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 04:06:12
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是什么呢?
我想这是几乎每一位现代人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当然,对于这一问题,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答案。有人会说是天命,有人会说是机遇,也有人会说是眼光,还有人说是经商的技巧……
但是畅销全球的《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一书的作者、美国最顶尖的五位市场营销专家之一的乔·维特尔(JoeVitale)却发现了一条惊人法则。
他断定:世界上最富有的一群人已经或是正在实践着这条法则。
他断定这条法则传承于人类的史前文明并仍旧发挥作用。这条法则将赐予所有的信奉者以财富;然而,多数人对此忧心忡忡,提心吊胆。
约翰·D·洛克菲勒先生从孩提时代就奉行这条法则,结果他成为亿万富翁。安德鲁·卡内基先生也同样奉行这一法则,结果他成为工商巨子。
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究竟是什么?乔·维特尔给世人做出了惊人的答案:
“给予”!是的,是“给予”,千真万确!
给予,当然不是因为期望从受益者身上获得什么回报,可是,请相信,因为你的给予之心,你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或许是以另外的什么形式。
1924年,在给儿子的信中,约翰·D·洛克菲勒先生解释了他的“给予”法则。他说,“很久以前,还在我青年时代,当我开始赚钱的时候,我就开始奉行给予法则,并且,付出越多同时收入也越多。”
确实,付出越多同时收入也越多。他一生中,总共捐献了5亿5千万美元。
一些人认为,洛克菲勤的慷慨乐施纯粹是为了塑造他自己良好的公众形象。其实并不正确。
洛克菲勒的公关顾问,艾文李先生在他的个人传记《大众的信使》中提到,“雷埃尔登·哈伯特先生证明洛克菲勒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如此慷慨。”艾文李所做的就是告诉公众真实的情况。
Pt·巴纳姆也同样深信这一法则。在乔·维特尔写的另一本书《每秒都有一个顾客产生》中,曾经提到,巴纳姆相信他所谓的“有收益的慈善”的说法。他深信,付出将带来回报,果然,他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安德鲁·卡内基同样的乐善好施,结果,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布鲁斯·巴顿是著名的BBDO广告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乔·维特尔在他的另一本书《成功的七个鲜为人知的秘密》中曾提到,布鲁斯·巴顿也信奉“给予”法则。1927年,布鲁斯·巴顿写道:如果一个人试着为别人做一点事情,直至变成一种下意识的习惯,不用他刻意地去追逐,他的人生将因此而好运相随。
布鲁斯·巴顿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工商名流、著名慈善家,当然,他非常非常富有。
一些人会说,这些早期的工商巨子们有钱去做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这纯粹是举手之劳。对此,乔·维特尔的看法是,恰恰是因为他们对“给予”法则的奉行,他们才能创造出如此斐然的财富。可以说,是对“给予”法则的信守和秉承,才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现在,热心于公益事业已经成为工商界的一种时尚。这当然可以帮助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而那些信守这一法则的工商人士则事业发达,前程似锦。AnitaRoddick的书店,安妮·罗迪克的内衣,本科汉和杰丽·格林费尔德的冰激凌……许许多多现实的例子都证实了“给予”法则对他们的生意有多么大的帮助。
但是,乔·维特尔所说的给予,是慷慨地给予。他认为只要慷慨地给予,将带给你带来更多的财富。
不能吝啬,有些人在实践“给予”法则时,总是犹犹豫豫、小心翼翼地付出,你的给予之所以几乎没有什么回报,原因很可能是你给予的太少。给予,多多益善。
乔·维特尔记得,第一次听到“给予”这个词语时,他自己还以为只是向他推销这主意的人一种骗取钱财的伎俩而已。
所以,起初乔·维特尔就像守财奴一样,并不慷慨,付出不多,自然,他得到的回报也很少。
然而有一天,他突然决定测试一下“给予”法则的效力。
乔·维特尔喜爱励志故事,他看这样的故事,他听这样的故事,与别人分享这些故事。麦克多利先生经常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乔·维特尔分享他的励志故事。乔·维特尔决定好好谢谢他。
乔·维特尔决定给他些钱。要是以往,他或许只会付出5美元,那是因为他那时并不富裕,而且他对“给予”法则心存疑虑。可是,这一回有所不同,乔·维特尔拿出支票簿后签了一张1000美元的支票给麦克多利。
在那时,这是乔·维特尔有史以来最大的—笔捐赠!
