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谈佛说禅悟人生

自性即是佛,回归本心即入佛地

2023-08-03 04:08:11

自性即是佛,回归本心即入佛地

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赏读

全诗从头到尾体现出诗人晚年,跳出凡尘不问世事的情怀。诗人内心向往的是宁静淡泊的生活和诗情画意的田园。这一句“无长策”暗喻的是当时恶劣的仕途环境,糟糕的境况让诗人没有万全的方法来保全自己。

当时张九龄已经被罢免丞相之职,权臣李林甫大权独揽,朝政每况愈下,民众苦不堪言,各地的藩镇佣兵自重。在如此动荡险恶的情况下,诗人保全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归隐山林,纵情山水之间寄托情怀。其中的“空”透露出的几许无奈和对唐王朝及黎民百姓的担忧。

平静淡雅的山林生活渐渐平息了诗人原有的那一点哀愁。“松风吹和山月照”,这两句描绘的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亲切,似乎很平常,其实包含了无尽的禅义。

清闲自适,任运随缘,喜悦消泯了忧愁,这一切充满了生活的每个角落。

结尾一句诠释“穷通理”答而非答,似答不答,实在是颇具意味。禅宗接引学人,常常是用些不合思维逻辑,但又是真实无妄的语言,打断问者心念攀援,助其开悟。有僧问洞山良价:“如何是佛?”山云:“麻三斤。”

大意:如何才是佛,如何又不是?如何修行才对,如何修行不对?比如说:修行要空去执着,但空去执着本身是不是也是一种执着,那究竟应该是去空还是不去空?陷入到这样是非矛盾的迷雾之中,不知道佛法本来平常,一切现成。其实早已经是陷入到对错是非之中了。诗人深悟宗门的禅意在此也不循问而答,而是拈出最后一句的“入浦深”,到底什么意思呢?参。

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洁,祖籍现在的山西祁县,后来其父举家迁往迁家现在的山西永济,于是全家成为了蒲州人。他是唐代诗人和画家。开元十九年中进士,朝廷授予大乐丞之职,累任右拾遗、监察御史、给事中等官职。

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正是发生在王维为官的时候。他兵败被俘虏,为了保持自己的名节,他服药使自己变成哑巴。但乱军不为所动仍强迫王维为官,否则就要杀掉他。王维无奈只得违心接受叛军的官职。后来郭子仪在吐蕃军队的帮助下,平定了安史之乱。

按照当时的大唐律令,王维依律应该受到很重的刑罚。但是因他发表了怀念唐朝皇室的诗作《凝碧池诗》,以及他弟弟王绪的多方奔走营救,仅被贬官为太子中允。其后王维为官清廉,积极辅助唐王室官至尚书右丞,世人称为“王右丞”。

王维擅长绘画,但诗词方面的造诣则更为突出。各种诗作均有涉猎,较为突出的是五言律诗和绝句,其诗作留世近四百首。其创作特色的代表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对他有:“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的评价。

其代表作《山居秋暝》五言律诗。这是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诗人将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寄托在诗情画意之中。诗作描写的是雨雾中的空山,初秋时节的薄薄的暮霭,仰视那挂在松间的一轮明月,俯身倾听清澈的山泉之声,全诗清幽而淡雅,突出了自然的和谐美妙。

借用风吹动竹子的声音,来借喻浣纱女的归来。借用风吹动莲花的上下摇曳,来比喻打鱼归来的渔翁。这几处点睛之笔,描绘出的是一幅纯净自然的田园生活。使用《楚辞招隐士》的典故,表明了作者自己隐居山林的愿望。

作者以自然之美来表达对于这种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的期盼之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自然流畅,妇孺皆知可称为千古名句。其他代表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少年行》、《老将行》、《相思》、《使至塞上》等名篇佳句。

作者不但在诗词方面的造诣颇深,其的散文作品也为人所称颂。王右丞晚年居辋川别墅,弹琴赋诗,啸咏终日。作者笃于佛教,晚年长斋禅诵,诗中多有画龙禅趣。后世称他为“诗佛”,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鼎足为三。著有《王右丞集》留于世。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