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入门知识

净土法门法师: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十一卷

2025-01-05 04:07:56

净土法门法师: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十一卷

第十一卷

相从共生。更相报偿。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难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这一段世尊告诉我们,杀业冤结很深,招来的是互相的酬偿。因此杀业就愈演愈烈,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所以是“相从共生”。这句话就是互相的报偿,

“更相报偿”。

“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这是指心境的造作。如果冤结没有化除的话,就永远存在著。这一桩事情并不难懂。如果我们冷静细心都能体会到这种情景。譬如前面所说的,人畜之间的冤结,人杀害众生,吃众生肉,这是因为众生没有能力抵抗,所谓是弱肉强食。但是他的怨恨永远存在,并不是被吃了、死了一切都完了。这样事情就好办,没这么麻烦。他的冤恨是带著走的,将来再一转生,改形易道。像佛经上所讲的‘人死为羊,羊死为人’。来生这个畜牲变成人了,人变成畜牲了。这人在吃畜牲肉的时候,那个畜牲是不是很甘心的想,我前一生做人吃了他的肉,这一生他做人、我做畜牲,我应该偿还他。如果这样想,债就了了,就没事了。假如不是这样想,冤结积在心中,愈积愈深,愈积愈重,报复是一世比一世来得惨烈,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他要不觉悟,是永远是没完没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一桩事情。我们要是不学佛,那里晓得这个事实真相。学佛之后,听到佛的教诲、讲解,我们才晓得事实真相,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殃恶未尽”,可以说永远不会尽的。报来报去永远没了,所以是“辗转其中,累劫难出”。‘其中’就是六道轮回。在这里面酬偿业报,“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这两句话是说明因果不虚,必受其报。这些事是自然演变出来的,没有人去制造,没有人去设计。正如同我们做梦,心行不善的人,行为不良的人,常做作梦。他并不喜欢做作梦,却天天做作梦,这是一回什么事?‘自然有是’。就是佛在经论里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里面常常想,它就会现相,就会变现出六道轮回的相。

“虽不即时暴应”。佛说果报通三世。有现世的果报,有来世的果报(来世是接著来的一世),有后世的果报。后世果报就不一定在那一生。因缘聚会的时候,果报怎样逃也逃不脱。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

“善恶会当归之”。这就是因缘遇合的时候,一定不能避免的。这是讲杀业,就是偿命。

其二者。世间人民不顺法度。奢淫骄纵。任心自恣。

第二段是讲‘偷盗恶’。首先为我们说偷盗之‘因’。

“世间人民,不顺法度”。世间人民不能顺从法度。‘法’是法律。‘度’就是衡量,也是制度。像中国古时候所讲的五伦十义,都可以算是法度。它有法的意思,也有制度的意思。佛法里面讲的‘三福’、‘六和’,是出世间的法度。法律跟制度要‘不顺’,就是违犯、违背了。

“奢淫骄纵,任心自恣”。奢侈。‘淫’在此地不当做男女交会说。凡事做得太过分了就叫‘淫’。譬如说雨水下得太多了,称作淫雨。‘淫’是过分的意思。这是骄慢、放纵。“任心自恣”也是这个意思。这是说盗心的起因。

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损害忠良。心口各异。机伪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诳。

这几句讲的是偷盗的‘手段’。佛法里面讲偷盗,跟我们世间的观念不太一样。佛法里面讲偷盗的范围非常的深广。在梵文本意里面叫‘不予取’,范围就非常的广大。有主之财(这个财物是有主人的),主人没有同意,你把他取得来,无论用什么手段,只要不是他甘心情愿的,你所得到的都算是偷盗。

“居上不明”。就是在上位的,“在位不正”。他利用他的职权,贪赃枉法,这些人给他送的礼,是不是甘心情愿的?不是的。是被权势胁迫,不得不行贿赂。这都是属于偷盗。所以不一定是自己偷偷摸摸去盗取。这种手段实在是太毒了。儒家讲不义之财。在佛法里面讲都是偷盗的行为,都是犯了盗戒。

