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聆志居士

聆志居士一生读诵了《楞严经》,《华严经》,《佛说父母恩难报经》等许多经文。
生根活佛开示修行的基础与关键


作者:普降甘露

上师开示道:“《法华经》云:三界不安,犹如火灾。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三界的众生,犹如生活在火海一般,备受煎熬。以此我们不难看出,了脱生死,当选首要。那我们如何了脱生死而达到自在解脱呢?除非依靠佛法,别无捷径。在佛法兴盛的今天,有那么多的宗派在我们的面前呈现,让我们眼花缭乱,无从选择;有那么多的经典,让我们爱不释手,目不暇接。佛法森罗万象,博大精深,它的体系庞大无比。但万法不离其一,那就是对人生最完善最圆满的教育,最究竟的解脱,从而达到涅槃。

古代的高僧大德们,观察到弟子们的根性不同,就告诫他们说:‘把该放下的要全部放下,一门深入,不要朝三暮四,只有我们修行的这个法门才是最殊胜的,才是成佛最快的’。其目的是让弟子做到一心不乱,不要夹杂。但是经过岁月的洗礼众生根性的下降,传承到今天,演变成了只接受己宗而排斥他派,只有自己才是最好、最棒的,彼此之间互相诽谤,互相打击,这不是真正的佛法,是不圆满的。

要想得到真正的解脱,必须要认识并具备以下几点:一、要端正自己的学佛心态:学佛是为了升官、发财?还是为了健康、平安、大富大贵,多子多孙?如果报着这样的心态来学佛,这是不清净的,自私的心,只能得到人天福报,不会有太大的作用。这样的心态是不正确的,因为无论是天界、人间、还是地狱都不能逃脱六道轮回,同样没有出离火海。正确的学佛心态,应该是为一切众生都得到自在、解脱和涅槃,这样的心态是纯洁的,没有污染的,是圆满的。上对佛、菩萨、上师要有恭敬、感恩、真诚之心,下对众生要有爱心和慈悲心。

二、是要参拜明师,学佛是了生脱死的身家大事,光靠自己看几本经书,念几句佛号,打一打坐,是不行的。大家要知道,没有师父引导的修行,是盲修瞎练,最终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走火入魔,所以要参拜明师而不是名师。在藏传佛教里,拜师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件事情。上师要观察弟子,弟子也要观察上师。那么我们刚入佛门,看不清什么样的上师是明师怎么办?那就要看这位上师有没有悲心,他是不是很贪图好吃的,好玩的,爱钱如命?如果答案是,他就不是合格的上师。如果他为了众生可以失去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一心只系众生,视众生的苦难为己难,他有求必应,他有强大的悲心,超凡脱俗的智慧,那么他就是一位合格的上师。我们就要抓住这来之不易的缘分,只有愚痴的人,一生都在等待缘分。一旦遇到了合格的上师,那就要全心全意依靠他,我们的生、我们的死、我们的一切一切,都要依靠上师,因为上师就是解脱的根源。

三、要知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然得到了人身就要珍惜,既然闻到了佛法就要精进。因为人生无常,瞬息万千。生命时时刻刻都在生与死之中,昨天的我们已经死去,昨天的一切永不复返。随时随地都有失去人身的危险。我们还要具备出离心,什么是出离心?要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是苦的,每天在苦中作乐,如同火煎炒油炸一般,就是一定要出去、离开这个充满痛苦和烦恼的世界。

四、是开始正规的修行,无论任何法门,都要有修学次第。修行大圆满也是一样,要从九加行开始,所谓加行是大圆满修行的基础,是不可跨越的一个台阶。相对而言,加行也是最殊胜、深奥而又复杂的修行过程。如果没有这深奥而又复杂的基础,则无法达到大圆满的最高境界。比如做一件好看的衣服,我们首先要从购买面料开始,然后在准备尺子、剪子、设计款式、包缝等等复杂的工具与工序,才能开始缝制衣服。但其中的每一项准备工作,都是缝制衣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不过在刚开始的时候,漂亮的衣服还没有全部呈现在你的面前。明白了这些,你就不会在对加行的修学没有信心。如果加行修学的扎实、到位、透彻,下面的程序将会自然显现你的面前。

