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入门知识

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玄义(第二十集)

2025-01-01 04:06:03

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玄义(第二十集)

地藏经玄义 (第二十集) 1998/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4-20

今天我们还接著看「十乘观法」,这十句前面的三句说过了,今天从第四句看起:

『第四破法遍,以三观破三惑。三观一心,无惑不破。』

这个问题,对於我们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三惑』就是三种迷惑,这是指「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三大类。要怎样把这个迷破除,这是讲破迷开悟。破见思烦恼,你就得正觉;破尘沙烦恼,你就得正等正觉;破无明烦恼,你就得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讲果,这是学佛人所求的目的。无论是哪个宗派、哪个法门,无论是世尊一代时教,还是三世诸佛所有一切的教诲,无不是以此为目的。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二无别,殊途同归,都归到破三惑,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用什么方法来破三惑?方法就太多了。佛在经上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四弘誓愿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无边的方法都是为这个问题。天台家在许多方法里面,用止观这个方法。止观,实在说是天台家的悟处,现在来说是天台家的发明,这是真实智慧。在当时西域的高僧到中国来传道,看到天台大师所用的这个方法非常赞叹,说出这个方法跟世尊在楞严会上讲得一样。那个时候中国人虽然到西域去求法,没有见过《楞严经》,不但没见过,听都没听说过。什么原因?印度朝野,包括出家人,认为《楞严经》是国家唯一的宝藏,外国人来留学,其他的佛经可以给他看,《楞严经》是秘密,不肯传给人,吝法。所以印度现在佛法没有了,这是吝法的果报。

《楞严经》传到中国来非常不容易,般剌密帝用尽了心思偷渡到中国来,当时中国海关查得很严,搜身,前两次都被搜出来,毕竟他是个出家人,所以没有责备他。第三次他把胳臂剖开,把经藏在里面,然后再把它缝好,肉长好了,就这样出来,所以搜身没有搜出来,这部经就带到中国来了。带来之后,再把胳臂剖开,把经取出来。那是写成很小很小的字,你们看看弘一大师写的笔记,你们看过没有?李木源居士给你们看,你们没有看到?没有看到的找李居士,叫他拿来给你们看看。你们才晓得,一代高僧怎么成就的,我们今天的学习跟前一代人比,为人家提草鞋人家都不要,我们还处处自以为是,我们看看人家的勤苦。他写的字真的跟蚂蚁一样,比我们报纸里面的字还要小,工楷,一笔一划,一笔不苟,人家那种做学问的精神,你看了之后还有什么话说。般剌密帝也是用这种方式,把《楞严经》带到中国来。他是偷渡来的,偷渡是犯法,带出来之后,东西交到中国就赶紧回去。为什么?怕朝廷责备海关人员失职,为什么让人家把国宝偷渡出去,他回去认罪,回去接受惩罚。你想想看这种为法忘躯的精神,宁舍生命也要把佛法传遍世间。

智者大师一生没有见过《楞严经》,只是从印度高僧口里听说印度有这部经典。佛所讲修行的纲领,跟天台家所发明的「三止三观」非常相似。天台大师在天台山筑了一个拜经台,你们也许去过。每天,智者大师在那个地方向西方礼拜,求感应,求这部经能够到中国来,拜了十八年,一直到他老人家圆寂。智者大师精诚的拜了十八年,这种精神可佩,感应般剌密帝法师把这部经偷渡到中国来。可是天台家的止观跟《楞严经》讲的奢摩他、毗婆舍那、禅那,这里面还是有差别,但的确是很接近。

《楞严经》传到中国来,古代这些讲经的法师都以天台教义来解释《楞严经》,用止观来配奢摩他、禅那。一直到明朝交光法师才提出意见,他说这个还是有差别。差别在哪里?天台大师的三止三观还是用意识心,而世尊在楞严会上教给我们的止观法门不是用意识心,交光大师提出《楞严经》说的是「舍识用根」。《楞严经》的注疏,《楞严经》的讲法,就变成了新旧两派,古老的这一派以长水为代表,新派的就是以交光大师为代表。

