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4 04:07:56
穷乞是过去生中不肯行财布施;富贵是从财布施来的
贫穷要不要羡慕富贵?贫穷到极点、极处就沦为乞丐。行乞过日子我们见过,有一些乞丐真可怜!他每天在外面讨饭,很多人都认识他,为什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有原因,不肯好好的读书,好吃懒做。年岁不是很大,二三十岁,三四十岁,可以工作,为什么不工作?我们从小见过。乞丐晚上住在哪里?一般都是废弃的古庙,他在一个墙角铺一点稻草,晚上在那里过夜,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所谓人生真的是有命运,你是个什么命运?你要肯回头、肯改过,都还有救;不肯回头,不肯改过,那就没办法了。
也有一种我还记得,我没有见过,有人见过告诉我,长年在外乞食,他家里?家里儿孙不错,儿子做生意做得很成功,父亲在外头行乞,多少人责备他儿子:你看看,你在家里享福,你的爸爸在外讨饭。他也觉得很难为情,派了很多人去找,把爸爸找回来了。找回来他爸爸在家里住了一个多月,不习惯,偷偷的又跑走了,又去行乞去了。这是很少数的。人家问他为什么?自由,我一天到晚游山玩水,走到哪里随便找个地方就可以休息一晚上。他活得很自在!这过什么?苦行僧的生活。真有乐,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是的,儿孙都不错,不需要牵挂,这种少有。他所说的不是他没有道理,他的人生观跟别人不一样,他是以无事一身轻,真的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这又另当别论,这是少之又少,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
“穷乞”,为什么?佛经上有,过去生中不肯行财布施。富贵从哪来的?财布施来的。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一般学佛刚刚入门,师父一定会把这桩事情告诉你,特别是你现前的生活有困难、贫穷,师父一定告诉我们。
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要修三种布施,得三种果报。大师往生之后,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对我们一群,那个时候有十几个年龄跟我差不多的,老师常常警告我们、劝我们,也是说要修财布施。没有财,自己保自己都相当困难。哪有钱布施?就像章嘉大师所说 的,一毛钱有没有?有。一块钱有没有?也还可以。老师就说了,你就从一毛一块修起,常存布施的心,遇到缘随份随力都是无量功德。因为你只有这么多钱,一块钱,一块钱全部拿出来,是你全部的财产,这功德很大。要懂得道理。
“法布施。”劝人学佛、劝人念佛、劝人求生净土,这个功德可大了!他要真听懂了,真的念佛往生了,这个人往生是你劝的,是你对他的法布施,他已经得到果报,他会感恩你,他会报答你,在你临命终时,你要是热心求生净土,他会跟在阿弥陀佛身边接引你往生,你见到阿弥陀佛,也见到这些人,生欢喜心,到极乐世界变成同学了。
我们如何离开贫穷?有能力,很多慈善机构、宗教有办义务的职业学校,或者职业培训班,里面还分很多科目,你可以去学习。有做工的,有专门培养厨师的,你只要有一技之长你就可以在社会上谋生。
我们住在新加坡的时候,伊斯兰教办了个职业学校,办得很成功。它里面有二十多个科目,校舍是租来的,每个月付房租,房东要卖这个房子,他们学校的负责人来找我,他们有意思把这个校舍买过来长期办下去,不希望停止。我说好事情。他还缺钱,告诉我大概还需要七十多万新加坡币。当时我就跟李木源商量(佛教居士林的林长),通常我们对于各宗教的帮助大概都不超过十万块钱,这次他要问我要七十多万,我们怎么帮助他?李木源居士就出了个主意,我们来实验办一次义卖,摆小摊子,找个场地摆小摊子,很好,卖了之后都给他,收入的。选择一天我们先是有宣传,拿个小旗子,大概有一百多人,伊斯兰教有一位高级部长,我跟他两个人领队,我记得大概走了六七公里,走到我们义卖的地方,大家晓得这回事情。我一看十多个摊子、摊位,有十几个都是佛教的,伊斯兰教只有两个、两个摊位,我们有十几个摊位,这一天从早到晚卖下来,晚上总结一共有一百多万,我们就把这一百多万全部给他了,他皆大欢喜,他这个校舍买下来了。
佛教给我们,记住:财布施得财富。世间发财的人都是过去修财布施之因,这一生他无论经营哪个行业那是缘,因遇到缘,果报就现前,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他的事业做得很成功,他拥有很多财富,不必羡慕。过去生中业因加上现在的缘,因缘聚合,果报现前;我们有缘,有缘没有因,看相、算命算你的财库空空,过去生中没修、疏忽了,不是不能修,疏忽了,没修,这一生当中补来得及。
供养的钱我学印光法师全部都用做“法布施”