为什么要从基础做起呢?那是因为修佛并非简单的事,是一生的任务,必须要打好基础

,扎扎实实的稳步前进。解脱痛苦,得到安乐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圆满,而大圆满的精华在于加行基础法。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做好基础的准备工作,下面的一切即将免谈,那是纸上谈兵,是空中楼阁,那是没有用的,花拳绣腿而已。所以要下大决心努力实修加行法,所谓的加行不是仪式上的过程,走走过场,而是实修的境界。历代上师实修加行的次序是这样的:行礼、皈依词、菩提心、供曼扎、上师相应法,消业百字明,还有三大真言,共为九加行。


讲到这里,上师发给我们每人一份资料,是修行大圆满前行九加行的修持仪轨。我们双手捧着这份厚厚的仪轨,看着上师那慈祥的目光,就仿佛在千古黑夜燃起一盏明灯,让我们看了解脱轮回的曙光。接着上师用藏文带领这大家,念诵起九加行的第一加行皈依词:啦嘛啦夏胜秋,桑吉啦夏胜秋,苯啦夏胜秋,赛罢啦夏胜秋。上师的声音,时而委婉时而高亢,传出法堂,飘向远方......


...查看更多


有个企业家做决策时,遇到了难题犹豫不决,坐在餐厅的角落里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一位热心人走上前去问道: “先生,您一定有什么难题,不妨说出来,让我给您帮帮忙行吗?”

企业家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 “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帮我的忙。”

这位热心人立刻掏出名片,原来他是个心理咨询专家,他请企业家明天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

第二天,企业家依约前往,这位热心人说: “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散散心吧。

”企业家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热心人用车子把企业家带到郊外野地。两人下了车,热心人指着坟场对企业家说: “你看看吧,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统统是没有问题的。反之,活着的人上至总统下至平民哪一个没问题?有谁不被问题所困扰?”企业家恍然大悟。

确实,人,生下来,赤条条一无所有,就是准备在人生中打拚、奋斗的。有困难很正常,努力解决它就是了。

人,只有到了坟墓,才不会为问题所累。因此,活着,就不要害怕问题,害怕困难。有问题,就寻找解决的方法。真正没有办法了,就忘掉它。烦恼时,问问自己,究竟,自己是想选择一个充满着问题的人生,还是选择一个无需烦心的坟墓?

记住:人,只要还活着,就会有希望。不论自己处于何种境地,一切也都可以重新开始,重新再来。(信息来源:摘自《佛教文化》)

编辑:明蓝


...查看更多
满一上师:佛、佛法、佛教的基本概念


“佛” 是佛陀的略称,又称如来。除了释迦牟尼佛,还有过去现在未来劫的无数佛。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文字没有佛字,只有“弗”字,佛教进入后,才造了“佛” 字。它是由古印度梵语音译过来,而没有译出它的含意,因为它的含意太丰富,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译,所以干脆不译。佛可被简单地解释成觉悟者。佛法和佛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只是侧重面不同:佛法指佛的教法,就是关于如何认识世界,并引导众生修行解脱的方法;佛教一词通常侧重于一种文化现象的表达,如常说“佛教文化”,而不说“佛法文化”。实际上佛、佛教和佛法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

“佛” 是觉悟者之意。什么叫“觉悟”?智慧是本体,它的用就是觉悟。觉悟有三方面: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自觉就是自己对人生、对万事万物、对世界洞察到了它的真相真谛。凡夫是看不破真相的,看破了就叫自觉。觉他就是除自己明白了这个世界的真谛外,还要帮助他人明白这个道理。这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就是菩萨的境界!自觉还要觉他!觉行圆满:觉指智慧,行是功行,佛历修六度万行,广化众生,至此功圆行满,佛的智慧和功行都圆满了叫觉行圆满。具有最圆满的智慧,最圆满的功德,叫作佛。