近代,专攻《楞严经》的是圆瑛法师,我们在他的传记里面看到,他二十五岁对这部经产生兴趣,就发心专攻,直到七十多岁,他那一部《楞严经讲义》才出来,这是他毕生的功力。圆瑛法师最成熟的两部书:一部是《楞严经讲义》,一部是《圆觉经讲义》,这两部是他老人家成熟的作品,非常难得。他的讲义,诸位要仔细去观察,几乎百分之六十是依据交光的《正脉》,另外参考《楞严经》古今的注疏,也可以说他的讲义是集古今《楞严经》注解的大成。我们现代人如果学《楞严经》,从他这个讲义入门是最为方便,但是这里头依旧有差别。交光大师说得很好,「舍识用根」,那不是中下根人能办得到的,说老实话,还是属於上根利智。但是天台家讲的这个方法,中下根性的人行,用得上。虽然不是究竟圆满,但的确是最初方便,我们有方便契入真实,这就好。

「三观」是「空、假、中」,前面第一行里面讲的「即空、即假、即中」,那就是一心三观。

你能够用一心三观,这三种惑都容易破除。三种惑破除就超越十法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入佛的报土,这跟禅宗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同样一个境界。宗门的见性成佛,是圆教初住以上的果位,破一品无明就证一分法身,天台家讲的分证即佛。分证即佛是从圆教初住到等觉位,这四十一个位次都叫分证即佛;分是部分,证是证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证得的。到如来果位叫究竟即佛,那是圆满的,四十一品无明破尽叫究竟位,所以究竟只有一位,分证有四十一位。我们还是要从最低下手,如何去破见思、破尘沙,我们今天的病最重,这是治病。

『破法遍』,「遍」是普遍,「法」就是法执。三种迷惑都是从法执里面生出来的,从法执里头生出我执,我们先从这个地方下手。我执里面,我常讲,我们念念当中,都有一个想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头,想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头,这个念头不是你故意生起来的,你没想就有这个念头,佛法叫俱生烦恼,这不是学得来的。这个烦恼习气怎么来的?生生世世养成的。这很难断,都以为这是正常的,哪里晓得这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我们要破我执,从哪里破起?你现在真正把根本的因素找到了,你要想办法把它断掉。如何断掉?看破、放下;看破是观,放下是止,还是这两个字。说止观不好懂,给你讲看破、放下好懂。了解事实真相叫看破,舍弃妄想分别执著叫放下,那就破法执,就破三惑。

所以一定要晓得,我们如果想控制一切人事物,占有一切人事物,是根本不可能的,根本就是个妄想。为什么?能控制的、能占有的,所控制的、所占有的,都是毕竟空。如果有这个事实存在,你的控制、占有那还情有可原,能说得通;但事实是不可能,根本不存在,你是冤枉造罪业,起心动念是在造业。因为你造业,变现出来虚幻的境界,就是果报,你去承受。所以果报从哪里来的?自作自受。几个人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明了事实真相之后,我们这一生的际遇,无论是顺境逆境,无论是享福或者是受罪,你的心平了,平静了,不再怨天尤人。知道自己这一生的际遇是自己造作的果报,与任何人没有关系,这个结才能解得开,前途才会现出一片光明。如果依旧迷惑在这个境界当中,以为我们自己享福、受罪,都跟别人有关联,尤其是遇到逆境,就怨天尤人,这是罪上加罪,招得来生不如意,来生比这一生更苦,来生比这一生更可怜,所谓是愈迷愈深,这不能解决问题。

诸佛菩萨也是看到一切众生迷惑颠倒,沉在苦海之中,苦海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本来也没有,愈迷愈重,愈陷就愈深。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帮助我们,帮助我们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明了事实真相。所以他讲经说法,讲的是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帮助我们开解,帮助我们觉悟。你真正觉悟了,你自然就回头,不但不会有念头去控制一切人事物,连自己这个身体也放下,也不会去刻意的控制。不想占有一切人事物,也不想占有这个身体,怎么样?不会把这个身体当作我。而把这个身体看作什么?是我所有的一部分,不是我。一切众生误会把这个身当作我,要保养这个身体,要护持这个身体,叫这个身体健康长寿,叫这个身体去享福,哪里知道统统造的是罪业。我们能够以人为的力量,帮助这个身体健康长寿吗?诸位要细细想想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们不能糟蹋这个身体,糟蹋这个身体也是错误的。

