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体光法师

体光老和尚 开示三十九

2019-06-04 16:53:08

开示三十九

既然来出家,就要受戒,经上说,千里之内找不到一个受戒的师父,可以自己给自己受戒,这是佛许可的。现在各地方开期,要好多钱,刚出家的他哪有那么多钱呢?没有钱不准受戒,这就算穷人不能受戒,这就违背了佛教,违背了释迦牟尼的大慈悲,现在我们也不管他,你想管也管不了,你多事了,管他作啥哩?你们要是真心出家,本来我不出去的话,四月十五给你们儿个没受戒的受个戒,因为你们在这儿住了这么久了,在这里求忏悔,道场里也要负点责任,就受一个方便戒。为什么礼拜诸佛呢?诸佛加被,你得了戒体,这是个大事情,别的就是说一个戒相,这一条一条的得说说,戒体、戒相、戒用都要知道,再一个很主要,你能不能守住戒,你受了戒你又破了戒,这不行,破了戒那就不是出家人了。

佛出世间,就是为了发明心地,就是为了我们不明白这个,佛才出世,能不能领会这个呢?或是我们自己也不相信自己了,弄成现在这个样子,虽然是当初好心出家,在这里弄几年弄的很疲倦,那就是当初你因缘出家,现在又有一个因缘就变了,有的出家几年又还俗了,这个样子不行啊,出家受戒是个终身制,尽未来际以佛为师,要执持净戒,常修梵行,为什么开始想修行、想持戒,怎么中途又不弄了?这就把人生所有的时间都耽误了,修行要有一个时间,道场他就是成就我们时间来修道,道场成就修行,尽量的减少事务,减少什么事务呢?劳动、做事这都算是事务,染心、爱心、贪心,这也丢不开,那也放不卜,这都是事务,你有了饭吃,有了庙住,要按说应该放下来,把当初出家的目的时时刻刻放到第一位,古人提醒我们:坐卧不知原是道,只恁忙忙受苦辛!道场里边,做一点坡事,这都是小事,主要自己的思想放不下,这个就难搞,你这个要放不下呀,道业难成!这修道没有别的,就是你所用的功夫使它念念在,妨碍你用功的这些事丢开,不要继续它,再一个,就是你在社会上所染的这一切,贪财好色,争名夺利,这都是妨碍修行的,古人搬柴运水,迎宾待客都不妨碍嘛,为什么你这一点习气甩不掉呢?你就说你放不下,你放不下能怎么呢?说你想在社会上搞番事业,你能搞吗?你能作皇帝吗?你看人家顺治皇帝做了那么多年不干,那真是放得下呀,虽然他是个在家人,他比我们还放得下,我们是出家人嘛,不要贪了,你也贪不了多少,你贪到一点能怎么样?最好是放下来,放下来持戒坐禅,我们应该是这个样子。

说弥勒菩萨观众生受苦,提前下生成佛了,没有这个,这是邪气!现在已经邪到我们佛教里面了,说某人就是弥勒下生,要按说现在才第九个小劫,第十个小劫弥勒才下生,佛前前后后说的很明白,一个小劫就是一千六百八十万年,这还早的很哪!我们佛教徒要有个正知正见,你们年青人多看看《楞严经》,现在他们提出来《楞严经》不是佛说,你看这胡闹不胡闹,说《华严经》也不是佛说,他为什么这个样子呢?因为他也看经,那《楞严经》上说,任你多智禅定现前,你会坐禅,你会入定,若不持戒,你还是个魔王!他这样搞一下,那样搞一下,他怕别人看了《楞严经》说他不对,他就提出来《楞严经》是假的,有些特别是学密宗,弄个年青的女子在一起,说是双身法,成佛快。

经过社会主义教育,他们有一部分人很好,不管社会怎么转变,他们还是持戒坐禅,有一部分人对佛教没有什么认识,那时云居山讲究劳动,不劳动、劳动差不行,不管是受戒不受戒,修行不修行,你能够劳动啊,那么都可以。这一部分人都相信虚云老和尚,社会的转变,他们不相信。跟走路一样,他这个路不走了,他另外还想走一个路,有一部分人就接了性福和尚的法,象现在的一诚,他就是接了性福和尚的法,接了他的法,那就是靠拢性福和尚,那就离开了虚老和尚,性福和尚准备要在云居山传一百个法,那就得听他的话,得听他安排,他的法子对修行不相信,这一部分人在云居山抓住政权,抓住政权那就是不修行,不守规矩,那就乱了,就是跟着老和尚这一班子人也变了,变了他有好处啊,他有什么好处呢?他这一变哪,客堂楼上住了十来个干部,省里的县里的,下边有个周田,叫云山垦殖厂,他把永修县占了一半,他派了一个书记,掌握着云居山这些和尚劳动,那时路还没修,因为这个出家人要是没有得到佛法一点好处,难得避免这些情况,他这头没有得到,他在那头总要得到一点,这就叫众生!众生就是这个样,想赚点便宜。他为什么出家?他想在佛法里面得点好处,这个好处怎么得呢?就是持戒坐禅,遵守清规戒律,才能得到好处!要是贪图名利,不守清规,怎么着也得不到佛教的好处,你就是说也不中,让他得也不行,佛教是心法呀!

云居山虚老和尚盖的房子,开始大家没饭吃,老和尚拿钱买饭,老和尚哪有那么多钱昵?嗨,他有钱!就是别人不知道,虚老和尚他也不让别人知道,我看着虚老和尚修南华寺,修云门寺,修云居山,这钱从哪儿来的?不知道,谁想知道也知道不了,老和尚天天转一圈子. 看看, 房子怎么修,这儿怎么弄,那儿怎么弄,他旱晚还是一上殿,下午还没有下殿,老和尚在那坐着,他坐那儿他也不说什么,为什么呢?这善知识啊,他是注重戒律,你既然受了三坛大戒,你连最简单的沙弥十戒都守不住啊?那就不行了,那此工人人家不是出家,也不守戒律,大寮里给r人做点饭菜,老和尚坐那儿看着,后来云门事件,他身体也吃了亏,象那虚云老和尚,他是乘愿再来的,那就是当时那个运动,他们想把他弄死,想把他打死啊!老和尚他说什么呢?他说:我不死啊,你不管你们怎么弄,反正我不死,我要死啊,不用你们打,我要是不死,你们怎么打也打不死!你看,谁敢说这个话?他敢说!他说:我不死,我不死我是为众生啊,我死的时间没到,到了我自己会死的,时间没到你们就是打我我也不死!他能说这个话,我们就不行啊,这是了不起的、乘愿再来的人!他在云门寺就说了,我还要开一个道场,后来的佛子,没有站脚之地啊!我要弄个道场。你说你想找菩萨,这不就是菩萨吗?为了要度众生,为了要建道场,他不死啊,就象这个样的人,不要多,一个就行了,不是要弄这么多,占地方!还算好,他也没有死,云门事件一开始,他就不吃饭,他天天吃点水,确确实实没吃饭,他是三个月没吃饭,他也没死,因为这个菩萨为众生、为佛法存在呀!他就是报而不报,你看着苦啊,他没有,因为他已经了了分段生死,我们现在不行啊,到了那个阶段你不死也不行,一定要死,什么药也治不好,药只能治毛病,这生死你怎么能治的了呢?药能治病,不能治命!我们出家人要赶快用功,赶快把这分段生死了了,这就是佛教说的,社会上哪能相信这个呢?只能说真心实意的出家人他才相信,佛教里面吃饭穿衣,不用操心,有些居士给庙里送点吃的,送点用的,这是佛菩萨的光明啊!不是我们有这个道德呀,你仔细想想,我们有什么呢?世间上哪有象佛教这样的,我把东西给你,我供养你还要给你磕头,社会上哪有这样啊?这是佛教徒,只有佛教徒才这样,对于出家持戒坐禅的,他们也分不清,这叫凡圣交参,龙蛇混杂,不是现在,这早了,早就是这个样。大家既然到了祖师开的道场来了嘛,那要实际,不要弄些虚虚假假的在那混日子,要持戒坐禅,得到出家的实际好处。法是世间法,虽然我们在这个世间上,在尘不染尘,这就是出世间,不染、不爱、不贪,当体就是出世法,你穿上和尚衣服了,就表示你是个出世间的人,出家人持戒坐禅是我们的根本,你不持戒、不坐禅,没有一个根本,怎么能得到好处呢?全靠自己,要努力!

