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忍法师
纪恩师昌明千字文
朝夕修业,恩师音容常伴左右,佛光慧沐;
肝胆铭行,恩师形相恒浮眼前,禅机顿开。
恩师昌明,俗姓曹,名志秀,于佛历二四六一年生于湖北枝江。时天地间祥云起,鹊绕其屋,民觉异而不知其由。师幼颖悟,性敏达,尝人间百苦,观烟火万家欲探真谛;心聪慧,甘私塾旁读,晓儒礼书义而知其不周。红尘苦难而世事维艰,了生了死而净土缘求。岁十有九,悟心性皆世事羁绊,立解迷象,入弥陀寺,受岸觉披度,越明年,受具足戒,定慧春秋。此后戒腊七十三夏,虔修佛业,参湘桂学院,游华夏净境。禅深谛宏,移住东山,乃任我五祖寺七十三世方丈,构梁图阁以兴丛林,弘法启众以化迷氓。是以祖庭重辉,灵溪新涌,菩提翠生。世言:佛家大事问黄梅。师曰:楚天禅风甲天下,唯独东山一法门。故谒祖礼祖者卿云之盛。
吾师承昌明和尚十七载,赐法名见忍字隆祥,遂断万念而侍师。四年后监东山五祖寺,得传法,赐法名“悟祥”,受偈曰:“悟归直指善,祥光灿东山;见性受法洞,忍师衣钵传”。再七载得师荐,身五祖寺七十四世方丈。肩重祖庭,吾心惶惕忐忑。师曰:“吾为谋为盾也”,闻之吾惶惕心即释;又曰:“正已知见,持戒身行,承苦承累而后理善五祖道场。”闻此吾忐忑心则无。而今吾步恩师行迹,五祖禅寺得僧尼众心合力,中兴也隆盛也煊赫也,与恩师提携接引启发至重至密。
相随恩师时日,月露清华,引导栽培,拨以点滴,受用无穷。吾欲修佛学院,问师。时师与众僧进斋,口中嚼馍,乃吐濡团于吾手令吃,见吾食则问“何感?”吾答之,顿开醍醐。五祖开山以来,明心见性,直入禅机,千年不替,恩师默照观心,正悟正觉,一脉相承,守其本而张于禅,是潜化弟子于不言,阐示信众于翰墨。
恩师以欢喜心度人,则人以欢喜心受佛;以严律心规众,则众以严律心束已。追远恩师高德瑞袈,禅语如珍,开示僧尼,认识自己,作如是观:
恩师尚朴。斋不掉粒米,食不丢残叶,饮不弃余汤,病不下殿堂。不恋荣华,俭净其室;无求世乐,素微其居。戒律谨严,共众无殊。是至朴方可净心静境,明禅至觉。当深记之。
恩师真如。禅定般若,相知相生。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三业清静,一念不生。究世象之真而入佛,明人性之真而度人。言真智语禅机,性真诚以待人。是至真方可立定人格,磊落梵生。当深记之。
恩师至臻。金刚妙慧,灭妄除执;悉心研经,悟化大乘。脉系三衣,传经诵宝,光兴佛法,福佑万家。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以佛在万物,书融戒定慧;即心是佛,身在菩提行。当深记之。
恩师慈悲。不灭蝼蚁,悲悯苍生,博施众善,慈航世间。施千金于学子;广善缘以兴佛。以慈爱心容人之过以归正;纳心之恶而喜舍。
禅启万象,六和含春。爱国爱教,社会和谐。是以大慈而世沐佛恩,大悲而人显佛性,既沐既显,可导可化。当深记之。
师登九品莲台,法音犹在东山。师之恩重,五岳难比;师之恩之深,四海不及。今建馆宏彰功德,恒铭师恩,我东山僧众将承恩师之志,解悟禅门,诵行不朽法训,光大祖庭,广扬佛法,为天下祈和,度人圆满而进增饶益。
弟子见忍于东山五祖寺
见忍法师,俗名汪长元,1990年6月出家,拜原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汉阳归元寺方丈昌明法师为师,现任全国青联委员、湖北省青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民宗委副主任、湖北省宗教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等职。
2007年2月见忍法师领导慈缘志业联合多家媒体及社会慈善爱心人士,在武汉东湖大厦举办“慈善答谢会”,此次答谢会旨在继续弘扬首届中国大型新佛乐盛典“把心交给中国”的“爱国、爱教、爱人、爱己”的主题思想,延续昌明老和尚慈悲济世、度人度己的大悲精神。答谢会还将现场募集的十余万元善款捐助给急需进行手术救治的危重病人肖双英等人。
2007年3月见忍法师前往黄梅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并送去彩电,音响等慰问物品。
2007年4月见忍法师及香港岭南小学师生一行,到广东怀集县永古镇龙田小学进行扶贫交流。并向龙田小学捐赠桌椅、球拍等物资,完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见忍法师应邀出席武汉归元寺隆印方丈升座庆典活动。
