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入门知识

净土法门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三集)

2024-12-30 04:07:26

净土法门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三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三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012-0003

请掀开经本第一面: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在这段裡面我们讲到「一时」,一时的意思还必须要加以一点补充。佛法裡面讲时间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讲「剎那际」,佛说这是「实时」,就是真实,也就是说时间的真相。另外一个名词叫「叁摩耶」意思是「长时」,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相续相。《金刚经》上所谓「如露亦如电」,露是露水我们晓得它的时间也很短,早晨落下露水,太阳出来之后就蒸发掉。拿这个来比喻长时,比喻相续相;用闪电来比喻真实的时间。真实时间,《华严经十定品》讲的剎那际,这才是真的。

而剎那际的观念,我们很难体会。现代科学昌明,利用科学仪器的观察,我们能稍稍多体会一些。而实在说,剎那际就是一般经上常讲的「生灭同时」,因为它生灭的时间太短,决定不是我们六根能够感触得到的。我们六根能够有感触,换句话说,要相当长的时间。一刺激立刻就反应,虽然说「立刻」还是要很长的时间。如果说是剎那际的生灭,我们可以说是完全感触不到。不但我们六道凡夫,天人比人聪明多了,感应灵敏多了,他也感触不到,乃至于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八地菩萨才能够见到阿赖耶,要八地那样深的定功,才能够感应到剎那生灭。剎那生灭,佛常常在经上用「不生不灭」来形容。如果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那是废话,那有什么意思;说不生不灭,实在讲它确实是有生有灭。可是它才生就灭了,几乎生灭同时,所以称为不生不灭;这个话讲得就有意义,生灭同时,时间极其短暂。这种短暂,说实在话,绝对不是现在科技能够侦测出来的,科技能够侦测出来的时间已经是很长了。

这是佛在经典裡面讲的「一时」,这一句完全是讲真话,我们要能够细心去领会。你懂得一时,你就懂得一切法不生不灭,对于生死的恐怖你就离开了,你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的相是不生不灭,这才是真相,我们见不到,八地以上的菩萨见到了。「一时」在此地,要是把它落实在事相上来说,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经机缘成熟的这个时候,这叫「一时」。这种说法也非常圆满,一切经都用这个字样,佛说这一部经的因缘成熟了。

这一次因缘非常特殊,讲经的处所也很希有,『佛在忉利天』,不是在其他地方。「佛」是主成就,这个法会裡面主讲的人,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字非常之好,特别是从事相上说的。说「在」这也都是说真话!我们世间人许许多多的错觉,一个错误的观念,错了一辈子自己都不能够觉察。我们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早晨起来洗脸,脸要洗吗?你们说脸要不要洗?洗脸,错了,洗去脸上的骯脏,不是洗脸。洗衣服,衣服要洗吗?也是洗衣服上的那些灰尘。你们仔细想想看我们多少错误观念,在教室上课擦黑板,黑板要擦吗?把黑板上粉笔灰擦掉,哪裡是擦黑板,黑板应该一擦,那个黑就把它擦掉了,那叫擦黑板。你就晓得日常生活当中,诸位细细想想多少错误的观念,错得太离谱了,大家都错了,就以为是对的。佛有的时候给我们说真的,我们都觉得怪怪的。

「在」这个话是说真的,说你「住」是假的,你怎么住?今天搬这裡,明天搬那裡,哪裡在住,只说这个身体现在「在」哪裡,这个意思就对了。所以「佛在」。我们实在讲也是「在」,今天「在」新加坡,现在「在」净宗学会,晚上「在」居士林,这是在。「住」是在那裡不动,这叫住;常常移动,这是「在」。佛法裡面讲住,「住」是什么?心安住。你住的宫殿楼阁,佛在此地说宫殿楼阁是慈悲,心安住在慈悲,心安住在正觉,这个叫住,永远不离开叫住。身常常在动,叫「在」,所以从事相上讲叫「在」。

