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1 04:07:14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一十一面,看这个大字,「解」这个地方看起。
解【有佛号阿弥陀。序正报教主之名也。翻译如下广释。佛有三身。各论单复。法身单。指所证理性。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
这一段是讲西方世界的正报庄严。前面说过了依报,就是物质环境。正报,就是讲那边的人事状况,也是我们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佛是那一个世界的教主,也就是本师和尚,他的德号叫『阿弥陀』,向下有详细的解释。先说『佛有三身』,三身『各论单复』。「身」是积聚的意思。凡夫是积业报以为身,所谓积善业得三善道的身,积恶业则受三恶道的身形,所以我们这个身是属于业报之身。
佛却不然了,先讲佛的『法身』,「法身」是本体。生佛不二,佛有法身,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法身,所以法身是平等的,法身是大家都相同的。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法身遍一切处」,它是一切万法的理体,当然是遍一切处的,佛证得了。我们要问了,佛怎么证得的?这一点很要紧,证得法身就叫成佛,分证叫菩萨,圆证就叫佛,迷失了法身,这叫凡夫。我们想想,法身既然遍一切处,我们之所以不能证得就是我们的心量太小了,我们的心量不能够平等的遍一切处,在一切事物里面起分别、起执着,于是遍一切处的清净法身就不能证得了。
我们在大经里面,佛常常教诫我们离心意识,像《楞严经》里面,交光法师所说的「舍识用根」。用六根的根性,不用心心所法,这个法身就现前了,这个境界是圆教初住菩萨的境界,所谓「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由此可知,法身不能现前是无明烦恼障碍住了,而无明烦恼本来是空的,马鸣菩萨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无明烦恼是不觉,本来无。所以我们几时离开一切分别、执着、妄想,法身就见到了,见到法身就是圆初住的菩萨,在念佛法门来说就是理一心不乱。理指什么?就是法身理体,你见到法身了,见到本体了,见到真理了,所以叫理一心不乱,这是我们虽有而不能够证得,念佛念到理一心才证得。
『报身』,凡夫没有。法身我们有,有而不显。报身没有。为什么说报身没有?「报身」是「积聚智慧以为身」,我们凡夫所积聚的是迷惑颠倒,是烦恼业习,没有智慧。所以佛的报身是惑断尽了,智圆满了,这才叫做圆满报身。惑有三大类「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这三类都断尽了,智慧圆满现前,这个时候称之为报身。所以我们凡夫没有,凡夫只有迷惑烦恼所积聚的业报之身,业报。
第三种讲「应身」,「应身」是「积聚机缘」而成的,这个凡夫也没有。诸佛菩萨机缘成熟了,他就出现在世间了,就像《楞严经》里面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那是感应之身,所以叫应身。我们再看看凡夫,凡夫可怜,凡夫迷失了自己的法身,积聚无量无边的烦恼业习,在六道里面生死轮回。要有机缘,这就是佛在经上常常给我们讲的,子女与父母有四种缘分,所谓「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是众生积聚的缘分,跟佛菩萨不一样,佛菩萨在修因的时候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缘成熟了,他就现身来度众生。
所以在此地,「三单」里面就说得很清楚了。『法身单,指所证理性。报身单,能证功德智慧』,「功德」就是定,唯有定慧才能够证得法身,所以报身是能证,法身是所证。化身是利他的,利益一切众生的,是所现的相好光明,像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再讲到「三复」:
解【法身复者。自性清净法身。
离垢妙极法身。】讲这个三复是从性修上来说的,『自性清净法身』是性德。刚才说了,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在佛不增,在凡夫也不减少。可是论修德,我们就没有了,只有诸佛才有。修德是『离垢妙极法身』。「离垢妙极」是什么?就是「自性清净法身」,垢就是代表着烦恼。刚才讲了,见思、尘沙、无明那是垢、是染污,将我们的清净法身盖覆住了。如果把这个东西去掉了,离开它,你那个清净法身又现前了,清净法身妙极了,所以第二句是从修德上说的。报身也如是,报身有两种:
