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入门知识

净土法门法师: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大意(第三集)

2024-12-27 04:07:51

净土法门法师: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大意(第三集)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大意 (第三集) 1988/8 台湾台北中山堂 档名:05-02-03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今天是我们这一次法会圆满的一天。原来订的讲题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我们为了实际上的需要,在第一天我们讲的是「认识佛法」,第二天我们讲的是「认识净土」,今天晚上实在说还是认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如果这一章经文要细讲,至少也需要二十多个小时。我们今年暑期大专讲座就开这个科目,我们用三十个小时把这章经给大专同学们介绍出来。这一次我们特别著重在净土法门。这一章经文是大势至菩萨自己为我们说出他修行证果的经过以及方法,他是怎么修行成佛的。

在没有说这个之前,我们先要谈谈《楞严经》。《楞严经》在中国佛教里面是一部有相当地位的经典,所谓「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开智慧的《楞严经》。因此《楞严经》在中国,无论是哪一宗、哪一派,几乎在学佛过程当中,没有说是没读过《楞严经》的,这个很少。《楞严》不仅是佛门必读的经典,过去的念书人,念孔子公书的人,几乎也都读《楞严经》。《楞严》的文章之好,古德把它媲美《庄子》,在文学里面来说是第一流的文章,出自房融之手,房融是唐朝的宰相。

这部经里面有一段经文是释迦牟尼佛徵问已经修行证果的这些弟子,叫每个人提出他们修行证果的心得报告,楞严会上就有二十五位菩萨出来做代表,这二十五位菩萨代表佛教所有宗派法门。为什么有二十五?修行法门虽然多,如果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六根、六尘、六识、七大」,你看前面是「十八界」,十八加上七就是二十五,所以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总出不了这个范围。这就是《楞严经》上著名的「二十五圆通章」,它的义趣正如《华严经》上的五十三参,这二十五位菩萨现身说法。

这里面有两个特别法门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凡是特别法门,不按顺序排列的,把它放在最后,就像唱戏一样,压轴戏是最好的戏,摆在最后。如果按照顺序来说,观世音菩萨在二十五排行榜应该是第二,他是耳根圆通。它的排名顺序是六根,六根第一个是眼根,第二个就是耳根,他应当排在第二,可是观世音菩萨排到最后,这就很显然是特别法门,不是普通法门。大势至菩萨是「七大」里面的根大,如果按照排行的顺序,他应该排在第二十三。七大是「地、水、火、风、空、见、识」,根大就是「见」,「识」是弥勒菩萨代表的。他的顺序应该是在弥勒菩萨之前,排在第二十三。现在在经上看的顺序,他也是特别法门,他提出来了,他排在第二十四,弥勒菩萨排到二十三去了。所以这二十五圆通章里面,诸位要记住,这里面是两个特别法门,不是一个特别法门,这两个法门就是观音、势至所代表的。

为什么大势至菩萨不摆在最后?而把观世音菩萨摆在最后?诸位要晓得,「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最契我们阎浮提众生的根性,最契机了,所以观世音菩萨摆在最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深契十方法界诸佛国土一切众生之机,这是很特别的一个法门。所以这两个法门合在最后,我们对它的看法是要等量齐观,没有优劣之分。

通常一般人总是以为《楞严经》与禅的关系很密切,因为它讲「首楞严大定」:「奢摩他、三摩、禅那」,讲这三种禅定在经上占的篇幅很大。同时《楞严经》上有非常著名的「五会楞严神咒」,这个咒很长,因此一般人认为这个与密有关系,当然这是不能否认的,实在讲《楞严经》与哪一宗、哪一个法门都有关系,为什么?无论哪一个法门都离不开智慧,开智慧的《楞严》。