佛法是正法,佛道是觉道,是彻底觉悟。在佛法当中,这个身体做什么用?是帮助一切众生的工具。前面第二句讲「真正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要发愿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要有工具,没有工具拿什么去服务?身体就是工具,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工具,这个工具要维护,不能够把它糟蹋。怎样维护?与自性相应就是最健康,与自性相违背,就是我们糟蹋这个工具了。用这些物理、药物来帮助这个身体,也未尝不是好事情,但是这是治标不是治本。治本从哪里治?与性德相应。性德是什么?我们标示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性德。你念念与这十个字相应,你的身体怎么会不健康?真诚就没有虚伪,清净就没有污染,平等就没有傲慢,正觉就不迷惑,慈悲就没有怨恨,你说你的身体怎么会不好?诸佛菩萨身体健康,从来没有生病过,若生病是示现,「维摩示疾」,那是说法,那是令人觉悟的。我们看诸佛菩萨,从来没有看到衰老的相,不老、不病、不死,为什么?与性德相应,没有生死,这才是真正懂得健康之道。与性德相应自然就能破三惑,比此地用三观的方法还要巧妙,这真正是善巧方便。

没有办法跟性德相应,我们就用三观「空、假、中」的方法。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切众生范围非常广大,什么叫众生?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众生。我们人这个身体是众缘和合,佛在经典里面讲,「四大五蕴」和合成这个身相。所有一切动物都是众缘和合而现的相,一切植物、矿物与虚空世界,诸位想想,哪一样东西不是众缘和合?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现在科学家发现,有不同的时空存在,三维空间是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空间,也有四维空间。黄念祖老居士说,现代的科学家确实证明有十一维次空间的存在,但在理论上讲,空间维次是无尽的,这个与佛法讲的完全相同。

佛法讲世间,世间无量无边;佛法讲法界,说十法界是大别略举,何况「十」代表无尽。法界就是十界,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法界,都是从一念自性变现出来的,一念自性确实有,但是没有迹相、没有痕迹。所以我们的六根都缘不到,眼见不到,它不是色法;耳也听不到,它不是声法;心里也想不到,佛说这桩事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果然心行处灭,这个境界你就亲证。大乘经佛常讲「唯证自知」,你证得了,你也没有办法跟别人说,所谓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喝水,你问:「水怎么样,热不热?」热,到底热到什么程度,你怎么会知道;这水凉,凉到什么程度,你也不知道;你必须你自己亲尝一口,你才晓得,哪里能说得出来?所以说,这个境界叫不思议境界,不可思量,不可议论。不可议论就是「言语道断」,不可思量就是「心行处灭」,这是说能现的一念自性。

一念自性,非空非有,非常非断,非生非灭,非来非去,《中观》讲的「八不」,形容这个事实真相。能现的理体如是,所现的法相又何尝不如是,哪有例外?诸位如果能在法相上,就是一切现相上,在一切众生法上,能见到这一切法相也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你在相上就见性了。你在相上见性,就是破相,你决定不会再被这些现相迷惑,知道这个现相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一切众生的体性是空,能所皆空,所有这些法相是假相,《金刚经》讲的「梦幻泡影」,佛一再嘱咐我们「应作如是观」,所有一切法相,世出世间法相都是梦幻泡影。

我们面对这事实真相,要懂得用中。「中」是讲作用,我们的受用,诸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教化一切众生就是用中。中的意思深广,中是包容一切,没有一丝毫的偏差,再跟诸位说得明白、说得具体一点,用中就是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用中用错了,用了有偏差,差误在哪里?如果这里头夹杂一点自私,夹杂一点我见就偏差,就错误了。很容易发生错误,就是自己名利心没有放下,自己贪图享受的念头没有放下,一差就一切都差错了。为什么?真诚心,好像是真诚,其实真诚被破坏了,你有私欲在里头,把真诚破坏了,清净也破坏了,平等也破坏了,连慈悲都破坏了,那就不是中道。真正要做到中道,我们用《金刚经》的话,一定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去行「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菩萨心、菩萨行。表现在外面,看破是智慧,充满了智慧;放下是禅定,自性本定。你生活的仪态,表现在外面的是自在,得大自在,对一切众生是随缘而不攀缘,这就是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的仪表风范,你过的是诸佛菩萨的生活,你就成佛,你就成菩萨,这是要真正去做才行。

