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
素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戒除杀心和嗔心。佛教有一部《十善业道经》,其中讲到戒杀的十大利益:“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噩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首先,一个没有杀心的人,任何人都不会害怕你,这是对众生普遍给予无畏施;第二,有利于慈悲心的生起,因为不忍,所以不杀,内心常怀柔软;第三,可以永远消除内在的仇恨心理,所谓仁者无敌,当世间再没有人与你为敌,又需要去恨谁、恼谁呢;第四,使我们身体健康,远离病痛,因为除四大不调之外,很多疾病都和我们伤害众生而感得的恶业有关;第五,因为你没有使众生早早夭折,所以能感得长寿的果报;第六,不论走到哪里,都有很多护法在保护你;第七,因为不伤害众生,所以也不用担心被伤害,不会被恶梦缠绕;第八,不结冤仇,即使以往结下的冤仇也会因此化解;第九,不必担心将来堕落恶道;第十,命终之后,可以因这一善业得生天道。
在这十大利益中,包括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健康,是现代人最关心的热点。我曾接受过一个关于健康主题的采访,我给他们提供了一句话:“身体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修心养性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工作。”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国人的幸福感却普遍不高。不仅如此,心理疾病患者正在日益增多。根源何在?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
科技的发达,商业的繁荣,为我们带来了一种貌似丰富、实则混乱的生活。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数选择,经受种种诱惑,所以多数人都是活在一种躁动和混乱中,无法自控。现代人其实挺可怜,很多人甚至丧失了休息的能力,每天不停地忙碌着,忙着工作,忙着家庭,忙着娱乐。这种忙碌已形成强大的串习,根本就无法让自己静下来。而且,这种生活方式多是以牺牲身心健康为代价的。这种代价是如此沉重,往往在我们发现时,就已经覆水难收了。
这种生活不仅使我们的身心混乱不堪,也使生态环境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我们今天讲环保,不是种几棵树或是做一场宣传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与环保背道而驰。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所谓的环保,只能是亡羊补牢式的被动追赶,根本无法遏制环境的继续恶化。
很多时候,我们虽在说着环保,但依然过着极不环保的生活。这种生活正是构成身心疲惫和环境恶化的关键所在。说到这个问题,使我想到佛教的戒律。为什么修行要从持戒开始?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健康而有益身心的生活方式,使我们拥有宁静平和的心态,然后就能进一步修定发慧。修行如此,生活也是如此。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才会有健康的身心,才不会对环境构成太大破坏。
素食,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中国,民众对素食有种种的误解和偏见,总以为吃素会导致营养不良,或以为吃素是生活窘迫的无奈选择,等等,这些观念严重阻碍了素食的推广。其实,近代的种种研究表明,不论从人体的生理结构,还是蔬果的营养成分来说,素食是远比肉食更适合人类,更有益身心健康。相关资料网上很多,不再一一细说。
而从环保的角度来说,素食也是拯救环境危机的不二选择。诸多研究表明,养殖业的大规模发展,正是导致气候变暖的最大元凶。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有二成来自养殖业,超过世界所有交通工具的排放量。
同时,养殖业还消耗了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查阅一下相关数据,相信大家都会感到震惊。如果不加以改变,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在破坏地球,就是在让世界末日提前到来。
所以说,素食不仅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全球的环境保护,是一种文明、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事实上,这种生活方式正在成为更多有识之士的理性选择。
...查看更多人每天忙来忙去,除了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满足由欲望引发的、永无止境的附加需求。
有些需求本来是无害的,就像“饥来吃饭困来眠”那样,只是维持这个机体的正常运转。但经过欲望的催化,这些需求就会渐渐变质,不断扩张,最后像无限增殖并破坏正常机体的癌细胞那样,不仅令我们应接不暇,还会使我们受到致命的伤害。
比如吃饭,本来是为了充饥,但对食物产生欲望又不加节制后,就会带来杀生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尝一口所谓的“野味”,令多少野生动物横遭杀戮。即使在日常餐桌上,又有多少“合法”养殖的众生,日复一日地葬身油锅。仅仅为了所谓的“美味”,仅仅为了满足我们的欲望,就该让它们这么付出生命吗?
如果说动物间的杀戮,只是它们别无选择的谋生之路,那么人类呢?我们有那么多维持生存的选择,而且更健康,更符合人体构造,但很多人偏偏选择了一种会杀生害命的饮食习惯,甚至“无肉不欢”。原因就在于,他们被一种叫“口腹之欲”的东西绑架了,看不到这种“快乐”是建立在血淋淋的杀戮上,也看不到,由此带来的苦果终将落到自己身上。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还会因这样的消费付出更多的金钱,并且为了赚更多的钱,付出更多的时间。而时间意味着什么?其实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消耗自己的生命,结果是为了伤害另一些生命,值得吗?
所以,当一个需求产生时,不妨先看看,它是否合理,是否会危害其他众生——不要因此给自己埋下祸根。
...查看更多
问:请您为我们开示“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这句话的含义。
济群法师答:佛教讲因果。而平常人更多关注的是结果,羡慕别人的成就。可是成就从哪里来呢?任何成就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有它的前因后果,佛教中有一首十来偈,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所谓“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恭敬中来,下贱者骄慢中来,喑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诸根具足者持戒中来“。可见,人生各种结果都不是偶然的,所以我们重视因上的努力。
但多数人只在乎结果,为了得到某种利益,甚至不择手段,造下各种恶因。
当这些恶因成熟时,便悔之晚矣。有句话叫做“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为什么呢?菩萨认识到因果的原理,看到众生的不幸,看到三恶道的悲惨,所以对自己的每个起心动念都会特别谨慎。因为他深深知道,不良的心行必定结出苦果。
因此,以佛法智慧看待人生,告诉我们必须在因上努力。只要因缘具足,结果自然就会出现。如果不能成功,那只能说明因缘还不具足,还需要在因上继续努力。相反,把结果看得太重,就会患得患失。如果不肯在因上努力,那结果永远都不可能出现。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同时也说明,当我们有了某种成就,这种结果也是众缘和合,是无常的,同时也不是可以永远拥有的。不要太执著,那只会带来痛苦。随缘也能让我们面对成功时有一份平常心。成功时不会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失败了也不会有挫折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
济群法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如何念
济群法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如何念问:《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提到“都摄六根,净念...
-
济群法师:不皈依学佛算是佛教徒吗?修行一定要皈依吗?
济群法师:不皈依学佛算是佛教徒吗?修行一定要皈依吗?问:不皈依学佛算是佛教徒吗?修行一定...
-
济群法师:为什么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是否命中注定?
济群法师:为什么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是否命中注定?问:为什么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是否命中...
-
济群法师:为什么佛陀要有大因缘才说法
济群法师:为什么佛陀要有大因缘才说法问:为什么佛陀要有大因缘才说法?答:世间一切皆因缘所...
-
济群法师:为什么同时出生的人命运不同
济群法师:为什么同时出生的人命运不同问:既然佛教承认命运,那和法师同时出生的人今天在哪里...
-
济群法师:为什么能带业往生
济群法师:为什么能带业往生问: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为什么又能带业往生呢?...
-
济群法师:为什么要给佛像开光
济群法师:为什么要给佛像开光问:佛教为什么要给佛菩萨像开光济群法师答:供养佛菩萨,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