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真禅法师

真禅法师(1916~1995年)江苏东台人。字妙悟,别号昌悟。六岁从净修法师出家,十五岁受具足戒。先后就读于东台三昧、焦山定慧、镇江竹林等寺之佛学院、及南京华严师范学院。历任竹林寺、上海玉佛寺和静安寺住持,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佛学院院长、上海佛教协会会长等职务。多次应邀至海外弘法,足迹遍及香港、西藏、印度、泰国、日本,美国等。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在文化交流和慈善事业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无尽的追思 玉佛寺纪念真禅法师圆寂十周年(图)

学术研讨

佛教在线12月5日讯 十载弹指顷,岁月一挥间。音容宛然在,回首已惘然。转眼之间,一代高僧、原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上海玉佛禅寺方丈真禅长老,舍报西归已然十载。在长老圆寂十周年之际,上海市佛教协会、上海玉佛禅寺隆重举行纪念活动,纪念这位为当代中国佛教的恢复和发展、为上海佛教的重建和振兴、为玉佛寺的复兴和开创,作出过杰出贡献的爱国爱教的模范高僧。

初冬的微寒挡不住人们心中的热爱,岁月的流逝冲不淡大家永恒的怀念。12月1日至3日,纪念真禅长老圆寂十周年系列活动在玉佛禅寺隆重举行。

12月1日上午8:30,纪念真禅长老圆寂十周年传供法会在玉佛禅寺大雄宝殿庄严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法师、云南省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佛教协会会长、西双版纳总佛寺大长老祜巴龙庄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副州长香根·巴登多吉大活佛、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无锡祥符禅寺住持无相法师、台湾中国佛教会会长净良法师、日本京都大本山相国寺长老、日本临济宗相国寺派管长有马赖底等海内外诸山长老主持了传供法会,日本相国寺代表团还举行了“献茶”活动,以表达对真禅长老的崇敬之情。

接着,由上海市佛教协会、上海玉佛禅寺联合召开的纪念真禅法师圆寂十周年大会在玉佛禅寺觉群大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国家宗教局一司副司长杨柏明,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法师,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周富长,中共上海普陀区委书记周国雄,区委副书记、区长胡秉忠等各级、各界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日本等国家的诸山长老、法师、居士,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共八百余人出席了会议。

纪念大会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真如寺方丈妙灵法师主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作了题为“慧炬照世,悲愿遍涵”的主题发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佛教协会会长、西双版纳总佛寺大长老祜巴龙庄勐,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副州长香根·巴登多吉大活佛、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无锡祥符禅寺方丈无相法师等分别代表南传佛教系、藏传佛教系、汉传佛教系发言。台湾中国佛教会会长净良长老,日本京都大本山相国寺长老、日本临济宗相国寺派管长有马赖底先生等分别代表台港澳地区佛教界以及国际佛教界友人,先后在纪念大会上作了发言。中共普陀区委副书记、普陀区区长胡秉忠、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周富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法师,国家宗教局一司副司长杨柏明等领导,代表上海市佛教协会及玉佛禅寺所在区、上海宗教事务主管部门、中国佛教协会、国家宗教局,先后在纪念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纪念大会结束后,举行了题为“真心常住,禅念永续”的真禅法师生平事迹图片展览揭幕式。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静安寺方丈慧明法师主持了揭幕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觉醒法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有关党政领导和诸山长老为图片展揭幕。图片展集中了一批能够反映真禅长老一生言行的精彩图片,透过这些图片,可以重温一代佛教老人对祖国的热切关爱、对佛教的真挚情感,以及他关爱社会、关注人生的可贵品德;重温老人家善良敦厚、慈颜可亲的精神风貌。展品再现了一位当代高僧平凡而又不俗的人生,凸显了其不朽的人格魅力。

当晚7:00,玉佛禅寺假座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了以“无尽的追思”为主题的“蓝天下的至爱——第二届觉群之光慈善演唱会”。罗大佑、孟庭苇等港台著名歌星与上海玉佛禅寺梵乐团合作,共同献演了一曲曲爱的颂歌。演唱会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上海慈善基金会副会长、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赠了治疗白血病所必需的贵重药品,以帮助白血病患儿及时得到治疗,早日恢复健康。本次慈善义演再次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了真禅长老慈济社会、扶贫助困的优良传统。

12月2—3日,召开了“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纪念真禅法师圆寂十周年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扬州大学、四川大学以及中国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杭州佛学院、武昌佛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教界法师、居士近八十人汇聚玉佛禅寺,出席了纪念研讨会。《中国宗教》、《法音》、《佛教文化》、佛教在线网均派记者观摩了研讨活动。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围绕着真禅法师的爱国爱教思想、真禅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真禅法师的文化佛教思想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开展、真禅法师的华严思想及其对华严禅的弘扬、真禅法师的慈善理念与践行、真禅法师对普贤精神的倡导与弘扬、真禅法师与佛教学术研究、真禅法师与上海佛教、真禅法师与和谐社会建设、真禅法师的僧教育思想与实践、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文化建设等议题,对真禅法师的闪光思想和业绩作出了积极的研究和探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真禅长老,是新时期爱国爱教的典范。“爱教必先爱国,爱国才能爱教”是长老生前经常强调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对于上海乃至全国的佛教事业有关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几十年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真禅长老一直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从理论到实践,真禅长老无时无处不在弘扬和实践着“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

