸侯,诸侯就是国君。大国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小国就是一个乡镇,方圆三、五十里,这是小国,大国也不过是几万人、十几万人这样的人口。贤明的国君爱民如子、大公无私,使他的臣民歌功颂德,真正落实安定和平。只要社会安定,这个地区和平,必定兴旺,文武典章制度在当时足以为其它部落的典型、榜样,使其它的这些国家都对他仰慕、尊敬,尊重他、接受他的教导,吸取他们的经验,这样自自然然形成盟主,产生以后所谓的天子。那个时候的天子,是大家自然而然尊重他,他有德行,他治理这个国家治得好,确确实实可以做诸侯的模范、榜样。所以留下许许多多宝贵的教训,这些教训是重要的原理原则,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个“平”是公平,使天下所有诸侯、所有这些国家都能得到公平的待遇。唯有公平,才会有安全、才会有安定。我们今天讨论和平与国际安全,使我们想到古圣先王。可是有些人会想到,那个时候的国家小、人口少,容易统治,现在的国家幅员大!像中国有这么大的领土,有十几亿的人口,这个统治谈何容易!
中国自从汉朝统一以后一直到今天,保持统一的局面历两千年而不衰,这在世界史上是奇迹。罗马曾经在欧洲统治过一千年,覆亡之后再不能够复兴,为什么中国大一统的局面能够维系两千年,道理在哪里?古圣先贤的教诲。这个教诲正是儒家最重要的教学科目,“大学之道”,在第一段是经文,后面是解释,并不长,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把纲领给我们提出来了。“大”是大人。中国古时候称大人,是最尊敬的称呼,大人就是圣人、就是贤人。为什么称他大人?他通达大道,他有大德。什么是道?道是宇宙自然的原理原则,或者我们称作宇宙自然的法则,这是道,他明了。在佛法里面讲,“诸法实相”,这是道。随顺宇宙自然的法则,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随顺自然的法则,这叫德。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就是道德的教育。落实在人事上就是伦理,中国古人所讲的五伦,五伦是自然的法则。五伦第一个是夫妇,这是最小的生活环境。夫妇是一个室(一个房间),同居在一个房间,最小的单位。房间外面是家,家有父子、有兄弟,称为天伦,这是天然的,这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为的。家庭之外是社会、国家,社会里面有君、有臣,君臣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君是领导者,臣是被领导。君臣之外就是朋友,朋友狭义的说,同学称为朋,同志称为友,友比朋的关系更密切,一个是同学,一个是同志;广义的讲,所谓“四海之内皆朋友也”。那个时候讲四海之内是讲中国整个的地区,那时候称为天下,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世界。
自然形成的,这是“道”;我们如何随顺自然的法则,就是“德”。父慈子孝,慈孝是德,这也是自然的。最明显的显示是在一个人童年的时代,三岁离开怀抱,自己能独立的活动,但是父母对他的关心无微不至,唯恐他遇到危险,也唯恐他做错了事。他才会走路,才会说话,才会自己独立的活动,处处关心他、处处照顾他。而这个孩童,他也自自然然的知道依靠他的父母,时刻不离。玩的时候总回头看看,他父母在不在,看不到父母他就恐慌了。慈跟孝,从这个地方你就看见了。尧舜教导我们是“父子有亲”,那是真诚的亲爱,不附带任何条件。父子有亲,父慈子孝。
“夫义妇听”,这都是德。丈夫对妻妾有义,妻子对丈夫能听,凡事好好的商量,这是自然的,自然之道。圣人教导我们“夫妇有别”,“别”怎么讲法?别的意思很深,男女有区别。这个区别是职责有别,男主外,女主内,内外有别,内是外的根,内是外之本。所以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文钞》里面常常讲,“天下安危,女人操大半之权”,这个话说得有道理。但是现在很少人懂得,很少人会想到这桩事情,为什么天下的安危,大权操在女人的手上?今天社会动乱不安,什么原因?做妻子的人把这个权放弃了,天下大乱!社会不安!妻子到底有什么样的权?她最重要的使命是教养她的儿女,这是她的大权,她有能力把她的儿女教成圣人、教成贤人。世间圣贤君子多了,社会哪有不安定的道理,哪有不和平的道理,怎么会有动乱?如果做妻子的人放弃教子女这个重大的使命,无论她自己的事业做得多么辉煌,她后继无人,她一生的成绩等于零。身死、国亡、家灭,你想想那不等于零吗?所以从前妇女的权是“相夫教子”,相夫是帮助丈夫,帮助丈夫最重要的一桩事情,是把儿女教好。所以,她是儿女的典型,她是儿女的榜样。小孩从生下来眼睛睁开,他就在看,他就在听,他就在学习。我们知道,童年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模仿大人。做父母的、做长辈的,给他是什么印象?教他的是什么?
