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0 16:10:31
六祖法宝坛经 般若品 第二卷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陞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是梵语,华语则译为智慧。有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般若具足三种意思,因其多含,故尊重不翻。讲般若的因缘,是应大众的要求。
第二天,韦刺史请求多听些佛法,故六祖大师就升法座法堂,宣示大众说:「你们大家现将心念清净,不要打妄想,要一心听法,先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接著大师又说:善知识!觉道的智慧,世人本都具足,在佛不多一点,在众生不少一点。但因执著(迷即不觉悟,不觉悟就是执著),所以不能自己明白。故要凭藉明眼善知识,因他已深入一切诸法实相,故能指示导引,使你明心见性。你应当知道,无论是愚蠢的人,或有智慧的人,其佛性是没有分别的。就因有迷有悟的不一样,所以才有愚人和智慧的人。我现在为你们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你们每个人都得自己本有的智慧。现在专心一意倾听,我为你们说法。
善知识,世间上的人天天口里念「般若般若」,而不认识本性般若,本有的智慧。就像一天到晚念食谱,但是不会饱腹。口诵般若(般若就是空),尽作口头禅,不去实行,即使经一万个大劫还是不能见本有的般若,这对你始终是没有益处。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华语意为智慧。摩诃是大,般若是智慧,波罗蜜是到彼岸。此法需要你心里真能放下看破,什麽都空了才生效,不是在口念。若只口念般若,而心理不照般若智慧去做,若还有无明,就是心里不实行,那就像虚妄幻化,像露水,像电光石火似的,毕竟无有是处。
口念心行般若,表里一如去实行,就能见到自性,就是佛,因为自己本性就是佛。自性是真佛,若离开自性,就没有佛了。所以佛学里讲「人人皆堪作佛」,只要你修行,即修行自性,回光返照,反求诸己,不向外驰求,定会成佛。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校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瞋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
什麽叫摩诃呢?摩诃翻译为大。什麽是大呢?人的心量广大如虚空,就像心想到月球去,就发明火箭。所以说心无边际、无限度,故没有方圆或大或校心就是无形,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心量也没有青黄赤白黑等颜色的表现,也没有上和下,长和短。自性本无瞋无喜,它是中道的;也没有是或非,若有是有非,就不是你的真心了。没有善心所或恶心所。(所以六祖大师对惠明开示说:「不思善,不思恶」)心也没有头或尾。诸佛刹土和虚空是一样的。我们人本有的妙性是空的,没有一个法可得,所谓「自性如虚空,真妄在其中,悟彻本来体,一通一切通。」自性真空就像我上边所说的道理一样。
善知识,不要听到我说空,就执著空。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不执著於空。你假使说一切空,心空身也空,世界也空了,此时静坐在那地方,就会落到无记空。无记空就像死了似的,什麽也不知道,虽是活人,一坐就像死了似的。我们修道,是真空里有妙有,不是什麽都不知道。要什麽都知道,还要什麽都不知道,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就像「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的道理。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谿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世界虚空能包罗万有,种种色色一切相貌均能包容——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水泉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一概兼容并蓄。虚空不会说:「你这恶人我要撵走你,你这善人我欢迎你赶快到虚空里来。」虚空没有这种的分别。它能包容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及妙高山,均在其中。一般人的自性就像虚空一样,包罗万有。 善知识,自己的本性能包含万法,这也是「大」。万法均在人自性中包含著,应该对一切人,无论是好或坏,均没有欢喜或憎恶的分别。我常对你们说,不好的人终究有好的一天,希望他能觉悟而改过。我有很多不听教的徒弟,教他向南走,他却偏向北边跑;虽不听话,我都用耐心慢慢等著,因为我知道将来他终会有一天听话的。