禅宗有五宗七派,其实就是加两个派,五宗还是五宗,加上杨岐、黄龙,就是七派.他们那些人都在苦中修道,杨岐会上有好多学者,住的是一个观音庵,都是破房子,有些房子瓦片没捡好,漏雪不漏雨,大家都在睡觉,夜晚下雪,把被子上弄了好深的雪,杨岐禅师他有很多的居士,说把瓦捡捡吧,他不捡,他那意思是什么,只要遮风避雨,大家就好修道,那不是跟我们一样放不下,扒了修,修了扒,这都算是事务,这都不是出世法,一定要大家重视,这个世间法呀,凑合着去就算了,古人吃什么呢?不就是粗茶淡饭吃一点嘛,哪跟这时候吃这吃那的?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大部分人跟着他,再苦也不走,就是现在我们吃这个西瓜呀,三十年没有吃过西瓜,没有,你看三十年没有吃过西瓜嘛,我们现在一天吃几回,这是怎么了?这也是有缘,这修行人哪,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吃的饭,只要能过去就算了!要努力修行!

我们要知道,人命无常啊!你只顾得好了还要好,尽在这里搞,这都属于生灭法,你以为这是修行,那可不是修行,你的思想,你的做法,你还是个世间人,人家古人淡淡薄薄的过的去,房子能遮风避雨就可以了,你说现在成了这个时代了,吉安那个地藏庵,她一个老太婆就敢修那么大的房子。

修行没别的,就是你把你思想上杂七杂八的东西放下来,把你所受的三坛大戒谨慎不放逸,这就是出路,照这个样就是个出家人,那什么是忏悔呢?忏悔是什么样呢?什么颜色,什么样子都没有,那就是忏悔,你要杂七杂八的,在脑子里长长短短的你忏悔什么呢?说修行是个啥样?什么样都不是,世间法、染法都没有,那就是修行。

你不要有抵触心,你有抵触心不行,你就是心平气和,你用那个功夫在就行了,不要用气,我们决不是气功,就是你所用那个功夫历历明明,使它在,在是个什么样子?等于虚空,为什么佛说法常拿这个虚空作比喻呢?因为万物不离虚空,虚空虽然容受万物而不染万物,万物染这个虚空也染不住,我们自性的本体不被一切妄想所约束,你这样用功,你不要紧追它,你只要使它在就行了。初下手要内无身心,外无世界,我这个身体都不可得了嘛,还有个什么长长短短呢?古来的人,他怜悯我们哪,提个话头看,其实有个什么看头呢?因为我们也没用过功,也没用惯,总有个执著心,看话头也是执著心,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都可以成佛,为什么还没成呢?就是妄想执著嘛!有些怕因果、怕病,还有的怕死,这不是怕的事,有了病,你怕不行,你要善调身心,把这个思想,把这个身体,提到等虚空界!

你在家参加过什么道门,跟个什么人学过这法那法,你学的那一点也不对!我们要跟着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你念阿弥陀佛你要跟着《弥陀经》念,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你是看话头的,前面的祖师曾经说过,直下无心,便从本得,你还用什么呢?前面的祖师见面,一言半句就解脱了,还说什么呢?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二祖慧可断臂求法,这胳膊去一个还了得!二祖说:我心不安。达摩说:将心拿来我与你安。他就见了理,得了道,他有什么痛苦?见了性的人没有一切苦,我们现在多执著呀,有些人还在禅堂里头练气功,这胡闹,他说这气功还可以弄别人的精气,你看这都是干什么的!那怎么不遭恶难呢?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有没有体会这个呀?不是一天到晚背这背那的,背了一大些,脑子都用坏了。我在旧社会跟圆瑛法师坐过香,他那是专学《楞严经》,脑筋用坏了,他在那儿坐着就倒下去了,修行哪是这么样子搞啊?修行人,功夫现前,对这个身体有好处,功夫上正规,这个身体辗转的清净了,哪还有什么病苦呢?因为他那是执著心嘛,你执著它干什么?你看那个话头,有什么可执著的?你这一执著就不对了。古来的祖师为了改变我们这些观点,不晓得说了多少话,说了多少语录,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为了破我们这个执著心哪!我们现在还不是这个样吗?贪爱执著,你说这有什么办法呢?本元自性天真佛,你一执著就弄到你那个身上了,佛教是心法,不是在身上弄的名名堂堂的。

古来的人受戒,燃几个香疤,这是心法呀,不是你执著把你身体烧的怎么样,你执著那个做啥呢?那不是啊!有的在意识上作功夫,意识就是生灭.这开始看话头就是一个想,《观经》说:心想佛事。不要执著那个身,执着身弄一身病,弄身病还怨天怨地,说我修行很好,我怎么还得这个病呢?这都不是.那就是你没有善调身心,你是执著心。这里水很好,天气热.经常的洗洗澡,我一个人在那深山里边,我一天要洗好几回澡,洗澡轻快呀,身上舒服呀,不要说这和尚洗澡不好,有什么不好?佛还带着千二百五十诸大弟子到河里去洗澡,每一个比丘,不管冬天夏天,半月半月要洗澡,这夏天一天洗几回都行,夏天上火的东西少吃,现在多好啊.有些居士买些西瓜,一天吃几回,以前哪有这样生活呢?庙里也苦也穷.哪里一天吃了又吃,吃几回呢?

人都坐好,止了静,大家就可以出去了,自己搬着自己的垫子,大家跑香打了站板,都到外头坐好了,再止静也行,禅堂里止静是个大事情,止静不是不动,只要你心不动,就是止静,那个静也停止了,你不动心,不动念,那叫止,不是不说话才叫静。起心动念,即乖法体,这不是说明白了吗?就是自己烦恼妄想放不下,那有什么办法呢?那就是打了抽解,大家都在禅堂里坐好,三板三钟止了静,你愿意到外头坐就到外头坐,你要不到外头坐,还强勉什么昵?你愿意在里头坐你就在里头坐,是这个样,很顺当,很自由,不是强勉的。佛教的这一切,都不是一定的,都是活的,祖师的语言、大乘经都是活的,不是死巴巴的,把身上弄出病来,要心平气和,顺顺当当的,热天多喝点茶,有瓜果多吃一点,尽量少吃上火的东西,天气热也是火,你吃的东西也是火,你这个功夫用的不恰当,也是火,这火凑到一起了。

