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 04:06:31
地藏经科注菁华 (第五集)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4-13-05
诸位同修,今天是佛七的圆满日,在这几天当中,我们在一起学习青莲法师的《地藏经.纶贯》。而这几天当中,我们所读的仅仅是他的序文,正文是五重玄义,我们还没有读到。序文不长,里面为我们讲了五桩事情,就是五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讲法界的总体,也就是现代哲学里面所说的宇宙万有的本体。第二段是讲佛道的根源,世尊他所修、所证、所说、所传的是什么,文字虽然不长,也交代得很清楚。第三段是讲法界的缘起,佛经里面常说十法界依正庄严,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原因而发生,这也有周详的叙说。第四段是讲六道轮回的由来。这个说法愈来愈跟我们的生活相应,正因为一切众生不了解事实真相,产生许多错误的想法与见解,这才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感得三途六道的苦报。如果我们对於这些理论事实真相明白了,我们的思想与作为就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才能真正过我们正常的生活。由此可知,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很不正常的。最后一段是讲到这一次法会的缘起,这段文没讲完,只讲了前面一半,今天我们接著来看。在第九面最后一行,第四个字看起:
【释迦文佛,特升忉利天中,报圣母恩德,谆谆付嘱以频申。令向佛法中,献少水少华,并脱幽途之苦。俾从大士前,能一瞻一礼,咸蒙胜地之欢。功莫京焉,义叵量矣。】
这个地方,是说明法会的缘起。在这里面,我们特别要留意,也是要认真学习的,就是「报恩」,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给我们做榜样。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世尊出生之后第七天,他的母亲就往生忉利天了。我们世间人,感觉释迦牟尼佛很不幸,生下来没几天妈妈就死了,哪里知道他的母亲生的这个儿子是佛陀,福报太大了,人间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享受,请她到天上去享福,这是我们世间人看不到的,她去享天福。所以世尊的童年,是由他的姨母照顾他,他的姨母以后也出家,都是修行证果的人。到世尊八十岁,化缘将要尽的时候,到最后这一个法会是报恩法会,在忉利天宫开地藏法会,教我们报本返始。佛法里面,诸位知道,每堂课诵,每次法会圆满的时候,我们都要做回向。而古大德为我们做的回向偈,里面最重要的两句,就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是回向偈里面最重要的。人人都知道报恩,这个社会就是佛菩萨所证得的境界,也可以说那就是佛菩萨生活的环境。我们要想作佛、作菩萨,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每天念这个回向偈不行,没有什么用处,要真正做到知恩报恩。
父母对我们有生育之恩,我们这个身体得自於父母,要靠父母养育成人,这个恩德非常大。在《大藏经》里面,佛为我们说过《父母恩重难报经》,这部经有两种译本,早年有安世高的译本,这个译本非常可靠,安世高大士的译本经文不长;另外一种本子,鸠摩罗什的译本,这个不可靠,因为在罗什大师翻译经典目录当中没有,到底从哪里来的,我们也不晓得。所以这部经,在《大藏经》里面放在疑似录,就是它有疑问。里面的内容说得虽然是很好,可是在中国过去的文人非常重视考据,有没有真正的依据,值得我们后人相信。过去有同修印这个经来为母亲祝寿,曾经来找我,问我用哪一个本子好?我看看这两个本子都不错;但是罗什大师这个本子,听说没有依据。所以我到台中请教李老师,李老师认为还是用安世高的本子好,这是李老师对於经典慎重之处。
父母之恩,我们知道了。老师的恩德,知不知道?如果没有老师,我们怎么会懂得佛法,怎么会开启智慧。这个道理,佛法没有到中国来,我们中国人就知道。诸位读《礼记》,这一部书的完成在佛法之前。在佛法还没传到中国来,中国人就把老师的恩德,看作跟父母的恩德是相同的。佛经传到中国来之后,佛告诉我们,我们这个肉身、生命得自於父母。我们还有一个慧命,我们有两个命,生命跟慧命,生命得自於父母,慧命得自於老师。所以佛门里面更重视老师的恩德,诸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现代学佛的同修,由於生活逐渐富裕,大多数同修家里面都设有佛堂,都供养有佛菩萨,你有没有供养你的父母、祖先?如果只供养佛菩萨形像,而把父母、祖先忘记,你不是佛的学生。