真禅长老,是弘法利生的榜样。真禅长老平生潜心佛典,重视佛教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玉佛丈室集》10辑和《上海玉佛寺丛书》27种,为当代佛教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著书立说之余,长老还四处讲经说法,弘法足迹遍布江浙,远涉海外,为弘扬正法、利益社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真禅长老,是热心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代表。翻开史料,从1984年起,长老就以个人名义或代表玉佛寺向社会有关福利机构及团体捐赠财物。十多年中,捐款累计竟达千余万元。真禅长老,是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的一代教育家。落实宗教政策后,真禅长老较早地创办起上海佛学院,并亲自担任院务领导工作。他所提倡的“两爱、三懂、四热爱”的佛学院教育方针,至今仍对中国的佛教教育事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真禅长老,是佛教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落实宗教政策初期,真禅长老不负众望,利用上海佛教在海内外的重要影响,积极宣传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短短十数年,他就在玉佛寺接待了一大批海内外各界人士。与此同时他还多次出访海外,与港澳台地区及国际佛教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为提高和增强中国佛教的国际影响力、为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与会代表同时指出:在真禅长老圆寂十周年后,重新审视玉佛寺及上海佛教的各项事业,感到无比的欣慰。上海玉佛寺暨上海佛教界,在觉醒法师等青年佛教中坚力量的领导下,正沿着老一辈佛门高僧所开创的道路稳步前进。十年来,玉佛寺踏着真禅长老的足迹,坚持 “弘法与修持并重,素质和形象共进”的发展理念,大力兴办弘法文化教育事业,创设出一批觉群品牌文化产品;举办外语与管理培训,借高校教学资源及现代化管理理念,丰富、提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坚持 “内抓素质,外树形象”的治寺方针,以创建“模范丛林”为寺院的前进目标,兴建觉群大楼改观寺容、拓展空间,引进物业规范管理,为都市丛林融入社会探索新路;继续开展慈善救济与社会公益事业,举办慈善义演为社会募捐,资助弱势群体致力社会和谐,开办慈善书店以嘉惠梓林。如此积极的举措和巨大的变化,续写了真禅长老等老一辈高僧大德开创的当代上海佛教的绚烂篇章,为新时期都市佛教的振兴和发展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真谛广弘长留轨范,禅心自证展播高风。一代高僧真禅长老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高贵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广大佛教四众弟子,为着祖国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佛教的兴旺、世界的和谐,作出更加积极的努力。

...查看更多
李尚全教授:真禅法师与当代中国大陆汉传佛教出版事业——以《佛教知识》的编辑出版为例

扬州大学佛学研究所 李尚全

真禅法师“是上海宗教界爱国爱教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社会各界具有广泛的影响,被媒体赞誉为佛教界的爱国爱教高僧、“民间外交家”、慈善家。其实真禅法师还是当代牛国大陆汉传佛教出版事业的重要支持者,对汉传佛教知识的传承,汉传佛教学术的繁荣,人间佛教思想的弘扬,作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理应给予学术关怀。

一、历史回顾:真禅法师的生平

与《佛教知识)的创办经过

1、真禅法师生平

真禅法师(1916—1995),江苏东台安丰镇人,俗名王鹤树,6岁时(1921年),由本镇净土庵净修老和尚剃度为僧,取法名为真禅,字妙悟,号昌悟。在少年时代就能熟背《佛教三字经》、《论语》、《妙法莲华经》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1931年在南京宝华山隆昌律寺依德浩和尚受具足戒。从此以后在宝华山隆昌律寺、东台三昧寺启慧佛学院、镇江焦山定慧寺佛学院、镇江竹林寺佛学院、泰州光孝寺佛学院、上海佛学院、上海圆明讲堂楞严专宗学院、南京中国华严速成师范学院等大丛林习律学教,其中以亲近应慈法师时间最长。曾先后任苏州狮林寺和镇江竹林寺住持,兼竹林寺佛学院院长。1951年到上海玉佛禅寺,先后任信众部副主任、寺务处副主任、主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仍然坚守在玉佛禅寺,想方设法保护寺庙。1979年6月,被推举为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出任玉佛禅寺住持。1983年秋,任上海佛学院院长。1988年10月,兼任上海静安寺住持。1992年11月,兼任河南开封大相国寺住持。1993年10月,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另外还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海外联谊会理事会理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会长、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名誉院长等社会职务。着有《玉佛丈室集》10册、小丛书若干本、以及在海内外发表大量的佛学研究论文。

2、《佛教知识)的创办经过

《佛教知识》季刊创刊于1993年6月30日,在1995年11月30日经“编委会认真研究决定,并报甘肃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本刊宣布自动停刊”。该刊是笔者在铁道部兰州机车厂教育中心担任干事期间,因工作闲暇无事,以研究佛学打发光阴,多次到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游说,由《甘肃社会科学》主编王步贵研究员担任社长兼主编,全面负责编辑出版事宜,而笔者担任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负责筹措资金,做具体的编辑工作,并借王步贵先生在甘肃出版界的影响,得到甘肃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徐仲碧先生、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杨效知先生、出版处处长孙季康先生和期刊处处长杨怀生先生的支持,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甘肃社会科学编辑部主办,在佛教界和学术界内部流通。在家兄李尚秀居士赞助2000元人民币的情况下出创刊号,停刊号亏损的1700元人民币由洛阳白马寺海法大和尚资助,后又将其他读者资助的800元人民币,全部返还给海法大和尚。共编辑3卷10期近80万字。