民国五十二年,临济寺第一次传戒,我在戒坛担任书记。台湾大学有一位中文系四年级的同学带一位日本和尚来看我,这位日本和尚当时是台湾大学的客座教授。那个时候我正在台中跟李炳老学《楞严经》,这位日本的法师也是名教授,他问我学什么,我说我正在学《楞严》,他问我修什么法门,我说我修念佛法门。他听了之后,表现的态度就非常轻视,好像很瞧不起我们的样子,就露在面孔上,很冷淡的说了一句话,「《楞严经》与净土法门有什么关系?」就问我。我看到这个日本人这样的态度与说话的语气,我就很讨厌他,我就知道他对佛法不通。我就反过来问他,我也不跟他解释,不答覆他,我说「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净土有什么关系?」这位法师毕竟是个大学教授,他听了我这个话就有警觉到,他脸都红起来了,感觉到有点不好意思,知道他自己错了。

观音、势至是西方三圣,《楞严经》最精华的地方就是这两位菩萨做代表,《楞严经》与净土怎么没有关系?说老实话,《楞严经》与净土的关系最密切,比对禅的关系、对密的关系要密切得太多,这是诸位同修要认识的。念佛,实在就是用这一句阿弥陀佛修什么?修「首楞严大定」,观世音菩萨用这个方法修成功首楞严大定,大势至菩萨也是用这个方法成功首楞严大定,这才能成无上道。这是我们对於《楞严经》基本上的认识,不要受现代一些人胡造谣言影响,如果我们对经典没有相当程度的认识,往往被别人几句话吓倒,其实问我们的人本身就没搞清楚。

这一章经,是大势至菩萨报告他修因证果的经过,以及他所运用的方法、效果,这一章纯粹是讲念佛。这一次大乘精舍印的这个本子很好,字很大,诸位可以看看这个本子。这个字是香港能慈法师写的,虽然他没写名字,我认得他的笔迹。这位老法师现在住在香港大屿山,年岁很大了,也是专修念佛法门。

念佛法门在所有法门里面是最容易修的,最简单、最容易、最稳当、最直捷,这是跟其他法门比较的说法。是不是真的就像古人说的这个样子?不尽然,怎么晓得?你看,一万个念佛人有几个人往生?一万个念佛人在我们看起来大概只有二、三个往生,可见得这个并不容易。为什么不能万修万人去?这个法门严格的讲,应该是万修万人去。念佛之所以没有成就是对於这个法门认识不清楚,盲修瞎炼,功夫不得力,所以念一辈子佛,还是不能往生,这是非常可惜的一桩事情。所以念佛一定要深明念佛的道理与方法、境界,一定要清楚明了。不是说看到人家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我们跟著念一句阿弥陀佛,他念有受用,我们念没受用。他句句佛号能转他这个心境,我们这个佛号像唱歌一样,一天唱到晚,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对我们的心境没有起一点变化,这就是不如法。他念佛懂得方法,我们不懂方法,差别就在此地。

我记得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净土五经各有各的特色,必须合起来看,五经合参,最低限度要三经合参,我们对念佛门路才能够搞清楚。《观经》讲念佛的方法,讲西方极乐世界九品的因果,修什么样的因是上品上生,修什么样的因是上品中生,这个因果要不搞清楚,我们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什么品位?所以因果一定要清楚。《观经》里面跟我们讲方法,尤其是在没有开始修净土之前,还有个准备的修学,这个我们决定不能疏忽,那就是佛给韦提希夫人讲的「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是预备功夫,没有这个预备功夫,念佛就没有什么用处,很难得力。

「三福」是一定要把它做到,第一条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四句十六个字。我们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得问一问这四句做到没有?我们是不是真正的孝顺父母?我们是不是真诚的尊敬师长?佛法是佛陀的教育,佛法是师道,「孝亲尊师」是佛法修学的大根大本,佛法修学就从这个地方做起,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要修慈悲心。慈悲心不但是不能杀生,尽可能不要叫众生生烦恼,这是我们的慈悲心,如果令众生生烦恼,你的心就不慈悲,绝不恼害一切众生。「修十善业」,这是人天福。「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瞋、不痴,这是修学净业的根本。

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第一天跟大家讲三皈依,三皈不是请一个法师给你做一个仪式就完了,那没用处的,你一定要把这三条做到,这三条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皈依佛」,佛是觉悟的意思,觉而不迷,皈是回头,我们从一切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我们从邪知见回过头来,依自性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皈依僧」,僧是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自性清净。这叫三皈依。三皈依,诸位要记住,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这是所有一切佛法宗派法门修行的共同纲领,佛法修的就是「觉正净」。你用什么方法去修?方法太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修行的方法、手段,修什么?修觉正净。我们念佛是方法之一,我们用念佛这个方法求觉正净,大势至菩萨就是这个修法。