佛教中为什么有“胜义菩提心”?能与时间同在的叫胜义菩提心。佛为什么能与时间同在?就是因为他有最高的究竟智慧——空性智慧,也就是胜义的菩提心。空性智慧就是把我们所有的意识、作意都化空了,妙有显现了。这空的东西染不上颜色,而且无生无灭!因此空性是最究竟的,其它的都不究竟。

有一个居士问:“阿弥陀佛还有没有生灭?”,我说:“你认为呢?”他说:“这佛还能有生灭啊?”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和化身。法身绝对没有生灭,化身肯定有生灭,他化成一个人教育你来了,他是一个上师或兄长、智者,或者是个反面教员……,他把你度了以后他还会死的,这就是生灭呀。报身佛,仍然有生灭,只要不到法身就有生灭。阿弥陀佛是报身佛,所以也有生灭。阿弥陀佛是证得三身的正等正觉者,但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报身佛。极乐世界如何形成的?他成佛之前发了大愿:“我若成了佛,要造个极乐世界,念我十句我就把你接过来,到了极乐世界就再不会退转了,直到最后成佛。”他的愿望实现了,成了个极乐世界,他到那儿去当报身佛了。报身佛必须在灭度之后再回到他空性的法身中,就是常乐我静的境界,那就是真正的常了,与时间同在叫常。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灭度进入法身之后,极乐世界仍然存在,是观世音菩萨接班,接着度人。我们现在说得轻巧,可能是多少亿劫之后的事情了。我们若证悟了空性智慧,就没有生灭,与时间同在。

对于“佛”这个概念,我们首先要了解佛具备的特质,其次要了解我们所值遇的释迦牟尼佛的功德是什么。

1、总的来说,佛是“三个具足”:智慧具足,慈悲具足,本事具足。

智慧具足:

佛的智慧不同于人类的聪明智慧。比方说尖端的科学生产出原子弹、卫星上了天,甚至造出人造细胞,还能克隆人,但这只能说是一种科学的进步,是人的聪明才智的显现,这种智慧跟佛说的智慧是不一样的,因为再高端的科学在死亡来临时都无能为力,而且也无法从根本上回答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死了以后又到什么地方去?人生为什么有生老病死这些痛苦?为什么有天灾人祸这些情况?宇宙从何而来?它流转生灭的规律是什么?只有佛的智慧才能够真正地了知宇宙和人生。

声缘、菩萨、佛的智慧称为“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三种。第一,一切智,就是了知一切诸法总相之智。总相就是空相。这是声闻、缘觉的智慧。第二,道种智,就是了知一切诸法别相之智。别相就是种种差别的道理。这是菩萨之智。第三,一切种智,又叫一切相智,就是通达总相与别相的智慧,是佛智。

佛的智慧又可从两个维度来说: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

尽所有智是广度上的智慧,指遍知世界上一切知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像我们一般人只能学一个专科,至多几个而已,而且钻研一辈子学还不完整。生命有限,知识却是无涯际的,用有限的生命努力学习,尽一生也学不完所有的知识。而佛呢,对所有知识都了如指掌。

人不具备佛的智慧,因为人固有的意识形态、思维方法障碍了达到佛的智慧。人的思维有三种:一种是非逻辑思维,一种是逻辑思维,第三种就是超逻辑思维。儿童的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你那边正烧着火呢,他敢把手往火里伸;二三层楼高的地方,他敢往下跳,他不知道危险。而我们正常成人的思维是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有经验的、理性的性质。人在成年后以逻辑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就按照经验、逻辑去分析去行事,而这一点又恰恰固化、局限了人的思想空间,使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第三种,超逻辑思维。它是超越逻辑的框架,带有直觉的性质,如佛道儒,和绘画音乐等艺术,尤其佛道二家。按照逻辑思维解决不了的问题,超逻辑思维就能解决。我打个比方,比如你做了一个恶梦:被坏人追杀,你拚命地逃,但是最终还是被坏人抓住了,倍受折磨,后来要杀你了,按照你的逻辑思维已经是无法逃脱了,绝望了!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个人在背后打了你一巴掌,你猛然被惊醒了,那么这在梦境中值遇的问题就豁然被解决,这就类似超逻辑思维。