解【报身复者。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
由此可知,成佛了,作菩萨了,有没有享受?如果说佛菩萨没有享受,你们哪一个再愿意学佛?我们现在作凡夫有种种享受,作菩萨享受都没有了,谁肯去学佛?谁肯发愿去作佛、作菩萨?告诉诸位,佛菩萨有享受。『自受用报身』,他有享受,到后面我们还会看到,他的享受比我们人间要富贵多了。所以古德讲「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读了《华严经》你才晓得佛菩萨的享受、他的富贵。他所享受的还是离不了五尘,就是讲的物质上的享受,离不开这些,这种享受叫正受,就是经中常讲的三昧。
我们的享受为什么叫不正受,没有正受?同样是享受五尘,或者我们讲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诸佛菩萨享受,他里面没有分别执着妄想,所以叫正受。他在这个里面用心,他不用妄心,换句话说,他不用八识,不用五十一心所,他这个受叫正受。如果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这个受就不是正受,为什么不是正受?这个受里面有苦乐忧喜舍这些感受。苦乐忧喜舍是不正常的,正常的享受是一味,一味无二味,那是正常享受,像我们在《华严经》里面读到的,真正是法喜充满。普救女神所说的法门与观自在的法门几乎没有两样。孔老夫子也有正受,你看《论语》里面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就是三昧,是正受。学是觉悟的意思,习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学而时习之」,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觉而不迷,所以「不亦说乎」。
迷是什么?用心意识就迷了,离心意识才是觉而不迷,这叫自受用。他受用是教化众生,这个众生是指谁?是指地上菩萨,是指法身大士,别教是讲地上菩萨,圆教是初住以上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为什么?他们也证得报身了。佛为他们说法,教化这些法身大士,这是法身大士的受用身,所以报身佛自行化他,自己有受用,也教化一切众生。化身就不一样了:
解【化身复者。示生化身。应现化身。】
有二种,这是完全他受用,没有自受用,这是与报身不相同的地方。『示生化身』,像释迦牟尼佛当年降生在我们世间,这是「示生」。他到这个人间来投胎,跟我们人示现是一样的,住世八十岁圆寂,这叫示生。诸佛菩萨在我们中国「示生化身」,在历史上记载就很多。像我们大家晓得的善导大师,唐朝善导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阿弥陀佛再来的,那是示生化身。傅大士、布袋和尚,诸位晓得是弥勒菩萨示生化身的。永明延寿、丰干和尚,阿弥陀佛示生化身。这个历史上记载得很多,佛菩萨在我们中国历代示现的。
至于『应现化身』,他是对某一个人的,他见到了,见到之后就没有了,菩萨化身。你们看周邦道夫人的传记,她在南京遇到地藏菩萨,就是「应现化身」。地藏菩萨示现一个出家人的样子到她家去化缘,化香油,结果她也没给他,也说了很多话。问了他,他从九华山来的,想化一点香油。等他走了之后,周夫人忽然想起来了,「奇怪,这个和尚怎么会到我家里来的」,因为在南京住的房子很大,门就有好几重,大门、二门,门都没有开,他怎么进来的?仔细一检查,门果然还关着的,怎么出去的也不晓得,怎么来的也不晓得,所以就感觉到非常奇怪。这一类的就属于「应现化身」。当时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讲了很多的话,不知道从哪来,也不知道从哪去。应现化身是对于某个人有特别的因缘,示生化身是对这一个时代,一个地区多数人因缘成熟。下面有一句:
解【又。佛界化身。随类化身。】
『佛界化身』,譬如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老人家所化的身,这是「佛界化身」。我们在凡圣同居土里面见到的阿弥陀佛是「佛界化身」。『随类化身』那就不一样了,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示现什么样的身形,这是属于「随类化身」。这个地方所讲的都是指的西方世界本师阿弥陀佛。再看下面经文:
解【虽(辩)〔辨〕单复三身。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