如果对他权势利害有不利的时候,他甚至“陷人冤枉”。这真可谓是利令智昏。这里面不但有盗业,而且有杀业。这个杀业为什么不列入第一段,而列在此地?他是因盗而杀,主要是‘盗’。

“损害忠良”。在历史上最著名的,是宋高宗杀岳飞。这在佛法里面就是犯盗戒,实在是偷盗。这是怎么回事情?诸位读历史就晓得。在那个时候宋高宗的父亲是徽宗,当时的皇帝钦宗是他哥哥,这两个人被金人俘掳去了。中国这个时候没有皇帝,他就宣布继位做皇帝。岳飞是个忠心耿耿的人,希望血耻报国,光复国土,把金兵赶出中国的边境,把徽钦二帝再迎回来。这是岳飞之志。可是他没想到钦宗回来之后,宋高宗怎么办?高宗想做皇帝,秦桧想做宰相,这两个人为了个人的利益,把岳飞害死了,并跟金人谈和,使徽钦二帝永远不能回到中原,高宗的皇帝就坐稳了。这是盗国。这不是小偷,是大偷。

我们古时候讲‘窃国者好过’。偷到一个国家,他能做侯、做王。高宗并不是有意去杀害岳飞,他知道岳飞是忠臣,但是对他的利害妨碍太大了,为了保全自己利益,这是‘盗’。因盗而杀,是这么回事情。这是举一个例子。像这种例子很多。

“心口各异”。心里面所想的跟口里说的是两回事,不是一致。

“机伪多端”。这个人非常机诈。

“尊卑中外,更相欺诳”。对于家庭,对于长官,对部下,对朋友,对于外国,都用欺骗的手段,毫无诚意,目的全是盗心。盗窃名位、权力。

嗔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利害胜负。结忿成仇。破家亡身。不顾前后。

这一段是讲因‘盗’而起了争执。这种争执在现代非常的明显。所谓的权力斗争,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个现象几乎在每一个阶层里面都能看得到。这是我们要警惕的。

“嗔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嗔恚、愚痴、贪欲,三毒都具足了。

“利害胜负”。‘利害’是讲他的得失。他得到利了,有利必定有害,于是就有胜负了,于是斗争决定不能避免。

“结忿成仇,破家亡身”。这是‘痛’。盗是恶因,这个时候这是属于花报。

“不顾前后”。这一句是讲的未来的果报。‘前’是前因,‘后’是后果。前一段‘杀生恶’,曾经讲到人与人之残杀,人与畜牲之残杀,畜牲与畜牲互相残杀,这都有报应的。这里是因盗或者因利害冲突而造成的杀业。这都有联贯的,后果非常可怕。

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

这些教训我们都应当牢牢地记住,决定不要去犯。他富有,是不是净财?假如是不义之财,他的富有决定保不住;如果是净财,他能守得稳,能守得住。不净之财就是说他虽然富有,但是不义之财,这未必能保得住。

“不肯施与”。这问题就严重了。‘财’,中国人称为‘通货’,是要流通的。一不流通,问题马上就来了。财到你这里不流了,不流就生病了。流水是清洁干净的,水要不流了就变成臭水沟了。所以要晓得积财就是养毒,就是在积毒。很少人能体会到这个意思。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财决定不能积,一定要流通。流通了,这个财是活的。像活水,源源不尽,而不是死水。所以要能布施。

佛告诉我们,一个人一生命中所有的财富,中国人称为‘禄’。禄就是你应该享受的这些物质,你应该享受的都是你前生所修的。前生修什么?修的财布施。如果你修财布施多,你这一生禄就多,你的财富就多。如果你前生修得少,你这一生财富就少,是这么来的。有人以为他发了财,认为他很聪明、很能干,他生财有道。其实比他聪明、比他能干的人很多。为什么别人不发财?要知道,命里有的话,他一定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求不到的。这是一定的道理。怎么能勉强?命里没有的,想求,假如你能如理、如法的求,也能求得到。‘如理’是根据道理,不违背道理。有一定的方法能求得到。如理如法,有求必应。这是一定要晓得的。