现在在这一个世纪,特别是最近半个世纪,社会上提倡男女平等,其实“男女有别”还是平等,怎么不平等?一定要争男人的职权,放弃自己的职权,自己儿女交给佣人教,这在现前是普遍的现象。所以儿女长大了,对父母没有那种亲爱的心。父母没照顾他,他不知道他父母是怎么对待他的,他亲爱那个带他的。那个佣人带他,他对佣人有亲情,他对他的父母没有亲情,他学他的佣人。所以,近代为什么有儿女不听父母的?你从小没有关怀他,从小没照顾他,他怎么会听你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电视机发明了,小孩张开眼睛就看到电视,换句话说,他从小接受熏习,他学电视里面的。电视里头的内容是些什么?你不能不知道。稍稍长大了,六、七岁上小学,科学技术进步了,现在进步到计算机作业。早年我在美国,看到韩馆长的孙子,上小学一年级就学使用计算机。渐渐他在计算机里面自己也去看些网络,计算机网络里面播放的是什么节目?做父母忙着自己的事业,很少去关心。小孩到晚上两、三点钟还在看计算机,大人讲这个孩子不错,好用功,这么晚他还在用功。他看的什么节目?杀盗淫妄!所以他长大了,你怎么管他?
中国《大学》里头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总纲领,儒家教育的总纲领。第一个,明德。明明德,换句话说,说“明明德”,意思就是你现在“明德”失掉了。“明”是智慧,佛家讲自性本具的智慧;“德”是德能。自性的智慧不见了,自性本具的德能不见了,现在再把它找回来,叫“明明德”。所以,明明德的意思,跟我们佛法里头所讲的“明心见性”是一桩事情。明德,这个人就是圣人,在大乘佛法里面,他至少是法身菩萨,不是凡人。法身菩萨的事业就是“亲民”,就是“止于至善”。亲民不就是佛家所讲的“众生无边誓愿度”!自行化他都要做到止于至善,做到最圆满,做到没有丝毫缺点,做到至善。三句话就把教育的宗旨、目标、方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指出来。学是学的这个,教也是教的这个,落实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总不离这个原则。
明德也就是大乘佛法里讲的菩提心,菩提心一发,这个人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初住叫发心住,就是你的“明德”现前了。我们今天解释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真诚,真诚是菩提心之体。《观经》里面讲的三心,至诚心是体,深心是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什么是深心,自受用的?我们依照《无量寿经》所讲,“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他受用是大慈大悲,所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佛教。菩提心的体落实在大慈大悲,落实在利益众生。自利是提高自己的道德,提升自己的境界,不是享受五欲六尘,不是享受世间荣华富贵,不是!而是真正能为一切众生服务,牺牲奉献。在佛法里面,这个属于“为人演说”。
在中国大陆,以前毛泽东所讲的“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人演说。但是,佛这句话说得好,说得非常具体。演是什么?表演。我做出来给人看,把道德从我身上做出来给人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我在这里表演,这就是为众生服务。表演是做到,做个样子,做个榜样,然后再加以解说,为他说明,劝导他学圣、学贤,要学明德、学亲民、学止于至善。所以,和平与国际安全这个事情是一个教育的问题,在今天讲,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你看看,古今中外大圣大贤,他们是不是以身作则,终生从事于多元文化的演说工作,为人演说的工作。不论他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不论他从事于哪个行业,统统表演在他生活里头、工作之中、处事待人接物中。你细心去观察,真正落实明德,把“明德”落实在“亲民”、落实在“止于至善”。
所以,世间所有一切神圣的教诲,根本就是“仁慈博爱”。佛法“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西方宗教信仰最普遍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犹太教,他们使用的同一部《新旧约》;犹太教偏重在《旧约》,基督教偏重在《新约》,天主教是《新旧约》都学,这是西方三大宗教。《新旧约》里头最重要的,也是学习的总纲领、总原则、总方向,爱!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我最近看到一本书,这是一位同学送来给我看的,在台湾的中文翻译。美国早年一位睡眠的预言家卡西,他里头有句话说得好,他是虔诚的基督徒,他说基督的精神、基督的意识就是爱,这个话说得好!伊斯兰教在世界上拥有几亿的信徒,《古兰经》几乎每一段重要的经文前面一定冠上“真主确实是仁慈的”、“阿拉确实是仁慈的”。仁慈博爱,可以说是世间一切神圣教诲的根本。