这几句话非常重要,为什么?凡夫之所以不能够入道,最大的障碍就是分别情见,这个东西很麻烦,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根性大大的不如从前。在过去这个教育,他是从小就培养德行,这个教育里面最重要的是培养孝亲尊师,现在这个观念渐渐淡薄了,于是乎分别、执着增长了。在家里面目无父母,在学校目无师长,老师教他的,他要提出许多问题来质问,不像从前老师怎么教,父母怎么说,他乖乖的就照做。现在他要问到底,问了不服,他就不肯做。诸位要晓得,年岁长的人经验丰富,经历得多,俗话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何况是这样高深的佛法。
佛法经论所讲多半是意在言外,所以佛在《华严经》上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聪明智慧的人决定不懂得佛法,今天哪个人相信?所以佛法里面讲「八难」。「八难」里面有「世智辩聪」,就是世间一等智慧的人,有辩才,聪明到极处了,这个人就有了难,什么难?他不相信佛法,他曲解佛法,他以为那是正解,结果他必然是否定佛法,毁谤三宝,他要造无间地狱的罪业,他不遭难谁遭难?八难里面,你们注意世智辩聪这一条,这一条就是防止这些人的,告诉你不要依文解义,不要执着。
给你说『三身』,你就执着一定有个「三身」,执着三单三复,你就执着有个三单三复,其实这是一桩事情的面面观,你才能看出它的真相。三单是从一面看,三复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它是一桩事情。所以给你说三复三身,实在讲『非一非三』,不能说一,也不能说三,你真正明白了,可以说一,也可以说三。所以你要在这个里面生三或者生一的见解就错了,那你就是被这些法相名词迷惑住了。所以佛法确实是『离过绝非,不可思议』,佛法里面找不到一点过失,找不到一点错处。你要是有过失、有错处,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是你迷在经论上,迷在文字上,所以过失是在自己这一边,不在经典上。
甚至于现在还有很多人怀疑,这个经典经过了四次的结集,愈是后面,距离佛陀灭度的时间愈长,而结集的部头就愈大,所以有许多人怀疑这些经是不是佛说的,是不是后来一些人伪造的,这一怀疑怎么样?怀疑就不相信了。就好像一个人害病了,病了很重,人家拿药给他吃,这个药是好药,一吃病就好了,但是他不相信,他怀疑,「你这个药恐怕是伪造的,恐怕靠不住」,结果怎么样?拒绝,不敢吃,自己病死了,冤枉,真正叫冤枉。
我们这部藏经大部分都是在宋朝时候完成的。宋以前,宋朝翻译数量不多,最多的时候是从南北朝到唐朝的中叶,大量翻译过来的,占现在藏经分量差不多是百分之八十,另外有百分之二十是唐朝末年到北宋的时候所翻的,南宋以后很少。流传到现在,要从早期所翻的到现在,差不多是一千九百多年,就算最晚期的,唐朝中叶到现在也有一千多年了,差不多有一千二、三百年了。这么长久的时间,这些经典多少人读过,多少人研究过,多少人依教修行证果,他们都没有发现毛病。现在的人好聪明,发现这里好多毛病。他们依照这个理论方法修行都成就了。你今天否定了一切,不但你自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你要影响社会、影响别人,那好了,你的罪过准定是阿鼻地狱,真是永劫不得翻身,你是断尽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个罪业太重了。
别说佛经了,现在对《六祖坛经》怀疑的人就非常之多。在民国五十八年曾经有一段时期,报纸杂志上都讨论《坛经》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几乎报纸杂志天天都有文章。那一年正好教育部请我在中山堂讲演(也许在座还有人参加的),我讲完了之后,就有几位老居士(我看年龄都很大)到我面前来提出这个问题。他说现在有人说《六祖坛经》是假的,也有人说真的,大家都在这边辩论,问我的看法怎么样。我反过头来问他,我说:「《坛经》你看过没有」。他说:「我看过」。我说:「里面所讲的那些道理、方法与佛经典上有没有差别?」「没有差别,跟佛讲的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要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修行,有没有好处?」我反过来问他,他说:「有好处」。我说:「那管它是真的、是假的,不相干,只要这个理论方法正确,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行能得利益,你说真的也好,你说假的也好,反正利益我得到了。你们说真、说假都没有得到利益」,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如果说佛这个经典不可靠,怀疑它,给诸位说,中国人是善于怀疑,早就有人怀疑了。玄奘大师到印度去就是怀疑以前翻的经典不可靠,他一定要到印度去亲证,结果他跑到印度住了十七年,回来之后对于过去翻译的一句话不说,换句话说,都承认了,没错。如果要翻译有不对的地方,他一定把它修正过来,一定说出来。如果我们能明白这个道理,能肯定这个事实,玄奘大师之前所翻译的没有问题,玄奘大师就可以印证,奘法师自己本身所翻译的那当然也没有问题。