二、编辑学的视角:真禅法师和

多识教授是《佛教知识》的灵魂

从编辑学的视角来看,《佛教知识》属于同仁杂志,没有政府拨款,完全由笔者通过亲朋好友来筹措,也没有单位来协调杂志社与出版管理部门的关系,完全靠王步贵先生在甘肃社会科学院和甘肃出版界的个人魅力来维持。其实这只不过是《佛教知识》编辑出版的“硬件”设施,而对一本杂志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刊登稿件的质量。换句话说,稿件的质量才是杂志的灵魂。如何约来好稿子,成为办好《佛教知识》的关键所在。王步贵先生在甘肃出版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但问题是王步贵先生全面负责《甘肃社会科学》的编辑工作,对《佛教知识》的编辑出版只有把关、通读每期稿件的时间,而组稿的具体工作就由笔者来承担。在兰州市的高校,笔者还能应酬一下,像王沂暖教授、多识教授等学者处于提携后学的考量,再加上笔者亲自登门约稿,碍于情面,尚能得到稿件。但笔者与真禅法师素昧平生,他老人家远在上海,与笔者相距万里,然而非常幸运的是,在一共出了10期的《佛教知识》里,前9期都登有真禅法师的稿件,兹表列如下:

表1:真禅法师发表在《佛教知识》各期的稿件

┌────────────┬────┬────┬───────┬────────┐

│ 题 目 │卷 号 │期 数 │ 页 码 │ 出版时间 │

├────────────┼────┼────┼───────┼────────┤

│《冯煦与玉佛寺“方丈”匾│ │ │ │ │

│额》 │第1卷 │第1期 │ 第34页 │ 1993年6月30日 │

├────────────┼────┼────┼───────┼────────┤

│ 《{无量寿经)浅释(1)》 │ 第1卷 │ 第2期 │ 第4--11页 │ 1993年11月30日│

├────────────┼────┼────┼───────┼────────┤

│ 《{无量寿经)浅释(2)》 │ 第2卷 │ 第1期 │ 第10---12页 │ 1994年春之号 │

├────────────┼────┼────┼───────┼────────┤

│《真禅大和尚法语》(觉醒 │ │ │ │ │

│记录) │第2卷 │第2期 │ 第1页 │ 1994年夏之号 │

├────────────┼────┼────┼───────┼────────┤

│《真禅诗文选载》 │第2卷 │第3期 │ 第44页 │ 1994年秋之号 │

└────────────┴────┴────┴───────┴────────┘

┌───────────┬───┬───┬─────┬───────┐

│《佛法与人生》 │第2卷 │第4期 │第3--6页 │ 1994年冬之号│

├───────────┼───┼───┼─────┼───────┤

│《在持松法师佛学思想研│第3卷 │第1期 │ 第10页 │ 1995年春之号│

│讨会上的讲话》 │ │ │ │ │

├───────────┼───┼───┼─────┼───────┤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第3卷 │第2期 │第3—12页 │ 1995年夏之号│

│浅释(1)》 │ │ │ │ │

├───────────┼───┼───┼─────┼───────┤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第3卷 │第3期 │第3--11页 │ 1995年秋之号│

│浅释(2)》 │ │ │ │ │

├───────────┼───┼───┼─────┼───────┤

│《真禅大和尚佛学着作目│第3卷 │第3期 │第47--49页│ 1995年秋之号│

│录》 │ │ │ │ │

└───────────┴───┴───┴─────┴───────┘

就表1所列的稿件而言,在笔者写去约稿信后,真禅法师很快就把《冯煦与玉佛寺“方丈”匾额》的稿子寄来,充分说明他对佛教出版事业的慈悲关怀和支持。

尤其是对像笔者这样没有任何社会资源的“民间编辑”,更是充满了爱心和期待。甘肃省佛教协会秘书长包含章先生曾对笔者说,他在1995年上半年在北京中国佛教协会开会期间,把一本甘肃省佛教协会会刊《显密》试刊第1期送给与会的真禅法师,真禅法师看到这本杂志上有笔者的名字,就对包含章先生说,“你们甘肃应该把李尚全好好培养一下”。当包含章先生把真禅法师的这句话转达给笔者的时候,使笔者惊喜不已。但不久就接到觉醒法师写来的信,说真禅法师在1995年12月1日圆寂了,得知这一消息,笔者感到悲痛万分,因为《佛教知识》失去了一根顶天立地的精神支柱。 ’


就表1所列出真禅法师的稿件来看,都是读者喜闻乐见的法宝,尤其是《{无量寿经)浅释》和《(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浅释》,都是大陆汉传佛教高僧对佛教知识的权威性阐释,无论对学术界还是佛教界,对认识原汁原味的佛教,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事实求实地说,《佛教知识》之所以越办越好,就是因为每期都刊载有真禅法师和多识教授的稿子,他们用如椽之笔写出的大作,把整个《佛教知识》的版面激活。为了与真禅法师的着作相比较,也把多识教授发表在《佛教知识》上的文章表列如下:

表2:多识教授发表在《佛教知识》各期的稿件

┌───────────┬───┬───┬──────┬───────┐

│ 题 目 │卷 号│期 数│ 页 码 │ 出版时间 │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密│ │ │ │ │