那就是不管他人的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受益,什么是受益呢?他人发火了,不能把你的火引出来,他人的习气,他人的毛病,不能把你的烦恼引出来,他人讲你坏,你也讲他坏,你跟他样,不管他多少,你就是一法,他的贪心是他的贪心,他贪你也贪,你就被他转了,那就叫没主宰、没受益。修行人都得有点受益,他人烦恼,我不烦恼,他人嗔恨,我不咳恨,这叫受益。怎么礼会卜人打起架来了?你打我,我也打你,要是修行人有受益,你打我我不打你,你骂我我不骂你,你讲我坏我不讲你坏,这就是度众生,到哪儿度众生啊?他骂你你不骂他,你就是度了他,什么是教化众生?这就是教化众生!这就是行菩萨道,这就是发菩提心,能忍能让,这就是度众生,还另外找个什么办法?占人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你骂他他骂你,你打我我打你.这就不是修行了,能小动嗔心,不动贪心,这个就是受益,就是修行!你在那念佛、看话头,别人打不了你的闲岔,这就是功夫,你到哪找功夫?修行人就是这样修行.不被外边的境风所动,能忍能让,功夫打不失,受益就在这儿,你叫谁给你受益?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受益我们都得不到,怎么?他叫我们放,我们放不下来,怎么能得到呢?修行人要放得下,要丢的开,别人说的长短,你不要去追究,也不要去反驳,不要管他,他不管说长说短,你这个话头在,你这个佛号在,这就是一个大修行人。

经书不存在了,佛教也就不存在了,今天大家在那晒藏经,这些经书一年比一年多,原来寺庙很多,哪有一个庙里有几部藏经的?很少。经是佛说,佛教的经书很有道理,外面人很崇拜,这个经书的存在对于众生有很大的好处,晒藏经有好多故事。说一个庙里晒藏经,去了一个地方官,这个官对经书能过背一半,怎么回事呢?因为也是常住晒藏经,跑进来一头牛,这牛闻闻这个经,闻闻那个经,后来有人来了,把它赶走了,这牛死后,因为它闻了经书,有智慧,来生转人,就做了大官。原来晒藏经不是这个弄法,三天前,僧值在斋堂里表堂,说常住经书法宝要晒晒,管藏经的人还要请人剥潮脑,它那个潮脑散在经书里不生虫,我在那里看到一包卫生丸,那就是潮脑弄的,买一些,每个藏经柜子放一点,他不生虫,为了保护藏经,年年要晒。有些出家人有智慧,他就是前生看过藏经。每年六月要晒回藏经,他是从藏经楼排好队,每一部经,都要经过一个出家人的手,他恭恭敬敬的传给他,他合个掌,把经书接在手里,往上一举,他下边那个人合个掌把书接去,是这样弄的。经书年年要晒,免得生虫,丛林的藏经怎么保管,怎么看法,这都有制度,等把经晒好了,归原了,你要想看什么经,什么语录,自己要打个条子,由管藏经的人把这部经找到,登上记,自己要把经管好看好,不能丢失。古时候不象现在,你想看部经很不容易,没有啊,这现在一来就是好几箱,时代不同啦,有的人也不想看,这个由自己。

出家受戒是大事,持戒事更大,光受了戒不持戒也不行,说五夏之前,就是五年之内研究戒律,还要当参学,打打禅七,学学教,这都是修行,这都是佛法,出家人这些条件要具备,才好修行,经书说的是修行的路头,经上怎么样说,我们就怎么样修行。拿常住的经书不交还这就不好,不过那也不犯偷盗,这个经书呀,拿去不算贼,偷经、偷佛像,不当贼来处理,不过那也不应该拿,常住的法宝嘛,有人还把常住的经书拿去卖,你不能说没有啊,我看到过,你可能说我决不会这样干,那只能保证我们自己不会这个样,卖经卖佛像,罪很大!

巡香有这么几种香板:前趴后仰,东倒西歪,冲吨打呼,轻昏点头。这巡香都可以打香板,另外打禅七的时候,这个监香有八种香板,打起来有十二种香板,监香他是半个警策,他跟班首师父不一样,班首师父在禅堂里能打,还能说,监香只能打,不能说,叫半个警策,班首师父、维那师父这都是警策,警策什么呢?警策身心,你心里有什么事情,他会表现出来.禅堂是最上乘,了生死要在禅堂里了.要认真,在禅堂要住个三冬四夏,功夫才能纯熟,腿子才能不疼.你正好用功,你不干了,那就不行了.因为你这一个阶段刚出家,腿子疼,功夫不会用,经过三冬四夏.你锻炼的腿子也不疼了.你功夫也会用了,这时候要踏踏实实用功,就是怕住两天算了,腿子还没练好,你又走了,打听打听,哪里不坐香,哪里不讲修行,哪里钱多,哪里随便,你到这些地方去了你这一生啊,算完了!那就打一个很好的基础,在禅堂里要住个三冬四夏,腿子练好了,功夫也上路了,或住山,或住茅蓬,走哪儿也有功用了,你已经有了几年的锻炼,你知道用功了,那才行,那才真是一个出家人哪!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场合,你的功夫都不会忘,你都在那里用功,这才算个用功人......

开示四十

这个吃馒头,煮点绿豆汤,菜要熟,年青人还可以,年纪大的人咬不动,夏天念供养咒不要太快了.冬天念供要快,夏天结斋要快,大寮里典座要招呼好,不要弄的又是这菜那菜,从林下就是罗汉菜,不管什么菜都弄到一起,把锅烧热,多掌点油,锅烧热了,把这青菜、豆瓜都丢到里面,多炒一炒,多添点水,多翻一翻,不要太咸太淡,夏天的汤要多些。下面条,把锅烧热,把菜炒好,添土水一煮,把面下里边,多点水,愿意吃干的就吃干的,要如意,你另外做点菜,另外做点面,也费手续,这馒头不要掌油煎,煎了吃着火大,这典座都要管哪,菜饭都要看看。

功夫用踏实了,磕着碰着,开荒种地都能开悟。香严禅师击竹悟道,沩山说:香严已经过来了!仰山说:他很聪明啊,怕是有点靠不住。那古代出一个人,可不是小事,是个大事!仰山祖师从湖南走到河南,走了好久才到香严寺,那是慧忠国师的道场,见面就说:我听说你得了个消息,但我有点不放心呀,我特地来这看看,你如来禅是明白了,祖师禅你梦还没梦到啊!香严禅师就说:师兄,你听我再说,我去年穷,还有立锥之地,我今年穷的连立锥之地也没有了!这彻底了,就跟虚云老和尚说的“家破人亡”一个意思,仰山祖师就赞叹:恭喜呀,佛门又出了一位栋梁!不是现在扯扯拉拉的,小书写了一本又一本,说他明白了,明白个啥呀?他接了他的法,他传给他个法,这不晓得弄什么呢!这不知道目的想怎么着?他是弘扬佛法呀,他是破坏佛法?是侮辱佛法?现在我们这些出家人,大部分都被这个染了,想接法,想开悟,想了生死,想是妄想啊!你想开悟那个不行,开悟不是想的,想这有啥用呢?都是意识分别,你想几十年也不行,你说的都是瞎话呀!你做的都是假的,没用!现在这个时代弄成这个样子了,你看这有什么办法?就是说说还好一些,有的他说都不说了。

古代的祖师都知道末法的时候麻烦,到处都是弄的虚假,他虚假是虚假,佛教还是存在,你看有些修行人他还是修行,如来在世,十万人出家,就是十万人得道,如来灭后一百年,十万人万人得道,这佛灭度几千年了,现在你看看,不要说得道了,念声阿弥陀佛就是很好的,弄成这个样子了,你看有什么办法?说这末法修行难,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末法提倡净土,确确实实也是道理,他们从灵岩山来的人,说灵岩山也不好弄了,我旧社会在灵岩山住,那都是很好的制度,就那么好,一个人临命终时,大家都去念佛,也不容易得到实际好处,生极乐世界不是光说光想,要信愿行三法做到实际才行。