神圣的仁慈博爱怎么落实?佛的慈悲,释迦牟尼佛在世,确实世人是承受了他的慈悲;耶稣在世的时候,有不少人接受了他的爱心。现在,耶稣也不在了,释迦牟尼佛也不在了,要是说佛菩萨、神圣爱世人,这个话说来很抽象,我们感觉得很空洞!神怎么爱我?有人说,这些神圣留下来的经典就是爱世人,这个话没错,讲得通。释迦、耶稣虽然不在世了,他的教诲,就是经典,永留在世间。只要世间人认真的学习,学习什么?就是学习仁慈博爱;学佛菩萨的慈悲,学神爱世人。佛菩萨的慈悲,大慈大悲,要用我们自己的身心把它表现出来,为人演说,庄严国土,庄严世界。耶稣的爱、上帝的爱,真主的仁慈,同样要用我们的身、心、行为表演出来,教化众生,把神圣的爱发扬光大。爱自己、爱人类、爱一切众生。爱,决定没有伤害,这是神圣教诲的中心,神圣教诲的主题。我们看到,不分国家、不分族类,古今中外的圣贤,确确实实他们所遵循的共同的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原理、一个原则,其目的在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决定没有加深众生的苦难,没有这种神圣。带给一切众生灾难、痛苦,那是魔,是邪魔,不是神圣。
神圣不但没有这种行为,没有这个意念,他们的意念至善,都是止于至善,亲民就是爱众生。他的教诲是教的这个,学人是学的这个,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种族的界限,也没有宗教信仰的界限。诸位细细观察,任何一个宗教都没有这三种界限;基督教欢迎佛教徒去学它,伊斯兰教也欢迎基督徒去学它,没有界限!没有界限,就是今天讲的多元文化,中国古人所讲的“有教无类”,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只要你肯学,不管你是哪一国人,你是什么样的背景,你是什么种族,什么样的宗教信仰,他都会非常热心的来教导你、帮助你、成就你。帮助你破迷开悟,帮助你离苦得乐。迷是什么?迷是你没有爱心。觉是什么?觉是你的爱心现前。觉悟的人有爱、有慈悲,迷的人有瞋恚、有嫉妒,有伤害别人的意念、行为。迷的人有,觉悟的人没有!诸位细细去观察、去体会,你就明白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来谈谈古圣先贤的教诲。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是古今中外一切贤圣教化众生的共同目标。众生的苦难有没有脱离?利乐有没有得到?似乎苦难愈来愈严重,利乐愈来愈渺茫。这个过失,是圣贤们有过失,还是我们学习的人有过失?孟夫子说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自己要反省、要忏悔,为什么圣贤教学的殊胜成就、成绩不能现前?是我们没有认真去学习;换句话说,我们没有学到仁慈,也没有学到博爱。我们起心动念还是自私自利,对于一切人事物,我们念念之中还是有意去控制、有意去占有。贪瞋痴慢、嫉妒这些错误的念头我们还是有,不但有,还非常严重。这就是没有学习到圣贤的教诲,没有学到。虽然我们在形象上是个佛弟子,佛教导我们的,我们也知道、也能说,但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总得去找这个原因。古人常说,看得破,放不下!所谓是忍不过,这是毛病。为什么忍不过?说实在的话,你并没有看破。
这桩事情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知难行易。所以,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教学,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这说明什么?知难!行,各人把思想、见解、行为修正过来,这个不难。所以我们没有看到经典上,释迦牟尼佛领导大众修行,没有见过。只看到释迦牟尼佛天天在讲经说法,讲经说法是上课!如果真的觉悟,真的明白,你的思想、见解转过来了;换句话说,从错误的思想转变成正确的思想,从错误的见解转变成正确的见解。思想、见解正确,你的言行哪有不正的道理?自然就转过来了。转迷为悟,肯定就转恶为善。现在转恶为善为什么这么难?在佛法里面共同的、基本的课程是“十善业道”,这个课程主要的就是教导我们转十恶为十善,哪个佛教徒不知道?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不贪、不瞋、不痴。人人都记得,人人都能说得出,为什么还要干杀盗淫?为什么还要妄语?还要两舌?还要恶口、绮语?为什么还要贪瞋痴?这是佛法不论是大乘、小乘,在中国讲的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共同科目,基础的科目,我们都做不到,其它不必说了。你学得再多,学得再深入,统统不能落实,烦恼习气你没有断,不但没有断还天天在增长。完全违背了性德,违背性德你必定堕落,真的是大幅度的堕落。
