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4 18:27:22
这时世尊头顶上放出像百宝光色一样,朗照一切而强有力的光芒,光中现出千叶宝莲,莲华当中有一尊化身佛,结跏趺坐,口里宣说出秘密神咒,并命文殊菩萨,持此咒前往救护阿难。一时间,摩登伽女的恶咒消灭,阿难和摩登伽羞愧难容,在文殊菩萨的劝说鼓励下,他们一同来到了佛的住所。
阿难见到佛,一面向佛顶礼,一面悲伤的哭泣,痛恨自己久远以来,生生世世,一味地偏重多闻,而不注重实际修行的功夫,所以定力不够,一遇着摩登伽女的邪咒就被迷惑了。因此殷切诚恳地求佛宣说,十方如来是怎样修持才得成正果,证得菩提(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无净无染)正觉的道理?奢摩他(止,收摄心念不再追逐外境,心如止水、无取无著)、三摩地(观照,观一切法幻化不实)和禅那(止观双运,定慧等持),他们最初开始修行的方便?当时又有数不尽的菩萨,以及十方世界的大阿罗汉、辟支佛(声闻乘、缘觉乘)等,都愿意听佛宣讲这个道理,于是退归本位而坐,默然静听,恭敬地领受佛陀的开示。
佛对阿难说:"你和我同是释迦族的子孙,都可以在家中尽享天伦之乐,但当初你却发心随我出家,那么你在我的佛法中,见到了什么殊胜的美妙景象,才使你断然舍去世间的深恩重爱?
阿难对佛说:"我见到佛有三十二种美妙庄严无与伦比的形象,身体澄彻透明如琉璃一般。我自己心里时常思惟,这种美妙庄严之相,决不是世间男女情欲之爱所能产生的,为什么呢?男女交合,粗浊不堪,腥臭交织,脓血杂乱,决不能生出这样明净无暇,像紫金光色聚集一样的身体,因此无限渴仰而随佛剃度,落发出家。"
佛说:"很好!阿难!你们应当知道一切众生,从无始久远以来,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相续不断,都是因为不知道不生不灭的常住真心、清净无染而又灵妙光明的心性本体!平常都被思维意识的妄想心所支配,妄想心并非是常住的真心,所以众生都在生死苦海之中,轮回流转,不能停息。你今天既然要想研求至高无上的成佛之道,真实明白地显发你灵妙光明的心性本体,希望你直指心性,回答我的问题,你要知道,十方世界所有诸佛,也都是直指心性这同一条道路出离生死轮回的,直指心性了,就这样从初发心一直到最后成佛,自始至终你的修行就永远不会产生丝毫的曲折。阿难!我现在问你,你当初发心出家学佛,是因为见到我的三十二种形象,那么你是用什么看见的? 感到喜爱快乐的又是谁呢?"
阿难对佛说:"世尊!这个喜爱快乐的心情,是用我的心和我的眼睛产生出来的,由眼睛看见如来殊胜的相貌,再由心里产生出喜爱快乐的感情,因此我发心出家修行,誓愿出离世间的生死轮回。"
佛对阿难说:"象你说的那样,这个喜爱快乐的心情,真的是由于心和眼睛所产生的,但假若你不知道心和眼睛在什么地方,那你永远不能降伏尘世的烦劳。比如国王被贼人侵犯,想要发兵去讨伐,一定要先知道贼人藏在什么地方,同样使你在尘世的烦劳中流转的,是你的心与眼睛的过错,那么我现在问你,你的心和眼究竟在什么地方?
阿难对佛说:"世尊!一切世间十种不同种类的众生(卵、胎、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等十二类众生中,除了无色以及非无色类众生),都认为他们能够识别的心,在身体以内,能够看的眼睛,长在他们的脸上,纵然是佛陀您青色莲花般的眼睛,也是长在您的脸上,现在再看我这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的肉眼,也只是长在我的脸上,而能知能觉的识心,实在是在我的身体内。"
佛问阿难:"你现在坐在如来的讲堂内,看祗陀林,究竟在什么地方?"
阿难答道:"世尊!这座广大的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独园内,祗陀林就在这座讲堂的外边。"
佛又问:"你现在讲堂中,先看见什么?"