佛这一次在哪裡?在「忉利天」,欲界第二层天。世间人知道有天,知道有天神,对于天神也很恭敬,称他们为上帝,中国人称他叫玉皇大帝,大概都是忉利天主。不知道天外还有天,他就不晓得。佛告诉我们娑婆世界有二十八层天,每一层裡面数量也是无量无边,由下到上二十八层分为叁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所谓欲界就是还有饮食男女之欲,这个没有断,但是愈往上面去他愈淡薄。到色界,这个欲没有了,我们常讲财、色、名、食、睡,色界天人统统没有。色界天人不需要饮食、也不需要睡眠,永远是清醒的;不需要饮食,禅悦为食,但是他还有色身,有色相。到无色界这是六道裡面最高级的凡夫,他连这个身体都不要了。佛法没到中国来之前,中国古代出现了一位大智慧的人,老子。老子告诉人:「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忧患是什么?有这个身体,是个累赘、是个麻烦。他有这个觉悟,老子可能生到无色界天,因为他讨厌这个身体,讨厌这些色相。无色界天,色相没有了。我们一般人常讲灵界,大概就是称无色界天,这个裡面是最自在了,连色相都没有。这是大分,分作叁界二十八层天,这是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一个範围,有这么大。

释迦牟尼佛有没有生死?给诸位说,没有。应化的,他在我们这个世间出现,以应身出现。我们看到他有生、有灭,其实他灭了,是到其他的星球,到其他的地方又出现去教化众生,这个是显示大自在。佛告诉我们这个「身」说法很多,《华严经》上说有十种身,通常我们讲叁种身;叁种详细说有十种,十种归纳起来是叁种。第一种「法身」是真身,所有一切身都是从它生起。所以它是最基本的一个身,能生一切万法,能现我们的身相,能现国土之相,山河大地,一切身相都是法身变现出来的。

第二种是「智身」,我们也叫做「报身」,报身是智慧之身,也就是说他智慧开了、智慧现前了,对于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第叁种叫「应化身」,实在讲应化是两个意思。「应身」是随类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所以佛到人间来,到任何一道来,他是没有障碍的,自由自在,想来就来,想去就去,来去自由。

不像我们凡夫,我们凡夫是业报身,一点都不自由,完全受业力的控制。说受业力的控制,大家不太好懂,我们换句话说,受命运的控制、受命运的支配,大家就好懂,所以说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你说这个多苦。命是什么?命就是业,业报。过去造善业,我们这一生得的善报,过去造作恶业,我们这一生得的就是不善报,所以一生一切的受用,谚语裡头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就是这个道理,真的是半点不由人。

可是佛菩萨到这世间来,他也来投胎,他也示现死亡,他的生死自在,他不是业力,是愿力。在这个世间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过什么样的生活,想住多少年,他就住多少年,他生死自在。什么时候想走,想到哪裡去,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来去自由,这个叫愿力受身;他是愿力,不是业力。我们要明白这些道理,然后才晓得我们应该怎样学佛,如何把我们的业力转变成愿力,诸佛菩萨的本事就在这此地。他能转我们也能转,从哪裡转起?要从心转起,心转了之后,身就转;如果说从身转,心不转,没用处,怎么转也转不像,一定要从心转。

心就讲「住」,那就不是「在」。《华严经》上菩萨有十住,那就是讲住了,那是「心住」不是「身住」。菩萨住佛之住,这就对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住处有四种,这四种都是正确的。前面两种还是在六道裡头,没出六道。所谓「天住」,就是你来生一定能够生欲界天。欲界天有六层天,往后我们会简单给诸位做个介绍。天住就是心安住在十善业道,布施、持戒,修十善业道,你来生决定生到天界,福报比我们人间大多了,享天福。第二种「梵住」,梵住是修禅定、修清净心,一切的欲念淡薄,对于五欲六尘看得很淡,心裡面充满了慈、悲、喜、捨。「慈」是与人之乐,给人快乐,帮助人快乐;「悲」是拔人之苦,众生有苦,帮助他解决苦难;「喜」是看到别人得福,得到好处,决定没有嫉妒心,生欢喜心;「捨」是万缘能够放得下。心常安住在慈悲喜捨,生色界天,这个「住」在叁界裡面算是正当的。可是我们现在的人不一样,现在的人心安住在哪裡?安住在贪、瞋、痴、慢,这个不得了!安住在贪、瞋、痴、慢,安住在杀、盗、淫、妄,果报在叁途。所以他不是天住、不是梵住,是鬼住、地狱住、畜生住,他搞这个东西去了。我们对这些理跟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晓得心安在哪裡,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非常可怕。

