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3 15:34:54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非常殊胜的,很多的法师都是开示过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好处,宏海法师是开示过这个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好处是什么。
净土法门非常高妙,为什么?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明了,不以深心去信佛语,不动心的去跟佛相应,没办法。因为里边说的登地菩萨只能知其少分,就我们现在来讲,无非就其他的宗派就学教法,有次第,《广论》也罢,《道次第》也罢等等这些教法。
印祖做了这么一个比喻,我们学一切的教法,从教入悟宗,教法里有次第,一样一样的给你讲,就跟皇帝下圣旨一样,可以昭告天下,因果、五戒、十善业,如果你有违就入三途。五戒持圆满了,十善业持圆满了,可以生人道天道,四谛法门可以证阿罗汉果,十二因缘可以得缘觉,六度修的是菩萨,最后成佛。
都一定要知道,不能稀里糊涂的,这就是我们说的教法,像皇帝圣昭一样。宗门是什么呢?像将军密令一样。将军密令是什么呢?就像打仗时,只有营房内的人,帐篷里面的人自己知道,对一个暗号,出兵多少、几点发动,司令将军说了,其他的几个主要部下知道,不敢让其他的人知道。因为一旦传出去让敌人知道的话,这就全军覆没了,这就是所谓的禅宗。
皇帝圣昭天下告昭,将军密令更为玄妙,一般人不知道,都这么修。净土法门是什么?如同江山社稷一样,为什么说只佛与佛乃能究竟呢?宰相都有私心,因为我是为他们家去治理天下。只有当了皇帝的人,哪怕像清朝里面这些贝勒,虽然是皇子,没有坐到金銮宝座上,你永远不知道什么叫作江山社稷。你全身心投入不进去,发不起来真切的心来治国平天下,所以这种法门就是说只能够皇帝一个人知道。
净土的殊胜只有佛一个人究竟明了,宰相、皇亲国戚,八千岁都不知道万岁的苦衷。他怎么发心,怎么治理,到不了他那个视野,这就是净土,就是江山社稷。所以在这方面不能有一点点闪失,出奇致胜之法,所以净土法门只能听佛的,这就是深心。
什么叫做回向发愿心?跟我们平常的发心,匡正的功德。因为平时我们常常都不知道在这上面怎么用心,听完法以后一段时间不去闻法,又不知道怎么去该怎么办了,这就是法的加持,回向发愿心是扫后一盘,最为压轴。
我们常常讲到回向,什么是回向?我们念愿生西方净土中,或者今天愿以多少功德回向,现在越来越饱满了,先忏悔再回向,先回向三障诸烦恼,再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又愿一切人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时候要记住回向发愿心。回向和发愿都是要用心来体现的,不可以只是读,就是害怕大家落入到一个窠臼,在那儿念,心跟不上。
所以什么是回向?第一个就是回因向果,从字面上来讲,把所有的功德回向无上菩提,回向无上佛果,成佛,这叫回因向果。第二个回自向他,我发愿把所有自己的功德,把自己彻底忘掉,让一切众生都来同沾法喜利益。第三个就是回事向理,从事相上修法,回向真如理体,但是放在净土行人的一切的行为,一切的善法全部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这就叫做回向发愿心,各种各样的功德,不管什么样的功德,修善法的功德、修出世空法的功德,乃至忏悔业障的功德,一切的全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时为了佛道发这么广大的心,我也为佛道发广大心,希望大家都去。阿弥陀佛为众生建了这么样的土,我将来到了极乐世界也建如是的土,也要摄一切有缘众生同去。这就叫做回向发愿心,调一定要高,情一定要真。
这个做到做不到,现在不要说,心先要到,因为诸佛菩萨祖师们说的这些回向偈,有时候是现成的,有时候也提倡要背下来,每天功课就完了,容易流于形式。祖师们写这些回向偈的时候,他是心里过了一遍,而且是久久的法门的积累才激荡出来这么一个心得,说明人家心到了以后才引出来这个法,现在我们是先引这个法,让心往那儿到,所以有时候就很容易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回向发愿,也要有承担精神,就是有的人确实发不了心。我遇过一个老人家,去杭州讲经的时候看她了,现在心力稍微比原先好一点,你说她不修行,她不能称之为不修行。真的斋戒,什么八关的受戒,平常吃素的斋,每天的功课《金刚经》、《法华经》这是雷打不动,《普门品》,如此精进的一个人,她就是自己不敢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不知道为什么急死人了。
我还常说,你得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岁数越来越大了,都要往那儿走。哎呦,我不敢我不敢,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是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不敢呢?哎呀,我这罪业太重了,是个女身,下辈子我得转男身,最后能够出家,先修好了以后再去极乐世界。你修好了你还去极乐世界干嘛呀,所以这就是没有承担精神。
貌似很谦卑,对吧?很虔诚,实际上就是很自大很狂妄。为什么?她对佛没有信心,她不敢承担佛的四十八愿,不敢承担三辈九品,最次的到这地步都能够往生,这是佛说的都不敢承担。所以我们回向发愿心,其实就是彻底承担佛的愿力心,这是又一个角度。
如果在这上面我们不敢承担的话,你越想越不敢承担,将来真的就成了障碍,往生不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愿力都要巩固我们,要做什么想呢?我发愿回向,而且我要生,一定能生,已经得生了,我已经具备了佛所说的条件。就跟我们现在去应聘一个什么地方,人家列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的人,一定会招收。你自己对照一下,就知道了。
家里都有儿女、都有子孙,小朋友们高考完了以后,会第一个下意识的赶紧估分。我自己做对了多少,你做对了多少,你确定肯定做对了,那么这一分就必然就得了,不用怀疑,所以这就是我们对着《观无量寿经》在这儿估分,如果你估到这个地步了,就肯定往生。你要做这个能生、得生想。我确定已经能生了,一定将来会生的。这个时候就要承担精神,发愿。
所以在这个里边,善导大师在解释这三种心的时候,他老人家做了一个譬喻,非常有名的譬喻叫做二河白道喻。他里面讲到,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发愿心,不管不顾的这种心,他是这么一个情态。好比有人要往西行,一百里、一千里,但是中途路上碰见有两条河交汇在一起了,河南边是一条河,北边是一条河,南边是火河,北边是水河。火是熊熊烈火,水是深不见底。南北两边,水火之间的一个正中间有一条白道,这个白道只有四、五寸宽,就这么窄。
看上去好像这个道很艰辛、很难、很险。在这种情况下,这个道只有一百步,中间是水火交加,一会儿水又漫上来了,一会儿火又烧上来了。这个时候向西走就到了一个空旷的地方,突然间后面来了很多群贼、恶兽等等,就是欲害这个人,要害这个人,害这个人要杀这个人的时候,这个人是生了恐怖心了,要赶紧知道往西面跑,这个路非常狭小,这个时候他自己心里恐怖了,为什么呢?