现在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所以古来的老师教学,教学生最怕学生的知见已经乱了,你说他这个人也听,那个也听,这个也看,那个也看,这个学生没法子教。你就到外面去求老师、求善知识,善知识在你面前,他也不肯教你,为什么?你这个东西太杂太乱了,换句话说,自己把自己毁坏掉了,本来是个法器,你自己把法器毁坏了。一个好老师最愿意教的就是这个人没有接触过佛法,也没有听任何人讲过,一张白纸,他最乐意教了,他会把全部精神贯注来教你,为什么?他所教给你的,你完全能接受,你没有意见,这才能成就。你曾经看了很多东西,听了很多东西,有许多是先入为主,老师教给你正法,你还要说在这里有意见,还要在里面起分别打妄想,还要怀疑,老师要把你的疑情一样一样的剔除掉,这个费事可大了,这种情形之下只有不教。讲经的时候,你来听,你听多少算多少,没有办法教导你。
所以我们看看古今中外,过去,无论是世间法、出世间法,没有不重视师承的。今日之下,师承没有了,所以知见就大乱了。这个地方就是告诉你对于佛所说的一切法,那就是「四依法」里所说的「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说三不要执着三,说一也不要执着一,把你的分别、执着统统打掉,在佛的言教或者是文字当中悟入他的甚深之理,这是正法。一有分别、执着,你就堕落在文字里面去了,所谓是「死在字里行间」。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解【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也。】
这个我刚才说出来的,对本经所讲的,完全是讲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里面人所见到的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这个化身是『示生化身』,所以有寿命,他的寿命是无量寿。这个无量是个数字,我们读《华严经》就晓得,阿僧祇个阿僧祇叫一个无量,所以他的寿命是相当之长。难得的就是佛虽然是化身,这个化身同时就是报身,也就是法身,换句话说,一体三身,这个意思实在说不难懂。法身是本体,离开这个本体哪有报、化?报、化都是以法身而起的。我们现在这个身也是以法身而起的,业报身还是以法身而起,不以法身哪来的业报身?而我们现在是迷而不觉,所以当然有法身。
佛虽然示现了化身,这个化身充满了智慧,不要说阿弥陀佛了,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人间的时候,他为我们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说了这么多经典,那是智慧身。法、报、应真的一而三,三而一,阿弥陀佛当然不例外。如果说得更明白一点,你看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教给我们修行的程序与方法,在《坛经》第五章「传香忏悔」那一章里面,末后一节就跟我们说一体三身佛,是要我们自己修学亲证的境界。他那些理论与方法我们要认真做了,给诸位说,那也是一生成就的佛法,那个不假。下面经文说:
解【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
『四义』就是四悉檀。
解【的标实境。令欣求故。】
这是世界悉檀。
解【诚语指示。令专一故。】
这是为人悉檀。
解【简非干城阳焰。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非保真偏但。破魔邪权小故。】
这是对治悉檀。
解【圆彰性具。令深证故。】
这是第一义悉檀。
这一段里面需要解释,这是讨论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世界』是依报,『佛』是正报。这个依报跟正报,世界与佛是真有,不是假设,不是理想,而且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是现在,「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所以西方这个佛不像我们释迦牟尼佛已经过去,不像弥勒佛是未来的佛,阿弥陀佛是现在佛。
「具四义」,这个小注里头是「四悉檀」。「悉檀」是梵语,它的意思就叫遍施,遍是普遍,施是布施,普遍的布施一共有四种。佛说一切法可以说都离不开这个原则,才能利益一切众生。