第叁种「圣住」就是住在菩提心。圣者有小乘:声闻、缘觉,菩萨。声闻、缘觉、菩萨虽然不同,他有个共同点,就是心一定是住在叁叁昧,这是个共同点。第四「佛住」,住佛之所住,果然入这个境界,你就是十住菩萨位。真正学佛一定要安于佛住,佛住在哪裡?「大叁空叁昧」:空、无相、无愿;无愿也叫无作。如果落实在净宗裡面,安住在「念佛叁昧」,我们对于其他的境界深广无际,我们很难体会,不如依照佛的教诲,我们把心安住在念佛叁昧,这个比较容易学习。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实在是无比的希有殊胜。这是讲「在」跟「住」这两个字的意思。

今天「佛在忉利天」,在忉利天做什么?『为母说法』。要依照《增一阿含》裡面所说,这一次法会是帝释天王,就是忉利天主他启请的。忉利天主很聪明、很有智慧,他说过去一切诸佛,都曾经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报母亲生育之恩,世尊成佛了,当然也不能例外。世尊受了忉利天主的启请,到忉利天开这次法会。这个因缘很深,故事也很长,讲故事就耽误讲经,所以我们把这个故事就省略掉,可是也不能不晓得。

佛的母亲摩耶夫人,实在说也是大权示现,都是佛菩萨再来的。每个人在因地上发愿不一样,她发愿,愿意生生世世做个女子的身分,要作佛的母亲,她发这个愿。所以他的儿子是佛,母亲福报就大了,这都是表演一个样子来给我们看。最大的福报,完全是依福能够生到忉利天,夜摩天以上就不行。诸位你们看看佛门裡面讲超度的佛事,梁皇忏非常殊胜。「梁皇」是梁武帝,梁武帝启请宝誌公为他的夫人做超度的佛事,所以叫「梁皇忏」。他的妃子在世的时候,造作恶业堕在恶道。宝誌公是个得道的高僧,宝誌公是谁?观世音菩萨化身来的,你看这还得了!观世音菩萨亲自主持这个法会,主持这个超度佛事,也只能把他的妃子超度到忉利天。诸位要晓得,诸佛如来超度也只能超度到忉利天,再往上去自己要有修行的功夫,没有修行的功夫,不行。所以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在有生之年要认真修行,你不修行靠别人超度,再大本事的人也不过是到忉利天而已。如果超度佛事是个凡夫来主持,效果就很微弱,只能说做比不做好。有什么效果?很难讲。你在今天哪裡去找真正得道高僧、佛菩萨再来人。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然后我们自己才真正把时光掌握住,一寸光阴,一寸命光,要认真努力。

作佛的母亲这么大的福报,也只是生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需要定功、需要清净心,清净心成就真实功德。那个功德少、微薄,欲没有断,欲的念头没有断,生欲界上面四层天,佛家讲「未到定」,你修定不及格,但是有修。譬如四禅,第四禅,禅定的功夫要一百分,才能到第四禅;第叁禅要九十分,二禅要八十分,初禅要七十分。你的功夫是六十分以下,所以色界没分。可是你有,你禅定功夫可以有个六十分、五十分、四十分,你有这个功夫,不是零分。你完全没有修,你专修福,修十善业道,修布施、持戒,没有定功,没有捨弃情欲念头,你所生的是四王天跟忉利天。有一点定功,心地有一点清净,才能生到夜摩、兜率、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天上一层比一层的福报大,一层比一层寿命长,真正是享福无尽。可是寿命再长,也有报尽的时候,也就是有享尽的时候;享尽之后,又要随业流转。因此生天不是究竟法,总不如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是无量寿,换句话说,永远不生不死。不但欲界天不能比,色界天、无色界天都不能为比。所以一切诸佛讚叹阿弥陀佛、讚叹极乐世界,道理就在此地。

这一句经文「为母说法」,虽然这个法会是帝释天主他来启请,但是意思很深。第一个是为了避免世间有一些人,对佛法产生一些误会。学佛,尤其是发心剃髮出家,好像从此以后也不再顾父母,世间人以为是不孝。尤其是中国人所谓:「不孝有叁,无后为大。」父母靠你传宗接代,你一出家传宗接代就断掉了,怎么能对得起父母祖先!世人不知道出家是大孝,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也是做一个榜样,给学佛的四众弟子:出家、在家,男众、女众这四众弟子,启发他们的孝思,让他真正去体会「叁福」裡面第一句「孝养父母」。佛门即使出家也不能置父母于不顾,没这个道理。可是孝养的形式不一样,认真修持,依照佛的教诲去奉行,以此功德迴向父母;父母能得诸佛护念,善神保佑,这才是真孝。世间人孝顺父母,请几个佣人照顾他生活,佛弟子是让天龙善神去照顾父母,比你请的那个人照顾周到多了。可是如果你自己没有修持,天龙善神不保佑你,瞧不起你。你真正修行,有道有德,感动天神自然去照顾;你不必去求他,也不必去通知他,自然照顾。为什么?尊敬你,尊敬你的父母,所以有这个意思在。