我们这个道场,佛像的旁边供养有中华民族祖先神位,这是报父母之恩,供养佛菩萨形像报老师之恩,我们走进这个殿堂,念念不忘父母、不忘老师。我们这个道场设在外国,不是自己的国家,我们生活在这个土地上,这块土地供养我们的生活,这个地方的人民对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帮助,这也是大恩大德,这是四重恩里面的国土之恩、众生之恩。如果没有国家政府,来保护我们生活的安全,你怎么能够安心办道?这也得要知恩报恩。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没有一个众生对我们没有恩德的。不但是这个时代众生与我们有恩,过去世、再过去世,世世代代的众生,跟我们的生活都有密切连带的关系,他们对我们生命当中、修学当中都有贡献,我们都得到他们的利益。我们今天吃一粒米,喝一杯水,有没有想到这一粒米是怎么来的?这一杯水是怎么来的?细细的思惟你才晓得,我们平常这一餐饭、这一件衣,生活所需,是多少人提出心力的贡献,我们才能够这样方便得到。可是我们有没有想到,有那么多贡献的人对我们的好处,对我们的恩惠?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报答他?这是佛教导我们的知恩报恩。
有一些对我们有恩德的人、有贡献的人,很不幸他做错了事情,感得三途的苦报,所以三途受苦的众生,也都是我们的恩人。佛在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是我们「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佛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这说明我们跟一切众生的关系。我们看到造罪业堕恶道的众生是什么人?是我们过去父母。我们为了报恩,要全心全力帮助他。现在造作恶业,还没有堕落的,好办!我们帮助他、劝导他回头,真的是回头是岸。已经堕落在恶道里面,我们要学习地藏菩萨,效法地藏菩萨,自己赶紧认真努力修学,我们的修学有了成就,真正能够脱离三界了,只要你能够证得阿罗汉果,你也能随类化身,也能够随机说法。换句话说,你有能力去游览地狱,你有能力像地藏菩萨一样,帮助地狱苦难众生。从报恩上来说,这部经自始至终就是讲报恩。人如果不知道恩德,就是所谓的忘恩负义,忘恩负义的人,不但在佛法里面没有成就,在世间法里面也不可能有成就。
「知恩报恩」这个科目,在《大般若经》里面,是二地菩萨主修的功课。我们也不能说,等我们到二地的时候再来修,你就永远都不能登地。何况《华严经》告诉我们,一个真正会修学的人,懂得修学的人,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一不是「专一」,是「任一」。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事情,穿衣也好、吃饭也好、饮茶也好,里面都含著究竟圆满的佛法,这个道理几个人懂?禅宗里面的公案,许多人都知道「赵州茶」。我在香港还遇到一个餐馆,有人送他一个屏条,上面就写「赵州茶」,他卖茶的。当时有不少参禅的学者去参访赵州和尚,向他老人家请教;他见了人,笑眯眯,欢欢喜喜,「吃茶去!」大家真的去吃茶了。他那个「吃茶去」三个字,意味无穷;你真的去端著茶就喝,那就完了,你怎么会开得了悟?这一句话里头有很深很广的禅机,都归结到知恩报恩,都归结到上报四恩、下济三苦。《华严经》讲的一法,不是专指哪一法,世出世间任何一法都具足一切法。
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许许多多人把恩义都忘掉了,甚至於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恩义?根本不明了谁对我有恩,谁对我有义?这是悲哀,这是教育真正的失败。所以感得的果报,是整个世界动乱不安,也包括我们在内。我们的生活没有安全感,你追究它的根本原因,「恩义」两个字失掉了。我们学佛,接受世尊的教诲,赶紧把这两个字找回来,切切实实的去做到,唤醒社会大众「知恩报恩」,这在现代佛法的教学是第一堂课。真正明白了,觉醒过来了,才知道我们周边一切人物,对我们都是有莫大之恩,我们如何图报?要相信佛法,要理解经典,依教奉行,以此功德回向法界,我们才能报少许之恩,这是世尊在这个法会里面教导我们的。
佛这个法会圆满之后,从忉利天宫下降,经典上记载这是二月十四。下降之后,这是一天一夜,为他的学生讲《大涅盘经》。《大涅盘经》是世尊最后的遗嘱,第二天世尊就示现入般涅盘,在经典里面记载,释迦牟尼佛是二月十五入般涅盘。所以在这一会上,特别嘱咐地藏菩萨,佛不住世的时候,付托地藏菩萨代佛说法、代佛度生,这就是此地讲『谆谆付嘱以频申』。这个意思前面跟诸位讲过,用现代的话来说大家容易明白,「地藏」就是代表孝亲尊师。这一两年当中,我们在各处为同修们解释经论,我用的总题目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句话很难做到,但是必须要做,不可以说做不到就不做,不可以。百分之百做不到,做百分之八十;百分之八十做不到,做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五十做不到,做百分之十;一定要做,不能不做,做个百分之一二也好。
