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富

财富

阅读次数:

【财富】是什么?佛教如何看待财富?

财富是指具有价值的东西。狭义的财富效应是指货币财富效应,广义的财富效应是指涵盖了所有财富的更为广泛的概念,有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财富的概念为所有具有货币价值、交换价值或经济效用的财产或资源,包括货币、不动产、所有权权。在许多国家,财富还包括对基础服务的享受,如医疗卫生,以及对农作物和家畜的拥有权。财富相当于衡量一个人或团体的物质资产。财富包括自然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等。

财富,在佛教看来有两面性,可能是毒蛇,也可能是净财。如果来源不当,以非法手段挣钱,或是挥霍无度,养成不良习惯,就是毒蛇。如果来源正当,合理使用,则不但可以改善生活,过好日子,还能造福社会,就是净财。我们要看到财富的两面性,避免让自己成为财富的牺牲品,让它为自己的身心健康所用。

人们把拥有物质财富等同于幸福。但富起来以后,反而比以前不容易幸福了,烦恼多,压力大。说明物质财富和幸福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绝对因素。有多少钱才能过得幸福,没有一定标准。一切向钱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通病,一种不健康的风气。每个人都要认识到:钱并不能代表自己的快乐、幸福、安全、健康或人格。财富多少只是一个数字,是虚幻的安全感;人真正需要的安全感,并不一定能由金钱中得到,比如:幸福、快乐、真爱、敬重。

佛法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由因缘因果决定,许多看似偶然的现象其实都包含着必然的因素,财富的获得也同样有它的前因后果。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是经商,有的人财运亨通,有的人却处处碰壁,是冥冥之中神灵的安排吗?是命运的不公吗?其实,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的福报,而福报又取决于自己的所作所为。

因此,想要获得财富,首先要培植福田。我们知道,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同样地,一个人的福报也是来自播种和耕耘,福田包括恩田、敬田和悲田。恩田,就是对父母师长乃至一切有恩于己的人都怀着感恩的心去报答;敬田,就是恭敬供养献身于人类心灵净化的宗教师及有德有智的贤圣;悲田,就是救济帮助世间所有穷苦受难及贫病交加的人。以上几种行为正是我们获得人生的福报的正确途径,只有通达人生的因缘因果,明了财富的源泉,我们才能够事半而功倍。

\

如果我们拥有财富而无理财之道,那么,十分的财富或许只能发挥一分的作用,甚至使我们为其所害。如何合理支配我们的财富?佛陀也在经典中为我们作了具体的指导。财富应分作四份。第一份用以保障家庭的日用开支;第二份用以投资增值,否则财富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三份用以储蓄,以备不时之需;第四份用以慈善事业,一方面回馈社会大众,一方面为自己耕耘福田。其实这也是一种投资,是对于未来幸福的投资,而我们能从中收获的,决不是有限的财富所能比拟的。

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追求财富的增长,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的贪欲,而是为了要得到一种行善的工具。”只有将财富当作“行善的工具”去追求,才能使财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那么,人间就会充满温暖,许多社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一味享用财富,福报总会有耗尽的一天,就不再属于我们所有;一味积蓄财富,也未必能属于我们所有,因为货币会贬值,股票会下跌,银行会倒闭,即使将财产紧紧地锁在保险柜中,又能有几分保险系数?所以佛法认为,只有布施出去的钱财,才会真正属于我们所有。就像播下的种子,哪怕只有一粒之微,也会为我们带来百倍、千倍、甚至千万倍的收获。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既是收获者,也是播种者。只有不断地播种和耕耘,才能使我们“恒怀欢悦,身意牢固,诸善功德皆悉具足”,也才能为当下的人生和未来的解脱积累足够的资粮。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