再看底下这一段经文: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这一段经文是本经的发起序。本经一共十叁品,第一品就是序品,但是它没有说序品,它这个题是《忉利天宫品》,实际上这一品是本经的序分。序分裡面意思非常的周圆,前面六种成就,这是「证信序」;从这段经文以下,是本经的「发起序」。发起序裡面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含摄着有「教、理、行、果」,科註裡头这一段是「果因集讚」。像这些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要知道怎样去学习,佛说法先把果报展示出来给大家看,依着这个果报生起信心。然后再给你解释果报怎么形成,再给你说因,你就很认真去听,你很想知道它。这个是说法的善巧方便,我们要懂得。所以说「果因」,他不说「因果」。

一开头展示什么?教你看看参加大会这些人物,这是「果」。这是人,人是果人,是他的果德感动这么多人来参加集会。佛在讲经之前现瑞,现种种光明,这个瑞相是「理」。文殊菩萨见到这个现象生起疑惑,这是表「行」。世尊跟菩萨这一问一答,文殊问,世尊给他解答,这是「教」。所以在序文裡面我们看到是教、理、行、果,这个集会是果报。就像《华严经》一开端在没讲经之前,先说毘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果报摆出来让你看。

这个地方呈现不可思议,你们在哪一部经裡面看到过这样的经文。『尔时』,佛升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的时候。『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你们在什么经上看到佛讲经一切诸佛都来听经?没见过。这个场面还得了!《华严经》也没有这个场面,《无量寿经》也没有这个场面,无比的希有!不能含煳笼统就这么看过。通常我们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那是诸佛化现为声闻、缘觉、菩萨来帮助佛弘化;这个地方不是的,诸佛,佛身来的。释迦牟尼佛今天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一切诸佛都参加来听讲,人数是「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这个「大菩萨摩诃萨」是诸佛带来的,是跟着佛一起,随从佛而来的。诸佛不可说不可说,那菩萨数量更多了,『皆来集会』。这段经文决定不能够含煳笼统看过,你要仔细想想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谓讲经叁百余会,没有一会有这么殊胜。这是参加集会的人,是「果」,这经的四分:教、理、行、「果」。

他们为什么来?没有一尊佛不报母恩,今天释迦牟尼佛不是讲别的法,是讲地藏法。说明一切诸法都依大地而生、依大地而起,这是根本。地藏表什么?表「孝亲尊师」。所以说孝亲尊师之法,一切诸佛一定自己要来参加,诸佛来当影响众。忉利天王在这一会当中作功德主,他福报可修大了;请佛到忉利天讲《地藏经》,这个福修大了。所有一切诸佛如来都到齐,一尊不漏,无比的希有因缘!来做什么?提倡孝道。跟佛一见面,就讚叹释迦牟尼佛,讚叹此意也是圆满到极处。

【讚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

这个话不容易说出来,若不是诸佛如来亲口说宣,给诸位说,菩萨都说不出来。为什么?他不入这个境界,他怎么说得出来!释迦牟尼佛出现是什么时代?『五浊恶世』。到我们现前这个社会可以说「五浊恶世」,几乎是最愚昧无知的凡夫都已经能感触得到。在从前五十年前、一百年前,五浊恶世这种现象是要有高度智慧的人他感觉得到,一般人感觉不到;世间不错,很好,我生活得很快乐;他没有感觉得浊恶,「浊」是污染。半个世纪以前,我们没有听说哪裡有什么环保,换句话说,环境的污染还能忍受。等到提出环境保护,换句话说,环境污染已经令人感到难受,全世界每一个地方政府都在提倡。换句话说,这个浊恶到了相当严重的状态,才会有这个名词出现。