佛家的修行,最重要的是「修观」。修观两个字不好懂,现代的话说,修正我们对宇宙人生的看法。我们过去对宇宙人生的看法错误了,「宇宙人生」要用「宇宙众生」,意思就更清楚、更明白,对於宇宙一切众生的看法。往年,我们初学时在李老师会下,李老师教导我们,对於这一些众生要从八个方面去观察,我们才不至於迷惑。一切众生,我们今天讲人、事、物,把它分为这三大类。我们要观察它的体,体是一念自性,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识就是一念自性。观察它的相,相是众缘和合而现的,《般若经》讲的「缘起性空」,缘起是讲相,性空是讲它的体。这个相是众缘和合而生,无有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这几句话是教我们观察现相,所有一切现相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怎么能当真?实在讲,你当真也当不了,你当真是打妄想,还是虚妄,哪里来的真?你以为真的有个「当真」?错了!打妄想而已,你怎么会晓得事实真相?所以相是假相、是幻相,而且告诉你,这个相根本就不存在。说根本不存在,你就不懂了。我们在《华严经》前面讲过,《华严经》后面还要重复很多遍,说明幻相之不实,所有一切现相刹那生灭。佛跟我们讲,因为生灭同时,所以它不存在。我们今天感觉这些幻相会存在,是什么原因?是它的转变,是它的相续,使我们在这里面产生幻觉好像它存在。人生活在这个世间几十年,有一些东西存在的时间好像更长久,我们看到一棵树,它有一千多年、两千年这么久,那是什么?那是它转变、相续的幻相。而实际上,依旧是刹那生灭,没有一样是实在的,所以相是假的。

作用,你会用中,你就成就真实功德,功德是真实的,其他都不是真实的。你要用偏差了,你就造业了。换句话说,不会用中,哪一个不造业?业里面有分净业、染业,染业里面有分善业、恶业,还有一个所谓无记业,你必定在造业。善业、恶业最低的标准是五戒十善。与五戒十善相应的,你造的是善业,相违背的,你造的是恶业。你变现,就是转变、相续这个现相,随你所造作的变现在你的眼前,相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话是真理,是事实真相。我们的身体从心想生,我们的容貌从心想生,我们身体健康状况从心想生,我们生活周边所有一切环境也是从心想生。佛才说「境随心转」,这是一句真话,这是个事实。我们心里想什么,它就变现什么境界。

诸佛菩萨安住在正念,前面讲安住在定慧,「善巧安心止观」,止观是定慧,是正念,所现的境界是正常的;正常的生活环境,就叫做一真法界。我们的观念有错误、有偏差,看你错误偏差的幅度,浅深大小不一样,所现的境界千差万别。佛跟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怎么来的?是我们的想法看法偏差程度上不同。偏差程度愈小,在十法界里层次愈高,我们想法看法,与自性、事实真相偏差的幅度愈大,这就变成六道三途,就是这么一回事情。十法界也是虚幻不实,梦幻泡影。这都是在作用上变现这些境界相,不了解这些事实真相,不了解这些现相来源,迷在里头,以为这是真实的。迷在这里头麻烦就大了,迷失的时候心做不了主,心随境转,可以说六道凡夫,没有一个不是心随境转。楞严会上佛讲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那是什么?你真正懂得境随心转,你也能够真正做到了境随心转,你就是佛菩萨,你觉悟了。换句话说,心随境转的是凡夫,境随心转的是佛菩萨、是圣人。但是你要晓得,境随心转是事实真相,心随境转是迷惑的现象,不是真的。你心随境转,你的心愈迷愈深,那个境是愈变愈坏,这叫迷惑颠倒。

在三止三观里面,我们了解,它的核心是在用「中」,在空假中三观里面,核心是要懂得用中。中是什么?中是真诚心。什么是真诚心?没有一个妄念才是真诚。曾国藩先生解释「诚」的定义:「一念不生是谓诚」。诚是什么?诚是我们的真心,诚是我们的本性。很可惜我们不会用,你会用当下就成佛,成佛哪里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众生跟佛是一念之间,你会用真诚你就是佛,当下就成佛了。佛的心是什么?佛的心是一念不生。我们如果能做到一念不生,岂不当下成佛吗?我们的念头太多了,很想一念不生,偏偏妄念那么多,这是什么原因?无始以来的妄想习气,你想压都压不住,想断都断不了,我们才发现这是自己真正的灾难。我们修行不能证果,在人间不能过好日子,根源就在此地。