祈雨,我看哪个寺庙天干了都会祈雨,有些一祈就下了,这云居山以前天干了,挂个牌,上个供,就下雨了,这干部他不相信,说叫你们碰上了,你看他是这样说的。古时候有一个老修行,他在山里边看《华严经》,有时间还写一写,有个人天天去听他念经,这老修行时间久了就要问他:你是个什么人?这个人说:我呀,我不是人呀!说:你是什么?说:我是龙,听你念经。老修行说:天现在这么干,你是龙你怎么不下雨呢?龙说:上面没的指示,我也不敢下呀。老修行有一瓶子写字的墨水,说:你把这个拿去下吧,我叫你下没事!这龙他会水啊,就跟人会用火一样,一点就着了,龙得了这瓶水就下起雨来了,一看哪,整个河、沟漫天漫地都是墨水。我们今天祈祷龙王菩萨,你要下雨嘛,他现在不是打雷了吗?这雷一打,可能会下点雨,他要是不下嘛,明天还要去大殿里上供,念完菩萨的圣号,念一个龙王圣众菩萨,祈雨都念“南无娑羯罗龙王”,这娑羯罗龙王他可不是一般的龙,他是等觉大士,龙、龙王他是两码事。我们这个大殿,它是个龙宫,在深山里边,七祖他叫这个龙:你搬走啊,我要在这修道场,你要让出来!你看这得了道的祖师,天龙八部都恭敬、都拥护,鼓山的大殿也是龙宫,天童的大殿也是龙宫,这个龙虽然是畜牲,它也是佛教的护法,护法龙天哪!现在南方正在弄稻谷,割了还要栽,没水庄稼就会干死,我们在大殿里给佛菩萨上上供,祈求加被,下一场雨,栽秧也有水了,只有修行人感动了天地,看《华严经》的老修行叫它下它就下,就是玉皇大帝知道了也不要紧,这是佛法呀,尊重哪!我们出家人,要赶快修行哪!尽量的把人间的染因逐渐消除,增加净缘。

佛教就是因缘所生法,丛林的制度、清规戒律,是帮助修行的净缘,帮助清净修道,助我们成佛,你得接受,不接受不行。《怡山文》:不染世缘,常修梵行。什么是世缘呢? 我们的思想毛病,是非长短,这都是世缘,我们为什么修道不能成功呢? 就是世缘所障碍,希望来出家的要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当一个很好的、实际的出家人,不能由自己的观点。在社会上染的这些习气,要去掉,要知道常住的制度,你要是违犯了,那就不共住。佛法也属于染,染是染,他属于净缘,持戒坐禅,把你的世缘辗转的消除,心中清净了,就得到佛法的摄受,为什么受戒呢?修行全靠持戒,这里初一、十五还要诵戒,只怕忘了,要把这个戒律在思想上染熟、染惯,净缘成就,修行才有指望,用功不得力,烦恼多,妄想重,功夫站不住,睡觉、妄想、昏沉,这个太熟了,你不知道就跟着去了。

也就是这个禅堂里最如意了,禅堂里就是开始要坐腿子,坐腿子不是永远这个样,有的人腿子很容易坐,有的人坐多少年也不容易,说是腿子疼,疼起来确实难过,腿子疼,用功也用不上,这是个过程,这不是永远疼的。就是我,我也算是幼年学盘腿子,我还很喜欢盘腿子,我这腿子疼不疼?也疼,没有不疼的,不管你哪个人,不是说一盘就盘的很好,不是,得有个过程。我盘腿子,整整十年,腿子才不疼,就是坐一夜也不疼,坐一天也不疼,坐了三个钟头之后啊,更舒服,更如意。十年腿子才不疼,你们这几天就想不疼啊,不中。有的人下苦功,盘住不放,怪疼我也叫它疼,那样子嘛,要快一些,有的人盘几年就不疼了,有的盘好多年他还是疼,腿子疼,打禅七特别有些方便,提出来行参、坐参、立参、跪参,腿子是一个过程,腿子不疼了好不好啊?又有些事情不好弄,腿子不疼了,坐那儿一舒服睡着了,没有真实的用功。

禅堂里名称就是棒喝,这香板可以打人,不是乱打的,有规格、有次序、有方法,禅堂里打一个香板是供养你,两个香板,巡香不能打两个香板,巡香走一个圈子,看他睡着了,就打一下,把他打醒就行了,这就是供养你,打两个香板是维那师父,班首、维那可以打两个香板,两个香板是警策,你总有点不对,或跑香、坐香之中你违犯了制度。跑香维那师父可以催香,催香只打一个香板,你跑香的时候,违背了跑香,不跟着大众,另外弄个样子,这维那师父可以打你两个香板,这是警策,以后不要再犯了,再犯了就不好弄了。还有三个香板,你己经犯了错误,不犯错误不会打你三个香板,跟着丛林制,斋堂里边,大殿里边僧值师父他可以打你,他打不是香板,他是打你一个耳巴子,回来维那师父还要打你三个香板,这叫罚。这个僧值管的范围很大,你在斋堂吃饭,不按规矩吃,他要说你,你要是不听就打。禅堂里有人睡觉,要打个香板,不要太重,就把他打醒,知道了,赶快用功,这是个好事情,你睡着了嘛,不要不服气.

转大地成黄金,变长河为酥酪,能把大地转为黄金,长江黄河变成酥酪,现在天气热一点,我们就变不了,这里躲、那里躲也不行。禅堂里边其实并不热,你有这个执著心,就躲避不了,你躲到房里边,你躲不好还更热,天热是我们的执著心,有这个执著的思想,厌烦这个,要知道这是因果。按佛教来说,升天也并不是什么好事情,他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书情,我们升不了,这天热我们都躲避不了,还想升天哪?

高旻寺那个首座和尚,他确实能转,叫法一首座,他是太白顶云台寺南边一个平安寺,在那里出的家,他那个师父收了这么儿个徒弟,太自顶西边那个地方有个清水寺,法忠念老和尚他跟这个法一首座是师兄弟,北京还有个达法老和尚,老和尚就在平安寺那个茅蓬里收了四个徒弟,法忠念老和尚十七岁在家里跟父亲种田,那时一候他也结婚了,田里不是栽秧吗?秧是一把一把的,他把秧往田里一丢,那个秧把子散了,他看到那个境界他开悟了,这都是累生的栽培呀!他的父母都是居士,他跟父母说他开悟了,父母说我们不懂啊,你赶快到太白顶云台寺,去问问中兴太白顶的通良老和尚,还有清通老和尚,清通老和尚是高旻寺的首座,那是过来的人,清首座听他一说呀,说我这几十年了,还没有你这个见解实际!那一个阶段确确实实出了些人,法一首座天热,他能转成冬天,象这么热的天,他还要穿棉袄,他确实很冷,夏天穿棉袄,还嫌冷,冬天跳到三岔河里洗澡,还说太热,他后来在南京狮子岭那里。北京达法老和尚在街上走路离地三寸,被请到皇宫里去。太白顶有一个叫作什么的人,他自己一个茅篷,白天在外面种地,夜晚诵诵《金刚经》,就这么简单,他圆寂了,这个身体烧不坏,还越烧越硬,用石头敲着当当直响,这算是金刚不坏身哪,就供到庙里了,供到庙里,老百姓来许愿他很有灵验,人越来越多,搞的庙里不清静,庙里老和尚不答应了,说:你死了就死了嘛,死了还装神弄鬼的,叫我们不得安生。说理了!就把他埋了。这几个老和尚啊,跟虚云老和尚都特别熟,有一天虚云老和尚他提起太白顶的这几个人,他很赞成,他们以前都在南京赤山法老和尚那里,他们那一班子人都是开悟的,那不是一个。