「师范」是什么?师是表率,范是模范。你要是真正想学佛,真正知恩报恩,你起心动念要想想,你这个念头可不可以做社会大众的榜样?可不可以做社会大众的模范?社会大众都是你这个想法,这个世间好不好?在起心动念之处,你得要回光返照。中国的圣人教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两句话讲得浅,讲得很明白。我不喜欢别人毁谤我,我就决定不可以毁谤人,我喜欢别人赞叹我,我一定要常常赞叹人,这是儒家所教的。我希望将来的儿女孝顺我,我现在一定要孝顺父母,要做样子给下一代看。这一部经里面,特别说明因缘果报的理论与事实,起心动念都在造因,因不好,哪里有好的果报?我们希望别人宽宏大量对我,我一定要宽宏大量待人,我不能够容人,果报就是别人不能容我。
生命是短促的,七天很快就过去了,七十年也是一转眼就过去了。明年九九年,这一个大世纪结束了,一千年实在讲也是一刹那。我们冷静观察,就体会到《华严经》所讲的「念劫圆融」,一念就是无量劫,无量劫就是一念。体会到这个事实,我们对於一切人事物的缘就会很珍惜,这个缘不容易遇到,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了之后,我们要做一个觉悟的人,不要做一个迷惑颠倒的人。觉悟的人,能把恶缘转变成善缘,能把善缘维持得更好,这样的人就叫佛菩萨,佛菩萨就是觉悟的人。昨天,我在此地的「多元文化论坛」跟这里一所大学,访问的时候我特别提醒大家,澳洲政府,澳洲现在有不少的学者,他们有智慧,他们很慈悲,他们提倡多元文化,而佛法就是多元文化的教学。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社会阶级观念很深,很不平等,宗教更是复杂,经典里面常讲九十六种,比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复杂多了。释迦牟尼佛展现高人一等的圆满智慧,把这些问题化解,令一切众生互相尊重,互相的关怀,互相合作,生活在大慈悲之中,这是真实智慧。《无量寿经》告诉我们三个真实,实在是太宝贵了,这三个真实才是报恩的大圆满。「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一句话,要用我们现前浅显的话说,就是我们自己本身要做一个好样子给社会大众看。「住真实慧」,生活在高度智慧之中,不生烦恼,凡夫的生活是烦恼、忧虑、困苦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是智慧的生活、自在的生活、快乐的生活,我们要能理解,要知道如何学习。显示真实之际,就是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性德相应,真实之际是性德,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什么?说得清楚一点,说得简单一点,我们今天提出了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那就是真实之际。我们的起心动念、一切作为,与这十个字是不是相应?果然相应,你就是显示真实之际。唯有显示真实之际,才是真正帮助众生,「惠以真实之利」。给众生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好处,是要我们自己做得相应。自己做得不相应,说得再好也是枉然,谁会相信?你说到,你要做到才行。
我也告诉「论坛」里面的朋友,今天来提倡、弘扬、推广多元文化,那是佛菩萨的事业,我们怎么不关心?我们要希望这个世界,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希望他们都能回头,都能舍弃成见,都能够相亲相爱,互助合作,我们提倡的人首先要做一个好样子,所以我说我们的形象是招牌。招牌不好,你去推销,没有人要,没有人相信。坐在我旁边是一位李局长,他是此地少数民族事务局的局长,他来领导多元论坛,他说了一句话,我们同学翻译告诉我,我听到了,他说:「我们人这个长相,有的人长得好,有的人长得不好,是天生的没有办法。」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我就告诉他:「相随心转,相可以改。不但相可以改,体质可以改,我们居住的环境也可以改。」