“如所有智”,是深度上的智慧,就是把事物的本性、本质都看透了,看到底了。科学家看人,人是由细胞组成,有血脉和各种器官;让我们一般人看,父母把我们生下来,就是有着这样一个外貌和性格的人;神仙看呢,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用佛眼看,人是因缘合成,都具足圆满的佛性。同一事物,观察的深度不同。佛看到的是如其本来面目的法性实相,极尽透彻而不可思议的境地,只能以“如”字来代表,所以称“如所有智”。

慈悲具足

慈悲具足是佛具有的情感上的特质,其表现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对一切众生,包括与他没关系的众生都予以慈爱,在众生受苦受难的时候,如同自己遭受了苦难一样,努力拯救,给与关怀。这种大慈大悲有四种体现,就是慈、悲、喜、舍。慈就是给人以欢乐;悲,救人于痛苦。喜,是随喜,与嫉妒相反。自己的亲人如果升官发财,做了功德,就高兴;如果是自己的仇人走运,就替他高兴不起来,就是没有做到喜。舍,是没有执着、没有厌恶而平等地对待人和事物的心境,关键是平等的态度。大慈大悲就是佛教的菩提心精神。

母亲为了孩子,用尽了自己的心血,那颗心无所不忧,为了自己的孩子甚至可以付出生命。这种行为不为任何目的,只是出于爱心!但她的爱心仍是有分别的,对自己的孩子付出,可以!对别人就不行了。佛不是这样,佛对所有的众生不分怨亲,不分种族,不分教派,都平等看作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孩子。他就像阳光一样普照四方,没有分别心,已经达到了最圆满的程度。

人的情感有起伏,理智与情感之间往往是对立的、可分的两方面。虽然在道理上知道应该怎样,但是他为了自己的私欲,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还是会做法相反,他的情感和理智不能一致。而佛的大悲,不单纯是情感,而是最极情感与最极理智的相融一体,是“悲智双运”。

发菩提心实际上就是要解决这个理智与情感不能一致的问题。发菩提心必须先发四无量心,发四无量心的窍诀就是先发舍无量心,达到怨亲平等。舍去对仇人的嗔恨、仇恨心,同时还要舍去对自己亲人执着、热烈的慈爱心,达到平等看待一切众生。方法就是把父母想成过去世和未来世都不再是自己的父母,很可能上一世或下一世是你的仇人,这样一想就舍去了对亲人狭隘、片面的尘世感情。对仇人呢,要想他过去世或将来世很可能是帮助过自己的恩人或者父母,曾经给过自己很多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想你就舍去了对他的仇恨。既没有了执着的爱,也没有了无明的嗔恨,这就是佛的平等之心。佛的情感是平等无起伏的,理智和情感达到了一致,对所有众生怀有无分别的慈爱。

本事具足

本事具足,就是佛具足了能力、能量、神通。大家知道观音菩萨,她是寻声救苦,不论在宇宙任何地方,只要你有了痛苦、灾难,特别是在危险的时候急呼观音菩萨,她马上应声赶来救你,观音菩萨是大悲大能的首要代表。大能就是所谓神通,我写了句“心念生世界,挥指满虚空”。常说佛法无边,如来神通,一个佛菩萨若想,这个世界太龌浊,应该有个极乐世界,马上就造出一个极乐世界,手指一挥就能够产生无数微妙变化。为什么佛会有妙法神力?人证到佛的境界的时候,真空不动心,不思善,不思恶,自然产生最精确的判断力,这是智慧,不执智,不执悲,不执能,自然发生大智大悲大能作用;不执有,不执空,一切不执,所以所呈现的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这神力无边。任何都不执,力量才大。因此说佛法无边。