这个只有四、五寸宽的这个路,如果我走上去肯定要掉在这里面了,必死无疑,是这种情况。可是他回过头来看一下这些恶兽、毒虫,如果我不向西,回着向东走也必死无疑,肯定被他们弄死。在这种情况下就自己想了,我这会儿返回去是死,在这儿不动被追上了还是死。就算上这条白道去到那儿,也许掉下去还是死,反正我免不了一死。
在这种情况下我宁愿怎么样?上这条白道,往前冲。反正都是死,有这个道如果可度怎么办,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正在作意的时候,东边岸上就有人告诉他了,来了一个声音说,仁者,你但凡往前走,只管寻着这条道往前走,没有死难的。如果你停在这儿肯定会死。
这个时候在这一边等于比喻,本师释迦牟尼佛讲净土法门,让你往西走。结果在这个时候呢,西岸又来了一个有人呼唤了,你只管一心正直奔过来,我肯定会护佑不让你堕到水火之难里边,这就是阿弥陀佛的接引四十八愿,给你打保票。
在这样的情况下,正当身心决定进退的时候,你只要不再犹豫,不管三七二十一,突然间向着这条道也不回顾,也不左右摇摆,一心一意直行必然能到彼岸,到了彼岸,所有的危难都解化了,所有的善友都相见了,这就是这个善导大师在我们的回向发愿心的急切,怎么回向,念念趋向西方的回向的时候,就讲到这叫二河白道喻。南北两道就好比这火是我们的嗔念,水就是我们的贪心。
等于说我们带业往生是念佛走在这条道上,并不是我们的心地就清净了,念佛的时候不起贪嗔了,水有时候漫上来贪心也会起,火有时候烧到这个道上也会有的,但是我们只管走,就是一心一意念往西方走。断不了就断不了,让它贪让它痴吧,只相信东岸的娑婆是个火宅,西岸是极乐的宝国,极乐净土。后面这些群贼就等于我们的六根、六尘、五蕴等等,这就是坏我们的道业,扰乱我们的心性的。
所以这个时候你必然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冲着中间四、五寸的白道勇往直前。我们每天做功课的回向发愿心,要把心要调到这样的急切程度,当真至诚、彻底放下的来回向发愿唯西方是图。
善导大师讲二河白道喻,非常著名,看上去在当时的原文平铺直叙的过去了,可是每一个比喻都非常到位。我们现在是不是在逃命呢?这辈子逃不了一命又死了,下辈子怎样也不知道,而且这种这辈子逃到了这儿,后面追的这些人也很厉害,一不小心你还没走到河边,就把你先拽回去弄死了,不是都能活到临终。
好像自己有把握到临终的时候,你知道哪个时候是临终吗?随时都有可能临终。回向发愿是念念回向,总之,过去、今生所有的身口意修的世出世间的善根,随喜一切凡圣所修的世出世间的善根,都在真实心中回向发愿,全情出动唯极乐是图。
特别是回向发愿心还有一个内容,有时候我们注重的是要发愿而去,不要忘了还有乘愿再来。生彼国以后还要起大悲回入生死,教化众生,这样的回向。这三种心能够具足了,我们才能称之为说圆发三心。圆发三心是什么意思?这三种心都不落的把它带出来了,以这种心来修净土法门。总而言之,至诚心,就是要往生决定坚固了,至成佛之前都不会疑的,
这个深心就是我以大乘的净土法门修行,一直到成佛之前也不会退的,回向发愿心,所有的功德都是为了发愿而去乘愿再来,直至成佛就是这么做的。这就是法,为什么把这三个心拿出来这么掰碎地讲,就是跟我们净土行人的发心,是时时刻刻要相关相切的,一定要对照,一定要调制到这个状态,说服自己,要法来加持。
闻法的加持力是非常大的,像我们现在的人,如果养成闻法的习惯,在这个闻法的节奏中,如果你有几次一落,自己体悟一下,一落知见就走的不行,正念就散的不行。所以佛菩萨祖师们这么说,信心、至诚、深呀、回向发愿、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就是说一定你把心要调制成这样,估分估到这个地步了,能够打保票说能考到这个分,能考到这个校。
这是三辈九品里边一开头,也可以说是他生观里面的核心,圆发三心。三种心具足了以后,一切行都能够调出来。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就是讲的从三心发的三行。行还在发心之后,心地法门,一切都要在心上来了却这个事儿。
上面就是关于观无量寿经好处的讲解了。不要太在意读诵几遍观无量寿经,心无杂念的去念诵就好了,太过在意读诵观无量寿经的遍数反而会失去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