见忍法师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普正法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圆慈法师及黄梅县副县长雷云龙等出席在五祖寺举行的东山养正院奠基仪式。
2007年5月见忍法师应邀出席荆门唐安古寺整体开光庆典。
见忍法师在五祖寺接待前来参访禅宗祖庭的国家黄梅戏一级演员韩在芬等一行。
见忍法师同省民宗委一处处长朱建昌、省佛协秘书长赵金桃等一行在黄冈麻城、红安等地检查工作。
见忍法师向黄梅县育英小学捐赠服装和棉被等救助物资。
2007年6月见忍法师向黄梅武警中队官兵们捐赠空调等慰问物资。
见忍法师前往深圳弘法寺看望本焕长老,并获赠本老禅书。
2007年7月见忍法师陪同黄冈市委、市统战部部长操尚银等一行视察五祖寺2007年8月见忍法师应邀出席并主持了当阳玉泉寺小关庙开光庆典活动。
见忍法师参加国家宗教局2007年汉传佛教中青年骨干人员学习班2007年9月见忍应邀出席香港“唱好八年 《温暖人间》八周年筹款素宴”慈善宴会。
2007年10月见忍法师领导慈缘志业办公室在孝感承办了第二届“宗教?建筑?胜境”艺术论坛:本次论坛以“庄严与神圣”为主题,就宗教、建筑与胜境艺术相互关系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为推动城市建设与保护宗教建筑胜境、弘扬宗教文化遗产之间寻找交融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2007年12月见忍法师出席并参与主持在武昌举行的湖北省佛教协会第七次代表会议,并当选为湖北省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
见忍法师率两序大众在五祖寺隆重举行道场冥阳两利水陆万缘胜会,超度了山西新窑煤矿瓦斯爆炸的罹难者。
见忍法师在北京学习期间送来5万元善款,委托《武汉晚报》联手天门市慈善总会资助42名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以帮助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此前,正在北京学习的见忍法师还专程赶到同济医院,为一个患病的孩子送去2万元善款。
见忍法师在北京学习期间,再度向《武汉晚报》“扶助行动”汇去善款5.57万元,为贫困残疾人购买轮椅和为贫困山区乡村修建道路。
2007年9月-12月见忍法师受中央统战部及湖北省统战部委派,赴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2008年2月1日,见忍法师向广东怀集龙田小学捐赠购买桌椅善款一万元整。
2008年2月2日,见忍法师向湖北襄樊谷城贫困家庭捐赠大米四万斤,棉被1500床,总价值合人民币25万元。
2008年2月3日,见忍法师向黄梅五祖镇、独山苦竹乡、停前镇、杉木乡等贫困乡镇捐赠棉被2000床,约合人民币20多万元。
2008年2月10日,见忍法师向黄梅五祖镇老人院捐赠善款一万元。
2008年2月14日,见忍法师向黄梅县贫困山区捐赠大米五万斤,约合人民币8万元。
...查看更多见忍法师
佛教的根本理念是自觉、觉他的道德自我约束,从某种角度来说整个佛法的教育就是一项科学的管理。
就管理本身来说,管理是对自我道德行为出现漏洞时的补救,在现实的社会活动中有着与法律相同的作用。他对我们现实社会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参考作用,也可以说补足我们现实管理的不足。理由是佛教两千五百多年来在一直保持着传统的管理原则,佛教的戒律是佛陀制定的,而清规则是中国的历代祖师根据中国佛教本土的具体情况,所做的补充,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在不断的改进使之更加合理。这也是佛教经久不衰的真实现象。我们认真的研究和运用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构建社会的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佛教管理制度和发展的形成
1.原始佛教的管理形成
在两千五百前释迦佛在古印度成佛后第一件事就是传法(也可以说是教学)。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管理和实施管理的起源,不过表达的方式和方法不同,后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越来越多,随之管理的必要性也开始体现。