佛的能力广大!就看你能不能接受,能不能正确认识它、运用它?它就像阳光,你用一个放大镜聚光,能点着一支烟,积聚的能量再多一些,你可以用它来烧开水,现在我们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利用方法,就有不同程度的获益。佛法无边,佛的心量也无边,我们如何利用佛无边的能量,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秉持怎样的愿力。

佛的“大能”,与其他宗教中所宣扬的上帝“万能”是不同的。万能是无所不能,姑且不论上帝是否真的无所不能,先说佛。佛不是无所不能,佛不能违背因果规律,不能度无缘之人,佛无法代众生修行,代众生成佛。所以尽管佛无时无处不在,神通无限,而你要能感应得到,也就是需要自己具备缘分、善根,才能得到佛的接引和帮助。就是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大家现在都知道了,佛具足全智全悲、大能大善的人格,他是智慧、情感和能力的高度完善和统一。那么这三个圆满怎么达到的呢?简单地说,是通过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而达到的。

2、释迦牟尼是化身佛,他的殊胜功德是什么呢?

释迦如来在因地修行至第二阿僧祗劫满时,逢燃灯佛出世。一次偶尔的机会,燃灯古佛因讲法路过释迦牟尼所在的地方,在行走的路上,前面正好有一个水坑,释迦牟尼佛担心水会打湿燃灯佛的布鞋,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填在了水坑里,但这样还是有些水,于是释迦牟尼佛又将自己的长发也铺到这个水坑上面,这才请燃灯佛过去。当时燃灯佛就授记说:你后世将成佛,叫释迦牟尼,能度无量众生。这样释迦牟尼佛就种下了成佛的因缘。

在迦叶佛住世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已经修成了,修成后他又到兜率天住了四千多年,等待这个娑婆世界的缘分。看到净饭王符合他的投生环境和度人条件,才投到净饭王家里作王子。在他作王子的时候有一次出外郊游,看到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被太阳烤得汗流浃背、皮肤曝伤,手却在不停地打那耕地的牛,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忍着疼痛还得继续拉犁,犁地犁出来的蚯蚓、昆虫,有的断了身子、有的断了腿,痛苦挣扎;边上有很多小鸡争着吃那些小虫。王子看到众生的残酷以及众生所受的痛苦,就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和苦闷中。后来他外出游玩,在南门遇到一个老态龙钟的人,走路拄着拐杖步履蹒跚,非常困难,老了嘛!各种疾病都来了;到东门时遇到了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在痛苦呻吟,亲人、孩子们在旁边看着他这样痛苦却无能为力;到西门又见到一个棺材,上面有蚊蝇叮咬……释迦牟尼佛感到众生实在是太苦了!为什么众生有这么多烦恼,还有生、老、病、死这些痛苦?这些现象都是怎么产生的?难道就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免于这些磨难吗?为了探索众生离苦的办法,释迦牟尼出家了。

他是为了解救众生出六道而回到人间来的。他知道多难啊,下来以后当太子,出家,拜了六个师父,后来自己苦行,苦行到自己快饿死了,皮包骨了,他想:“不行,我都快死了,哪来成就呀?”接受了天女供养,喝了牛奶,洗了个澡,找到一个大菩提树,南边坐坐不行,北边坐坐不行,西边也不行,东边一坐,很稳当,他发了个誓:“不成正觉,绝不起坐”。经四十九天,他夜睹流星而开悟,立时大地六种震动。