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三福是三种净业,第一种是人天净业,第二种是二乘净业,第三种是菩萨净业。他把「深信因果」放在菩萨乘里面,这个用意很深。菩萨还有不明因果的道理?菩萨当然懂得因果,但是要懂得西方极乐世界的因果就不是一般菩萨能清楚的,这是真的。所以净土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对於净土法门,经论上有比喻,犹如「隔罗见月」。所以「深信因果」放在第三,实在就是直接指净土的因果,劝勉这一切菩萨要深信。

「读诵大乘」,就是每天亲近佛菩萨,读经就是听佛菩萨教诲,对於佛菩萨的教训我们念念不忘,依教奉行。所以读诵不是我这部经念一遍就算了,那个有什么用处?没有用处的。你早晚课诵在佛菩萨面前念经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佛菩萨才不要听,连我都不要听,你说佛菩萨怎么会要听你念经?没有这个道理。念经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训,提醒我们这一天修觉正净,是这个意思。晚课是在佛菩萨面前反省,我再念一遍,佛菩萨的教训今天我有没有做到?所以早课是提醒自己,晚课是认真的反省,这功德就很大了。绝对不是早晨我念一遍给佛菩萨听,佛菩萨欢喜了,晚上又念一遍给他听,他又欢喜了,其实一句也没做到。一句也没做到,说个不好听的,早晨到佛菩萨那里去骗他一下,晚上又去骗他一下,这个罪过就大了。它不是活人,泥塑木雕的佛像你都忍心去欺骗它,试问问你学佛将来会到哪里去往生?不要我说,你就晓得了。连泥塑木雕的佛菩萨都忍心一天骗两次,这怎能成功?所以「读诵大乘」就是接受佛的教训,要依教奉行。

我们自己得到佛法的利益,要把这个利益介绍、推荐给别人,使大家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这个利益要叫大众分享,不可以自己独占。自己独占有什么不好?对自己是很大的障碍,为什么?佛法的成就,第一要破我执,如果自己独占,不愿意给别人分享,我执坚固破不了,这对於你修行、开悟造成重大的障碍。所以佛法破了我执,证阿罗汉。以念佛人来说,我执破了得事一心不乱,法执破了得理一心不乱,我们自己要想证得一心不乱,这两种执著都要打破。

破执著的方法,实在讲净土法门非常的高明,那就是念念为众生著想,不要想自己,起心动念都想众生,起心动念都想整个佛法。众生有福,我们自然有福,众生有灾难,我们自己也很难避免,这样子逐渐把自己给忘掉了,我执不破,自然就没有了,这个方法妙极了。起心动念能为一切众生想,这个人真正有福,这个人真正有智慧,你看诸佛如来,这些菩萨、罗汉,哪一个不是如此!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我们现在把经文简单的介绍给诸位,经文一共可以分为六个段落: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这是第一段,这是仪式,也是礼节。『同伦五十二菩萨』是什么意思,这个很重要。大势至菩萨是修念佛法门的,「同伦」,伦是同类,换句话说,与有志於念佛求生净土的这些同修,这是真正同修,这叫同伦。「五十二」,难道他这个法会念佛的就只有五十二个人?不是的,他同类的人无量无边,这五十二个就全部都包括了。五十二怎么来的?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十信位的菩萨十位,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地菩萨,这就五十位菩萨,等觉菩萨,妙觉就成佛了,这五十二位。换句话说,从初发心到成无上正等正觉用什么方法?就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不可思议!代表这个意义。说一声「阿弥陀佛」能从初发心证无上菩提,这个法门真正不可思议,我们在这个地方认识它。

这是每一尊菩萨提出报告没有这个说法,只有大势至菩萨是这么说的。换句话说,别的菩萨修学那个法门可能还要兼修其他的法门才能成功,大势至菩萨单纯,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后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假方便,不需要借重其他的法门,单单一句名号,这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第二段: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

