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佛教基础知识

怎样才能更好的修学《瑜伽师地论》?

2024-04-14 04:06:47

怎样才能更好的修学《瑜伽师地论》?

十余天前圆觉师父找到末学,说发心要建一个《瑜伽师地论》的学习群。末学自于两个月前始入网群学习以来,较早与圆觉师父有缘认识,故能从从圆觉师父在群里的见地及发表的知见中知道一点圆觉师父发心的缘起,引用圆觉师父震耳发聩的开示:“群里多有学人,总认为心能自见,却不知随顺觉性。我们之所以迷,就是我们自己的见闻觉知对事物的认识产生了颠倒,在本来如实的真相上或增益、或损减、或相违、或戏论,故迷失本来”。对圆觉法师所指的“多有学人”,末学深有同感并所遇甚多,甚至反省自己在失观失照时恰是如迎针砭。切肤之痛,不妨分享给群里有缘共勉。

群里是否有如末学当初一样的学人,以无常为常颠倒?以常为断灭颠倒?

群里是否有如末学当初一样的学人,以真实起增益颠倒?以真实起减损颠倒,以真实起相违颠倒,以真实起戏论颠倒?

群里是否有如末学当初一样的学人,以不解三世因果,起拔无因果见?或乱解因果违背佛法二谛?

群里是否有如末学当初一样的学人,因福浅德薄难入佛法正理,于佛法经论难以信受?于善知识难生亲近?于佛佗教言难能奉行?于究竟佛果难至皈依?

群里是乎不乏如此这般学人,以得少为足,颟顸笼统,不求甚解,抱着古德几句口水当救命干粮,以凡夫情志错解谬悟佛法胜义,乃至生大慢心,未证言证,盲引有缘?如果哪位自命已证,试问您的已证之自心现量能与《瑜伽师地论》相应吗?试问能够以佛法正理圆融圆满解释世出世间一切事物的究竟规律和法尔的从现象到本质的全部必然联系吗?如果不能,请别妄语给自己成道增添不必要的违缘。

所以,当得知圆觉师父发心开办弥勒菩萨五论之学习群时,末学除了对圆觉师父这一荷担如来家业的佛子行由衷的随喜赞叹并致崇高的敬礼之外,觉得做为一名佛教徒,义不容辞、责无旁待应为这一网群承担力所能及的护持责任,衷心希望并支持此一园地能越办越好,真实的利益到此群里的每一位真心参学的有情。

末学曾于数年前自行参学过妙境长老讲述的《瑜伽师地论》,益西堪布讲述的《辨中边论》,并到五明佛学院系统完整听闻过索达吉堪布讲解《现观庄严论》及益西堪布讲解《究竟一乘宝性论》的全部传承。无论是汉传、藏传的弥勒菩萨的著作,均能给我们真正的佛法修行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并对我们的修行起到真实的指导和教授,因为菩萨的论著是依佛陀教典所进行的系统化论述,要么是对某一特定论点,要么针对某一系列问题,要么就是涵盖整个佛法。如《瑜伽师地论》则是综合三藏十二部经典全面系统完整的论述佛法,人天乘、声闻缘独觉等小乘、大乘各地到究竟佛果,本论均无缺无余全部系统论述。