是的,乔·维特尔承认这令自己有些紧张,但更多的还是兴奋。他想与以往有所不同,也想报答麦克,当然,他也希望知道这以后会发生什么。
麦克收到支票后相当吃惊,当他从邮局拿到支票开车回家时,险些驶出路面。他简直无法相信,他给乔·维特尔来电话并再三道谢。乔·维特尔十分惬意分享他的惊喜,这让乔·维特尔感觉自己是一个百万富翁(其实他当时不是)。
能给对方带来快乐,乔·维特尔很开心。同时,他也为自己的行为而欣喜。不论麦克拿这笔钱来作什么,他都很开心。
随后,意料不到的好运来临啦!
乔·维特尔意外的接到一个电话,有人邀请他一道写一本书,结果是,他由此获得的报酬远远高于他给麦克的1000美金。
接着,有日本出版商联系上他,打算购买他的畅销书《精神营销》的版权。自然,乔·维特尔收益丰厚,超过了他给麦克的好几倍。
你可能会说,这些事情不一定有关联。或许,对怀疑者而言,它们毫不相关,纯属偶然,可乔·维特尔相信这是“给予”法则的作用。
乔·维特尔坚信:当自己捐钱给麦克的时候,他就树立了一条神秘的财富法则“有给予必有收获”,这一法则使他收益日丰。
给予时间,你将收获时间;给予物质,你将收获物质;给予爱,你将收获爱;给予金钱,你将收获金钱。
这一法则足以给你带来财富。想想在过去一周内哪些人鼓励过你,想想又是哪些人使你对你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和梦想目标依然抱有美好的期望?
那就为他们付出一些吧,发自内心地为他们付出,慷慨地为他们付出,不要吝啬。不要期望能从他们那里直接获得什么回报。但请相信,你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当你奉行“给予”法则时,你的生活必将越来越甜美,你的事业必将越来越兴旺。这就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
“如果你看见它,请触摸它;
如果你触摸它,请感觉它,
如果你感觉它,请热爱它,
如果你热爱它,请给予它。”
对照自已的内心世界,热情地大声地朗诵吧!
美国有一首短韵诗这样写道:
“有一个男人,人们称他为疯子;
他给予越多,他拥有的也越多。”
其实,给予,用佛家的话说就是“布施”,佛家的“六波罗蜜”中,有一度就是“布施波罗蜜”,即“施度”。
《摄大乘论》卷二说:“又能破裂悭吝贫穷及能引得广大财位福德资粮故名曰施。”布施,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施舍、给予。有财富的施舍,财施;知识技术的施舍,法施;以及给人勇气胆量的施舍,无畏施。
《六度集经》的解释布施说:“慈育人物,悲愍群邪,喜贤成度,护济众生,跨天逾地,润弘河海。
布施虽然是为了别人,但自己却能得大利益。一能破除自己的悭吝:我们因为对财富的贪著,当需要对别人给予施舍时往往会表现出悭吝、舍不得,就象生活中我们有时觉得很多东西都是多余了,可一旦要送给人家时,才发现什么都很重要,这就是悭吝的表现,施舍能破除悭吝;二能破除贪穷及能引得广大财位:有人一生贫穷为什么?是因为不肯布施,佛教称布施是种福田,种了福田,人生始有福德,因此布施能破除贫穷,能使我们人生拥有财富。
布施破悭吝,乃六度菩萨行之首。布施有种种利益,诸大小经典广赞布施功德开示人天之善道,布施为福业善人之相,破贫穷断三恶道,能全获幸福快乐之果,并为涅槃之初缘。
据《大智度论》记载:古代大月氏国弗迦罗城中,有一寒微的画师,名叫千那,到东方多利陀罗国作画十二年,得到了三十两金的报酬,回到本国,到达弗迦罗城,恰闻击鼓作法会的声音,便循声前往观看,见到众僧法相庄严,生起清净信心,即问维那师:“给大众僧作一日食需要多少金?”维那师回答:“有三十两金,足够得一日食。”画师听后,即以身上携带的三十两金全数交付给维那说:“为我作一日食供僧,我明天再来。”这样便空手回到家。其妻问:“你在外面作画十二年,得了多少报酬?”答言:“我得了三十两金。”妻又问:“三十两金在何处?”答言:“三十两金已种在福田中。”妻追问:“种什么样的福田?”答言“布施给众僧。”其妻闻言大怒,用绳将其夫绑起来,押送到官府治罪。