第一就是『的标实境』,「的」是确确实实,标明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不是假的。在我们娑婆世界的西方去十万亿佛国土之外,确实有一个世界叫极乐世界。目的『令欣求故』,希望我们众生真正觉悟,发心求生西方佛国。诸位还要晓得一个事实,我们这个道场听众人多寡不相干,假如我们在这里讲经,有几千人听、几万人听,听了之后,一个都不能往生,那有什么用处?没有用处。我们这个道场只有三个人听、五个人听,这三、五个人统统往生了,统统作佛了,这还得了?不得了。
在我们历史上,当年初祖远公在庐山结莲社,那个志同道合的在一起,每天讲经念佛的一共才只有一百二十几个人,各个往生。在我们中国历代道场里面成就的人最多的,没有超过庐山莲社的,它是一百二十几个人各个往生。其次,一个规模最大成就的那就是六祖,六祖在一生教化当中,在他座下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有四十三个人。其他的任何祖师大德,一生教化当中成就的人,从来没有这么多过,这种成就才算数。不是说听众多寡,那个没有用处的,是要真正有成就的人。所以说老实话,真正理想的道场有个三、五个人就不得了,这三、五个人一生当中好好的修行,到后来都能成佛作祖,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还得了?不得了。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要觉悟的,所以一定要真实,不搞名闻利养,不要搞虚假的。
第二,『诚语指示,令专一故』。释迦牟尼佛以及本经所讲的六方诸佛,佛的言语句句真诚,决定没有妄语,像《金刚经》里面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那我们再不相信,我们相信谁的话?假如你要是对一切经都怀疑的话,现在人疑心重,怀疑的话,《阿弥陀经》怀不怀疑?大概我想对《阿弥陀经》不会怀疑。为什么?从东林远公大师开始,将近二千年当中,远公是东晋时候人,跟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一直到我们近代印光大师,还有我们在台湾、在香港这个地区,你们晓得修行净土这个法门,往生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这个总不假。其他一切都是假的,我们不读它,我们就读这部《阿弥陀经》就行了,就能成就。
圆瑛大师修念佛法门的,你看他住的房子叫「三求堂」,「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他老人家一生三求,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他是个念佛人。所以我们要专一,专修持名念佛法门。如净宗的指示,我们修行的目标要在「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心不颠倒,心不被外境所转,你心就不颠倒了,念就专一了。这是为人悉檀,为人悉檀所得的是生善的利益,一切善法都从这个地方生。
第三,这给我们断疑。『简』是简别。『干城』是干闼婆城,这是虚妄不实在的,是变化的。『阳焰』,就是《庄子》里面所讲的野马,那也是一种幻觉,不是真实的,它是地面上有一种气,远看的时候像水一样,所以《庄子》里面讲「渴鹿阳焰」,鹿是畜牲,它不晓得,它渴了,看到前面有水,它就往前面去,可是阳焰始终距离它就有一、两丈的距离。你走近,它还在前面,你走近,还在前面,永远找不到,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看到好像是水,实际上它不是水。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不是干闼婆城,不是阳焰。
『非权现曲示』,「权」是权巧方便,这句话是有所为而说的,因为李长者,李通玄居士,这个人也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是在《华严经》上有一部注解,叫《华严经合论》。他在《合论》上说,西方极乐世界是权现的,所以大师在此地特别的来辩驳,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权现。权现的化城,像《法华经》里面所说的那是委曲婉转,是诱导小乘的学者,他们的根性比较劣,愿力也比较脆弱,如果说叫他修大乘佛法,时间太长远了,他有恐惧,他不肯修了。当中设一个中途站,并非究竟的目标,这个叫做「权现曲示」,委曲婉转的示现。西方世界是真实的境界,要是权现曲示,诸位想想,十方诸佛能赞叹吗?不会的。小乘人的偏真涅盘是权现、是曲示,你看十方诸佛有没有赞叹,不但没有赞叹,释迦牟尼佛反而喝斥他「焦芽败种,堕涅盘坑」,他说这些话。所以这是有十方诸佛的赞叹,我们晓得它决定不是权现曲示。
『非缘影虚妄』,「缘影」是讲第六意识,缘尘分别影事,这是佛在《楞严经》上所讲的,这句话特别是对末法众生而说。末法众生,确实把这个能够思惟想象的第六意识当作真心,所以把西方世界认为是心外之法,这个严格的说,这是外道。佛法里面所讲的外道,心外求法者就是外道。