是故,末学虽才疏学浅,自觉惶惭,仍不怕被喷在此搬砖,谈点怎样学好《瑜伽师地论》这一佛法巨著以及维护好这一修学清净道场的一点建议,供诸位同修参考。

一、共同遵守好本群的群规,尊重分享员群主圆觉法师及各位大德善知识的法供养及辛勤劳动。末学此一期间虽在打七禅修,不能直接参与群里学习及讨论,但也于课间偶而关注群里动态。对群主圆觉师父及慧岩师兄善知识日复一日发的关于瑜伽师地论及百法明门的唯识法供养非常的随喜赞叹,因为学好瑜伽师地论需要有扎实的唯识基础,故如有大德供养唯识宗方面的法义对圆满本群有缘的学习相得益彰。不过也发现有许多同修没有看到或未遵从群规,上来即发表一些无关本群修学方面的内容。故首先建议各位同修,若来到此群,以同一参学的初衷来,可以发与本群学习方面相关的内容及讨论,对其他无关的佛法内容不在本群发表。虽然同样随喜你们也在弘扬佛法,但若是如理如法的弘扬佛法更能得到诸天护法的共同护持。倘若您到一个净土道场对一心修学净土大教的四众去讲六祖的“东方人造恶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恶念佛又求向何方”的教言,您肯定会觉得不合适一样,您肯定会认为是一种干扰。在本群里一会禅机、一会儿念佛法门、一会密宗教言也是不合适的,同样会干扰本群的清净。当然,如果所发内容虽涉各个不同宗派知见,但能与瑜伽师地论的学习内容结合在一起讨论却并不与本群宗旨相违,并且非常欢迎。此一学习群就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清净道场,望群里各位同修齐心维护。

二、希望各位同修有良好的修学态度和精神。印光大师曾说一分恭敬求学即增一分法益,修学这部大论希望各位同修能发起万分恭敬心去修学。因为本论是一部大论,鸿篇巨制浩瀚洋洋达一百卷,妙境长老用三年时间才讲圆满,所以各位切莫有用朝夕之功速求胜法之心。下面一首诗是描述玄奘大师等诸古德西游求学之艰辛的:

晋宋齐梁唐代间,

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

后者焉知前者难?

远路碧天唯冷结,

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学如未谙斯旨,

往往将经容易看。

这首诗同时告诫我们,若将玄奘大师等诸古德西游求来的经论等闲视之是怎样有负于诸佛菩萨之慈悲,若不能用舍我其谁之忘我无我精神去荷担如来家业的责任感和勇气去修学,我们能得到什么实在的利益呢?

三、我们的学习应与时俱进,需结合所有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一起,不能停留在一成不变陈旧观念里。这里说的与时俱进部分是指形而下世间法俗谛,佛法以真俗二谛宣说,俗谛是佛陀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而行的方便说,是与世间法即人类的科学文明不相违的。在世俗谛中,佛陀宣讲了名言正量,名言正量的概念(佛法名词中称自相)概括了现代科学的基本精神、态度、原则和方法。名言正量的概念是这样表述的:正量是无欺识,具有三个限制性特性,一是能被我们无欺所缘(即正量的现象和本质能被我们用无病健康的五根或借用正确的方法所认识,此即感性认识);二是能在我们意识中产生无误的行象(即通过我们正确的综合、分析、概括、归纳、推理、判断后产生正确的理性认识);三是正量能以现量、比量缘取并发生功用(此则表明人的正确认识能被实践所检验并为世间服务。现量则是用五根或借助工具、器械、仪器和设备直接正确感知或检测得知的认识方法;比量则是在现量基础上用正确的原理、定理、公理推论而得出正确结论的正确认识方法。)佛教中的因明则是通过正确的因理集成量帮助人们破疑除惑、生起正信,而不是让人们迷信佛法。所以我们学习佛法也应随着现代的所知量进行学习,是故佛法可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世间名言可以与时俱进的丰富而完善,当然,一成不变的是指胜义谛形而上部分,因为胜义谛超越时空,故没有什么与时俱进之说。同样,末学此观点绝非是把现代科学及所有人类文明当成修学法的必要条件,因为无论我们人类文明发展成怎样的阶段,都只是佛法俗谛中的一部分,仅是“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之进一步所诠之名言法性,却非是胜义之能诠般若智慧。

比如,近现代科学中发现的光波中的红外线及紫外线,声波中发现的超声波和次声波,空中的电磁波及量子波、粒子波等等,在佛法中属于什么?这些法隶属佛法十八界的哪一界?我们该怎么去认识它?学习《瑜伽师地论》即能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些世间名相的属性,因为《瑜伽师地论》所诠是名言正量,与实相瑜伽相应。