佛在经里面讲得很多。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三种果报都是世间人希求的,如果不修因,那里能求得到?不修因,求佛菩萨也求不到,求天地鬼神也求不到。一定要懂得修因。

那么这些富有的人,他们就不知道修因,所以不肯施与。

“爱保贪重,心劳身苦”。患得患失。没有得到的时候,心里面忧念要怎么样得到;得到之后,又怕失掉,这个心很苦。身心都很苦。中国俗话所谓:‘谁知世上金银宝,借汝权看数十年’。你一样也带不走。再富有,也是一天三餐,夜眠六尺。还能有什么其他享受?如果我们把事实真相看清楚了,才知道布施快乐,帮助人是乐事。世间什么事情最快乐?帮助人的事情是最快乐的。佛菩萨大慈大悲帮助一切众生,所以他们的生活是最快乐的。

如是至竟。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

“如是至竟,无一随者”。‘竟’就是到老死。你寿命完了,没有一样能跟著你走,一样都带不走。

可是“善恶祸福,追命所生”。‘善恶祸福’跟你走了,这是麻烦事情。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一生造的善恶业跟著你走,带给你来生后世祸福的果报。你这一生心善、行善,你来生后世得福报;如果心恶、行恶,来生后世就得苦报,就是灾祸。这是‘追命所生’。

或在乐处。或入苦毒。

这就是果报。‘乐处’是讲的三善道,‘苦毒’是讲的三恶道。

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常怀盗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取。

这一段是讲由‘业’转变成‘果报’。这种情形古今到处都有,我们稍微留意都能见到。

心量狭小,嫉妒别人。“见善憎谤”,是看到别人有善行,看到别人有好事,他不但不能随喜,反而毁谤。这是从嫉妒心生起的嫉妒毁谤。

“不思慕及”。他不知道仰慕善人,不知道向善人学习。他在旁边嫉妒、毁谤、障碍。

“常怀盗心”。这个心就是盗心。盗心固结,都是贪图名闻利养。

“悕望他利,用自供给”。别人的利益他来享受,享受完了再去取。

“消散复取”。换一句话说他的享受,是不劳而获。凡是这一类的人手段都非常高明。虽然能欺人一时,终究会败露;纵然不败露,欺骗不了良心,欺骗不了神明。

神明克识。终入恶道。自有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这全是属于盗心。手段再高明,也没有办法免了“神明克识”。这个意思就是说天地之间有主管善恶之神。中国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讲得很清楚。诸位念过《地藏经》就明了,神明一定把你的行业都记录下来。‘识’是破音字,念‘志’,当做记录来讲。‘克’是必定。一定记录下来了。死了以后见阎王,审判的时候一定判入恶道。

“终入恶道”。这是随业受报。

“自有三途”。‘三途’是畜牲、饿鬼、地狱。

“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这是说堕落到三途的果报,也就是前面讲的‘烧’。

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所看到的,无论是杀,是嗔,或者是愚痴,都是从盗心生起的,所以都归在‘盗恶’这一类。

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淫佚。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

第三段讲的是‘邪淫恶’。经文一开端,佛很感慨的为我们说出:“世间人民,相因寄生”。人活在世间,是要仰赖大众互相合作,没有办法独自生存。我们吃的,有农夫耕作;我们穿的,有多少工人在纺织。生活所需点点滴滴都是大众互相依赖的。

“寿命几何”。人能常常这样想,常常这样观察,警觉心就高了,妄念自然就少了。可是迷惑颠倒的人多,不了解事实真相。如果明白,就知道一切众生与我们都有恩德。所以佛法在回向偈里面有:‘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是真正明了事实真相。