『非保真偏但』。前面都是给那些知见不正的人加以辩解坚定信心。这一句完全是对权教小乘说的。「保真」,「真」就是偏真涅盘,保护偏真涅盘是小乘阿罗汉、辟支佛的事情,这个是「保真」。这个「偏」就是藏教的偏真。「但」是讲别教的「但中」。当然他们这些人的见解都有偏差,都不是究竟圆满。特别在这里告诉这些人,西方极乐世界,无论是依报、正报,是真有不是假有,所以它不是偏真,也不是但中,它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诸佛菩萨的真实境界。这些话断除我们的疑惑,破除我们的邪见,建立我们自己的清净信心,才肯勇猛精进一心一意的要取净土,取这个法门。
第四句说『圆彰性具,令深证故』。「圆」是圆满,「彰」是明显,完全显露而没有一丝毫隐藏。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都是自性本具的,虽然极乐世界距离我们相当的遥远,十万亿佛国土,其实这十万亿佛国土并没有超出我们的心性,正如同《华严经》里面所说,无边剎土,自他不隔毫端,何况西方世界十万亿佛国土?那算什么?我们在《华严经》里面见到破一微尘,显现出无量无边的大千世界。我们读过经文,我们想想很有道理,没有疑问。经中常讲「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那还有什么怀疑?一微尘里面出无量无边大千世界,比出大千经卷,那真是小巫见大巫,所以不要被十万亿佛国土这个距离就把你吓倒了。可是你要没得一心,这个距离是真的,那真是一个天文数字的距离。如果得一心了,这个距离不在一心之外,你一得一心,这个距离就没有了。所以讲到「性具」,其目的是叫我们悟入「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样我们才能得「深证」的受用。「深证」就是我们讲的理一心不乱。
我们的功夫是有层次的,首先念佛要念到功夫成片,以这个为目标,不要去求一心。到功夫成片了之后,一定要把这境界提高,提到事一心不乱。得事一心之后,再往上提升,才能够证得理一心不乱,这是必经的三个层次。这里面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话要告诉诸位,不能不注意。换句话说,读经很难,为什么?不但是经摆在此地,注解摆在这边你也看不懂,一定要来听经,一定要来听。听经在一个人一生当中是最大的福报,为什么?能够叫自己破迷开悟,这是其他不能够比的,所以怎么能够不听经?除非你没有机会。纵然是菩萨,菩萨已经证果了,经他也很熟了,他不要听了。你看菩萨戒里面,四十里之内有法师讲经,要不去听经就犯了菩萨戒了。菩萨会讲,比那个讲经的法师讲得还好,他为什么要来听?诸位要晓得,做影响众帮助法师度众生,叫别人一看,某某人都在听,那大概是不错,我们也应该去听,他起这个作用。
诸位要知道四十里路在从前是一天的行程,以前没有汽车、巴士,四十里,早晨你要走去,到那里听经,一天的行程。如果照这个距离来说的话,你要是有能力,你开车开四十分钟,这四十里的距离,那看四十里要走几个钟点,如果一个钟点走十里的话,要四个小时。好了,你这讲经的地方距离我的车程四个小时,高雄到台北,你自己要有车的话,有私家车的话,你再来听经。四十里路之远,他来听经,这影响力就很大了,那附近的人一看,人家那么远都来,我们住得这么近,不去听怎么好意思,有这个意思在。
所以菩萨做大众的影响众,来听经的功德跟讲经的功德一样大,都是为了利益众生,都是为了诱劝初学。唯有经教长时期的熏习,你才能够把这个理觉悟过来,把你这个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的时间提前了。本来你修行要三十年才能得理一心不乱,常常听经,十五年,甚至十年就可以办到了,可以提前。不明理没法子提前,唯独明理才能够提前。而且我们现在讲席里面所讲的经,可以说三部经,三而一,一而三,是一条路子的。《梵网经》里面讲菩萨道、菩萨行,《华严经》讲「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特别着重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修学「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在《华严经》上,所以这三部经是一部经,是修西方净土往生成佛的不二法门。这是我们目前讲席的重点,我们目前所走的这一条道路,这个宗旨是非常的踏实,这个道路是非常的正确,没有迂回,真正肯修一定成就。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把这个依正庄严都介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