「五」是五大类,五大类的严重污染,佛经裡面称之为「五浊恶世」。五浊,第一个是「劫浊」,「劫」是讲时间,我们现在讲年头不对了,是从时节因缘上说的。实在讲,时间哪有什么染污!这是一个严重染污的时代,就是这个意思。而实在说染污的时代是后面四种污染。「见浊」,见是见解,思想、见解错误了,佛家讲邪知邪见,对于宇宙人生真相看错了,就是见解上的污染。其次讲「烦恼浊」,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思想上的污染。这两个合起来就是所谓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这个东西严重!由于心理、精神上的污染,必然会连到生理跟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那叫「众生浊」」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今天地球生态失去平衡,气候反常,灾难频多,都是属于众生浊。「命浊」,用我们现代话来说,是生理的污染。五浊用现在的话大家好懂,前面两种见解的污染、思想的污染,合起来就是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众生浊是生活环境的污染;命浊是生理的污染,这叫「浊」。

「恶」是「十恶」,一切众生不干好事。身造「杀、盗、淫」;口造「妄语」,就是不讲实话欺骗别人;「两舌」,就是挑拨是非;「恶口」就是说话粗鲁;「绮语」就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造这个口业;意业,心裡面存着是什么?「贪、瞋、痴、慢」,搞这个,这叫恶。浊、恶,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么一个时代。

『现』是示现,示现不可思议的大智慧。这一句就是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做出一个样子给众生看,什么样子?大智慧的样子。我们现在讲「作师作範」,为社会大众的表率、为社会大众的模範、榜样。在五浊恶世裡面他能够这样的示现,一切诸佛都讚叹,讚叹佛在恶世为这些苦难众生做好榜样、做个好样子。

『神通之力』,这四个字是讲他表现在外面的,『不可思议大智慧』是裡面。表现在外面,就是帮助这个社会,帮助一切众生,说出他的能力之强。「通」是通达,他没有一样不知道。世间一切事物道理、因果、现象、变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叫「神通」。神就是神奇莫测,超过我们凡人的知识。这个神通不是讲孙悟空七十二变,不是这个意思,那你完全解错了。佛样样都通达,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社会上种种疑难杂症,佛没有一样不晓得,他有能力帮助我们解决这些困难。

『调伏刚强众生』。维摩居士曾经说:「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刚强」是性格刚强,坚固的执着,对于佛所讲的教诲很难接受。这个在现实社会裡面我们看到了,排斥佛法,障碍佛法的教学,显示刚强。他自己不肯去研究佛法,佛法到底是什么?他也不知道;扣上一个迷信、消极、落伍,就把它丢在一边。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宝,真正能够解决五浊恶世的问题。

末后这四个字了不起,『知苦乐法』,这四个字不容易说出来。众生苦,为什么苦?众生希求乐,为什么得不到乐?全世界的人,哪一个人不在受苦!谁不希求快乐!苦从哪裡来?乐从哪裡来?没人知道。怎样我们才能够离苦?怎样才能够得乐?这些理论与方法也没有人知道。释迦牟尼佛知道,释迦牟尼佛在经教裡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我们想离开苦得到乐,大乘经典是最好的指引,指导我们、引导我们,佛法教学的目标就是教我们离苦得乐。诸佛对释迦牟尼佛的讚叹,也是把「果」放在前面,引起人注意。这两段经文,如果心地清净、感触灵敏,看到这两段经文,没有不寒毛直竖,无比的希有!什么人开法会的时候能教一切诸佛如来都来听,什么人能够见到诸佛如来得到如此不思议的讚叹。诸佛讚叹释迦,就是诸佛互相讚叹,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佛佛道同。换句话说,只有诸佛如来他才肯到五浊恶世去示现,这正是地藏菩萨的精神,「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是最苦。这些苦难众生,我不去帮助他,谁去帮助他!愈是苦难的地方,佛菩萨的悲心愈偏重,愈要到这个地方去教导、去帮助大家。只要这些苦难众生肯接受,佛菩萨就来了;不肯接受,佛菩萨想帮助也没法子。能信、能解、能学,佛菩萨一定出现在这个世间。

今天我们这一会为什么会跑到新加坡来?为什么不在其他地方?我们没有偏心、没有私心,也不是贪爱这个地方。完全是这个地方的缘成熟了,什么缘?这个地方的人,他能信、能解、能行;信、解、行、证这四个条件,这个地方有。这十几年来我们在这个地方弘扬净土,劝大家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多年当中,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个地区,念佛往生的人时有所闻,常常听到。李木源居士非常热心,许多念佛的同修在临命终时,多半是请李木源居士去助念,去帮助他料理后事,他见到的瑞相太多太多了!李居士今天这么发心,他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念佛往生不煺成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他做得这么认真、这么热心,他那个信愿不是凭空发的,是见到事实才发起的。