『十二如来』出在《无量寿经》里面,统统是阿弥陀佛的别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这是十二如来。『相继一劫』,一劫当中,这十二如来出世。这十二如来也是表法的意思。

也许有人说,大势至菩萨讲『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我们今天念《弥陀经》、念《无量寿经》,佛明白的告诉我们,他成佛到现在才十劫,这样看起来这不是阿弥陀佛。经上讲的没错,阿弥陀佛成佛十劫是最近示现成佛的,其实阿弥陀佛久远劫已经成佛,我们在《华严经》、《法华经》上看到,久远劫就成佛了。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印度示现成佛,释迦牟尼佛是不是三千年前才成佛的?不是的,我们在《梵网经》上看到他老人家说,他这一次示现成佛已经是第八千次,他早就成佛了。由此可知,现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的阿弥陀佛也是示现的,就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在那里示现成佛这是最近的时间,这是从本迹上来说;迹象,成佛才十劫,要论其根本就太久远,无量劫前就成佛了。

「十二如来」是表十二时中净念相继、功夫打成一片,表法代表这个意义。我们念佛要怎么念?有很多同修来问我,这部经一天要念几遍?佛号一天要念几声?好像唯恐念多了。诸位要明了,大经说得好,「万法唯心」,所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心想生」。十法界依正庄严哪来的?就是你自己心想变现出来的。换句话说,你要是不念佛,你仔细反省你念什么?也就是你头脑里没有佛的时候,你头脑里面装的是什么?贪瞋痴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都是念这些?你念这些东西,这叫念六道轮回,这叫念地狱、饿鬼、畜生。你天天念地狱、饿鬼、畜生,你将来当然要去当地狱、饿鬼、畜生,是你自己念出来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念佛法门之高明,功夫得力就是二六时中我脑子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什么杂念都没有,这叫做「功夫成片」,功夫上轨道了。

念佛的功夫真正得力,我再告诉诸位,你就是没有想念起佛的时候,我心里的确没有在想佛,也没有在念佛,耳朵里听到佛号的声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什么现象?这是好现象,是你念佛功夫得力,证明你心里没有妄念,你心里的念头生起来就是阿弥陀佛的佛号。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这种功夫,如果你认真的念上三天佛,这个境界就现前。你这三天,世尊所讲「放下万缘」,什么都不要去管它,什么都不要去想它,一心去念佛,念上三天,不念了,耳朵里也有佛号,你得到这个功夫就证明念佛功夫确实是有得力的时候。如果再有三天不念,这个境界就没有了。所以这种功夫得到之后要保持,长久的保持就变成功夫成片,那你往生就决定有把握,生凡圣同居土。这就说明你这句佛号确实有力量把你的妄念伏住,你念头不起则已,起来的时候就是阿弥陀佛,这叫「功夫成片」。

如果我们平常念头起来的时候,还有贪瞋痴慢,还有五欲六尘,自己要特别提高警觉,这些念头起来,这是六道生死轮回的念头。换句话说,还是没有办法脱离生死,没有办法往生,跟阿弥陀佛不相应,我们要特别注意到这一点。个人功夫到什么境界,不要去问别人,问别人,人家会骗你,要问自己。我自己这一天二六时中,这一天十二个时辰,现在讲二十四小时,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里面,到底是念佛的念头多?还是六道轮回的念头多?是念佛的念头力量大?还是六道轮回的力量大?我们将来到哪里去,自己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事情不是欺骗人的事情。

所以十二如来的意思就代表「十二时一片光明」,所以用十二光如来来代表,这就是「净念相继,功夫一片」,同时又代表「十二类生依这个法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楞严经》讲一切众生的生态讲得特别详细,我们一般只讲四种:「胎、卵、湿、化」,《楞严》上一共讲十二种,讲得特别详细,代表这个意思,这是第二段的大意。第三段只有两句话: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方法说出来了,十二光如来当初教给大势至菩萨怎么用功?什么方法?教他『念佛三昧』。我们先讲「念佛」,念佛的方法很多,在《观经》里面把它归纳为四种重要的修法,第一是「持名念佛」,第二是「观想念佛」,第三是「观像念佛」,第四是「实相念佛」,总不出这四大类。