‘四重恩’第一个是‘父母之恩’,父母有养育之恩。第二是‘三宝之恩’,三宝是老师,有教导之恩。第三是‘国家之恩’,国家保障我们生命财产的安全,使我们能安居乐业。第四个是‘众生恩’。刚才说了我们生活之所需要,需要靠一切众生互助合作。所以佛教我们常念四恩。

“不良之人”,是不知道四恩,不知道感恩的这些人。

“身心不正”。心里面常有邪思,身有邪行。所以“常怀邪恶”。‘邪恶’里面最重的就是“常念淫佚”。即使正常的夫妇,如果淫欲无度也犯了这条戒。

“烦满胸中”。这是形容欲火在胸中如火烧一样。

“邪态外逸”。所以是无有惭愧。

“费损家财”。这是我们一般讲的浪子,因淫欲耗费家里面的财产。

“事为非法”。这是破人名节。这是讲造的恶行。

所当求者。而不肯为。

“所当求者”在这一段里面就是‘不邪淫’,这是善行善业。佛给我们讲五善。不邪淫是善,他不肯为,他不肯听话,不肯做。邪淫所衍生的灾变是非常可怕。

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

这就是衍生的灾变。“兴兵相伐”,是为了女子。在历史上所记载的,像石崇、孙秀,就是很好的例子。明末清初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为了他的爱妾陈圆圆。这都是为女色,对于家庭、国家都不顾了。

“攻劫杀戮”。在古代楚文王的时候、晋献公的时候、春秋战国,都能看到为女色引起的战争。

这些杀业都是归到‘邪淫恶’里面。

“强夺迫胁”。像殷纣王时候的酒池、肉林一类的事情。以及现在的贪污,贪赃枉法。

“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这些人都是极聪明的人,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造作这样重的恶因。社会大众那有不厌恶,那有不怨恨的道理?所以积这些怨恨、众怒,于是家破国亡。在历史上我们看到很多例子。

如是之恶。著于人鬼。

人看得很清楚,鬼神也看得很清楚、很明白。

神明记识。自入三途。

地狱里面有炮烙的刑罚,畜牲有鸳鸽之报,都是与这些恶业有关联。

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佛每一段的结语,都告诉我们这些恶业决定不能造。恶业不除,‘痛、烧’是决定不能避免的。

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第四段是讲‘妄语恶’。言语造业最容易。世出世间的圣人对于这桩事情都非常重视。所谓‘口为祸福之门’,说话不能没有分寸,不能不谨慎。那些话当说,那些话不当说,当说、不当说都有后果。业报一定要自己去承当。

“两舌”是挑拨是非,无论是有意、是无意的,对人都有伤害。有意的两舌,罪业当然很重。无意的两舌,要看它的演变,如果演变后果非常之恶劣,罪业也就很重。

“恶口”是说话伤人、粗鲁。

“妄言”是欺骗众生。

“绮语”是花言巧言,话说得非常好听,可是用意不善,用意是害人。

现在的社会,像流行歌的歌词,唱得很好听,内容都教人杀、盗、淫、妄。现在的电影、小说都是属于绮语。害社会、害大众,果报一定在阿鼻地狱。这是我们一定要小心、要谨慎的。

佛教我们,佛菩萨的言语,决定是至善,决定是利益一切众生的。这是我们应当学习。不但害人的言语我们不能有,与一切众生没有利益的言语,我们也不可以有。

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

这些都是因为自欺欺人而生的这些过失,所以归到‘妄语恶’这一类。

“憎嫉善人”。为什么会嫉妒善人?别人比我好,显得我不如人,想掩盖自己,就得去毁谤别人。

“败坏贤明”。‘败坏’就是破坏。这是因为嫉妒,所以毁谤。嫉妒是因为自欺欺人而起的,自欺就是妄语之因。人为什么要妄语?为什么要骗人?犯口的四种过恶,就是因为自欺欺人。

“不孝父母”,是欺骗父母,不知道孝敬父母。

“轻慢师长”。‘轻’是轻视。在师长面前傲慢,不懂得尊师重道。

“朋友无信”。所谓是轻诺、无信,不守信用。

“难得诚实”。对于任何人都没有诚意。实在讲,他对自己都不诚实,怎么会对别人诚实?