│义浅解》 │第1卷 │第1期 │第7—13页 │1993年6月30日 │

├───────────┼───┼───┼──────┼───────┤

│《佛法三根本要义》 │第1卷 │第2期 │ 第1页 │1993年11月30日│

├───────────┼───┼───┼──────┼───────┤

│《{佛法三根本要义)通俗│ │ │ │ │

│解说(1)》 │第2卷 │第1期 │第1---9页 │ 1994年春之号│

├───────────┼───┼───┼──────┼───────┤

│《{佛法三根本要义)通俗│ │ │ │ │

│解说(2)》 │第2卷 │第2期 │第9--18页 │ 1994年夏之号│

├───────────┼───┼───┼──────┼───────┤

│《驳所谓“六字真言‘考│ │ │ │ │

│释”’的荒唐言论》 │第2卷 │第3期 │第3---9页 │ 1994年秋之号│

├───────────┼───┼───┼──────┼───────┤

│《破执断惑慧宝{金刚经)│ │ │ │ │

│妙理剖析(”) │第2卷 │第4期 │第10--13页 │ 1994年冬之号│

├───────────┼───┼───┼──────┼───────┤

│(时轮法修持仪轨) │第3卷 │第1期 │第11--23页 │ 1995年春之号│

├───────────┼───┼───┼──────┼───────┤

│《破执断惑慧宝(金刚经)│ │ │ │ │

│妙理剖析(2)》 │第3卷 │第2期 │第26---36页 │ 1995年夏之号│

├───────────┼───┼───┼──────┼───────┤

│《破执断惑慧宝(金刚经)│ │ │ │ │

│妙理剖析(3)》 │第3卷 │第3期 │第12--29页 │ 1995年秋之号│

├───────────┼───┼───┼──────┼───────┤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第3卷 │第4期 │第9--11页 │ 1995年冬之号│

├───────────┼───┼───┼──────┼───────┤

│《破执断惑慧宝(金刚经)│ │ │ │ │

│妙理剖析(4)》 │第3卷 │第4期 │第20---35页 │ 1995年冬之号│

└───────────┴───┴───┴──────┴───────┘

表2与表1比较表明,多识教授的文章是介绍藏传佛教的,而真禅法师的文章则是介绍汉传佛教的。由他们俩位代表佛教在中国的传承情况,也就凸现出了《佛教知识》的办刊特色。因此,笔者作为《佛教知识》的实际创办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禅法师和多识教授是《佛教知识》的灵魂,读者通过阅读他们的文章,就能吸收到汉藏佛教两种营养,更加全面地认识佛教,同时也有利于汉藏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大团结。

三、传播学的视角:

真禅法师的着作使佛教信仰复活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GabrielTarde,1843—1904)是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他在《传播与社会影响》一书里说,印刷机的出现,开发出了“公共头脑”,即“印刷报纸的阶段,印刷机才能够使囿于一隅的东西变成国家的、欧洲的甚至是世界的东西;在此之前,地方的东西固然可能是有趣的,却只能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而默默无闻……”其实,就汉传佛教现代化的经验来看,话也不能说得这么死。汉传佛教经典的私人雕版的出现,同样是汉传佛教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性的指标,因为正是郑学川(1825—1880)在光绪年间(1875—1908)于扬州成立“江北刻经处”,才使囿于“寺院的佛教头脑”变成国家的、乃至世界的“公共佛教头脑”,或者套用现在最时髦的佛教术语,就叫“人间佛教头脑”。从此以后,杨仁山在南京成立“金陵刻经处”(1897)、徐文蔚(?—1927)创立的天津刻经处和北京刻经处、常州天宁寺创立的“毗陵刻经处”、上海佛教人士创办的佛学书局(1929)。就印刷机印刷佛教经典而言,在民国元年出现了宗仰上入主持出版的铅印本《频伽藏》,民国12年(1923)又出现了影印本《卍字续藏》,民国20年(1931)出版了影印本《碛砂藏》,民国21年(1932)出版了影印本《龙藏》,民国18年(1929)陆续出版的铅印本《藏要》。至于民国年间用印刷机出版的报章杂志,根据黄夏年的粗略统计,“至少有名可考的达180种,这个数目几与今天大陆和香港、台湾几个地区的佛教刊物总和”。解放以后,佛教出版事业在1980年以前,基本上处于日趋没落的趋势,上海市佛教协会主办的《弘化》月刊在1958年7月停刊,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现代佛学》月刊在1964年停刊,紧接着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开始把佛教经典毁之一炬。自1980年以后开始出现复苏,相继出现了在邮局可以订阅的佛教界主办的《法音》和《佛教文化),但大部分佛教书刊是内部印刷品,有的还是“非法印刷品”,很难通过中国大陆特有的新华书店渠道由“寺院头脑”变成“公共佛教头难”。但到了1990年代初期,首先是真禅法师佛学着作的公开出版,打破了僧人着作只能在寺院流通的僵局。在这里我们先看以下《佛教知识》1995年秋之号上发表的《真禅大和尚佛学着作目录》,对“上海玉佛寺头脑”有个初步了解。该目录云: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中国玉佛禅寺、静安古寺、河南开封大相国寺方丈真禅法师,一生潜心佛典,对佛学深有造诣。近年来于修持弘法之余,常在他的般若丈室,伏案写作,积稿盈尺。已出版的着作有《玉佛丈室集》一至八集,《上海玉佛寺丛书》二十二册。

玉佛丈室集(一):佛陀舍利在中国、华严宗简论、玄奘法师传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试论震华法师的佛学思想、上海玉佛寺震华上人塔铭、菩提达摩的生平和禅法、惠能的三种法门——曹溪禅之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曹溪禅之二、百丈禅风千古传——曹溪禅之三、谈谈禅宗、答胡培炯问禅、重印《正法眼藏》记、《金山规约》解、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地藏菩萨圣诞法会开示、怎样行菩萨道、试论水陆法会不可思议功德、仁者寿、放下身心才能养身、从玉佛寺的新刻碑帖谈董其昌的书法、伟大的创造、辉煌的宫堡、守护国界、上海佛教居士林的任务、重建崇明寿安寺记、沪港佛教的友谊源远流长、法侣重逢、友谊倍增、港沪相通、佛教一家、上堂法语、上海慈修庵佛像开光偈语、在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第二期开学典礼上讲话祝词、对青年僧人的几点希望、“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常随佛学”、略说培养合格的僧才、对上海佛学院学僧讲上殿威仪偈、在欢迎鉴真和尚回国展出协议团宴会上的祝词、东渡西游相映媲荚、让友谊的种子开花结果、访问日本立正佼成会庭野日敬会长、万里香花结法缘“美国佛教总会”成立二十周年志喜、美国大乘寺宝塔落成祝词、金玉党居士七十寿序、中印文化交流的光辉篇章、中国禅宗与印度佛教、佛国巡礼漫记。