我们现在为什么这么苦恼呢?苦恼的原因就是我们放不下,贪哪!佛吃什么都是上味,过来的人,这些菩萨们,他们都得到了上味,他吃毒药都药不死,没有别的,我们都能做,佛说我们还可以成佛,主要就是我们这个贪啊,就是自己的一点业报现前,躲不开啊,就这一点小事情就没办法,我们虽然是躲不开,我们还是想躲,太上老君说:我有大患,为我有身!我若无身,患从何来?他说的实际呀!我们要顾这个身冷身热,这就是苦,天热用水洗洗,用扇扇扇,总不是究竟,这天冷天热,饥饱冷暖,起心动念,这都是生死,永嘉大师说:自从识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干。曹溪是个什么路呢?我们参禅就是要明白曹溪路,明白了曹溪路就了了生死,还怕热呀?天冷天热这是我们的执著心,我们要没有执著心,就没有这个天冷天热了,我们现在想什么办法都不能究竟,电扇一吹,凉快一点,要是没有了,还不是更热?这不是究竟法,这都属于生灭,都属于生死,要想究竟,一定要成佛,我们功夫要用成功了,见了性,就没有这个了,这名字叫离苦得乐,什么乐?了了生死就是乐!我们现在所有的行动都属于执著把这个执著心、妄想心彻底的消了,不管天冷天热,只把你的功夫时时刻刻使它在,古来的人,功夫用到吃饭不知饭味,吃茶不知茶味,非用到这个地步不行!要踏踏实实的,没有个踏踏实实的三十年五十载,弄不了这个,要放下,不要弄个三天,这我也搞不来,那我也搞不来,那你就不好办了。

我们能不能把禅堂的制度演习演习,叫大家都知道,先演习一个大进堂,可能没见过,就是一二十年前,佛教恢复,在云居山演习了一下,那时候也有一百多人,演习就是先学习这个大进堂怎么搞,现在差不多也不弄这个了,因为弄不起来了,好多人不知道,禅宗这个大进堂,是古人遗留下来的,这起七、喊起字这些制度,我们都听说了,都不会用,就是强强勉勉弄弄,弄的很乱,没有弄纯熟嘛,所以把这个大进堂、起七、解七,禅堂里边的这一切都要学会,以后把我们禅宗的这一切还要传留后代。现在有的庙他做了主,他不愿意搞那也没办法,我们这儿还要搞告香,很要紧,禅堂里这些方式方法都要学习。宝峰也是禅宗道场,灵意弄了好几年给弄好了,他想持戒坐禅,人家一诚和尚不愿意干,要办学校,后来他也走了。这个禅宗啊,只有禅宗的人来继承!因为不是禅宗,你要他继承他也不愿意继承,再说他也不知道,他也不懂,禅堂的这些制度只有参禅的人才能继承,才能学习,才能把它搞起来,要不是参禅,他也不愿意弄这个。古代的这些善知识,禅宗通达了,明白了,弘扬什么法都行,这弘扬念佛大部分都是禅宗的人,紫柏、憨山、永明寿,这都是过来的人,净土法门方便好用,在这个末法之中,历代的祖师度人都是劝人念佛,这是个方便法,印度的龙树菩萨赞叹念佛,马鸣菩萨也赞叹念佛,尤其是禅宗,都在那儿赞叹念佛。这个禅宗里只有禅宗的人来弘扬,现在禅宗都扫地了,虽然这个房子修起来,道场修起来,要想把这个道风弄起来,不容易弄,那就要努力呀!把这个宗风树起来,大规矩小法则这一切弄起来,要知道这就是修行,这就是佛法,你住在这里嘛,你有责任啊!巡香、散香、当值,人多了还有监值,当值是副的,禅堂里边这些都不要改,还是这个样,他是禅堂的人,他是禅宗的人,他到这儿他就住下来了,只能成就一部分这种人,他在这搞不惯,他不想搞嘛,那就是有几个人就几个人,放下来,十年八年会得一个实际,把你所用那个功夫念念在,不要丢了,不要忘了,不要今日三、明日四,用一个法门就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载,久参有禅啊,你不会不开悟的。

孔子讲五常,五常是世间法,祖师把孔子、老子列为外道,印度那边有自然外道,佛教是因缘法,佛出世间为一大事因缘。这个天气热,放下,这么多的水嘛,多洗一洗,多吃点开水,大寮里吃饭也很要紧,上火的东西少弄。洗澡的时候不要春闲壳子,要深生惭愧,这个色身苦恼啊,古代的时候也很喜欢这个,丛林下洗澡的时候有僧值负责,还不让说话。那高旻寺来果老和尚他洗澡他是一个人,那不是他先洗的,大家都在那儿洗澡,他一去洗啊,大家都出来,所以他一个人。佛教的一举一动他都有个规格,禅堂里禅堂外,斋堂、大寮里都要有个制度,主要他是修行,要统一,统一什么呢?统一制度,大家都跟着制度来做,他就安静一些,修道人就要安心、安定。这些善知识建道场,大部分都在山里边,山里也清净些,山里清净它可不是修行,可是它能帮助修行,它对修行有好处,修行必须在山里,要离开城市,主要的还是心净。《维摩经》说:心净即佛土净。我们佛法的一切好处都在心净之中,不是说嘛,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不是能把那个物怎么着,就是不要去执着它,你要不执着它,这天就不热了,你要以为热的不得了,烦烦恼恼的,那你不就热起来了吗?不管这个身体怎么样,你要把你的功夫照顾好,它要在了,外面的境风就不在了,天热也在,天冷也在,白天也在,夜晚也在,行住坐卧也在,吃饭穿衣也在,这就是个修行人,没有什么巧妙,你是用功人,不管外边怎么样,你功夫一定要使它在,你不就行了吗?并不是说你不高兴这个天热,你不高兴也没用,天还是热,你只照顾你那个功夫,不要在冷热上用心,这就是个大修行人哪!到哪儿找啊?修行就是这个样子,催板!

开示四十一

这五蕴不空,所有的痛苦还得受,五蕴就是个执着心哪!空了就度一切苦厄,苦就没有了,我们就是五蕴不空,苦啊,躲也躲不了,这还没到地狱,到地狱那比这苦的多。古代有两个饿鬼,他不晓得几万年都没有吃过东西,他到京城里能不能找点东西吃呢?这两个饿鬼就在城门那里,说:我们找到东西,还到这里集合。两个就分头去找东西吃,这些饮食、众生吃的东西,都有善神守护,他吃不了,这一个饿鬼找不到吃的,就回到城门口等着,等了好久,那一个还没出来,后来总算出来了,就问:你找到吃的没有?那个饿鬼说:找到了一点,妇女产生流了一点血,善神没有护好,被我吃了这么一点。那个饿鬼也问:你在这儿等了多久啊?这个说:我等啊,我看到这城门楼修了坏,坏了修,修了七次,我在里头找东西还不算,又出来等了这么长时间,你才出来。假若我们堕落了饿鬼呀,那苦就没有头了!就是多少年,一点水都吃不到,饿鬼连水都不能吃,天人见水是琉璃宝地,饿鬼见水是火.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说是一个他也不是一个,说是两个他也不是两个,是不一不异,我们这些修行人,在世间这一切里面,没有染、没有爱、没有贪,虽然你在世间,你也是个出世间的人。世间法就是一个染,一个爱,出世法就是没有染,没有爱,好象人人都能做,做起来也很难,前面的这个村庄就是世间法,男男女女的,他不是世间法呀?我们在这持戒坐禅修行,这就是出世法,并不是另外找一个世间法、找一个出世法,当体自己不染不爱那就是出世法,这就是方向,这就是修行,不这样去做,不这样去行,那就不是的!看见这社会上的男男女女,不要染,不要爱,你出家了,光穿和尚衣服不行啊,你得实行,你看见了,你要染,你要爱,你还是个世间人,你说你看经,经上讲来讲去还是讲的这个,千佛万佛,说的是一个法,出世法、世间法,要叫我们善自体会,没有什么,也不要什么学问,也不要什么知识,了不起的长长短短的,你只要不染,就行了。