章嘉大师教我的时候就是告诉我:过去生中没修。三种布施过去生中大概只有“法布施”,还有一点聪明智慧;没有“财布施”,贫穷;没有“无畏布施”,短命。所以多少人给我算,我相信,我能接受,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所以学佛前面的一个阶段,五十岁之前很困难。虽然到处讲经,我们不贪图供养,只欢迎他来听经,修法布施。“法布施”里面有“财布施”,“财布施”是什么?印经。我们讲什么经就印什么经,这个里面有法也有“无畏”。所以真正是五十以后结的法缘多了,供养也逐渐多了。
供养的钱我干什么?我学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接受四众供养全部都用做“法布施”。他把这些钱在报国寺建了个印刷厂,自己印书,印得好,很负责任,就是所印的书字很清楚、字也很大,让你看到不伤眼睛;而且编排,特别是生字、错字很少,错误很少,这我们一般称为“善本”,好版本。印祖很负责任,早年自己校对。所以我这一生人家来供养的我都拿去印书。
我讲《华严》、我印《华严》,每个来听经的都送一套《华严经》,大部的,人家欢喜。以后慢慢的钱愈来愈多了,印《大藏经》。到晚年我所印送的《大藏经》差不多到一万套,这是年轻的时候作梦都想不到。我省吃俭用,那时候没有出家之前台湾印《大藏经》,储蓄一年才够一部《大藏经》的钱,好不容易买到一部《大藏经》。没有想到以后有这个缘分,供养多了可以印《大藏经》跟大家结缘。我们没有做过买卖,就是完全都是赠送,钱从十方来,还归十方去。
以后看到传统文化,《四库全书》这是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决定不能失传。商务印书馆印《四库》,只印三百套;世界书局印《荟要》,只印两百套。分量太大,一般人不会买,像《四库》,家里面房子不够大,没有地方放,而且价钱很高,多半都是图书馆,私人很少。《荟要》,虽然只有全书的三分之一,分量也很大,精装五百册,比《大藏经》多,《大藏经》只有一百多册,五百册,所以我就拿供养去买这些书,有多少咱就买多少套。《四库》,先后总共买了一百一十二套,《荟要》买了三百多套,买这么多干什么?赠送给世界上,著名的大学图书馆,国家的图书馆,让他们保存,听说世间有灾难,这些典籍怎么保存?愈多愈好,到处存放,总不可能,我把它散得远远的,不可能完全毁灭,这就是肯定会传下去。我是想到这一点。
这两年来是想到这些书,我在很多学校看到了,没人读,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会灭亡,那怎么办?要找年轻人肯读、肯在这上下功夫。有人告诉我,现在学校已经不教文言文,为什么?文言文学了没用处,找不到工作,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毕业出来不懂文言文,极少数跟这些老前辈学文言、学《四书五经》。学得很不错,讲得也不错,真有这些人,但是他没有学位,所以高等学校不聘请他教书,小学、中学没有排这个课程,所以学习的人愈来愈少,于是我才想到汉学院,想这桩事情。汉学院里头有学位,将来这边毕业的时候学校承认,你可以在大学文学系里面教古汉语、教《四书五经》、教“经史子集”。
我们只希望,能有三十到五十个好老师,培养文言文的好老师,他们有能力在《四库》里面发挥,读、理解,把它翻成白话文,面对一般学校,小学、中学、大学都应当学习,好!大学他也能教,他有学位。
我们天天做这个梦。没想到前年无意在英国遇到威尔士大学校长,我们谈起这个问题,他非常赞成。今天是元旦,昨天是去年,去年九月我们正式签了合同,积极筹备,今年二月就开课了。开课的对象是汉学院的师资,就是老师,我们做两个月的培训,建立共识,我们同样的想法、同样的愿望,如何来把它完成,六七月招生,预定九月正式开课,在今年。
教育重要!不教,人都学坏了。科学不是不好,科学要是离开了道德伦理,科学不是尽善尽美。如果学科学,同时也学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圣贤教育,再科学教育,好,能尽善尽美,我们在走这个路子。今年我们正式做实验。实验成功了,我们希望香港将来能有个分校。
如何解决贫穷、孤独,都是果报。老年人体力衰了,七八十之后,真的不能照顾自己,需要人照顾,年轻人什么?年轻人嫌弃老人,不肯帮助老人,不肯照顾老人,这是因,甚至于还欺负老人,虐待老人,有,不是平常的关系,父子,好多做儿女的,父母年老了,不要了,把他送到老人院去,不让他回家,他有家归不得。家给儿女继承了,儿女不孝,老人孤独,将来的果报,他的儿孙这样对待他的父母,将来他老了,他的儿女,也是照样这个样子对待他。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如何离开孤独?那就是,你能够帮助孤独的老人,有这个缘分不要放弃,跟老人在一起,听老人讲故事,许多故事,都是他一生当中宝贵的经验,等于他给你上课。我年轻时候喜欢干这个,所以很多知识老人那里学来的。我喜欢陪老人,陪着他们散步,陪着他们聊天,陪着他们喝茶,我没有其他的娱乐场所,我都是亲近这些有学问、有道德的老人。当中还有不少教授,年岁大了,退休了,我们这些年轻人他很喜欢、很爱护,欢喜跟我们聊天讲故事,要帮助。我们在这个地方积累一点功德,可以改善我们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