这四大类里面,《观无量寿佛经》所以称为《观无量寿佛经》,它是以观想为主,这就是有名的「十六观」。从第一到第十二观都是属於「观想念佛」,第十三观是「观像念佛」,第十六观是「持名念佛」,所以持名念佛统统都是出在《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所主张的、所采取的是持名念佛,《无量寿经》所采取的也是持名念佛,所以「持名念佛」可以说是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特别弘扬的,它有非常殊胜不思议的效果。下手容易成功高,这是持名念佛殊胜之处。

至於实相念佛,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并不是离开这三种念佛之外,别有一个实相,不是的,这三种方式你念到理一心不乱之后,都叫做「实相念佛」。念到理一心,就跟禅家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境界相等,所以实相称性而念。因此实相念佛我们可以放在一边,我们先从事上念,念久了自然与理相应,这就是由持名念到了实相。观想、观像亦复如是。

念佛的功夫我们一定要理解、要讲求,这一句佛号才得力,才有真实的受用。前面跟大家说过,念佛这个法门是消业障、除烦恼最殊胜的法门、最有效的修法,这个方法简单容易,效力无比的殊胜。同修们听了也许有人问,你说效果这么好,我念佛没用,愈念烦恼愈多。我不念佛好像没业障,愈念业障来了,业障现前了,这是什么?是因为你念佛不得法。如理如法的去念,效果殊胜。应该怎么念法?除了早晚念佛,刚才讲提醒自己,功夫要用在生活上,要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再说得明快一点,要用在起心动念上,这是你功夫用对了。我心里念头一起,不管这个念头是善念、是恶念,这个不相关,总而言之,有念头起来,你要觉悟这都是妄念。古德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不怕,为什么?这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烦恼起现行,这是应当有的现象,如果没有了,你就成佛、成菩萨,你不是凡夫了。这是凡夫应该有的现象,这个不怕,怕的是什么?你觉悟太迟了。

念头一起,这一念我觉察到了,我妄念起来了,我的业障烦恼现行了,我第二念就把它换成阿弥陀佛。换句话说,我决定不让这个妄念相续,我不叫妄念增长,我妄念只有第一念,第二念、第三念就是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妄念取而代之,这是念佛功夫得力之处。这样念,你的烦恼没有了,把烦恼念掉了,把妄想念掉了,把你的习气、业障也念掉了,你心里只有一片南无阿弥陀佛,这样才能相应,才能把烦恼伏住。伏住烦恼叫「功夫成片」,断见思烦恼叫「事一心不乱」,分破无明叫做「理一心不乱」,就用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功夫。这是讲念佛。

底下讲「三昧」,三昧就是受用得到了,就是念佛的好处利益他得到了,这叫三昧。三昧是印度话,梵文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也就是禅定,心定了,也叫做「正心行处」。特别是念佛三昧,古德所说的「一切三昧,念佛是三昧中王」,所以称之为「宝王三昧」,你看古德对念佛三昧多么的尊崇。用念佛这个方法成就的三昧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现前的受用,人自在快乐,为什么?一切忧虑、烦恼、牵挂统统没有了,这是念佛三昧得到了,心开意解,法喜充满,现在得到的受用。如果我们念佛念到得不到受用,这个问题就大了,决定不是经典上有错误,是我们自己也许错解了经典,方法用错了,才会得不到受用。

这个地方请大家要特别注意,就是在你修念佛三昧之前,这三种净业是根基,好像盖房子一样,这是地基,念佛三昧是高楼大厦,地基要是没有,这个高楼大厦永远盖不起来。所以这三种净业非常的重要,有了这个基础,你好好的念佛,决定成就。