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

“尊贵自大”。这是傲慢。

“谓己有道”。这是妄语之中的大妄语,罪过很重,是佛家的重戒。出家有‘四重戒’,里面有‘妄语’。那个妄语不是指普通的妄语,专指大妄语,就是此地所讲的“谓己有道”。自己没有证果,欺骗别人说自己证果了,这是

大妄语。现在我们在社会上常常听到,有人说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又有人说某人是佛再来的。这都是属于大妄语。

在历史上我们确实见到有人说他自己是什么佛菩萨化身来的,但是说了就走了。像很有名的净土宗永明延寿大师,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怎么知道的?永明大师在世的时候是帝王师。皇帝有一天修福供斋,请出家人吃饭。古时候这供斋是修福,叫无遮大会。无遮大会是平等的,只要是出家人,这一天国王平等供养。这一天来应供的出家人很多。座位里面总是有上席,大家都谦虚,互相推让,都不肯坐上席。大家让来让去,都不愿意坐。这个时候正好从外面来了一个和尚,大家也不认识。这个和尚看他们让来让去,他就到当中大位子上就坐下来了。国王心里想这个大位子应该是他老师坐的,看到都是出家人也不好讲话了。斋罢,国王就问永明延寿大师,今天供斋,有没有圣贤来应供?要有圣贤来应供,他的福报就大了。永明大师说,有。谁?他说定光古佛今天来应供。那一位是定光古佛?他说就坐在当中大位子那个。那时他穿得破烂像叫花子一样,也没有人认识他。不过他长相很奇怪,耳朵特别大,所以叫他大耳朵和尚。

这时候晓得大耳朵和尚是定光古佛再来的,所以国王立刻就派人去到处打听。被他们找到了。他在一个山洞里面修行,在那里打坐,看到这些人来了,身分露了。大家都晓得他是定光古佛,国王要请他到宫廷里面去供养。大耳朵和尚说了一句:‘弥陀饶舌’,他就灭度了,就在那里坐化了。

大家一看,找到他,死了。他的身分是永明大师说出来的,那永明大师就是阿弥陀佛了。不要紧,定光古佛走了,原来家里还有一尊阿弥陀佛。回去赶紧去报告国王。国王听到定光古佛入灭了,最后说了一句‘弥陀饶舌’。他心里想原来永明国师就是阿弥陀佛,欢喜得不得了,赶紧去见永明大师。他走到门口遇到一个报信的人,来得很匆忙,几乎跟国王撞了一跤。国王说:‘什么事情匆忙?’他说:‘报告国王,永明大师圆寂了。’

在中国古时候,身分一露马上就走了,这是正确的。现在人身分露了,他也不走。这很奇怪。这不走,就靠不住了。如果一说出来马上就走,这个可靠。说出来之后而不走,靠不住。在中国历史上这些事实很多。

自己没有证果,说证果了;没有得定,说得定了,这都是属于大妄语。为什么要说大妄语?他的目的不外乎欺骗众生,求众生对他恭敬,对他供养,对他称赞。无非是为这些,所以完全是欺诈。这都列入在妄语这一条里面。这种罪行果报很重,一定堕阿鼻地狱。所以自己没有证得,而说证得,罪过很重。