阿难答道:"世尊!我在堂中先看见如来,然后才看见大众,再向外望出去,才看见外面的林园。"
佛又问:"阿难!你能够看到外面的林园,是因为什么才看见的呢?"
阿难答道:"世尊!因为这座大讲堂,门窗都是开着的,因此我在讲堂中,能够远远看见讲堂外的林园。"
这时佛在大众中,伸出了金色的手臂,摸着阿难的头顶,告诉阿难和在座大众:"有一种三摩地(观照),叫大佛顶首楞严王,包括了一切的修行法门,十方世界所有的佛,都是通过这一条微妙庄严之路,而超出生死轮回得成无上佛果的,你现在就仔细听着!"阿难立即伏下身子顶礼世尊,领受佛陀慈悲的教诲。
佛对阿难说:"如你所说,身在讲堂,门窗洞开,能远远看见外面的林园。但是否也有众生,在讲堂内看不见我释迦牟尼佛,而只能见到讲堂外的东西呢?"
阿难答道:"世尊啊!在讲堂中,而看不见如来,却只能看见外面的林园和泉水,没有这个道理。"
佛说:"阿难,你就是这样的啊!你灵明了知的心,对当前一切事物都明明了了。假若你所明明了了的心,确实存在于你的身体里面,那么就应该先知道身体内部的一切,但又有哪个众生是先看见自己的身体内部的一切,然后再看见外面的景物呢?纵然不能看见自己体内的心肝脾胃等,那么指甲头发的生长、肌肉脉搏的动转与跳动,总应该明明了了吧!为什么又不知道呢?既然对身体内的事物一无所知,何以又能知道身体外的事物呢?因此应当知道,你刚才所说能知能觉的心,在身体内部,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阿难点了点头对佛说:"听到佛这样的分析,已明白我的心其实在我身体的外面,为什么呢?譬如灯光,灯在室内点燃,这灯光必然先照亮室内的一切,然后透过房门,再照到外面的庭院。一切众生,不能看见身体内部,只能见到身外的景物,也正如灯光点亮在室外,便不能照亮室内一样,心在身外这个道理,我完全明白没有疑惑了,这和佛的正确看法相比,大概没有什么不同吧?"
佛告阿难说:"现在这些比丘,刚才随我到舍卫城乞食行斋(食有四种:物有形质,能用手执取而食者谓之段食或抟食。鬼神吸取食物之气味精华,而得饱满谓之触食。四禅天人,思惟禅定,身心怡悦,谓之思食。四空天人,禅定深入与八识相应,身心愉快,谓之识食),现在回到祗陀林,我已经用过斋饭了,你再看这些比丘,假如一个人吃饭时,众人肚子能不能饱呢?"
阿难答道:"不能啊,世尊!为什么呢?这些比丘虽然是阿罗汉,但各人有各人的身体,怎么能够一个人吃饭,众人的肚子都会饱呢?"
佛对阿难说:"假若你能知能觉的心,确实在身体外面,那么身体和心各就在一处,自然互不相干,心所知道的事,身体就不能感觉的到,在身体上的感觉,心就不能知道。我现在把我棉花一样柔软的手伸给你看,当你眼睛看见时,心是不是会分别出来呢?"
阿难答道:"是的,世尊。"
佛告阿难:"眼睛看见时,心就能知道,可见身体和心是相知相干的,怎么能说心在身体外面呢?所以你应当知道,你所说的能知能觉的心,住在身体外面,是不正确的!"
阿难对佛说:"世尊!就向佛分析的那样,由于不能见到身体内部的缘故,心不在身体内,又由于心和身体可以相知,身心不能分离,可见心并不身体外边,我现在再仔细考虑,已经知道心在一个地方了。"
佛说:"在什么地方呢?"阿难说:"这个能知能觉的心,既然不能知道身体的内部,却能看见身体外面的景物,就象我考虑的那样,这个心一定潜伏在眼睛里(眼根是指眼睛能看的性能,不但指肉质的眼球),如同一个人拿琉璃碗(琉璃是透明的浅绿色宝石)盖在眼睛上一样,虽然盖住了双眼,然而并不形成阻碍,眼睛随便看见什么,心随即就能辨别是什么,同样我能觉能知的心,不能看见身体内部,也是因为心潜伏眼睛里的缘故。能清清楚楚看见外面的景物,而没有阻碍,也是因为心潜伏眼睛里的缘故。"
佛对阿难说:"如你所说,心潜伏在眼睛里,就象琉璃碗盖着眼睛一样,但当这个人用琉璃碗盖着眼睛时,应当能见到山河大地,那么他能不能看见琉璃碗呢?"