一切善恶均在自性里包容著,故不取亦不舍,也不染著善恶的境界。染著也就是取舍。心量等如虚空,所以叫「大」,这就叫摩诃。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一由 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迷人但知口说,而不实行。有智慧的人就真正躬行实践,而不作口头禅的把戏。又迷人空心静坐,什麽也不想,就说这就是「大」了。这一等人落於顽空,不可与之一交一 谈,因他是邪知邪见,而非正知正见,故不要理会他。
大师又说:「各位都是很有智慧的人!心量的广大是周遍法界,而法界是无所不包。心的用是了了分明,如镜子照物,物来则照,物去则空;它的应用便知一切,知一切即是一,一即是一切,它知自性能生万法,万法返归自性。自性是去来自一由 ,心的本体是没有滞塞不通。没有不通就是明了一切,而不愚痴,这就是般若。」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识!一切般若都是从自性而生,并非从外而来,莫向外驰求,故不要错用你的心意,这就叫做自己会用真心了。一样若真了,则样样都真。心量是广大的事情,它不走小路的。
六祖大师恐怕人著到空上,故又说:「你不要整天说空!空!般若!般若!而心里不修此般若行。这就像普通老百姓自封为国王一样。这种人始终是得不到自性的,也不是我的徒弟,因不听教。教他不要著空,他偏要著空;教他不要著有,他偏要著有;教他不要有一婬一慾心,他仍不断一婬一慾心。他说:『没关系,慢慢来。』这种人不是我的弟子9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去常愚。常白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究竟什麽叫「般若」呢?「般若」是梵语,在唐朝中国话就叫智慧。在所有的地方,任何时候,念念明明了了,念念不迷,念念没有无明,常用智慧处理一切事,这就是修智慧行门。你若一念愚痴,般若就断绝。这断绝是个比喻,并非真正的智慧断绝了,因为真正智慧是不生不灭,那怎会断绝呢?意谓在愚痴时,般若不现前。若是不迷不愚痴,这时就般若生。例如人说喝酒抽烟是不好的,吃迷一魂 药是不应该的,但你不相信,这就叫般若绝。有智慧的人怎会这样呢?若有人告诉你喝酒抽烟、吃毒一药是不好的,就赶快改,这就是般若生。愚痴的人,就是明知不对,但还要试一试。
世间的人都愚痴得不得了,不只一个人,而是多数人都愚痴,他自己不知般若,往往口里说智慧,而心常做愚痴事。这就是不该做的,而他去做了。他常自己说我修行智慧,念念说空,就是般若。在般若有二十种的空门,要空一切。可是他不知真正的空,虽经教懂一点,咒会持几句,经会念几句,但自己毛病仍不改,这就是口头禅。天天说空,而不知改自己毛玻真空是要把无明、毛病一习一气完全空了,要把你不明白,尽做糊涂事的行为都空了。
般若是没有形相,它无长短方圆,或青黄赤白黑。心生智慧而没有无明,智慧是明明了了,能知是法非法。你若是能有这样的见解,这就是般若智。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蛋。
「波罗蜜」是印度语,中国话就叫「到彼岸」。若解释明白就是离开生、离开灭,没有生灭了。何谓「彼岸」?它是对此岸而说的,此岸就是生死,彼岸是涅盘。在生死涅盘中间经过些什麽呢?经过烦恼的大海。烦恼似海,因有烦恼,故有生死。若断烦恼,那麽,生死就是涅盘,涅盘就是生死。若无烦恼,有生死也就没有生死了。我们为何在这里受生死?就因有烦恼。为何有烦恼,就因有无明。但何谓无明呢?就是你不明白的事,若你知道,你有所明白了,此即是般若。
若著到境上,就有生灭。涅盘像水,本无波浪,但风一来就有波浪。风即无明,波浪就是烦恼。若不著境就像水无波浪,没有波浪就绝生死;我们应该在此地用功夫。你说我心里有很多杂念,那杂念就是波浪。若没有波浪,生灭就了了。生灭没有,生死也就了了。有生灭就名此岸。离开境界就无生灭,就像水常运行不息,「通流」即智慧光明遍照,这就叫彼岸,所以叫波罗蜜。
这一段经文很有用,你若能用些功夫研究明白,一生可受用无穷。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迷人只知用口念,当口念时,心里却有妄念和不正当的念。若念念依照般若而行,即不做愚痴事,这就是依照自己真性丢修行。能明白这种法,这就是般若法。般若就是不愚痴,不做糊涂事。糊涂事有很多很多,本不应做的而你去做了,最要紧的就是一婬一慾心。本不应该做,但糊涂来了,不但般若忘了,波罗蜜也忘了;而任性去行,恣情纵慾。但人就是欢喜做糊涂事,而不愿修般若法。不行愚痴事就是般若行。你不修般若行,那就是凡夫;若修行般若行——即断慾去爱,自身就和佛一样。