玉佛丈室集(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玄奘求法之路巡礼记、缅怀禅门尊宿虚云老和尚、纪念太虚大师诞生一百周年、应金玉堂居士与美国佛教、玉佛寺可成和尚塔铭、远尘和尚行业碑、缅怀先师,振兴佛教——震华法师圆寂四十周年纪念感言、止方和尚传、苇一和尚传、苇航和尚行业碑、心岩和尚行业碑、一代师表——纪念常惺法师忌辰、继往开来,更上一层楼——祝贺《香港佛教》创刊三十周年、《常乐文丛》第五辑序、《旅美新证》序、《玉佛禅寺》画册前言、《玉佛禅寺》序言、重修静安寺大雄宝殿缘起。

玉佛丈室集(三):大方广佛华严普贤行愿品浅释、天竺纪行、远涉重洋为弘法、缅怀华严座主应慈老法师、喜读《圆瑛大师年谱》有感、厚宽老和尚传、实践佛陀遗教广作福利事业、佛指舍利再现人间的前前后后、90年代迈新步不断宣流妙法音、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愿宁玛派密法在荚发扬光大、玉佛禅寺禅七开示法语、三十二观音像刻石跋、崇明寿安寺重建天王殿碑记、论“人生一切皆苦”思想的意义和影响、全家信佛教一心爱祖国。

玉佛丈室集(四):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西藏朝圣记、云南参访记、澳洲弘法纪行、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僧教育史上的新纪元、回乡弘法散记、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关心爱护伤残儿童、发扬佛教救苦救难的慈悲精神、介绍一位热心弘法的法师、五百罗汉乘愿到美国。

玉佛丈室集(五):无量寿经浅释、九华山弘法讲经记、普天同庆乐无涯、冯熙与玉佛寺“方丈”匾额、盂兰盆会的由来和发展、《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序、关怀社会造福人类、重修静安古寺碑记、白圣法师舍利塔铭、难忘的记忆,深刻的怀念、论人间净土、记镇江金山江天寺霜亭和尚守山事、重刻观音像题记、十六尊者碑刻前言、十六尊者碑刻跋、行久先生、玉堂居士八秩双庆寿序、法派渊源记、关于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在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庆祝玉佛寺建寺一百一十周年述怀自勉。

玉佛丈室集(六):《华严经》与华严宗、上海佛教与日本佛教友好关系略史、释迦牟尼略史、祝贺美国纽约东禅寺建寺二十周年纪念文、祝贺美国纽约妙觉寺建寺十三周年纪念文、怎样学佛、在静安古寺文物书画展览会上讲话、致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一封信、虔诚的信仰,昌盛的佛教、佛教资生福利事业与精神文明、普贤精神与上海佛教、深刻的怀念,难忘的教诲、弘传佛法,发扬正义、培养青年僧人是中国佛教界的当务之急、献爱心,送热情,出力量,积极慎重地开展国际友好往来活动、发挥佛教文化传统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在复旦大学佛学研究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玉佛丈室集(七):药师经浅释、大相国寺简史、《憨山大师自传》英文版跋、三星高照中日共庆、在上海佛教居士林第三届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在上海佛教居士林青年学佛组纪念会上的讲话、修佛修学乐此不疲、在新加坡天竺山毗庐寺传授在家五戒菩萨戒法会上的一次讲话、新加坡天竺山毗庐寺传授在家五戒菩萨戒法会献辞、新加坡天竺山毗庐寺同戒录序、青年是佛教的希望、沉痛悼念根造上师、深刻的怀念难忘的友情、舍利光照玉佛寺、自利利他为法忘身、化悲痛为力量、1993年迎春茶话会上的讲话、《国际佛教书画作品精选》序、在亲近圆瑛大师的日子里、在“圆瑛大师佛学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在常州天宁寺迎见赵朴老时的讲话、浴佛节的由来和发展、在上海儿童福利院捐款仪式上的讲话、苇宗和尚小传、苇乘和尚小传。

玉佛丈室集(八):台湾弘法记、香港弘法记、在上海玉佛禅寺建寺一百十周年庆祝典礼上的讲话、在庆祝上海玉佛禅寺建寺一百十周年盛典圆满宴会上的讲话、《上海玉佛禅寺建寺一百十周年纪念特辑》前言、在开封大相国寺佛像开光,迎奉藏经,方丈升座剪彩仪式上的讲话、在庆祝大相国寺盛典宴会上的讲话、《河南开封大相国寺佛像开光、迎奉藏经、方丈升座纪念特辑》前夜、奉命兼主大相国寺诗以自勉、《迎江寺名人书画藏品精选》序、上海佛教四十周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祝词、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会议的精神、为范梅僧老居士圆顶法语、为慧梅佛子发大道心掩关法语、佛教与文化、新加坡观音救苦会观音慈善医疗院落成大典志庆赋诗、热烈祝贺新加坡佛教施诊所成立二十五周年银禧纪念题诗、《大相国寺》序、《佛教格言》序、《上海佛学院院刊》发刊词、1993年《上海佛学院院刊》刊头语、1993年在上海佛学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在佛学院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佛学院学僧的一次讲话、在“上海佛教部分青年法师、居士学习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一代宏范后生楷模、在日本相国寺中日两相国寺友好纪念碑揭碑仪式上的讲话、赞颂释迦牟尼大会献辞。上海玉佛寺丛书目录:一、玄奘求法之路巡札记,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三、玉佛禅寺简史,四、虚云和尚在上海,五、华严经行愿品浅释,六、天竺纪行,七、华严经与华严宗,八、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九、西藏朝圣记,十、云南参访记,十一、无量寿经浅释,十二、九华山讲经弘法记,十三、上海佛教与日本佛教友好关系略史,十四、舍利光照玉佛寺,十五、荚法澳弘法记,十六、大相国寺简史,十七、药师经浅释,十八、香港弘法记,十九、台湾弘法记,二十、泰国弘法记,二十一、欧洲七国弘法记,二十二、佛说父母因重难报经浅释。