念佛三昧也叫做「般若三昧」,般若是智慧。所以有人说念佛大概只有定没有慧,那是曲解了念佛法门,对於念佛法门并没有认识清楚,才会有这个误会。念佛三昧也叫做「诸佛现前三昧」,这是《楞严经》上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诸佛现前三昧。念佛三昧又叫做「一行三昧」,禅宗非常重视,你看《六祖坛经》,六祖大师教诫学人,他非常著重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念佛三昧就是一行三昧。不仅如此,念佛三昧还叫做「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等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得的性定(称性的本定)。这是显示出念佛三昧功夫浅深的差别,它有这五个别号。大势至菩萨可以说就是从念佛三昧下手,这是第一个证得的,证到最高的,到了「普等三昧」,那就是圆满的、究竟的念佛三昧。他从这个法门下手的。

这个法门,实在说我们今天这一会的同修是有不可思议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个法门是很难听得到的,如果过去世没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个法门听不进去的。可是也决不是这三天你就真正能得到,这三天你就得到了,可以说你是再来人,你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三天得不到。最低限度,天天听讲得听三年,你才真正能把这个事情搞清楚。

我在台北市讲过《阿弥陀经》,《弥陀经疏钞》过去讲过两遍,现在在讲第三遍。第二遍我们留了一套九十分钟的录音带,《弥陀经疏钞》从头到尾讲一遍,一共留下来的是三百三十五个录音带,这是一部《阿弥陀经》,一天听一次要听一年。现在第三遍讲得比第二遍更殊胜,时间更长,大概会超过四百个带子,就是超过四百天,这一部《阿弥陀经》。如果不这样深入、细细的来探讨,我们对於净土法门的确很难信受。今天我们相信,这个信心像水上的浮萍一样,没根,不是真信。真信切愿,一定是参透大乘佛法,死心塌地,再不疑惑了,这样才能成就。

下面第四段,经上举了比喻,比喻念佛的方法、态度,有两个比喻。第一个比喻是二人喻: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异。】

『一专为忆』,这是讲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我们从来没有间断过,这个恩德太大。『一人专忘』,忘就是我们众生,阿弥陀佛念我们,我们把阿弥陀佛忘掉了,我们不念阿弥陀佛,这个事情麻烦了,这就是『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佛念我们有什么用处?我们不念他,没用。凡夫真正是迷惑颠倒,一天到晚念那些不相干的事,一天到晚去念六道轮回的事,这个不得了,这个麻烦大了,严重。

我自己的老母亲还在,经上的教训要「孝养父母」,我不能不顾。前几年我在香港讲经,我把我的老母亲接到香港,我为什么接她到香港?这就是尽一点孝心,怎么尽法?劝她念佛,这是五年前。我离开她三十六年没有见面,不过很好,没有一见面一把眼泪一把鼻涕,那就不像话了,那我们这个佛就白学了。她也很好,也很能够稳得住,正碰到我讲经,见了面的时候,先叫她拜佛,拜了佛,请她在旁边听经,听完之后我再去招待她。她就跟我讲,这么多年天天都在想我,我听了之后摇头,我说不可以。我说:你天天想我,我们将来都要死,死了以后各人走各人的,永远不能在一起。我就劝她,我说:你从今以后把想我的那个念头改一改,改想阿弥陀佛,我也想阿弥陀佛,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才能永远在一起。这是真的,再不可以错了,再错麻烦就大了,所以我是劝她念佛。你对於父母供养得再好,你不劝他念佛,他死了之后又搞六道轮回去了,这怎能对得起父母?这是大不孝!所以你要孝顺父母,一定要劝父母念佛,一定要把他送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真正的孝,佛门的真孝,佛门的大孝。她接受了,会念了,我这一次到大陆去,我不去看她,为什么?一看她,又勾起母子之情,不又把她拉回来了!这不可以。所以我给她打电话,问她念佛功夫怎样?有没有中断?勉励她念佛,除这个之外,什么都不要想,这是对的。

如果『二人相忆』,佛念众生,众生也念佛,这里面就有感应道交。『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异』,这是久忆不忘,心相同、相通,身也相同,所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境界就能现前。这个比喻是用通常两个人来做比喻,这个还疏远,后面一个比喻用母子来比喻,这是非常亲密,所以两个比喻有亲疏之别。请看经文: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母亲没有不挂念儿女的,儿女长大了,把母亲忘得干干净净,古今中外皆是。这把母亲比作『十方如来』,十方诸佛只有一个念头:希望众生快快成佛,就这么一念。「一切皆成佛」,这是《无量寿经》里面的一句,十方诸佛就是这一个愿望,希望一切众生统统圆成佛道,所以诸佛念众生。