四、所以略说一下《瑜伽师地论》论述了些什么。顾名思义,就是论述修行心瑜伽的行人自心现量不同境界的佛法著作。“瑜伽师”是指专门修行心瑜伽的佛法行人,因佛法是心地法门,故全体佛法行人都应属瑜伽行人;“地”有境界义、次第义及阶级义,本论以十七地论述,涵盖了全部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所行所证的全部次第及境界现观的相应名言。许多同修应该听过藏传佛法宗喀巴大师作有一部佛法巨著叫《菩提道次第广论》,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依据印度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炬论》来扩充著作的,更不知道《菩提道炬论》却是完全依《瑜伽师地论》的一部份内容为修行者而专门论述的。

五、说到能诠所诠,又要提到前面所说到的,总有一些修习禅宗的学人认为证悟之胜义境界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可就始终不去领悟为什么胜义境界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却把它无限增益成宗门证悟境界不可言说的颟顸笼统佛法,更有甚者让这种淆讹成为自己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未证言证的阿Q托词。在现在网络论坛、QQ及微信群里到处都能遇到无需资格更无需谋面的说法人及自吹已明心见性开悟的以凡滥圣的佛油子,《瑜伽师地论》就可以无偏勘验这类实质已拔无因果且无信根又在论坛招摇撞骗的佛油子。

没错,佛说法49年,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而佛却称未说一字,虽言满大千实无所说,正如《楞伽经》云:【诸菩萨摩诃萨。依于义不依文字。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文字者。自坏第一义。】 但佛法胜义虽不可言说却又不废言说,正如最胜子菩萨著《瑜伽师地论释》对《瑜伽师地论》的评价:【荡荡乎,明大明于重冥,锽锽焉,声希声于宇内。】并以本论“通明诸乘,问答决择诸法性相”而斯可谓“整蹄驾于玄途、辟幽关乎虚室者也”。可以明确给那些认为胜义境界不可言说的颟顸佛法之佛油子以正告,无论孙猴子如何能千变万化,怎样蹦跶都跳不出如来的手掌心。即便是宗门所悟,所有证量现观境界均离不开《瑜伽师地论》相应名言,否则就已悟偏,属外道境界。

六、至于怎样学习本论能期最佳效果,末学在此再抛砖引玉。佛法修学非常讲究闻思修齐头并进,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虽仍属见闻觉知分别心产生,却是于妄心中提纯的子觉,更是由此能在阿陀那中种下及熏修解脱道出世间法种子,为最后解脱成就正因及增上缘的善法种子,一俟机缘成熟,即可子觉契入本觉,母子历生而花开见佛。

这里尤其介绍一下思维修,大家都知道禅宗是悟门,靠疑情悟入佛之知见,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介绍一个《入楞伽经》罗婆那王开悟明心之公案:【罗婆那王唯自见身住本宫中,作是思惟:“向者是谁?谁听其说?所见何物?是谁能见?佛及国城众宝山林,如是等物今何所在?为梦所作?为幻所成?为复犹如乾闼婆城?为翳所见?为炎所惑?为如梦中石女生子?为如烟焰旋火轮耶?”复更思惟:“一切诸法性皆如是,唯是自心分别境界,凡夫迷惑不能解了,无有能见亦无所见,无有能说亦无所说,见佛闻法皆是分别,如向所见不能见佛,不起分别是则能见。”时楞伽王寻即开悟,离诸杂染证唯自心,住无分别】。所以开悟必须应象罗婆那王一样在学习经典中或修行中敢于怀疑,生起疑情,不断思维,直至寻思至穷途末路,方可打破漆桶,拨云见日。此在《瑜伽师地论》阐述相应境界时就特别强调心所思的寻求心意现量在现观道谛证悟灭谛中的作用,故也不是象个别人说落于那种无记无思无想的那种要么外道、要么愚痴的知见。因为,虽然未触证如来藏而获得般若空性慧,但也在心性休息自解脱后能获得法住智等干慧,亦即《瑜伽师地论》中的地地观智,如若这些智慧都没有,又怎么可以称为是修学佛法呢?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