六道叁途的苦乐法唯有佛知道得透彻、知道得彻底、知道得究竟,所以佛有能力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帮助我们离苦得乐。这两段经文决定不能够疏忽,这是诸佛如来异口同音所宣的无上的妙法。这段经文我们可以看作,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世间讲经叁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的总纲领。佛出现在世间干什么?就为这个。

讚叹之后,诸位再接着看经文:

【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这是礼貌,佛派他的侍者向释迦牟尼佛问候。礼节,这也是做一个榜样给人看,「礼」不可废。人而无礼,在这个世间就没有立足之地,但是现在人把礼节都疏忽了。礼节疏忽了,说实在话,佛法修学得再好,果报在哪裡?果报不在人道,多半在鬼道。到后面讲这些鬼王,把鬼王的因跟诸位说明,你就晓得了。佛法修行得非常好,贡高我慢,没有礼节,感受的果报将来在鬼道作鬼王;作《华严经》裡面讲的,做世主裡面器世间主,山神、树神、花神、水神这一类的,就走向这些地方去。佛法建立在孝敬的基础上,怎么劝诸位同修要觉悟,孝亲尊师我们才能走向佛道、走向极乐世界。如果这个意念没有,修学佛法走向鬼道作鬼王。如果你更殊胜的,你能走向天道;天道是欲界天,色界天都没分,必须要晓得。此地教敬,教礼、教敬。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

这个地方是现瑞。『光明云』裡面显理,放光。利根的众生见到光明,佛所有一切教学他都明白了,不必要言说,「光明」表智慧。『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就是无量无边的智慧,一剎那际全部都展现出来,不需要长时间,剎那之间就把无量无边的智慧,展现在一切大众的面前。『是时』就是诸佛如来讚叹,派他的侍者向释迦牟尼佛问候的这个时候;世尊『含笑』,放光是表法。光从哪裡出来?真如本性裡面本具的般若光明,佛为众生说一切法以这个为根据。佛说一切法从哪裡说起?从自性本具般若裡面流露出来,今天把说一切法的依据,一下表现出来给大家看。

「百千万亿」说不尽,所以下面略举几条,细说说不尽,略举十条。虽是略举,诸位要晓得跟《华严经》一样表法,任何一句都具足百千万亿光明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我们听经闻法,讲的人如果是以真诚之心、恭敬之心,就与佛的光明起感应的作用,佛光注照这个道场,就是大光明云照在这道场的上空。下面说者、听者生无量的欢喜心,不是他说得好、说得妙,不是的,现在人讲磁场不一样,这是佛的加持、慈悲的加持,光明的摄受。

别说裡面第一句:

【所谓大圆满光明云。】

『大圆满』别中之总。「圆满」就是一丝毫的欠缺都没有,就是性德的全体流露。一切众生为什么会起感应道交?众生心跟佛心无二无别。差别在哪裡?众生在迷,佛在觉。觉的是心性,迷的也是心性,心性没有觉、迷。一切众生裡面,常说的有情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九法界有情众生;有情众生之外,还有无情众生,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都是自性裡头变现出来的。《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圆是圆满,同圆种智就是同时成佛,就这个意思。为什么?同一个法身,同一个体性。觉悟的人,山河大地都是自身,跟自己是一体,所以无条件的关怀、无条件的爱护,这就叫「大慈大悲」,所以第二句就是大慈悲光明云。必须要晓得佛如是,我们自己也如是。佛今天显现的是不可思议,无量无边的自性光明;我们今天所显露出来也是无量无边的无明烦恼,我们搞的是这个样子,与性德完全相违背,变成一个可怜悯的众生。所以自己要觉悟,要真的觉悟,自己要回头,要受持读诵,依教奉行,这个人才真的回头。这一回头与佛的大光明云就起感应道交的作用。

第二个是:

【大慈悲光明云。】

『慈悲』是我们发心所依靠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依什么发心?依慈悲。此地『光明云』叁个字,就是表真心自性圆满的德能,本具的般若智慧。诸佛菩萨,这个菩萨是指法身大士,没有证得法身的,性德没有显露,光明云没有;他有大慈悲,不能加光明云。加光明云至少是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真正与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就在这一段裡面显露无遗,这是事相。四弘誓愿是从这裡发的。地藏菩萨发得圆满、发得究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慈悲到了极处!地狱裡苦难众生他都要去度,何况其他的,这叫普度九界众生。