『若子逃逝』,「子」比喻十方众生,十方世界众生不念佛,所以佛念众生也没用,『虽忆何为』,这说出单单一方面忆念没有用处。『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这就是母子相忆,相忆就感应道交,生佛不二。这个道理就是《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两句话不仅把念佛法门的理论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切大小乘佛法也不能出这两句之外。

「是心是佛」是从体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是从这一方面来说的,这是讲性德,你本来是佛。如果你现在再加上修德,那就是「是心作佛」。怎么作法?念佛就是作佛,直截了当。你本来是佛,你现在又作佛,你怎么不成佛?决定成佛。

如果把这句话展开,我告诉诸位,「是心是菩萨,是心作菩萨」,他就变成菩萨了。等而下之,「是心是人,是心作人」,你来生不失人身。我们现在这个心是不是个人?我们现在是不是在作人?这要搞清楚。「人」,在中国的定义是五伦八德,仁义礼智信称作五常,常就是不能变更的,这是人的基本德行,我们有没有做到?五常就是佛法里面的五戒,我们的五戒清净不清净?五戒清净就是「是心作人」,我们来生不失人身,五戒要不清净,我们这个心没有在作人。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心里贪心炽盛,心里充满贪心、悭吝心、吝啬,这就是「是心作鬼」,鬼是贪心。佛在经上讲的,饿鬼道是贪欲,畜生道是愚痴,地狱道是瞋恚。我们现在这个心里造什么?你要是造贪,你就作饿鬼;你要是瞋恚,你就作地狱;你要是是非真妄都搞不清楚,你是愚痴,就是作畜生。所以「是心是佛」通十法界,「是心作佛」也通十法界。

我们在十法界当中要是把事理真相都搞明白了,应该要用智慧来选择,我们选择最上乘的「是心是佛」。所以学佛的人常常要想想,我这个心像不像佛心?佛是我们修行的榜样,我们要依照这个榜样来塑造自己,这叫做学佛。我的行为像不像佛?我的言语像不像佛?如果我们的存心、言语、造作都像佛,这就叫「是心作佛」,那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说到这个地方,我在此地要告诉大家,这句阿弥陀佛怎样念是真正得力,怎样念与阿弥陀佛相应。这一句佛号是净土三经的纲领,是净土五经的题目,念这句佛号就是把净土三经、五经统统念到了,一个字没漏掉。这一声佛号念起来的时候,三经、五经里面的理论、教诲、方法、境界统统现前,所以叫「现前三昧」,这样念佛他怎么不得受用!三经、五经我们如果像这样的讲法,一天讲两个小时,天天不间断,我来讲至少要讲三年。三年所讲的,在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含摄,所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必须把这个境界统统现前,你在这里面有无尽的受用,这叫「念佛三昧」,声声佛号都是入念佛三昧。

如果再把这个境界扩大一点,这一句佛号包括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一切经论,真正不可思议。再要扩大一点来说,这句佛号包括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演说无量无边的修多罗,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总纲领。你这一句阿弥陀佛里头没有这样广大的境界,你怎么能离苦得乐?怎么能够破迷开悟?所以我们同样念一句阿弥陀佛,心境不相同,我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得海阔天空,清净无比;你念那一句阿弥陀佛界限重重,烦恼无尽,这怎么会一样?不一样。

譬如,孙中山先生建立中华民国的时候提倡的三民主义,国歌歌词第一句是「三民主义,吾党所宗」,革命志士听到这一句,整个三民主义的理想、方略、境界完全涌现在面前,激发他勇猛、精进、努力去牺牲奉献,他去做,有这么大的力量在里面。三岁小孩也会唱「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他不晓得什么叫三民主义,他就没有这个境界。我们念这句佛号就是如此,你如果不对佛法有深刻的认识,你念这句阿弥陀佛就跟唱三民主义一样,唱得字正腔圆,一个字也没念错,可是境界不能现前。