在现代社会我们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当然这里头最重要的是要常常观察自己,自己有没有在加速度的堕落?这个重要,别人升堕与我们不相干,自己重要。果然依教奉行,决定能得到离苦得乐的成就,圣贤教诲是能够兑现的,决定不是虚妄的。他教导我们要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平等对待是根本,和睦相处,我们祈求了千万年,人跟人还是不能和睦相处。什么原因?不平等。现在讲种族的歧视,不同宗教信仰的歧视,文化的歧视,这方方面面发现有许多歧视,怎么能平等?我们看看圣贤,圣贤确实了不起,在佛法里面,我们在经典上常常看到“生佛平等”。这句话你要细细去观察,他不是讲“佛生平等”,他是讲“生佛平等”,把众生提在前面,自己在后面。这是什么心态?谦卑,没有贡高我慢。
天主教的《玫瑰经》,我过去讲过一遍,圣母玛丽亚谦卑,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真正的圣贤没有贡高我慢的,对人、对物都知道谦卑。尤其在佛经里面讲“生佛平等”,“生”是讲众生,众生包括的范围大!不但是一切人、一切动物、一切植物,乃至于包括饿鬼、地狱;佛家常讲九法界众生,平等!为什么是平等的?佛法讲的虚空法界、剎土众生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识是一个,能变是一,所变的是无量无边;能所不二,性相一如,平等的。平等的心从这个地方建立的,真平等。所以,佛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皆当作佛;释迦已成佛了,大众是未来佛,平等的。在其它宗教里面讲,宇宙众生是上帝造的,能造是一个,所造无量无边,都是上帝造的,哪有不平等的?西方宗教讲上帝、讲神,佛法里面讲自性、讲心、讲性、讲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现能变是一,所现所变千差万别。所以,大乘教里头常讲,“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都是说明一体!你真的明白了,这就是事实真相、诸法实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平等观自然现前,不要人教的,从这里建立了真平等。
我们今天希求和平,求了这么多年,这么多的岁月,和平不能落实,我们知道基本的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没能够做到平等,这是我们的病根。所以,这些年来我参加和平的工作。前年,昆士兰大学和平研究中心,邀我跟中心的十几位教授举行一次座谈会,我才知道学校做这个“消弭冲突,促进和平”的工作,已经做了八年。这八年在国际社会,和平没有落实,冲突一天一天加深。首先我听学校的报告,然后我也给教授们贡献一点浅陋的见解。我说我们要求和平,和平不能落实,原因在哪里?也就是说冲突这么多,冲突怎么发生的?根源在什么地方?我意识到真正冲突的根源在家庭,非常明显,夫妻不和。我们中国古老的谚语常讲,“家和万事兴”。家不和,冲突是发生在夫妇。所以,现代社会离婚率有多少?家庭是社会基本的结构,社会是家庭形成的。好像一个人,家庭是人身体的细胞,细胞坏了,而且坏的很多,这个人身体健康当然出问题了。我提出这么一个看法。
这么多年来,我们居住不少国家、地区,我选择居住的地方,我说我要看两桩事情,第一个是离婚率比较少,第二个是青少年犯罪率低。今天说没有离婚的,社会没有犯罪的,找不到了,只能说比较低的,我会选择在这个地方居住。为什么?这个社会比较安全。我说我们从事于和平工作的人,有没有在这个地方留意到!最后我告诉他们,这还不是根本,真正的根本在哪里?真正根本在自己,那就是本性跟习性的冲突。本性、习性不太好翻译,所以我就换句话说,换句很浅显的,就是自利跟利他的冲突,这个大家好懂。起心动念第一个想到自己的利益,自利就会损害别人,所谓是损人利己,冲突就决定不能避免了。怎样化解?我们起心动念如何能够舍己为人,牺牲奉献,和平才能落实。这是根!所以,我特别强调,做学问,特别是道德上的修养,从什么地方下手、入门?就是怎样消除我们内心的对立。
我们跟人的对立、跟事的对立、跟一切万物的对立,一对立就有矛盾,就有冲突,你的心永远不会平静。怎样把内心的对立消除掉,所谓是心平气和,心平气才和,心不平气就不和、不顺!从这个地方做起。这是古人常说“成其身而后天下成”,这很有道理。所以我们做这个工作,落实和平、落实安定,从自己内心,然后从家庭,夫妻不对立,不对立才是一体,怎么会闹离婚?不可能!你的家庭就会美满,家和万事兴,你们这个家庭幸福、美满、快乐、兴旺。必须要把内心里面的对立、矛盾先把它化解,平等对待才真正做到。
平等对待是要舍己为人,要牺牲奉献,然后和睦相处这个殊胜的果报就现前了。在佛家里面讲“六和敬”,六和敬落实在家庭,落实在夫妇,最近的两个人,夫妻,“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没有自私自利。像现在我们普遍能够看到,夫妻互相不信任,最明显的,有私房钱,先生有私房钱,太太不知道;太太有私房钱,先生不知道。今天社会美其名为隐私权,这个隐私权就造成对立,造成矛盾,造成摩擦,严重的,家庭就会破碎。没有私心,没有隐瞒,要从这里去做起,我们自己做到了,才为人演说,才能帮助别人!