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弥勒菩萨没有降生之前,这个当中的空档时间太长了。这么长的时间裡面没有佛出世,众生之苦,我们无法想像。佛菩萨难道没有慈悲心?有。怎么办?佛在这空档裡面,把教化众生的事业完全委託给地藏菩萨。佛不在世的时候,地藏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代表人,世尊没有委託给别的菩萨,把这个事情委託给地藏菩萨。由此可知,世尊灭度之后,弥勒未出世之前,对于一切众生用什么方法来教化?《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世尊嘱咐的。地藏菩萨受世尊的委託,不辜负释迦牟尼佛,他确实把这个责任自己承当下来,慈悲到了极处!我们要以「大慈悲光明云」发起上求下化,度自己、度众生的菩提心。

第叁句:

【大智慧光明云。】

这是我们修行所依据的。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没有智慧就不能成就,一定要依智慧。智慧从哪裡来?给诸位说,智慧决定不是记问之学。我听得多、读得多,我记得很多,那是世间的聪明,佛经裡面讲「世智辩聪」。世智辩聪在佛道上是八难之一,你遭了难,为什么?落在「所知障」裡面,你那个所知成了障碍,障碍你明心见性,障碍你得定、障碍你开慧。智慧从哪裡来?智慧一定从禅定裡面得来。禅定从哪裡来?禅定一定从持戒裡面得来,这叫「叁无漏学」。大乘法门虽然不重视形式上的戒律,大乘讲心地戒法,比形式还要殊胜,要真干!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

真正的功夫、真正的修行在哪裡做?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裡面用功夫,我们用念佛的功夫,这个方法好。念头才动:「阿弥陀佛」,转了,转成阿弥陀佛,这个裡面戒、定、慧叁学同时具足。你能够转,你就守法,这是持戒。见到外面境界,顺心的起了贪爱,贪心才动:「阿弥陀佛」,转过来了,这就是持戒。见到不如意的环境,心裡不高兴,「阿弥陀佛」,也转过来。你能转得过来,接受佛的教诲,佛教我们这么做,我们就这样做,这是「持戒」。转过来之后,对于一切境界不再理会,回过头来念佛,这是修「定」。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慧」在其中。所以不晓得净宗修学的殊胜,戒、定、慧叁学一念完成,圆满具足。然后处事待人接物,善意自然就生出来,所以你修行功夫浅深没有丝毫隐瞒,都流露在你的面孔、你的音声、你的一举一动当中,你修学的功力怎么会隐藏?表裡一如。修饰、隐藏是对世间愚人来说的,愚痴人看不出来会被你骗;真正有智慧的人瞒不过,一接触就明瞭。所以「大智慧」是我们修行之所依靠。

第四句:

【大般若光明云。】

般若跟智慧意思有时候是相同的,但是这两个说在一起,意思当然有差别。『般若』如《般若经》上所说,「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前面的大智慧,我们就给它解作戒、定、慧的慧,慧必定包括戒、定,戒不一定有定、不一定有慧;但是定一定有戒,「定共戒」,有定的人不会犯过。有慧的人叫「道共戒」,那个持戒就更高明。所以「慧」裡像叁层楼一样,第叁层一定包括下面二层,下面这一层不包括上面,戒不包括定,定不包括慧;定一定包括戒,慧一定包括戒、定。此地的「般若」,我们就依《般若经》的说法,实相般若是体。实相无相,也就是无分别智,实智,于一切法清楚、明白,但是裡面没有分别。分别尚且没有,哪裡会有执着!所以称为实相般若。实相就是真相,他明瞭真相,我们讲彻底究竟明瞭宇宙人生真相,这种智慧叫「实相般若」。