真禅大和尚其他着作:《真禅禅藻集》(诗词)、《玉佛禅寺》画册三种、《上海玉佛禅寺建寺一百十周年纪念特辑》、《河南开封大相国寺佛像开光、迎奉藏经、方丈升座纪念特辑》、《持松法师论着选集》、《持松法师纪念文集》。

上述真禅法师的着作,绝大多数公开出版,使“上海玉佛寺的头脑”,通过新华书店的发行渠道,成为“国内一些文科大学及省、市级图书馆馆内藏书”,率先在大陆变成“公共佛教头脑”,为净化社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结束语真禅法师是一位具有平民性格的当代汉传佛教高僧,拥有一颗同情弱势群体的大悲心,能够用高僧特有的平常心为人处世,为世人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与此同时,真禅法师还热心于佛教文化出版事业,十分关心西部地区的佛教文化事业,为甘肃社会科学院主管的《佛教知识》季刊惠赐汉传佛教稿件,资助出版经费。真禅法师发表在《佛教知识》上的大作与多识教授撰写的藏传佛教稿件,相得益彰,既沟通了汉藏佛教文化交流,又促进了汉藏民族团结,尤其是在1990年代首先把《玉佛丈室集》公开出版,使“上海玉佛寺头脑”通过新华书店的传播渠道成为全社会的“公共佛教头脑”,不但繁荣了寺院佛教学术研究,而且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

...查看更多
杨曾文教授:实践人间佛教思想的楷模——纪念真禅法师圆寂十周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 杨曾文

10年前11月中旬,我应邀到上海出席祝贺玉佛寺方丈真禅长老法师八十寿辰的盛大庆典,看到真禅法师神采奕奕地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僧俗客人亲切握手交谈的情景,期间对法师非凡的生平事迹和高尚品格有了更多的了解。然而在我参加庆典回家后不到一个月,忽然听说真禅法师圆寂的消息,使我悲痛感伤不已。
真禅法师(1916—1995),江苏东台人,自幼出家,受具足戒后,曾就读于东台三昧寺启慧佛学院、焦山定慧寺佛学院、镇江竹林寺佛学院和南京华严速成师范学院、上海玉佛寺佛学院,师事过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应慈、圆瑛、常惺、震华等著名法师。
真禅法师自年轻时期开始,在刻苦修行的同时勤于学习三藏,精研大小乘佛法和中国佛教史,对《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维摩诘经》、“净土三部经”等经典及中国佛教宗派中的华严宗、三论宗、法相宗、禅宗等教理,都有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在上海和到各地参访和传法过程中经常向僧俗弟子、普通民众讲经说法,并且坚持孜孜不倦地写作,主要著作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普贤行愿品讲义》、《阿弥陀经浅释》、《净行品浅释》及《试述菩提达摩的生平和禅法》、《惠能的禅》、《天竺纪行》、《玄奘法师传略》和《玉佛丈室集》、《新加坡弘法纪》等多种。
真禅法师在1945年抗战日战争胜利后,先后出任苏州狮林寺、镇江竹林寺监院、竹林寺住持并兼任竹林佛学院院长等。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圆明讲堂跟随圆瑛法师系统学习《楞严经》、《阿弥陀经》和《大乘起信论》等,此后进入玉佛寺。在这期间,他适应社会的进步努力学习各种新知识,并且积极从事弘法利生、教学和参加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
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后,真禅法师虽然已进入老年,但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爱教之心,充分利用“盛世”所提供的良好时机和条件,在弘法利生中不断作出新成绩。1979年,真禅法师当选为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并正式担任玉佛寺住持;1983年被选为上海市政协常委,任上海佛学院院长;1988年受聘为上海儿童福利院名誉院长,并设立“真禅法师残疾儿童福利基金”。此外,他还兼任过上海静安寺住持、开封大相国寺住持。真禅法师认真学习并且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迅速恢复和发展佛教事业,推进佛教界实践人间佛教的积极进取思想,弘扬佛教文化,兴办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参加国际友好交往活动等,身体力行,兢兢业业,为国家、人民和佛教事业作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真禅法师圆寂10周年之际,笔者回顾真禅法师一生走过的道路,缅怀他的卓越事迹,可谓感慨良多。这里想着重谈三点,以寄托对真禅法师崇高的敬仰之情,并希望中国佛教界年轻一代僧俗信众从中得到启示,在实践人间佛教,推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怀抱强烈的爱国爱教的精神积极进取,弘法利生,教育弟子
1952年10月,圆瑛大师在圆明讲堂主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祝愿世界和平、人民安乐的水陆道场和讲经法会。真禅法师应请在圆瑛大师身边承担大量法务工作,并且借此机会认真观摩、学习举办大型法会的方法和知识。真禅法师在这期间,对圆瑛大师终生为之奋斗的爱国爱教的精神和体现在这次法会中的爱国爱教的情怀,有了生动的感受和深刻的体会,对他以后的修行和弘法利生的实践影响极大。40多年后,1993年2月,真禅法师在他所写的《在亲近圆瑛大师的日子里》中回顾了这段经历,他特别提出在新的时代,中国佛教徒应当继承并发扬圆瑛大师倡导的爱国爱教的精神。他说:
这次盛大的法会,使我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教育。这些启发和教育,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点:
一、我们佛教和佛教徒的命运,始终是和祖国的昌盛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祖国强盛了,我们的佛教事业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时时刻刻祝愿祖国的昌盛。
二、我们佛教和佛教徒的命运,也是和人民的安乐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自己的生存和温饱尚且得不到保证,那有心思来信仰佛教和参加佛事活动呢?因此,我们必须时时刻刻祝愿人民的安乐。
三、我们佛教和佛教徒的命运,也是和世界持久和平联系在一起的。想当年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侵略军的蹂躏下,人人面临亡国和家破人亡的威胁,全国人民都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之中,都里有可能到佛教寺院去烧香拜佛呢?因此,我们必须时时刻刻祝愿世界永久和平。
四、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以虔诚之心供养佛、法、僧三宝。特别要以振兴佛教为己任,竭尽全力供养那些在名山坚持清修而又生活于困境的僧侣,以促进佛教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这次法会所受到的启发和教育,直到如今,我仍然铭记在心。以我的体会,一九五二年启建的这一和平法会,其主要目的和中心内容,概括起来,就是我们佛教徒必须坚持的“爱国爱教”的原则。祝愿祖国昌盛、人民安乐、世界和平,这是“爱国”;将收入余资供养名山清修僧侣,这是“爱教”。
我经常告诫我的弟子辈,作为一个新中国的佛教徒,必须坚持“爱国爱教”的原则。所谓“爱国”,在今天的条件下,就是要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作贡献。所谓“爱教”,就是热爱我们所信仰的佛教,即爱佛教教义中“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理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原则;自利利他,广种福田的思想等等。我还经常对一些青年僧人讲,爱国爱教的原则本身是一个辩证的关系,爱教必须爱国,爱国才能爱教。
说得多么亲切自然,又多么深刻,并且富有现代精神。真禅法师以爱国爱教的精神激励自己日常的弘法利生事业,也不断以爱国爱教的精神教育四众弟子,表现出中国佛教徒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现在中国佛教协会的各级领导和各地广大的法师,正在以高举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旗帜,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为号召,动员广大僧俗信众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努力做出贡献。