在这四十九天禅定中,他首先见到了自己往昔的生生世世,发现每个人的生命原来是相续不断的。有一世他是别人家的媳妇,倍受婆婆虐待;再往上的某一世,又发现自己当婆婆时也虐待媳妇,而那个被虐待的媳妇正是后世自己的婆婆。如此这类的景象很多,由此得知生命的任何境遇,原来都是有原因的,都是由因而产生的果。所以释迦牟尼佛最先通悟的是:有情生命的过去世、未来世的状态。进一步发现,存在着六种生命形态——六道,众生在六道轮回不息,如在苦海中漂流,无法出离。而推动六道轮回的是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因缘的根本是无明,无明产生了贪、嗔、痴等烦恼。于是他想:要想跳出轮回之苦,只要断掉无明就可以了。进一步静观,无明的根又是什么呢?原来是“我执”,那么,灭掉“我执”,就没有无明了。他又发现,众生都有佛性,也就是都有成佛的潜力或可能性;又观到每一寸土地上都有众生转生过无数次,那么每个众生都应作过自己的父母。看到自己的父母们正在受痛苦,他心中生起的强烈的慈悲心和责任感,应把他们解救出来!于是,他发了大菩提心,决定留在世间转法轮。

他证悟后,魔鬼们都乱了套了,“哎呀!

这家伙成佛了,我们徒子徒孙怎么办?往后我们没有市场了怎么办?”还有很多神仙说:“悉达多成佛了!”非常震撼,奔走相告。魔鬼就想办法劝他,仙人们也劝他:“你在人间传什么法呀?多受罪呀!多艰难呀!赶紧到法界享福去吧”。关于这点,有的法师讲经的时候说当时释迦牟尼佛动摇了“我是传法转法轮,还是不转法轮呢?”实际上这是不对的,释迦牟尼佛证悟了,到兜率天住了四千年,他不就是等着到人间传法吗?考虑“我是走啊?还是留啊?”这是把人的想法硬安到佛身上,这是以凡夫心揣测圣意,绝对是不对的,可是很多大德都这么讲。他到兜率天去往生,下地来证悟,菩提心那么大,他怎么能走啊?他只是在禅定的安乐中,到第七个七天想我怎么样去弘法,怎么去度人,是订这个计划,琢磨这个问题呢。释迦牟尼佛经过四十九年说法,最后涅槃。


佛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和人生是怎么回事,又向我们指出一个没有烦恼,没有生灭的境界,只要我们决心去那里,按照他传授的方法,就一定能够达到这个境界,获得解脱。


...查看更多

清朝男子因缘际会游览“地府”,意外救了自己兄长一命

清朝男子因缘际会游览“地府”,意外救了自己兄长一命《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关于僧孽的故事。话...
https://m.pzlf.com/fjgs/tfsc/277110.html

不吃肉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吗?

不吃肉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吗?许多人在考虑要吃素时总会担心:“如果不吃肉,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吗...
https://m.pzlf.com/jtz/zcs/277108.html

温柔慈悲的美 无伤的欢喜

温柔慈悲的美 无伤的欢喜曾经那么喜欢逛街购物,那么喜欢消费,那么迷恋于修饰自己,那么酷爱...
https://m.pzlf.com/fjgs/wxsg/277107.html

如何摘掉屡屡破戒邪淫的“紧箍咒”-

如何摘掉屡屡破戒邪YIN的“紧箍咒”?如何摘掉屡屡破戒邪淫的“紧箍咒”?当我问你:戒邪淫的制胜...
https://m.pzlf.com/fjgs/jxygs/277106.html

每日一禅:越努力,越幸运

每日一禅:越努力,越幸运我们喜欢仰望喜欢比较。仰望别人的成功,感觉自己的卑微;仰望别人的...
https://m.pzlf.com/jtz/wflm/277104.html

生根活佛:不要看众生的缺点

生根活佛:不要看众生的缺点《耶赤》经典里讲:“不要总看众生的缺点,不要看个别修行人的缺点...
https://m.pzlf.com/csff/ffxz/277103.html

独尊湛现:佛法的加持力是不可思议的

独尊湛现:佛法的加持力是不可思议的阿弥陀佛,大家好。大家在道业上勇猛精进修行,值得随喜赞...
https://m.pzlf.com/fjgs/jyly/277102.html

结语

他录制了《楞严经》、《金刚经》、《阿弥陀佛经》等佛经的视频文件,供众多的学佛人做领诵之用。
更多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