"是的,世尊!这个人当他拿琉璃碗盖着眼睛时,实际上他是能见着琉璃碗的。"
佛对阿难说:"既然你的心潜伏在眼睛内,就像被琉璃碗盖着眼睛一样,当你的心见到外面的山河大地时,为什么你的心不能见到自己的眼睛呢?假若心能看得见自己的眼睛,那么你所见的眼睛就等同于外在的景象,就不能说心随着眼睛起分别觉知作用?假若你的心不能见到自己的眼睛,那么又怎么能够说能觉能知的心,潜伏在眼睛里,像琉璃碗盖着眼睛一样呢!因此你应当知道,你所说的能觉能知的心潜伏在眼睛里,就像琉璃碗盖着眼睛一样,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阿难对佛说:"世尊我现在又有这样的想法,众生的身体,五脏六腑藏在身体内,眼耳鼻口显露在外面。深藏在体内的即是黑暗的,显露在体外的则是光明的。现在我面对着佛陀,睁开眼睛看见光明,就是看见外境,闭著眼睛,看见黑暗,就是看见内脏。这个道理对不对呢?"
佛对阿难说:"当你闭眼看见黑暗的时候,这个黑暗的景象,是和你的眼睛相对的,还是不相对的呢?假若这个黑暗的景象,是与眼睛相对的,那么这个黑暗的景象,是在眼睛的前面,又怎么会成为你的内脏呢?假若说这就是你的内脏,那么你处在暗室中,没有日月灯光时,这室内的黑暗,不就都成了你的脏腑了吗?假若这个黑暗景象,不和眼睛相对,那么你的眼睛又怎么能看见呢?假若说离开相对的由外而见的道理,不相对的事物也能够相互看到的理论成立,闭着眼睛见到的黑暗,就是身体的内部,那么睁开眼看见外景时,为什么不能看到自己的面孔呢?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面孔,那么不相对的事物也能够相互看到的理论就不能成立!假若眼睛真能看见自己的面孔,那么你能觉能知的心和你的眼睛一定是挂在空中的,怎么会在你的身体内呢?如果你的心和眼都在空中,那自然就不是你的身体,如果还是你的身体,那么现在我看到了你的面孔,我也就成了你的身体,你的眼睛已经知道了,身体应该不会觉察到,如果你硬要说:身是身、眼是眼,是两种感觉,那么你就有两个知觉,阿难一个人将来就应该成就两尊佛了?因此应当知道,你说闭着眼睛,看见黑暗,就是看见身体内部,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阿难说:"我常听佛对四众弟子(四众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即男居士、优婆夷即女居士)说:由于众生的心动了,所以种种的法(法:一切事、一切理的通称),种种的现象就出来了;又由于种种现象的产生,又使我们产生出种种的心念。我现在想,这个能够思考的思维本体,就是我的心性。心性与境界相合之处,就是心之所在,心并不一定在身体的内、外、或者中间三处。"
佛对阿难说:"就象你刚才说的那样,因为种种现象的产生,以致种种心念也随之而生,心性与境界相合之处,就是心之所在。假如你的心没有自己的本体,就不能与任何事物相合。假若没有自体也能与外物相合,那么岂不是十九界是由七尘合和而成(佛家有十八界、六尘之说,至于十九界、七尘本无其名,何况其实),因此这个道理是不对的。假若你能知能觉的心,是有自体的,那么当你用手摸一下自己的身体时,你的知觉之心是从体内出来的呢?还是从外面进入你的身体内的呢?假若这个知觉是从身体内出来的,那么当他回到身内时,应当能见到自己的五脏六腑,假若这个知觉是从身体外而来的,就应当先见到你的脸面。"
阿难说:"能看见东西的是眼睛,能够知觉的是心而不是眼睛,你说心能够看见东西这是不对的。"