二、实践人间佛教,造福社会,利益人群
真禅在年轻的时候曾经从中国人间佛教的倡导者太虚(1889-1947)大师那里受过教育。他在1990年写的《纪念太虚大师诞生一百周年》回忆说,1934年到1435年他在镇江竹林寺时曾有机会亲近太虚大师,听他讲过关于改革僧伽制度和佛教的演讲,也有幸当面受过大师的教诲,此后还阅读大师的许多著作和文章,特别是着重论述人间佛教思想的《佛法救世主义》、《建设人间净土论》、《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人生佛教》等文章,对大师提出人间佛教的缘由和根据、人间佛教的基本宗旨等,有了深刻的认识。他将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作了如下的归纳:
一个人觉悟了佛法原理,把佛教作为思想信仰的中心,并以此为出发点,去实行救世救人,建设人类的新道德、新秩序,从而使国家富强,人民安乐,这就是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内容。
从此以后,真禅法师便将实践人间佛教作为自己的宏愿。由于社会环境等等原因,直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真禅法师在党和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广大信众的理解和支持下,才得以放手施展多年来的宏愿,以上海玉佛寺为中心,提倡和实践人间佛教的思想,造福社会,福利人群。
1983年底,真禅法师到北京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四届二次理事会,认真听了赵朴初会长所作的《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对其中提到的发扬中国佛教三大优良传统———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对外友好交流,以及号召实践人间佛教,说:“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就会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佛教徒,对于自己信奉的佛教,应当提倡人间佛教思想,以利于我们担当新的历史时期的人间使命”。真禅法师表示坚决拥护中国佛教协会的号召。
可以说,直到真禅法师圆寂的最后岁月,他都是以实践人间佛教为基本宗旨的,是中国佛教界努力地实践人间佛教思想的楷模之一。
真禅法师在传法过程中发扬人间佛教积极进取的思想,结合佛教教义,对信众进行五戒十善和中国传统美德的教育,劝善诫恶,提倡团结互助和奉献精神,教育信众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真禅法师抱着对社会民众负责的精神,敢于面对现实改变佛教中某些传统做法,因势利导信众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文物建筑的做法来表达对三宝的信仰之情,呼吁“文明敬香”,要求香客只烧一枝香或三枝香,并限制在寺院内点燃腊烛等做法。
真禅法师弘法不忘利生,弘法的同时用实际行动实践大乘佛教利乐众生的“菩萨行”。他热心地投入社会公益福利事业,设立“真禅法师残疾儿童福利基金”,经常以他个人名义或代表玉佛寺、静安寺先后向全国以及上海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捐献巨额款项,资助残疾儿童教育和家乡办学。真禅法师在1995年11月中旬庆贺八十寿辰的大会上公开宣布:将来自各地的善信和弟子们赠送的全部寿仪香金二百万元,全部捐赠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真禅学校、江苏东台安丰镇真禅学校和其它社会福利事业。就在此后不到1个月,这位矢志实践大乘菩萨慈悲精神,实践“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的长老法师,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可以说是“宏愿已圆”,无怨无悔地往生了,圆寂了。