古代啊,凡是丛林,都有个梵刹,现在可能就是我们这里还搞一个,我在云居山我说要搞一个,一诚和尚也不说话。梵刹永安宁哪,就是这个,这是道场的标志,刹上面不是安一个幡吗?上面安那个旗子,是谁安了这个旗子,那不是风刮一下它动一下吗?动一下就是一个转轮王位.有这么大的功德!那个刹一天到晚动多少次也不晓得,这个刹要是坏了,变成徽尘,一个微尘是一个王位.佛教的这些事情要谈起来功德都是不可思议,风动一下就是一个转轮王位,你安的嘛,你做了这个功德.这就归你受用了,放个三年五年,它昼夜不停的动啊,表示了佛教的不可思议,我们要好好想想,佛教这么的不可思议,我怎么闻到了?这穿上和尚衣服就是佛的弟子啊,我怎么穿上了?你看这多高尚啊?这么好的佛法怎么叫我碰到了?虽然是没有同佛出家,佛的法还在呀,我们依法起修,同样可以了生脱死。

跟着前面的祖师规定,一年六个月是一期,从正月十五到七月十五,这是一个期,七月十五再到正月十五,这又是个期,期头要选人,他那些事很费脑筋,祖师规定要辞职,辞职是堂佛事,辞,辞掉执事,初八要辞,这里边有很多事情,纲领执事都是方丈请的,初八都要到方丈那里辞职,客堂里请的都到客堂辞职,他为什么要有这个辞职呢?这一个期六个月,人员的改变,到了期头,期头就是期尾,或是你这个人平常做的事情不符合常住的规约,常住也不能说马上就把你弄下来,不叫你干了,他不是这个样,那就是到期头他辞了职,善良的、柔和的、不说明白的,不给他圆职就算了,初八辞职,方丈请的到方丈,客堂请的到客堂,到方丈辞职,班首、书记都不辞职,他们这是终身制,班首代理维那、代理当家的要辞职,辞了职并不是马上不干了,不是的,要等到常住选好人,安排好,你才不干,他圆了你的职,你还不能不千,是这个样,你要遵守常住的制度,丛林下圆了职,就再不要说我不干了、我已经辞了职了,那并不是那个样子,圆了职就是照常做事,就是辞了职,还没有圆职,你不能说你也不弄了,那不是那样。道场嘛,要护持常住,大寮里做饭的,斋堂里添饭的,要到客堂跟知客辞职,库房的库头,要跟当家的辞职,禅堂里边的香灯、悦众向维那辞职,这个行单上,多数的人向客堂辞职,都是初八,下了晚殿,抽衣穿海青,客堂里知众带领八个纲领到方丈辞职,纲领执事一起向上,说:顶礼和尚,跟和尚辞职。和尚就说:问讯。大家就问个讯,和尚招呼说:坐坐吧。说:不坐,回去。就这个样辞职。

做饭的、行堂的,抽了衣,一起到客堂辞职,初八辞职,到初卜、或是十一要圆职,我们这儿什么也不弄,我说一下,你们知道,我们佛教里面有这些事,初十或是十一,这叫圆职,还有个移职,维那移到库房当家,当家的可以移到禅堂当维那,这样叫移。还有个请职,或是请的班首、书记,这个班首、书店都代纲领,首座代理知众、都监,那说起来好多事情。方丈要是移职,或是需要哪个人移到哪个地万去,由待者请他们都到万丈里坐一坐,弄点茶食坐那儿谈谈。这八个纲领,维那是个头,上殿过堂他都在头前,这四个班首要拥护禅堂的维那,或是禅堂有什么不对,你班首师父赶快出来调和,东单在静中有了事,由维那负贡,西单由班首负责。这一切地方都有一个人负贡,大家都去上殿了,念到《楞严咒》放掌的时候,僧值出去了,他有事情啊,大家都在上殿,外边的责任归他了,走到客堂门口看看,上客堂、禅堂、各寮口看看,要礼四圣.到韦驮菩萨、祖师殿、伽蓝菩萨、监斋菩萨那儿,这主要是到大寮里看看火烛,到住人的地方看看,有没有点灯,有没有没上殿的,这都要去看看。

坐养息香的时候,僧值从东边走到西边兜一个圈子,看看外寮的谁没来坐香,要没有来,吃了早饭,或是在斋堂里表堂,或是叫照客把他叫到客堂里说说,这现在我在这里说一说,因为我是幼年出家,我十多岁我就在庙里边.这些事情我都见过,也经验过,我们这儿都不动了,也不要辞职,也不要圆职.就是谁干什么还干什么,就这儿个人,也不要弄这个了。到七月十五之后,我们这里总是禅宗道场,看看是不是演习一个大进堂,就是云居山那么多的人. 现在也不弄了,大进堂就是禅堂里面最主要的一个制度,我在云居山的时侯我演习过, 请的班首师父、纲领执事还要看单,看单很隆重,开了大静之后,禅堂里面打三槌报钟,钟楼上敲三糙大钟,这夜巡板要打板,打这一圈子,大概要一刻多钟,禅堂里边有首座跟维那带班,外寮的上客堂有寮元,大寮里有典座,把自己所管的人统统都带到客堂里,要给新纲领、新班首看单,钟鼓齐鸣,那就跟上堂说法差不多,这堂佛事啊,我还是幼小的时候一,在天童寺看到过,天童那是大地方,大从林,又是进堂,又是看单,开期传戒,整个常住的班首执事,大众师父,禅堂外寮一切都行动,请的纲领执事进行看单,钟鼓齐鸣,这个钟鼓都打起来了,班首带头,新请的维那要把大众师父带到禅堂里边,给维那师父看单,维那师父要集合禅堂里的大众,站到禅堂里边,首座和尚和大众一起都到禅堂里边,这个首座要讲话,维那是个什么执事,是个什么责任,要给维那师父交待好。看单,大众师父还要到维那寮里,看看有没有被窝,看看有没有洗脸盆子,都要看看,看完了,首座就说:大众师一起向维那师父告辞!维那就说:禅堂师父送首座师父、大众师父!这钟鼓又齐鸣了,弄了几个钟头,是这样的,或是到客堂里给新请的知客、僧值看看单,好多你们还没见过,我这不过说一说,佛教在我们国家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佛教这些行动跟国家的皇帝差不多,和尚还要升座说法,班首还要秉拂小参,这都是事,一天到晚忙的不得了,这都是佛事,因为有了这个佛事,把社会上这些俗事啊,染的、爱的、亲的、恨的,辗转的去掉了,这就表示我们佛教在社会上,在尘不染尘,他虽然是一会弄这,一会弄那的,他生灭是生灭,可是他的目的可不是生灭,看经、拜佛、坐香这些佛事,集中在一起目的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这个事,目的就是明心见性、成佛了生死啊!你们初发心得知道,你们得依从这个!