佛经讲:「境随心转」,这一句话大家都听得耳熟,可是你为什么转不过来?你之所以转不过来,你心里的念头没转过来。你的心是妄心,你不是真心,你的心污染不清净,你的心高下不平等,你的相貌当然就不好。学佛修行就是修这个,希望每个人容貌修得都跟阿弥陀佛一样,我们心是佛心,相貌就是佛的相貌,自然就转了。你们念观音菩萨的人很多,你们的相貌不像观音菩萨,你的修行没有功夫。如果有功夫,你的相貌一定像观音菩萨清净慈悲。所以你修行有没有功夫?不必问,看看你这块招牌就知道了。看看你的言语动作,就晓得你有什么样的功夫,哪里能骗得了人?只能骗世间无知之人,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瞒不过。
今天我们生活的环境跟世尊当年在世,可以说没有两样。他老人家在世,当时那个社会由於交通不发达、资讯不发达,所以人的生活空间受到限制,他的教化也只限於古印度。古印度就是整个印度这个地区,南部到锡兰岛,北部到雪山,就是喜马拉雅山,这是世尊游化的地区。现在科技发达,交通便捷,我们生活范围扩张到整个地球。整个地球里面社会的状况,就跟释迦牟尼佛当时印度的社会状况非常类似,所以我们要了解,世尊的教学是多元文化的教学,经典的理论与方法是解决多元文化的教材。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然后才晓得佛法对於今天的社会,对於这个世界,真的有用处。过去欧阳大师讲:「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这个话讲得有道理。我们现在愈看愈有道理,愈看愈认同他的观点。
佛法是教育,我们还不能把它当作普通教育来看待,世间一切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佛法能解决。所以我们希望大家能有这个共识,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方向,认真努力来修学。佛法最殊胜的,不仅解决我们现前社会问题,它还能解决九法界众生的大问题。九法界众生比我们现在又不知道复杂多少倍,更是一个全面的多元文化。佛能令一切众生圆成佛道,圆成佛道就是圆满成就无上菩提。所以这个教学称为法宝,真的是当之无愧。今天法宝展现在我们面前,几个人把它当作宝?包括我们四众同修,虽然是学佛了,天天见到佛像会顶礼,真的没有把佛法当作宝来看待。李老师过去曾经说过,他说:「我们许多同学来学佛,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消遣,没事干到佛堂来消遣消遣,不是认真在学习。」为什么不认真学习?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不但是在家同修没搞清楚、没搞明白,出家的法师天天讲经说法,也不见得搞清楚、搞明白。所以这个事情,归根结柢就是要真干!
下面这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导我们应当要怎么作法。『令向佛法中,献少水少华』。你看到这个文字,你就在佛菩萨形相上供一杯水,买几枝鲜花插在那里供养。下面说『并脱幽途之苦』,你就会离开三恶道了,你相不相信,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造作三恶道的重业,在佛前面供一杯水、供几枝花,就能够脱离三途,没人相信!所以佛法的弘扬,当然就成了障碍,为什么?著相求法。佛曾经说过:「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你看到这个文字,自己想这个意思,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统统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解错了。所以经文里面字字句句都有很深广的意思,你要去体会。《金刚经》教人要「深解义趣」,义是道理,经典讲的道理,经典里面真正的法味,你要深解,解得浅不行。怎么样才能深解?你要做到,你的心跟佛心相应,那是你真的深解了。你还是凡夫心,还是轮回心,你怎么能解佛的意思?别说佛的意思你不能解释,古大德的注解你也解释不了,你也不懂。所以佛法讲:「一念相应一念佛」,一念要相应才能深解。
怎么个相应法?我们现在用十个字,就是告诉大家,你跟这十个字相应就行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一念跟这十个字相应,你就是一念佛,你就是佛心。这十个字是字字都圆满相应,不是说我只相应一个字,相应两个字,其他的都没有,那就全不相应,这十个字是一桩事情。你心地真诚,什么叫真诚?清净是真诚、平等是真诚、正觉是真诚、慈悲是真诚,少一个都不真诚。说慈悲也是如此,什么叫慈悲?真诚是慈悲、清净是慈悲、平等是慈悲、正觉是慈悲。所以这十个字叫一心,叫真心。你少一个字,真心全都没有了,那是妄心,轮回心。你十个字圆满具足,就是菩提心、佛心。心是主宰,心是佛心,你的眼当然就是佛眼,你的行当然就是佛行,这叫从根本修。