到达官府,大官问:“以何事绑夫送官?”其妻答:“我丈夫精神有问题,十二年作工得三十两金,不怜悯妻儿,全数送给他人,依照官制法令,便将他捆绑送来,请大人明察治其罪。”大官问画师:“你为什么不将钱供给妻儿而送给他人呢?”画师答言:“我先世不行布施功德,今世贫穷,遭受诸多辛苦。今幸遇僧宝福田,若不及时种福,后世还会贫穷,贫贫相续,永无脱免之时。我今希望顿舍贫穷。所以将三十两金全都布施众僧。”大官是敬信佛教的居士,听到这答语后,大加赞叹:“难能可贵,辛苦多年得此微薄的报酬,全都布施众僧,你是真善人。”说后,大官即脱下身上的璎珞赠给画师并将所乘之马与一个庄园,捐给画师说:“你发心施金给众僧,众僧还未食,所施金已为谷子之种。尚未种植,然根芽已得生长(喻现在的花报),丰硕的果实还在后面(表后世的果报)。所以说以艰难获得的财物,真心全部布施,所获得福报最多。”
佛陀告诉众生,当一个人广行布施,甚至因此而一无所有时,那么,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会获得无量的福报。佛陀说,应随时随地布施,不要等待。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蠢人,打算举行宴会,想把牛奶积存起来,准备请客时用。
于是他想:“我现在如果事先把每天挤出的牛奶储存起来,牛奶会逐渐多起来,以至无法储存发酵变酸,甚至坏掉。不如就在牛肚子里装着,等到临开宴会的时候,再一起把奶挤出来。”
他一旦有了这样念头,就捉住母牛和小牛,分别拴在不同的地方。
过了一月,他才设置宴会。待迎接安顿好客人后,才牵过牛来,准备挤奶。可是每头牛的奶已经干瘪得挤不出来。这些前来的客人,有的瞪着眼,有的笑话他。
佛陀说:众生中有许多人和这蠢人一样,想修布施,但总说等我挣到大笔钱的时候,然后再一齐用来布施。可是还没有等到攒起许多钱时,钱就因为各种原因而消耗掉了。
李嘉诚先生是大名鼎鼎的华人首富,可知道李先生捐助布施社会慈善公益事业者却并不太多。据线装书局出版的《李嘉诚谈商录》一书记载:截止1999年,李嘉诚在医疗及教育方面的捐款数额一直无从知晓,直至新华社要出版一本关于李嘉诚的书,他拖了两三年,一直不想出版。后来,负责有关事宜的记者在香港逗留了两个月,见了先生经多次追问,才拿出捐款支票计算,得出数目达82亿港元,七成捐给大陆,二成捐给香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又适逢亚洲金融危机的世纪交接之际,李嘉诚旗下公司业绩却大幅增长。这不能不说是布施财富造福大众的善果。由于李先生多年致力于社会大众的教育及医疗的慈善救助,将财富善用于利他事业,所以李先生财富保有量节节攀升。
并且李先生说过,晚年自己将把全部精力投向社会慈善事业。2005年1月13日,李嘉诚先生又宣布,将他个人投资三十余年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近5%股份出售,套现所得78亿元全数拔入其私人慈善基金会,以推动全球公益活动。这样继续布施下去,效果会更加不可思议。
所以布施得富是一定的自然规则,无论你是何种身份,能依照这个方法去做,必定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大家崇拜李先生,不应该去看他的名誉、地位、财富等表面的东西,而应该去研究学习他做人做事的智慧和德行,这才是根本。
