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 04:06:29
山西大同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道宗皇帝曾亲撰《华严经随品赞》十卷,雕印《契丹藏》全书五百七十九帙,于西京敕建大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安放,并于寺内“奉安诸帝石像、铜像”,从而使大华严寺成为皇家祖庙。辽代末年,寺院建筑十之七八毁于兵火,金代依旧址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明中叶以后分为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始有上、下华严寺之说。清初寺院复遭摧折,康熙初年曾事修补,但风光难现。2008年,大同市启动名城复兴工程,依据寺内“金碑”记载,投巨资对华严寺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恢复了辽金时期大华严寺的鼎盛格局。
这座隆盛于辽金两朝西京重地的北国梵宫,寺内的建筑、塑像、壁藏、壁画、平綦、藻井等,以历史之悠久,规模之浩大,技艺之高超,堪称辽金艺术博物馆。
云中古刹华严寺,是历史之珍品,是文物之精华,更是中华文化之结晶,它将继续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