佛说:"假若说能看见东西的是眼睛,那么你在室内时,这个房子的门能不能看见东西呢?那些死了的人,眼睛都还在,都应当能看见东西。但假若死人能看见东西,又怎么能说他是死人呢?阿难,再说你能觉能知的心,假若确有自体存在,那么你这个心,到底是一个自体还是多个自体呢?现在这个能知能觉的心在你的身上,这个心到底是遍满你的身体呢?还是不遍满你的身体呢?假若心是一个自体,那么你用手捏痛你一只胳膊的时候,你的另一胳膊和两条腿都应该同时感觉到痛了,但假若你四肢都感觉到痛,那么你就不能知道什么地方被捏痛了。假若你能知道是那一部份被捏痛了,那么你能知能觉的心是一个自体,这个道理自然就不能成立。假若心是多个自体,那么你就成了若干个人了,哪一个人才是你呢?假若说,心是周遍全身的,就同捏痛你的胳膊的道理一样了,一捏就应当遍体皆痛,假若心不是周遍全身的,那么当打你的头的同时,又打你的脚,你的头感到痛了,脚应该是没有知觉的,但是现在你并不是这样,因此你应当知道,思维体与境界相合之处,就是心之所在,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阿难对佛说:"我也曾听佛和文殊菩萨等那些佛法的王子,在一起谈论心性真实体相的时候,世尊也说过,心不在体内,也不在体外。我现在再仔细考虑,心在体内却见不到脏腑,在体外身心又不能相互知觉。在体内却见不到脏腑,所以心不会在体内。身心能够相互知觉,所以心在体外也是不对的。现在身心能够相互知觉,但又见不到体内的脏腑,那么心应当在中间?"
佛说:"你说中间,中间必定不是模糊不清的,一定有他固定的所在。现在你所谓的中间,中间在哪里呢?是在某一个地方,还是在你的身体上呢?假若在身体上,在表层皮肤上不能说是中,在身体中间,那就是在体内了。假若在某一个地方,那这个中是能够标示出来,还是不能标示出来?如果你标示不出来,就说明没有这样一个地方,要是能够标示出来,那么你所标示的地点就不会是一个固定的地方,为什么呢?譬如有人把某一个地方,标示为中间时,那么从东方看去他就是西,从南方看去他就是北,既然所标示的中间混乱不清,心的处所也就杂乱不定了。"
阿难说:我所说的中间,不是这两种意思。如你过去所讲的,能见的眼睛和所见的外物互为因缘,就产生了中间的知觉意识。眼睛有分别外物的特性,色尘的外物无知无觉,知觉之心就产生于眼和外物之中,这就是心的所在。
佛说:"你的心假若是存在于能分别的眼和无知觉的外物之中,那么你所说的心体,是兼具眼和外物二者呢?还是不兼具二者呢?假若心体兼具二者,那么物体和心体就相互混杂了,外物是没有知觉的,而眼睛能够分别觉知,那么你的一颗心就成了两个敌对的部分,一半有知觉一半无知觉,那你又把什么当做中间呢?心不能兼具两者,既不是眼睛的分别觉知,也不是外物的无觉无知,那么心也就没有了自己的体性,你所说的中间又是个什么形相呢?因此你应当知道,心在中间,这个道理是不对的。"
阿难对佛说:"世尊!我从前看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位大弟子一起宣讲佛法时,常常说:能够觉知分别事物的心性,既不在体内,也不在体外,更不在中间,不在一切地方。一切都不执着,就叫做心,那我什么都不执着,这是不是叫做心呢?"
佛对阿难说:"你说能够觉知分别事物的心性,不在一切地方。那么世间山河大地以及虚空,还有水中游的、陆地上走的、空中飞的,这些所有的物象叫做为一切,你所说的不执着之心,是在这一切物象之中呢?还是不在这一切物象之中?如果这一切物象之中没有一个心存在,那就同乌龟身上的毛,兔子头上的角一样,本来就没有还说什么不执着呢?如果这一切物象之外,还有一个不执着心存在,那就不能说他是没有的,如果这个不执着的心,是无形无象的,那就同龟毛兔角的无相同。如果不执着的心不是无形无象的,那他就必定是一个物象,有物象就一定有处所存在,有存在就有所着,又怎么能说不执着呢?所以你说的一切都不执着就是觉知之心,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