“横行威势,侵易于人”。这就是一般所讲的虚张声势,恐吓于人,甚至于还用巫术、暴力来胁迫。

这些罪行的衍变都是由于自欺欺人,所以都归到妄语这一类里面。

欲人畏敬。不自惭惧。

‘惭’是惭愧,‘惧’是舆论的议论。他也不在乎别人的议论。

难可降化。常怀骄慢。赖其前世。福德营护。

“难可降化”。就是佛菩萨、善知识也没有办法教导他。为什么?他不能接受。

“常怀骄慢”是贡高自大。他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受果报?佛在这个地方说得好。

“赖其前世,福德营护”。他前生修的福修得多,所以他这一生虽然造这样重的罪业,他还在享福,他还没有受到恶报。这就是赖他前世的福德。‘营’是经营,来保护著他。是这么回事情。虽然过去生中修的福德很大,可是消得也很快。

今世为恶。福德尽灭。

他多生多世所修的福德,在这一生当中造作这些罪业,福德在这一生就享尽了。

寿命终尽。诸恶绕归。

福享完了,他的罪报现前了。我们如果留意的去观察,他一定不是好死,这能看得出来。不是好死,显示他命终尽的时候福报尽了,“诸恶绕归”。所以只要我们留意去观察,不难看到事实的真相。

又其名籍。记在神明。

这跟前面讲的“神明克识”是一个意思。

殃咎牵引。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身心摧碎。神形苦极。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这是讲后世的果报。由于恶业牵引著他,他没有办法避免恶报,所以就“无从舍离”。

他做恶不止,业牵引著他入地狱。“火镬”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下油锅、刀山油鼎,他去受这种果报去了。所以“身心摧碎,神形苦极”。

地狱是化生。无间地狱,是《地藏经》里面讲的地狱里面最苦的一种,叫‘五无间’。‘间’是间隔、间断。一般的地狱受罪还有间隔的时候,在间隔的时候他不受苦。无间地狱刑罚是没有间断的,这是最苦的一种地狱。佛在《地藏经》上告诉我们,这是造作极重罪业人的果报。

大妄语不但破坏了正法的形象,还误导许多众生入了邪途,因此罪业极重。这不是他个人修持,而是他误导众生、破坏正法的形象,这个罪业使他堕五无间。

五无间的第一个无间,是他在这个地方一断气,就入无间地狱,当中没有间隔。《地藏经》上讲,普通一般人过世到再去投胎受果报,他还有四十九天。‘做七’也是《地藏经》上讲的。这四十九天就是个缓冲期间,他有间隔。四十九天,是讲大多数的人,也有比四十九天更长的,也有不到四十九天的。但是他都有一个间隔。入无间地狱没有间隔,这里一断气马上就入地狱。到达地狱里面,他是化生。地狱有多大,他就觉得他的身体有多大,跟地狱一样大。因此地狱里头所有那些刑罚一时同受。这些刑罚都是要命的。像刀山、剑树、油鼎,一下去就死了。地狱有风,死了风一吹又活了;活了再下去。所以真是一日一夜万死万生。一直要受到罪报满的时候,他才能出来。到什么时候能满?那就难说了。《地藏经》上说得很清楚。

佛在《楞严经》里面也讲得很清楚。《楞严经》里,特别警惕我们千万不要造地狱的罪业。为什么?入地狱很容易,出来太难了。不知道要经历多少劫才能出得来。一定要小心、要谨慎。

“当斯之时,悔复何及”。堕到地狱受这么多的苦难,这个时候后悔来不及了。

所以聪明人、有智慧的人、有福德的人,听到佛的教诲就知道回头。佛所说的这些话是不是真的?是不是佛用这些来劝我们行善、不要做恶?是不是拿这些地狱果报来吓唬我们的?如果这样想法那就错了。为什么?

佛教化众生,句句话都是真实的。像《金刚经》所说‘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就是事实是怎样,佛就说出怎样。佛也不加一点、也不减一点,就把这事实真相完全为我们说出,这叫‘如语’。佛教我们不妄语,佛自己怎么会妄语?我们一定要相信佛的真实语,是句句真实,字字真实。照佛的教诲去奉行,我们才能得真实的利益,才能免除今生后世无穷的灾难。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