我们提出这二十个字,前面这十个字是心,下面十个字是行。你的日常生活行为,自然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决定相应。行门里面十个字也是一桩事情,少一个字你的行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这样提出来,大家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知道从哪里下手。单讲一念相应,讲得太笼统,不知道怎么叫相应,有很多同修听到「一念相应,念念相应」,他也不去深究,以为我念阿弥陀佛,我就跟阿弥陀佛相应,念南无观音菩萨,就跟观音菩萨相应,全把意思错会了。
此地叫你「献水」,水代表清净平等。所以供一杯水,不是供养佛的,佛不希罕这个。这一杯水献给谁的?献给自己真心,献给自己本性的自性佛,让你时时刻刻看到这杯水,我的心要像水这么干净,要像水这样平等,这一杯水不起波浪,心是平的。所以供水不能供茶,有很多同修不知道,以为供茶很恭敬,买很名贵的茶来供佛,茶水有颜色,那个心被污染了,所以一定要供清水。供花,花代表什么?花代表因;因好,果就好。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造因,花是提醒你,你造因要造美好的因,将来你会有美好的果报,表这个意思。所以在经典里面,通常都是以花来代表六度,见到花就要想到「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日常生活行为,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遵守这六个原则,这是供花意义。也有供果,果是代表我们的希望,我们希望的果是作佛,成佛是我们希求的果报。所以花不是供养给佛菩萨看,也是供养我们自己,供养我们的真心,你得懂这个意思,然后你才能脱离三恶道。
「幽途之苦」,幽是指地狱,途是指畜生、饿鬼,三途地狱。所以你要不懂得真正修因,你怎么能够证果?我们不能看别人这么做,我们也这样作法,我做得比他还庄严,以为我们的功德果报比他还殊胜,错了。诸位将来有机会,实在是要到外面多看看,多参学,你才能长见识。你哪里都不去,关在自己这个小地方修行,闭门造车,自以为是,出去之后就贻笑大方,人家看你笑话,自己还以为不错。假如你们有机会到苏州灵岩山,你去看印光法师的道场,印光法师的关房还在,他修学的那个小地方你们去看看,他当时生活的样子,完全保持在那里。你看他的小佛堂,他的佛堂只供一尊佛,佛背后写一个「死」字。天天念著我就要死了,你还有什么想头,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你要死了,你想放不下,你也带不走。他用这个字来警策自己、提醒自己,「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这个方法好!
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何必要搞这一套?这一套是表演给我们看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要想成就,天天要念死才肯放下,你还想活你就放不下了,你放不下你就搞三途。天天念著死,随时都可以死,随处都可以死,你什么想头都没有了,你就真的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随时来接引我。现在念佛的人很多,听我这个话,认为是正确的人不多,听说念佛就要死了,这还敢念?来都不敢来。大家求的是长命富贵,这个道场很兴旺,有很多人来,说是念佛堂上挂个死,把人都吓跑掉了,谁还敢来?那就是不怕死的人敢来。
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祖师的示现真正是救我们,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我们在六道轮回这一生是最后一次,下一次来是菩萨、是佛来了。你是乘愿再来的,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随类化身,随机说法,你说多自在!那是来救度众生,不是来酬偿业报。我们酬偿业报,在这一生就一笔勾消,要有这样的志气,这才叫真正发菩提心,你这个念头才能跟佛法相应。没有这个认知,没有这个意愿,你那个佛号怎么念都不会相应。跟佛法不相应,决定跟轮回相应,如果跟贪瞋痴相应,你就是跟三恶道相应,麻烦就大了。我们同修在一起,不能不把这事情交代清楚,不能不把这事情讲解明白。讲清楚了,讲明白了,前面的路各人走各人的,这是佛菩萨也帮不上忙。我们应该怎样走这条路?走出轮回,走出十法界,我们才能真正的成就,才得到大圆满。
常常亲近我的同修们听得多了,我说上面一句,底下一句他都知道了,他有这个本事,可是他还是做不到,还是要造业。我们看到也不能说置之不问,我们的作法就太残忍了,我们还是要帮助他,常常提醒他,他的烦恼习气太重,念念随顺烦恼,念念跟烦恼相应,麻烦在此地。有一些善根深厚的人、聪明的人,听到劝告他回头了,回头就是要认真克服自己的烦恼,要跟烦恼打仗,我们自己才有救。如果不能克服烦恼,还随顺烦恼,那就没救了,这一生遇到佛法也会空过。其实我们学佛决不是这一生才开始,佛在经上讲每个学佛的同修,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你都是学佛的人。