洛克菲勒是20世纪有名的石油大王,他在43岁时即建立了庞大的美孚石油公司。然而,此人个性冷漠多疑,不和人交往,除非赚大钱,否则没有笑容,且是个十足的守财奴。烦恼和高度紧张的生活破坏了他的健康,据为他写传记的约翰·温克勒透露,说他53岁时看起来“像个木乃伊”,头发眼睫毛全掉光,已经皮包骨头,几近死去。医生这一年告诉他:如果没有充足的身心休息,必死无疑。
在这生死关头。洛克菲勒终于醒悟过来,跳出钱的圈套,开始自我反省,从不顾一切赚钱的观念,转变为投入生活,和人聊天、打球、唱歌、并开始捐钱做善事。他曾捐资数百万美元,建成举世闻名的芝加哥大学,捐巨款给塔斯吉黑人大学基金会,又捐助十二指肠虫专家史太尔博士研制能治愈十二指肠病的药品,更积极建立庞大的洛克菲勒基金会,致力于消灭全世界的疾病,文盲和灾难。他深知各项科研实验工作,常因缺乏资金而停止,他就捐钱使他们完成,比如盘尼西林等多种发明曾得益于其捐助。
心念的转变,影响力巨大的布施,不但使烦恼痛苦53岁应死的生命多活了45年,直至98岁亡故;而且在随后的45年中,美孚石油和洛克菲勒家族的事业如日中天,虽曾被政府处以“历史上最沉重的罚款”,但仍然阻碍不了其财富的增长,终于成20世纪上叶的世界首富。
与李嘉诚先生相同的是,现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亦于多年来大力捐助社会慈善公益事业。2003年9月23日《新快报》消息:盖茨及其基金会将向非州捐款1.68亿美元,用于防治霍乱;2004年7月23日盖茨又宣布今后几年给他的慈善基金会注入30亿美元,这将是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捐款;2004年10月13日《中国时报》网站消息:盖茨及其慈善基金每年捐款超过10亿美元,今日又宣布将援助印度预防治疗艾滋病项目捐款增加到2亿美元;另据路透社2005年1月26日消息:盖茨与挪威政府日前共同捐出10亿美元,用于为全世界贫穷国家儿童注射各种拯救生命的疫苗……凭着多年来积极致力于社会慈善捐助的款项越来越大,2004年盖茨被评为世界上最大慈善家,而此前比尔·盖茨所捐善款数额累计已达280亿美元。随后,盖茨又声称将把毕生全部财富用于慈善事业,也就是说,仅以现有身价计,这一捐助数额最少还有480亿美元。
从现象上看,比尔·盖茨和其他富豪一样,似乎因为有钱才能捐钱布施,但很少有人思考,他们特别富有的原因是什么?若从佛学三世因果之学说推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宿世布施之因加上今世努力之缘而结出的善果,现世有钱又再布施,所以财富更加增长。因此,正确的理解是:前世布施,今世富有;今世又布施,所以更富有!财富的运转法则就是这样。
从因果论,此种乐于捐助布施的共同特征,乃是源于宿世乐善好施的一种习惯;从这种习惯也可以推知这些富豪宿世捐助布施一定是乐此不疲并长久坚持,因为一件事若非长久坚持,决然不会在有情众生的心念中留下如此深刻的种子,更难养成习惯。
虽然那些大布施者,都是超级富豪,但并非说没有太多钱的人就不能布施。即便你现在沦为乞丐,若能将所乞资财食物施予其它乞丐,亦属财布施,你亦会很快脱离贫穷获得富足。何况很多人比乞丐富足的多,又怎会不能布施呢?
有人会问:社会上很多人不布施,还做坏事,可也很富有,又怎么说必须布施才能富足呢?回答是:这类人是前世布施的善果成熟了,如果现在不继续布施,将来还会再度贫穷;就好象农民收获了这一季的庄稼,大家都说:“你丰收了,你真富有!”可他若不去播种下一季的庄稼,吃完存粮到来年就只有饿肚皮了。还有一些人虽然布施但并未富有,是由于所种的善因种子尚未到成熟的季节而已。
所以,广行布施,乐于给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致富法则。若能深深相信并开始奉行,财富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