佛给我们一个最方便的方法,教给我们念佛。前面是「善巧安心止观」,我们是「善巧安心佛号」,比止观还方便。这是为何法门这么多,一切诸佛如来偏赞念佛法门,念佛的方法很多,为什么诸佛如来偏赞持名念佛,道理在此地。我们没有法子,就把心安在佛号上,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杂念,这就叫正念。念「阿弥陀佛」是不是真的正念?不是,阿弥陀佛还是个妄念,用一个妄念来对治一切妄念,是这一个方法。有人说,我用「一二三四」也可以,行!是可以。但是为什么一定要用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本愿相应,那就是说,你将来决定往生到极乐世界作佛。你念一二三四,可以控制你的妄想杂念,极乐世界没缘,你去不了。问题就是你一二三四念得很好,妄念念掉了,你有没有把握了生死、出三界?如果出不了三界,依旧搞六道轮回,这就是念「一二三四」不如念「阿弥陀佛」的道理。一切诸佛如来劝我们念阿弥陀佛,不劝我们念一二三四,你偏偏念一二三四,你不是叫作对吗?跟谁作对?跟自己作对,没有跟诸佛如来作对,跟自己作对,还是随顺自己的妄想习气,不相信老师的教诲。老师教的方法决定有道理在,决定有好处在,我们自己想出的方法固然也有好处,这个好处总比不上老师那个好处。

你的心要安在哪里?诸位想想,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实际上,须菩提只问了两桩事情:一个是「云何降伏其心?」这个问题问的是,我们的烦恼杂念太多,用什么方法能把它控制住,能把这些妄想杂念降伏住?第二个问题是问「应云何住?」我们的心应该安住在哪里?一部《金刚经》就这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如果在净土宗里面的解答,哪有那么麻烦,哪有那么罗嗦?「云何降伏其心?」南无阿弥陀佛就降伏了。念头才起,一句佛号提起压住了,久而久之心里只有佛号,没有妄念了。「应云何住?」南无阿弥陀佛。你就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佛号上就行了,问题就解决了,还用得著那么罗嗦,讲那么多废话!释迦牟尼佛讲了一部《金刚经》,解答这两个问题,对谁讲的?不相信念佛法门的人。真正相信念佛,哪里需要让释迦牟尼佛说那么多话,费那么多口舌?所以这个法门是什么人修的?上上根人修的,一生当中圆成佛道的法门。

一句佛号就具足三止三观,一句佛号圆摄无量法门,这个话不是我说的,莲池大师讲的,蕅益大师讲的。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含摄在其中,这不是天台讲的「一心三观」是什么?我们今天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确实与一心三观不相应,我们这里夹杂著妄想,夹杂著杂念,所以这一句佛号念得没有效果,没有成绩表现。我们也曾经在念佛堂里看到,有些人念得法喜充满,几天几夜精神不疲不厌。那是什么原因?他用真诚心念佛,用清净心念佛,所以才有效果。我们是用夹杂心念佛,用疑虑心念佛,所以收不到效果。诸位细细想想,是不是这样的?