它起作用的时候,有两种作用: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自受用是观照般若,我们用现代的话说,「观照般若」就是过高等智慧的生活,或者像果地上法身大士们,他们过圆满智慧的生活,跟光明云相应。我们凡夫能够过一个高等智慧的生活,那就很难得,你才懂得观照。观照的总纲领,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对于一切法相,他能够不分别、不执着,能够随缘而不攀缘,什么都好、什么都自在,每一天生活清净、快乐无比!随遇而安,富贵有富贵的快乐,贫贱有贫贱的快乐;富贵、贫贱是事相,快乐是相等的、平等的,都生活得圆满、都生活得快乐。这是观照般若,对自己的受用。「文字般若」就是利他的,他受用,帮助别人的。文字裡面就包括言说,换句话说,观照裡面包括事相,就是做出样子来给人看,我们今天讲身教,文字般若是言教,由此可知,「实相般若」是意教。身、语、意都是教化一切众生,都是在帮助一切众生。但是实相裡面虽然说是意教,可是没有「意」的念头;有「意」的念头那就不是真实般若智慧。般若是「即相离相,离即同时」,这才能破除一切迷惑。

第五句:

【大叁昧光明云。】

『叁昧』是梵语,就是印度话音译过来,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佛告诉我们,六道的众生种种享受不正常。种种享受归纳为五大类,身有两类:有「苦受」、有「乐受」。苦也无量无边,乐也是无量无边,用这两大类就包括了。心理,我们讲精神。肉体的部分有苦、乐两类,心理这个部分有「忧」、「喜」,有这两类,这就是四大类。还有一大类,身没有苦、乐,心裡头也没有忧、喜,这个很好,这个状况叫「捨受」,总共这五大类。捨受很好,但时间很短,不长,暂时身捨苦、乐,心捨忧、喜,是暂时的。如果这个捨受要能够保持下去,那就叫叁昧,就是正受,所以叁昧也翻作「禅定」。诸佛如来永远是捨受,所以苦、乐是相对的,忧、喜也是相对的。西方称为极乐世界,我们往往以自己的错误想法,去界定西方这个「乐」,以为西方这个「乐」是苦乐之乐,错了!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两边都捨掉,那是「真乐」!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苦、乐、忧、喜、捨这五种受都没有,那才叫极乐世界。这个意思我们要懂。

『大叁昧』能破一切障碍。我们现代科学家知道这个世间有许许多多的障碍,譬如他们发现叁度空间,我们现在是生活在叁度空间裡,知道有四度空间、有五度空间。黄念祖老居士说,他看到科学的报导,他说科学家们已经肯定至少有十一度空间存在。如果依照佛法来讲还不止,我们怎么晓得?我们知道这些不同空间是怎么来的,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佛说这些不同空间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我们晓得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着无量无边,所以时空也就是有无量无边的度数,哪裡只有十度、二十度!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即使叁度空间裡,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裡面还是有许许多多的障碍。讲叁度、四度,这是讲大的,就好比我们佛家讲十法界。我们把每一个法界说成一个度数就是十度,加上一真法界就是十一度;可是每一界又有很多很多,数不清的。假如你要是得叁昧,安住在叁昧裡面,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断掉,这个界限一切就突破。禅定功夫浅深不同,小的定突破一层、二层,大的定又能突破多一些层次,这种情形我们知道很清楚。

世间有一些修定的人,我们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过去有一位老先生告诉我。在战争那个期间,他在江西那个地方有个道士,这个道士有神通,实在讲有定功。他住的那个地方比较低洼,这个道士叫他搬家,他说这个地方过几天要淹水。道士也住在附近,他就派人去看看道士有没有搬?道士搬了,然后他也搬。果然没有错,跟他讲的时间相吻合。那是一点迹象都看不出来,结果真的山洪爆发,那地方被淹了,所以他晓得道士有神通。过了没多久,那个道士告诉他,他看到有一个地方爆发战争,告诉他方向,大概距离有多远,他见到了。这个老先生是个军人,是个高级军官,他说这个道士讲的不对,没听说过,没这种消息。结果过了叁个月,日本人偷袭珍珠港,跟他讲的方位、情况、距离,他叁个月之前就看到。可见得这个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他是小的定,不是大的定,能够突破叁个月的时间,叁个月之后的事情他能看见。他在深山自己小房子裡面,他能看到几千里外的夏威夷珍珠港,这是小定。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圣经密码》,他能够看到叁千年以后的,他的定力比那个道士高明多了。这个道士只能看到几个月、几年,几千里的环境,这么一个境界。叁昧不可思议,能够突破一切障碍。

如来是妄想、分别、执着断得乾乾净净,所以他的能力是圆满的,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然后佛讲的话我们相信,他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确实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他有,我们也有。我们今天这个能力失掉了,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定,心裡面天天妄想、分别、执着一大堆,亏就吃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觉悟、要明瞭。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