《无量寿经》举的例子,阿闍王子跟五百长者,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还得了!供养四百亿佛,听世尊讲《无量寿经》还不肯发愿往生,只发心将来作佛时也像阿弥陀佛,并没有发愿往生。什么原因?还是随顺烦恼,没有随顺菩提,病根就在此地。如果他不随顺烦恼了,他就成就了。阿难比他们聪明,阿难听了之后,就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你们今天要问,阿难尊者在哪里?在极乐世界。怎么知道?《无量寿经》说的,阿难在极乐世界,我们到极乐世界就找到他。这就是说明他随顺佛法,他就能往生,若随顺烦恼习气,你的善根只多种了一点,这一生不能成就。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也能体会到,我们这一生当中听到这个法门,欢欢喜喜下定决心,舍弃万缘,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自己应该很庆幸、很安慰,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超过阿闍王子,阿闍王子过去供养四百亿佛,我们过去生中供佛超过他太多太多了,要不然你怎会有这个念头生起?这是自己应该庆幸,应该勉励自己,决心在这一生当中超越,不再搞了,再搞的时候太难过了。这个机会很难遇到,今天这个机会错过了,你要想下一次再遇到这个机会,恐怕要经过无量劫。不是说你来生就可以遇到,没有那么便宜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情,这一点同修们一定要记住。
底下说向地藏菩萨学习,『能一瞻一礼,咸蒙胜地之欢』。「一瞻一礼」,瞻是瞻仰,礼是礼拜。我们供养地藏菩萨的形相,你看看菩萨形相给他拜三拜,这就是一瞻一礼;这一瞻三礼,不是一礼了。你能够得到胜地之欢吗?胜是殊胜,地是地位,欢是欢喜。胜地之欢是什么位次?最低的位次是欢喜地,十地菩萨的初地是欢喜地。这是讲瞻礼菩萨形相,瞻礼的意思深了,此地瞻礼的意义是向菩萨学习。你真的发心学地藏菩萨,效法地藏菩萨,这叫瞻礼;不是天天摆著地藏菩萨像,去看一看,去拜一拜,这没有用处。你要真正向他学习,这才是真正的瞻礼,在形式上,你不拜他没有关系,你不看他也没有关系。你发真心想学他,他在哪里?这一部经就是地藏菩萨。你把这部经了解得透彻,完全落实,字字句句都做到,经上给你讲,你最低的果位是欢喜地的菩萨,位次高了。
在此地,不论什么圆教、别教,总而言之,你到欢喜地了,你就决定超越十法界。在圆教里面讲,超越十法界是圆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等於别教的初地菩萨,所以即使是别教初地也超越十法界了,已经证得一真法界。证得一真法界才叫做相应,在十法界里面不相应,一真法界才相应。一真法界的人用真心,不用妄心,起心动念都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他不会起其他的念头,念念都与这十个字相应。初地菩萨是欢喜地。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误会,看到这个经文,赶紧请一尊地藏菩萨像在家里供养,早晚看几眼,拜两拜,你就以为经上讲的殊胜利益,你统统都得到了。你这么想法,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全解错了。你要真做到,心要相应,言语就能相应。有很多发心讲经的同修来问我:「经要怎么才讲得好?」没有别的,相应就讲好,你不相应怎么能讲得好?不相应,经上讲的全是别人的,我们要想讲别人的意思,这个事情太难了,不好讲。讲自己的意思就很好讲,一点困难都没有了。这也是善导大师在《观经》注解讲的,「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只要你的心真诚就相应,诚则灵。诚就能感,诸佛菩萨就有应,佛菩萨就加持。你心地不真诚,佛菩萨就加持不上,真诚心就得佛菩萨加持。
『功莫京焉』,「京」是大,你的功德就大了,太大太大了。『义叵量矣』,「叵量」是不可称量,义理不可称量,无量无边。今天时间到了,刚好讲到此地是一个段落。底下一行半是青莲法师作注的缘由,下面才是「纶贯」的正文五重玄义。这一次也很难得,我们有这样的机会,虽然「纶贯」的正文没有讲到,前面这几段意思也非常好,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就到这里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