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後念离境即菩提。
凡夫就是佛,而佛是从凡夫修成的。因佛以前修般若法,故成佛。而我们为何还是凡夫?就因不修般若法,不修般若行,故性流为情,情变为慾,终不能自拔。若能将慾归回性上,不摇不动,不被无明所转,这就是佛了。烦恼就是菩提,若没有烦恼,也就没有菩提。有人就说:「那就不要除烦恼,乾脆留著它9若留著,则烦恼仍旧是烦恼。你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实验一下——如何实验呢?就是返本还原。譬如手心和手背,手心是烦恼,手背是菩提,只要翻过来便是,没有多也没有少,就差这麽一点点——一把它翻过来,那烦恼就变为菩提。我常说:
「烦恼菩提冰是水,生死涅盘法即空。」你若明白,则人法皆空,若不明白就仍有法执。
前念愚痴就是凡夫,後念智慧、闻悟了就是佛。前念著到境上就是烦恼。如你说此地是三藩市,它和纽约不一样,其实它们都是大城市,是没有差别。若你说三藩市不下雪,纽约下雪,那只是你的分别心作怪。若你没有那麽多分别心,就没有那麽多烦恼了。所以说前念著到境界上就是烦恼,後念离开境界就是菩提。如分别三藩市和纽约不同,不同就有烦恼。若知三藩市和纽约都是空的,分别它做什麽?不分别即是菩提。
讲是很容易的,实际上要不生分别却是另一回事。这种境界若能了解,则没有家也没有国了,既然什麽都没有,这就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叫「应无所住而生其身」。你可现身到住何地方而无罣碍,你看这妙不妙?这地方就是菩提,你何必叹气呢?若你可以这样,就这样;若不能就慢慢来。所谓:「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若你性定了,没有那麽多妄想,那一天都是快乐的。妄念不起,则何处都是安乐。为何你觉不安乐?就因有妄念,若无妄念则到处都是极乐世界。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大师又说:「各位善知识,你们自性里都有无量的智慧,摩诃般若波罗蜜这种法,是你自性本具,不需向外驰求,这种法是最尊最高上最第一。自性般若智慧是不著住的,也没有往也没有来,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诸佛都是从这最尊最高最第一的法生出。你应用你的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若用小智慧则打不破色、受、想,行、识。若不能看空这五蕴烦恼,那就不能断尘劳,所以欲想有真正般若,就须照见五蕴皆空。所以心经上所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你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还要多时呢!少的时候就照不破五蕴皆空而除烦恼尘劳。你若能这样修行必定可成佛道。要将贪瞋痴变为戒定慧,就看你变不变。一变就是般若,不变就属愚痴。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
善知识,我这个法门,从一种的般若而出无量般若,从一种般若生出八万四千的智慧。为什麽要有八万四千的智慧呢?因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将尘劳变过来就是般若。若将尘劳变了,则智慧现前,可是般若智慧是不离自性的。你明白这种法,就是无所念,无所回忆,也不著住,故没有一切诳妄了。用你自己的真如自性,以智慧来观照一切法,不用识心、分别心来观察,不取不舍,这就是见性成佛道。
若你想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得到法的滋润和般若妙定,就应修行般若行,念金刚经。六祖大师是从金刚经开悟的,故主张所有人念金刚经。应执持而诵念,不要忘了。若能念金刚经,就可以见性。
念经须不打妄想,不生种种杂念。以前有个人天天念金刚经,有天作梦,梦见一个鬼请他念经超度他,就像我们现在七月十五来超度过去生中的父母。这人问鬼说要念多少经?鬼说:「只念一卷经就可以了。」此人第二天就开始念,正念到一半,他的仆人送来一杯茶,他就这麽一摆手心里说不要,而继续念经。晚上这鬼又来说:「你答应为我念经,只念一半,还有一半没有念。」
此人答说:「我明明是为你念了一卷经。」
鬼说:「你是念一卷经,但你念至中间有『不要』两个字,所以後边经的功德都不要,没有了。」
此人一想,我是不要茶,不是不要经。但因经上加上「不要」两个字,鬼神就以为他不要功德。大概经的功德被鬼神抢去了。後来此人说好!我再为你念一卷经。当天晚上,这鬼很欢喜向他叩头顶礼,谢谢他帮忙念经。
所以你们念金刚经不要掺杂「不要」两个字。「须菩提,须菩提,不要」,那须菩提就跑了。念金刚经是非常有感应的,能够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