我们佛教在这个社会、在这个时代生存,有些事情啊,你不随这个时代还不行,因为你要在这个时代生存,你不依这个时代你就生存不了!解放初期,我在云门寺,国民党搞不赢走了,解放军还没到,这个时间很乱,国民党一个连到云门寺去,想抢云门寺,虚老和尚就出来招呼,连长对虚老和尚很客气,还有一点米,给弄了一顿饭吃,第二天早起,部队就走了,也没有说要东西,也没怎么样。他也有点怕,怕地方老百姓弄他,他从云门寺西南角那条路走,因为路不熟,被那几个村庄包围了,村庄也有武器,就打起来了,把部队打死打伤几个人,这部队来了两个代表,给虚老和尚说好话,让老和尚到村庄说说,叫他们不要打,我们把枪缴给他们好了。地方都有地下工作人员,虚老和尚跟他们说好,这一百多人要缴枪的话,给他们几个钱,叫他们回家好了,这就是共产党的政策,后来这些人缴了枪,又回到云门寺,连长紧感谢虚老和尚,连长是广西那边的人,带着钱走了。

那就是那个时代不一样了,虚老和尚看这个时代不好弄了,发动大家要开荒地,云门寺靠南边有好多地,划开,一个人开三十方丈荒地。开荒地我也会弄,因为我在家当小孩就是种地的,我两三天就把三十方丈地开好了,我又敲敲打打,把草皮什么都弄出来,烧点灰,我看很好搞。跟我挨着那个地方,是广东省李汉魂的夫人开农场在那儿规划好的,一块地是一亩,它有几百块,我说:我就要这一块吧!开了一亩地,种的花生,种的红薯。后来常住没得吃的了,分开了,一个人分二十斤稻谷,分四两油,那时候小是这个秤啊,十六两一斤,分四两油,又分半斤盐,虚老和尚分的时候,老和尚在那里大哭一场,实在没有干过这个事啊!就是大家吃开水,也不能这样做,这样做呀,还能留住儿个人,要是光吃开水,就是不好弄啊!就是这个样,云门事件还没发生,后来又发生云门事件,那个更不得了。

云门事件发生,就把这一百多人关起来了,常住里抓走了三四十个人,这都是在旧社会当过兵的,家里有几亩田地,就划成地主,在国民党时候当过兵的,把这些人都抓走了,有执事的人都不行。他们找了七、八个公安人员,那些年轻孩子,拿着那个棒子,拿着这个铁棍,一定要把虚老和尚打死!这老和尚他也了不起,说:不管你们怎么打,我不死!你看,他敢说这个话,身上都打伤了,他不死,那就是说,他是乘愿再来,那真是再来的菩萨呀!要死我自己死,你打你打不死的,不管你怎么弄!那外边人都知道老和尚己经圆寂了,己经死了,其实他没死。打完了之后,我在禅堂里关着,后来看看没人,我就出来了,我到那儿去看看虚老和尚,老和尚看见我去了,他说:你赶快回去吧,还到禅堂里去,假若是公安局一来,看到你在这里,他还要打你啊,你赶快走。后来我想想,老和尚这样说我就走吧,这老和尚在那里睡着说的,我看着他的鼻子往外流血,他这个骨头都断了。我一出他那个门口啊,看见老和尚在祖师殿那里招呼工人在那里修房子。你看!后来我又到他跟前去,老和尚这手一摇一摇,你不要来!你象这个样子,怎么能不相信他呢?那真是了不起啊!他真是再来菩萨的啊!那就不是菩萨也是菩萨,有什么事情都是他负担。

解放那个时间,我们都在大殿里念观音菩萨,虚老和尚也在那里。土匪来了,来了一部分土匪在门外头喊门!老和尚说:你们大家在这里念观音菩萨,我去开门,让他们进来,就是我不去给他们开门,他进来还是找我呀。老和尚去给他们开门去了,开了门,老和尚往那里一站,一个女的,是土匪头子,她赶快跪下来了,她说:师父啊,您老人家在这儿啊。这个土匪头子她是虚老和尚的皈依弟子。虚老和尚那徒弟啊,土匪也有,皇帝也有,老和尚说:进来吧进来吧,夜晚弄点吃的吃吃。那土匪头子带着几十个土匪都拿着枪,她不进来,她说:扰乱师父了,我赶快走。这些菩萨,虽然是有灾难啊,佛受金枪之报,世尊受马麦之报,这都有因缘,这个婆娑世界呀,行菩萨道是不好行。这现在是如意了,现在这吃的用的都很好啊,就那个样子搞,那些修行人还是在那里修行,苦行得道啊!修行在苦中,这苦行得道,这婆娑世界就是这个样,大家就是这个因缘,生在了婆娑世界,还算好,总算是出家了,在庙里面是佛的弟子,得了这个好处,这个时代是个空子,在这个空子里面也没谁来干涉我们了,也有吃的,也有衣穿,就是赶快修行!

这心也要调,这身也要调,身要饮食来调。现在我们吃这个饭,也有菜也有汤,还有米饭,还有馒头,还有饼子。要按说现在佛教的生活比古代些好些,就是我出家的时候想吃回面,在南方可不容易。我在云居山住,一个月吃一回面,弄馒头.大部分都走我去做.他们有些人不会做.蒸馒头面和的要硬一点。

紧张啊!他外面护他的人很多,他外护极强啊!那朱德是他的皈依弟子,你看,这周恩来他们都是头头啊,云居山和尚吃四十五斤米,一斤油,就是李济深他跟江西省委说的,只要有人哪,事情都好办,要没人做就难了……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你都会打妄想啊,你既然会打妄想,你就会用功。什么是妄想呢?役有用功就是妄想,你要是功夫用的实实在在的,什么是妄想呢,都是它!你不要说那个妄想是个坏东西,它不是坏东西,就是变了一下。怎么是正念呢?正念就是不邪,就是没杀心,没有爱心,没有嗔心,你实实在在的念佛看话头,这不就是修行吗?修行是个什么样呢?你要知道,这修行什么样子都不是,你说有一个样子啊,那个样子就不是修行,修行就是等虚空界,处处都好修行,你说看话头哪个地方不好看呢?在家也好看,出家也好看,古人说处处是道场,集中来这个道场里学习,把自己的功夫用好。说是住山住洞,不为衣食,人家大梅禅师,他吃的是松花,他穿的是荷叶,那个山里面有野藕,他穿的是荷叶子,春夏秋冬都不知道,一天到晚都在那儿用功。我们要学就学这些人,那是好样的!不要穿的漂亮,吃的漂亮,样样超过社会,社会上就要找你了。年轻的小和尚穿的漂漂亮亮的 ,到那宾馆里走一走,坐一坐,你危险!,马上就有女的找你,你穿的这个破衣服,她找你干什么呀?她晓得你没钱哪!安贫守道,以法为乐,要这个样那才行啊,那才是一个佛们的好宝贝!

看这个话头,在这行住坐卧之中都在那里看,都有功夫用,看纯熟了,和那走路一样,也会走了。说那能不能改呢?能啊,你用这个功用的不恰当,你可以调一调,用功也是往昔劫用过这个功,他一用啊,他就上正规了,要是往昔劫没有用过这个功,你用多少年也不会用,没有用过嘛。话头看不好,调一调也行。

我们这个国家呀,就是念佛堂、禅堂,文殊菩萨他是古佛呀,龙种上尊王佛,这文殊菩萨它要是不出世啊,佛也不出世,智嘛!文殊表示智,楞严会上,佛叫文殊选择圆通,文殊就选择观音的耳根圆通,观音菩萨是二十四,大势至菩萨是二十五,有些人执着,禅堂里不准念佛,不是不准,这古代的禅师,都是应机,还有的禅师不准看经,药山祖师不准看经,他自己没事就看《涅槃经》,赵州祖师不准念佛,可是赵州祖师天天念佛,赵州祖师他真是念佛啊!就跟那法达禅师得了道,六祖跟他说,你这才算是真正的看经僧人哪!因为你过去看的经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法华经》,现在你看的是你自己的《法华经》。佛教足心法,不管用什么法,都是为了明心见性,你看经也能见性,那智者大师看《法华经》得了道,慧思禅师看《大智度论》见了性,永嘉禅师石《维摩经》见了性。念阿弥陀佛也能见性啊,凡是佛说的法,佛说的经,你要一心一意来受持,都能了生死,你不要执着禅堂里不准这个不准那个,你在禅堂里念佛更好,静坐念佛,最容易得好处!古代那些念佛的祖师,哪个不是禅哪?持执名号,心不乱,你就能见自性弥陀呀,一样啊!你要守住了三聚净戒,也能见性,也能了生死,不管怎么样,你戒持的好.用什么功都行,你戒持的不好干什么都不行。古人说,佛法没有人弘扬了,到深山里面找一个挖地的和尚,就是住茅蓬的,找一个和尚撑着佛法就行了,不要弄这么多人,啰哩吧 嗦的,你光是嘴巴子说长说短,你弘扬佛法不行啊,要靠实际!就像虚老和尚那样的人.有一个就行!