2.佛教管理形成的分类
通常我们把它分为两部分:原始佛教对思想和行为的管理、原始佛教对公共和私有财物的管理。
原始佛教认为思想的运动可以决定行为的好坏。所以最初佛陀是以思想管理为主题。他引导弟子们正确和建康的思维。比如世尊把世间的一切看着是梦泡影,把生、老、病、死看做是一种无常。把这些现象都归纳到了思想不建康的运动、所带来的结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管理好自己的思想。于是因与果的关系就随之体现了。因此世尊开始制定种种解脱痛苦的方法来管我们自己。也可以说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每一法都包含了思想与运动和行为的管理。
原始佛教对公共和私有财物的管理也非常严格,在当时随着学生越来越多,有从不同社会和不同背境乃至不同的家庭相聚在一起,形成了很大的僧团。公共管理的必要性也同时因此产生。早期人们的思想单纯。可用物资也不多,相对管理起来比较容易。尽管如此,世尊也制定了很多的僧团管理制度。比如基本戒律的增守和个人依钵的管理规定以及集体出行等管理办法,对病人的护理和关爱等制度。
二、现代寺院的管理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融入了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特点,概括如下:
1.对印度佛教分散研究,完成了后来所出现的各大宗派。
佛教传到中国后得到了国家和学者的重视。并且组织了许多高僧大德对经典进行了集中管理,分散研究。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和信息不通,各路高僧、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经典都以是最上承之法。后来各立派别建制成宗。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
2.组建丛林管理和传法、集体修行的形势。(也就是修建寺院)
中国佛教的宗派产生对后期佛教寺院建设和管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于是唐代时期出现了大量学者和社会人士出家修行。中国佛教寺院的管理因此而不断的产生。
3.制定了丛林规约和寺院管理制度。
由于寺院出家人越来越多,于是历史上马祖建道场,百丈立清的意义得到了全国的响应。因此有了以下制度。
(1)清规戒律
(2)方丈的礼请
(3)寺院资产的管理
(4)礼请班首、执事等制度。
一千多年来,我国佛教在管理上更加成熟,更加合理。所以说在佛法领域的深入研究和运用,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能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见忍法师:如何发心
如何发心这个问题,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属;普贤行愿品,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关系到我们...
-
见忍法师谈慈善
不论是不是佛教徒,慈善是不分宗教、不分信仰的。但也有很多人对慈善有很多的误解,以为慈善就...
-
见忍法师:学习哲学导论的几点认识
见忍法师:学习哲学导论的几点认识通过这段时间对哲学导论的学习,我有如下的几点认识:一、哲...
-
见忍法师:慈善要有善有智慧(图)
见忍法师:慈善要有善有智慧(图)不论是不是佛教徒,慈善是不分宗教、不分信仰的。但也有很多人...
-
见忍法师:慈善要有善有智慧
见忍法师:慈善要有善有智慧慈善要有善有智慧不论是不是佛教徒,慈善是不分宗教、不分信仰的。...
-
见忍法师:法的应然与实然关系的探索
见忍法师:法的应然与实然关系的探索见忍法师引 言人的思维总是有超前性和发展性的。马克思早...
-
见忍法师:浅谈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
见忍法师:浅谈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浅谈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见忍法师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