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在念佛堂没有做到,我们在念佛当中,六根还是攀缘外面境界,没有把六根收回来。眼还是东张西望,心里还是妄想分别,在念佛堂看看这个人,跟人家挤眉弄眼,心还是散乱的。看到你喜欢的人,你会跟他笑笑点头,看到不如意的人还生气,瞪著眼睛,你怎么能相应?你的心没有定下来,你不是真诚心、清净心念佛。我念佛,念这一句佛号,为这个世间苦难众生,为法界一切众生,那是慈悲心相应。诸位想想,我们念佛收不到效果,原因在哪里?为什么别人念佛,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他的原因何在,你要把这个找出来。把我们得不到效果那个因素消除,人家效果很好的那个原因,我们要记取、采取,我们念佛功夫也会得力,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三惑,如果次第破是渐修,同时破是顿超,在佛法讲「顿渐」两门。顿超快,念佛法门是圆顿大法。怎样用「都摄六根」的方法?观世音菩萨在楞严会上所讲的,那就是的。大势至菩萨提出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观世音菩萨是做出个样子来给我们看,「反闻闻自性」就是「都摄六根」。用这一个字做代表,耳反闻,眼要反观。什么叫「反」?不缘外面的境界,就反过来了,就是都摄。换句话说,眼能不看吗?好,闭著眼睛不看。耳能不听吗?没有办法,耳没有办法关闭,睡著了,耳朵还可以听到外面声音,耳怎么反法?实在讲,「反」不是说我们不听了、不看了,不是的。反的意思就是此地讲的三观,三观就是反闻。眼见色相,耳听音声,立刻就懂得一切众生相的体相用,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就是反观。不会随境界相转,知道体空寂、相虚幻,知道现象的因缘果。

从前李老师教给我们,从八方面来看,任何一个事物都要从八面去观察。体、相、用三面,因、缘、果又是三面,六面,加上事、理,你从八面观察,你就不会迷惑,不会被境界转了。任何一个事物,你一眼就能看穿八面,你会看,你会听了。这些方法学了之后,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习,练得非常纯熟,六根一接触六尘境界,这八面同时现前,你才不迷,你才会看,这样对「止观」的观,是小小有一点门道,但并不深刻。你会看,看得没错,但是很浅,不够深度。深一层怎么样?这八面每一面都有八面,体有体之体、体之相、体之用,有体之因、体之缘、体之果,有体之事、体之理。说到事,有事之体、事之相、事之用,事里面有因缘果,有事之事、事之理。这样八八六十四,我们见色闻声,刹那之间,六十四面清清楚楚,你观察东西才有深度。这个还不够深,其深无底,六十四里每一个里头又有六十四。

然后我们才明了,「诸佛菩萨观察入微」,这一句话的意思,我们不能不低头,不能不五体投地,我们实在比不上,我们连八面都没有办法,都照顾不到。人家能够观察入微,那个「微」是其深无底、其广无边,所以人家才能够一毛孔、一微尘,能够观察无量无边法界。如果不了解这一些事实真相,我们对佛经很多法相名词,含含糊糊看过,哪里懂得它的真实义?用三观破三惑,在任何一事一物上都行。正报一毛孔,依报一微尘,你能用三观观察这一法,三惑都能够破,何况在一切法中?我们的六根,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中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你是怎么看法?你能够用佛菩萨的正观,正确的观察,执著、分别、妄想都空了。这是三惑,执著是见思烦恼,最严重的,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见色闻声,一一法中都能够同时破这三种烦恼,在一切法里头再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了,你的心多清净。清净心就是真诚心,清净心就是平等心,清净心就是正觉心,清净心就是大慈悲心,性德圆满现前。

什么叫用功?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是道场,那是用功,问题在我们懂不懂、会不会。契入这个境界,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大自在,《心经》第一句话,味道就体会出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行深般若波罗蜜」就是一心三观,三观一心。三观不是有次第,不是有差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我刚才跟大家分析的,从八面观察,一即是八,八即是一;深入一层,八八六十四,一念就是六十四,六十四就是一念。诸佛如来在果地上,观察入微是一念,是同时,没有先后,没有次第。

你要不懂得这个道理,明了这个道理是看破,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习,是真正做功夫,真会用功,用功在生活当中。吃饭的时候,粒粒米都是一心三观,喝茶的时候,每一口水都是一心三观,这样才能够「性成无上道」。祖师大德说,我们不会吃饭,不会喝茶,赵州和尚叫你「吃茶去」,你就真端了茶就喝了。人家吃茶是一心三观,我们吃茶是胡思乱想,在这里头勾引起贪瞋痴慢;这个茶叶好不好,水好不好,火候功夫好不好,胡思乱想!世间人还赞叹,你很了不起,你懂得茶道,你说有什么法子!佛法深入进去之后,这是其味无穷,大家要认真努力。说,说不尽,说只能是一个提示,诸位自己一定要深思、要契入、要悟入,你才会有所得,才有个悟处、有个入处,怎么讲都是个提示。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