近来,就是旧社会、国民党、共产党,虚老和尚在佛教里起了很大作用,我们就学这样的人,学他的苦行,就是他做的这些事情啊,也不要说他是个什么菩萨再来,就是今生他所做的事就了不起,你看他青年时代在外面也都是苦行啊,虚老和尚在鼓山出家 ,当了几年行堂,他自己有几个钱买些酱油,买些辣椒面,买些醋,装到几个瓶子里,在腰里带着,你看他当行堂!圆瑛法师当典座,人家那个典座,一天到晚的在大寮里帮饭头、菜头把菜作好,圆瑛法师也是很有名望的一个法师啊,也可以说是行解相应。雪峰是专门做饭,伪山是专门当典座,你看这些古代的祖师哪个不是苦行得道啊?都不是坐在那里快快活活的,这修行不是很舒服啊,要苦行得道。不是我快快活活的,我吃的我住的样样都很富裕去得道,那不是那个样。就那清朝末年哪,我们禅宗道场,这冬天都打七,不管哪一个丛林,或打七个七,或打五个七,都有个把两个人得好处,你看现在弄的都是什么?这七都懒得打了,说也懒得说了,这现在就是光在这里东想想、西想想,东问问,西问问,问哪里随便啊,哪里钱多,哪里吃的好往哪里去,你这个地方吃的不好,谁在这里唉?为吃嘛!不是为道的,吃的好,有钱我就住这里,吃的不如意,我不住!

这修行的人要跟修行的人在一起,他修行你不修行,你跟他在一起,打他闲岔,道场里,常住要作主,那不问多少人,几个人也行,一个人也行,古代人在深山里一住就是多少年,得了道开了悟还没人知道,这才是修行啊!佛法里没人哪?有一个人就行!你看我们中国,古代没有佛法,摄摩腾、竺法兰他两个和尚一来就把佛教弘扬开了,只要真是修行,真正的修行人才能弘扬啊!尤其是禅宗,只有禅宗的人来弘扬禅宗,你对于禅宗没有一点认识,你弘扬啥?弘扬不来!你光是嘴说说,说不行啊!要认真,要踏踏实实,就光嘴巴子说说,那个不行,你所说的是生灭法,禅宗是不生不灭法,这才是修行。要坐的好,行的好,堂里堂外,吃饭穿衣睡觉都有功夫,打成一片,古人都是踏踏实实三十年、五十载才得到一个实际,不是你弄两天就想得到好处,要长远心来修行,要有个坚固心、不退心!香林禅师四十年打成一片,我们才几天昵?外面他们说长说短,我们不管,各人生死各人了,你自己不了,你光看外面干什么,他是他,不管他,我们自己管自己。催板!

开示四十二

衣食具足,福慧圆满就可以成佛。佛在世也有种人,他不求福,不求福就没有福。佛在世乞食托钵,托钵我们这里弄不了,托钵就是今天有食今天吃,比丘连明天的余粮都没有.那也有很多的好处。你看现在这寺庙里面都很富,这也是因缘所生法,这庙里被抢了,那庙里被偷了,你要没有他偷什么呢?老修行住个很穷的庙,很穷也有人来偷,夜晚月亮很亮,老修行在那儿打坐,进来一个人,到他房里去这里摸摸,那里摸摸,老修行在那里说话了:我自天都摸不到,你夜晚在这儿摸什么呀?这就是修行,就是没有东西呀。古人不是提倡吗?苦行得道!就是这个衣食不怎么具足,饥一餐饱一餐,饥一餐饱一餐这个人也很少生病.吃的很好、吃的很具足反倒有病。出家人以减食为良药,那怎么呢?这肚子它有点饿还好些,它容易消化,弄得太多了它肯定生病。

这世界上一切的事情啊,在我们出家人,你都要把他当成是助道的,就不烦恼了,你当他很不如意,很不如法,像这个天热的事情,那就不好办了。个出家人经常的也要看看佛经,说来说去,都是讲修行。一个出家人,要减少事务,减少五欲,这五欲太强了不好弄。现在有些地方,有些寺庙赶不上古代,古代常住的大众师父,管事情的这些师父,都是一心为道,都是讲修行的,这个时候他互相之间还不是为几个钱吗?这个修行人你要是不把钱看破啊,修行可难!不是说吗?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啊,这就是修行的路头,戒定慧这是成佛之路,贪嗔痴这是堕落之路。说那么吃不吃呢?吃还是要吃,我们这个出家人不吃荤,不吃荤就要得到长寿。那不受戒行不行啊?行啊,那古代很多人一出家他也不受戒,也成了祖师,这些人很多。佛教这些清规戒律,这都是修行的道路,我们要遵守,要在上面行,自己受的戒律要遵守,丛林制的清规要遵守,这不就是修行吗?修行是什么样子呢?就是遵守清规,遵守戒律,这就是修行。

现在这个样子还算可以,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这不就可以了吗?还弄个什么样子好啊?基本上解决了嘛,你就安心修行,不是弄一两天就算了,要几十年,要尽未来际,所用的法门不要改,有一天就会成就。

这个中岳嵩山,一个禅师在那里住茅庵,这个村庄的人在山里面打野猪,烧木炭,用破石头瓦块垒了一个灶,天天在那儿烧饭吃,他们挖药的、打野兽的都在那儿弄饭吃,这个破灶,他在那里神出神怪的,还给人治病,后来他们走了,杀只羊来供养它。禅师是慈悲心啊,有一天,禅师拄着拐杖到灶那儿去了,用拐杖指着那个灶:这个灶是砖瓦所成,生从何来?性从何起?怎么能灵验呢?你这个灵验从哪里来啊?他这一说呀,这个灶倒了,很快空中有个青衣童子,就说:多谢和尚与我说无生!这个破灶它见了性,了了生死。

你说我们这些人都可以见性吗?是,都可以见性,因缘没到不行。现在我们到这个道场里面就是培养这个因缘,我们持戒坐禅,遵守清规戒律,就是培养自己明心见性,就跟老百姓种田一样,犁田扒田,田它不是米,要想得到饭吃,要犁田扒地,灌上水,栽上秧,费了很多手续,再等一段时间,把这个稻谷收回来,弄成米,才做饭吃,那不是天生就有饭吃,要经过很多手续,这吃一碗饭都费了这么大的手续,难道成佛就这么容易呀?这么快呀?不是的。这现在最初一步,就是从家里来出家,要割爱辞亲,别井离乡,进一步就是识心达本,解无为法,我们学的是无为法,破灶能明心见性,我们也能明心见性,就是时间有个早晚不同,我们在这里持戒修行,遵守清规戒律,这就打下了成佛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光空口讲白话,不行!释迦牟尼佛来到婆娑世界八千返,他还要在雪山苦行六年,就说我们现在才出家几天呢?根本在庙里也不知道什么,要把这一切境界都守住,还不是马上就成佛,要远的来说,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你才几天呢?那就发个长远心,发个不退心,自己选定法门,这是长期的,是究竟的,不是两天、三天就算了,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界成佛八千返,我们连一回也没碰住,现在我们碰到佛的法了,碰到了要继承,不要断绝了,不要退了。好象是现在我们这个寺庙里面,不怎么清净,尤其这些城市码头的这些出家人,不是跟他说的一样在那里专门修行,有些很乱,很不守规矩。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