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佛学基本知识

包罗万象: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里的对外交流用语

2024-12-03 04:07:02

包罗万象: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里的对外交流用语

欢迎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三篇优质文章~本文共计1545字,阅读仅需4分钟~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以下简称《活计档》)始于雍正朝、终于清末,跨越近二百余年的时空,虽然以汉文书写,但其中的用词或语汇,很多来自满语的音译,也夹杂蒙语或梵文的转介,或直接取自梵文,甚至还有大清帝国对外交流中「四方来贡」的痕迹,可谓上天下地,包罗万象。

《活计档》

家具和佛座上的「巴达马」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活计档》中也见未经蒙语转换直接借自梵文的满语。

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太监胡世杰交青白玉文供佛一尊,随玉叭哒吗莲花座、紫檀木龛玻璃门,传旨:着将玉莲花座去下,在叭哒吗座上下槽眼眼补好,另打双眼将佛安稳。得时随龛一并交造办处添配紫檀木座莲瓣背光,做样呈览。钦此。」乾隆二十六年二月:「太监胡世杰交紫檀木案一张,传旨:将案下添配托泥,案面放厚四分,巴达马下亦长高,束腰下各长高五分,四角添抱脚。钦此。」

巴达马示意图

前旨是将一尊白玉文供佛的「莲花座」移去,留「叭哒吗座」,移去后原来与莲花座衔接的槽眼要补妥,再另打双槽眼将佛卯接安稳。后旨的「托泥」系于四腿足底间配框,有稳定作用;「束腰」是家具面板与牙子之间向内收缩的部分;「抱脚」应如衣架、灯架或屏座的「抱鼓」,用以加固腿柱,都是家具工匠的术语。简言之,就是将这张紫檀木案的面板加厚,腿足安托泥,抱脚、束腰拉长,连「巴达马」也要拉长。

清中期紫檀雕西番莲纹供桌清中期紫檀透雕云纹长桌

此「巴达马」与前「叭哒吗」明显可知都是书写时的同音异写。家具工匠间还有个习惯用语「托腮」,或称「托塞」、「他塞」,指面板下牙条与束腰间的斜面台层。此台层若雕饰莲瓣,即称「巴达马」,来自梵文「Padma」,原意为「昙花」,满语借为「batman」,语意转成「莲花饰」。分别有仰莲瓣、俯莲瓣,或上仰下俯的莲瓣纹饰,清代案桌类家具面板下束腰或神佛造像的台座束腰部分常见此雕饰。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一架紫檀雕西番莲纹供桌,其缩进的束腰上下便施上仰下俯的「巴达马」。另一架尺寸较小的紫檀透雕云纹长桌则仅在束腰处设下俯的「巴达马」。

清乾隆铜镀金文殊菩萨明永乐铜镀金金刚萨埵

至于神佛造像的台座,故宫博物院所藏一尊铜镀金文殊菩萨即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台座上还錾有「大清乾隆年敬造」七字款。另一尊金刚萨埵(vajrasattva)所坐即上仰下俯莲瓣纹饰「巴达马」。

「巴令」有两种

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珐琅作」:「做得铜胎烧珐琅嵌玻璃火焰珊瑚青金蜜蜡座巴令七件,由怡亲王呈览,奉旨:交中正殿。」《活计档》雍正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也记道:「……佛前供器烧得珐琅的做几件。钦此。

于次日郎中海望持出珐琅巴令一分。奉旨:着将珐琅巴令暂放在尔等造办处,其未成的珐琅巴令一分急速做,俟得时一并奏闻。」同日的「镶嵌作」也有类似记载:「……郎中海望持出镶嵌巴令一分。奉旨:着将镶嵌巴令安在圆明园佛堂,……」

清掐丝珐琅巴苓供 故宫博物院藏

「巴令」是蒙文「baling」的汉字音译。作为宫内佛前供器的「巴令」,大抵为金属类的铜胎饰金,再经珐琅烧作或镶嵌宝石、玻璃等物,有的在顶上插着带伞盖的羽箭,象征穿越一切魔障。除了内廷殿阁以外,雍和宫也供奉,尺寸各异,不同的神祇所供亦有所不同。不过,雍和宫的「巴令」供可能不只如此。几乎同音的「巴苓」,梵语为「巴苓达」(balinta),藏语称「多玛」、「朵玛」(Tor-ma)。

供奉于梵华楼的巴苓供(四件)

因此,《活计档》内的佛前供器「巴令」在宫外或称「巴苓」,所见宫内的「巴令」大都为铜胎饰金,珐琅烧作或镶嵌宝石、玻璃等外表处理,尺寸不等;宫外的「巴苓」由食用的糌粑加入糖、奶油而成,形状或异,尺寸也不同。

原文作者:吴美凤(作者系:中国文化大学(台湾)美术学系助理教授)原文来源:《紫禁城》2018年10月刊《从「波罗漆」到「额摩鸟」:再谈清代内务府器用成造中的满语词汇》(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