这八个字是纲,“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是从自己本身做起。我要平等待人,我要先表现真诚、清净的平等,我要首先和睦跟大家相处。对待,那是回响;首先我们要布施,我们要施舍,对方自然有回报。不要期待回报,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有没有收获?一定有收获。但是决不期望,决不等待,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去布施、供养。和平落实到自己的身心,心平气和,健康快乐,轻安自在;落实在你家庭,家庭温馨;然后自自然然扩大,落实在你的邻里乡党。中国古代,舜王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舜王得到乡里人的拥护,慢慢得到整个部落的群众拥护,再延伸到周边许许多多部落的拥护,靠什么?真诚。真诚、清净、平等、智慧落实在平等待人接物,与一切大众和睦相处,自己做出忍让、牺牲、奉献,念念为别人,没有为自己,他成功了。这是真正明道!所以他行的是德,道德自然能感化一切众生。为什么?一切众生本性就是道德。他现在迷了,遇到这个觉悟的人,长年累月跟他相处,看他,渐渐自己就觉悟了。他能做到,我为什么做不到?对他自然尊重,自然尊敬。
所以,我们要“互相学习”。学习的条目我们这里列了六个,这是学习的纲目,第一个,我们要学习“互相包容”。怎么学习法?这是有秘诀的。首先我要学习包容一切,就是先要为人演说。慢慢大众也明白、也觉悟了,互相包容是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切是因。我这六条都是讲的果德,大家好懂,但是你一定要晓得果必有因。如果我们能够包容别人,冲突就不会发生,冲突的发生是双方互相不能包容。只要有一方能包容另一方,冲突就不会发生。为什么?他能忍让,这个比什么都重要,要学着包容。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佛说,我们每个人本来的心量就是这么大,跟诸佛如来一样,无二无别。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么小心量,不能容人?这是迷。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造成的反常的现象,与自性完全相违背。你的心量本来是大海,现在变成大海里头一个水泡。你执着这个水泡就是你的心量,你说多可怜,现在怎样把你这个水泡打破?一打破,你的心量原来是那么大!没有一样不能包容。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科目。我们必须长时间不断的在表演这么大的心量,落实在生活、在处事待人接物,教导众生把心量拓开。你真的快乐,真的自在。
第二,我们希望要做到“互相尊敬”。互相尊敬这是社会非常好的一个现象,因,我首先要尊敬别人。中国古人常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所以,我们要懂得修因,我要先尊敬别人。别人不尊敬我,是我的尊敬做得不够,心不够诚恳,心不够清净,心不够平等,或者在方法上做得有欠缺。回过头来反省,找出自己毛病的所在,把自己的缺点、缺失改正过来,我们的诚敬就能感动别人。所谓是“至诚感通”,中国古人所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哪有不能感动人的道理?不能感动,是你诚敬心不够,方法不够善巧,或者是时间没有到。不是你对人一尊敬,马上人家就回你,可能要好几个月,可能要好几年。你看,舜王感动他的家人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这六条他统统做到,三年,他一家人被感化了。确实他的心态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他只知道我这样做是应该的,别人怎么样对我,不放在心上,我应该这样对人,我要包容,我要尊敬,我要敬爱。
上面这三条,落实在后面三条,也就是表现在你行为里头。“关怀”,真正的关心,常常慰问。不住在一起,表示你的关怀,就是问讯。隔几天去看看、去问候,这是表示关怀。他需要帮助的,他有缺乏的,尽心尽力的去照顾;眼到手到,决不是空口说白话。你问候:最近过得很好吗?饮食起居都能满意吗?想吃什么东西,天寒需要添置些什么东西?有时候他不好意思说,你要细心去观察,要替他想到,要常常替他照顾到。尽心尽力主动的去帮助别人,这一点重要。我们学什么?就学这些。学会关怀人,学着会照顾人,懂得人的意思,懂得人的感情,懂得别人的需要。面面都能想到,都能照顾到,人哪有不感激的道理!这是什么?这就是仁慈博爱,仁慈博爱不是一句空话,是要落实!
这是几个纲目,非常具体。你心量小不能包容,哪有仁慈博爱,你怎么能离苦得乐!所以,这个六条你自己做到了,你自己能够付出,你自己就离苦得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