三、重视培养佛教人才,致力发展佛教教育
中国在进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佛教活动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人才缺乏问题日益突出。中国佛教协会鉴于发展佛教教育,培养佛教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92年1月于上海召开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会后发表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纪要》,强调为适应中国佛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培养大量合格佛教人才的必要性,说“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并就发展佛教教育,办好佛教院校等方面提出带有方针性的指导意见。1993年赵朴初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上作了著名的《中国佛教协会四十年》的报告,指出:“根据当前的形势和我国佛教的实际情况,着眼佛教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未来,各级佛教协会和全国佛教界必须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提高四众素质上来。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就是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这五个方面,信仰建设是核心,道风建设是根本,人才建设是关键,教制建设是基础,组织建设是保证。”又说:“大力培养合格僧才,加强人才建设,是关系中国佛教命运和走向的头等大事,是我国佛教事业建设与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
真禅法师在自己的弘法实践中,在到各地传法、讲学的过程中,对于加快培养佛教人才的重要性也有深刻体会。

他写过《培养青年僧人是中国佛教界的当务之急》和《青年是佛教的希望》等文章,联系佛教发展的历史和中国佛教的现实情况,指出中国佛教的希望在青年,中国佛教界在人才相当缺乏后继无人的情况之下,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佛教教育事业,培养佛教人才。特别可贵的是,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佛教界的实际需要,提出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达到的标准,他在《培养青年僧人是中国佛教界的当务之急》中说:
作为一个合格的僧青年,必须做到“三懂”:
一懂佛教教理和教史。在教理方面,要深入钻研以《般若经》、《法华经》、《维摩经》为中心的三论宗和天台宗的思想体系;以《华严经》、《楞伽经》、《解深密经》为中心的华严宗和唯识宗的思想体系。还要化大力气研究禅宗的经典及思想。而且不论研究哪一派系的经典理论,都要以人间佛教为着眼点。因为人间佛教的思想,是佛陀的心髓,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教史方面,要懂汉语系、藏语系、巴利语系三部佛教史,要懂印度、日本、朝鲜和中国佛教史。只有懂得佛教史,才能使知识系统化,避免保守、僵化的错误。
二懂法务活动。佛教法务活动,包括各种法会、唱诵仪轨等,每个青年法师都要学会。
三懂寺庙管理。寺庙管理在佛教传统中有客堂、库房、禅堂、衣钵寮等四大寮口;现代寺庙管理则有法务、财务、物资、人事、接待、治安、生产、服务等各方面。每个青年法师都要对这些方面进行学习和探索。
不管是作为佛教教育培养僧才的目标来说,还是作为对佛教青年的要求来说,这些话至今也没有过时,仍具有借鉴乃至指导的意义。这是老一代佛教长老法师对佛教教育,对佛教青年提出的的殷切希望啊!
真禅法师多年来关心上海地区的佛教教育,关心全国的佛教教育,献计献策,提供物质帮助,并且亲自登台讲课,他特别对上海佛学院的经营发展付出了巨大精力。应当说,真禅法师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为恢复和发展佛教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长老法师之一。
时光荏苒,弹指之间,真禅法师已经圆寂10周年。
真禅法师虽然离开他热爱的信众而西去往生,然而参与创立和经办的造福社会、利益民生的事业却依然存在并且不断得到发扬光大,他为之奋斗的人间佛教的思想已为更多的佛教信众接受并付诸实践,他终生为之殚精竭虑的中国佛教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沿着50年来开创的实践人间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康庄大道,开拓进取,奋勇前进。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玉佛寺在以真禅法师的嗣法弟子觉醒法师的带领下,继承真禅法师的遗志和未竟之业,坚持“爱国爱教”的基本原则,认真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主动关心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号召僧俗信众积极参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并且在开展教务、佛教教育、推动佛学研究,出版学术刊物和著作、支持和兴办社会慈善福利事业、进行内外友好交往活动等方面,都作出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查看更多

沈海燕教授:“人间佛教”的实践者——论真禅法师的思想及其对当代佛教的影响

沈海燕教授:“人间佛教”的实践者——论真禅法师的思想及其对当代佛教的影响“人间佛教”的实...
https://m.pzlf.com/csff/fjjc/285682.html

玉佛寺制度建设的启示:写在真禅法师圆寂十周年之际

玉佛寺,不仅是沪上名刹,也是闻名于海内外的寺院。在遍布全国的名寺古刹中,玉佛寺的历史其实...
https://m.pzlf.com/fjgs/tfsc/268531.html

真禅法师:佛法与人生

真禅法师:佛法与人生佛法与人生真禅大师佛法与人生,它的内容非常之丰富,可以从多方面去理解...
https://m.pzlf.com/csff/fjyg/258980.html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真禅法师: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 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在盂兰盆法会上的开示...
https://m.pzlf.com/fjgs/wrcs/257987.html

真禅法师

真禅法师真禅法师(1916~1995年)江苏东台人。字妙悟,别号昌悟。六岁从净修法师出家,十五岁受...
https://m.pzlf.com/fjgs/fbsgs/256576.html

真禅法师的佛教文化观

一真禅法师在世时,我曾经多次见过他老人家。他是一位和蔼慈祥的长者,从来没有什么架子,给人...
https://m.pzlf.com/csff/fxjb/255219.html

纪念真禅法师 玉佛寺举办-觉群之光-慈善演唱会(图)

纪念真禅法师 玉佛寺举办"觉群之光"慈善演唱会(图)为纪念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
https://m.pzlf.com/fjgs/qtyggs/244406.html

结语

真禅长老一生爱国爱教,是党和政府的亲密朋友。他在恢复寺院,培养僧才,兴办教育,慈善济世,修桥铺路,弘法讲经,国际交流等方面作出了不朽的功德。
更多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