如果你深入经藏,那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两句话我再简单跟诸位解释一下,所谓「佛」就是大智大觉,「念念相应」就是对於整个宇宙人生,过去、现在、未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觉,这叫相应。「一念相应一念觉,念念相应念念觉」,这个人怎么不快乐?所以这一句名号是破迷开悟。蕅益大师《要解》说得好,我们生起这个念佛的心,真正发心念佛,发的这个心就是「始觉」,你已经开始觉悟了。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觉」,所以我们念佛是「始觉合本觉」,始本不二,这就是「究竟觉」。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学问可大了,一些学佛的同修不愿意念这句佛号,是他不知道这一句佛号的功德利益,他要是真正了解一句阿弥陀佛真实的功德利益,我相信任何的力量都挡不住他发心念佛,他真正明了了,自利利他第一殊胜的利益。

下面这一段经文是告诉我们功德利益,这里面有四个小段,第一个小段说: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

这一句是总纲,四种利益都是从『忆佛念佛』而来的。第一个利益是: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你跟佛一天一天接近,你离开佛不远了。『现前』是现在见佛,我们没有往生之前,『当来』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佛。在古时候,高齐大行和尚给我们讲四个字的念佛秘诀,「信忆二字不离於心」,心里要常常存著「要相信、要忆佛」,口里没有念没有关系,心里头要有,口念累了可以休息,心里头要想佛。想佛号是想佛,想佛的功德是想佛,想佛的相好光明是想佛,想佛利益一切众生是想佛,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也是想佛,统统是忆佛。所以「净土五经一论」,你读经的时候也是在忆佛,全是讲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要把这桩事情常常挂在心里,常常去告诉别人,这就是我们所得到无比殊胜的利益,希望与一切大众共享。「称敬二字不离於口」,称就是称念,敬是恭敬,恭恭敬敬的念佛,你把这个法门讲解给别人听也是念佛,我们心里始终没有离开阿弥陀佛,始终没有离开极乐世界。这是高齐大行和尚教给我们四个字的依据,「信、忆、称、敬」。

印光大师也给我们两句话,「老实念佛,莫换题目」,印光大师的教训,功德是「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必」这个语气肯定,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念佛人现前见佛的很多,古今都有。古时候,净土宗初祖远公大师在世的时候曾经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见到,他没有跟任何人说。他在往生的时候才告诉别人,西方极乐世界他已经很熟了,过去见过三次,人家问他什么样子,「跟经上所讲的完全相同」,这就是对的。远公大师建莲社在一块念佛,那个时候的经典只有《无量寿经》,《观经》跟小本《弥陀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所以净土宗最早就是依《无量寿经》建立的,专门依这部经来修学,这个事迹非常之明显。

近代也有不少是因为见到佛才信佛的,这是过去世必定念佛善根深厚,所以时节因缘成熟,他见到佛了。美国达拉斯佛教会的一位同修,蔡文雄居士,他是本省人,现在移民到美国。我们那边的道场是他一个人捐献出来的,非常难得。他是怎么学佛的?他亲自见到阿弥陀佛才学佛的。他把这个事情讲给我们大家听,是有一年他父亲病重,他是彰化人,他从美国回来照顾他父亲,没多久他父亲往生了,在他父亲临走那一刹那,他看到阿弥陀佛全身金色,但是这个佛像不高,只有二、三尺高的样子,全身金色。出现在什么地方?出现在他父亲生病病房的窗子上,时间足足有半个小时,所以决定不是眼睛看花,同时还有好几个人看到,就是在窗子上现一尊金色身的佛像,现的时间那么久。到以后这个像慢慢小、慢慢小,就没有了。他是因为见到这个像才信佛,才肯修念佛法门,这是的确有很深厚的善根。所以现前确实有见佛的。

有不少人到普陀山参礼观世音菩萨,真的有不少人见到。香港圣一法师告诉我,一九八二年他去朝普陀山,三个法师一同去,到梵音洞,他们在洞口拜了一个小时,观音菩萨出现了,三个人都见到。见到观音菩萨继续再礼拜,拜了差不多半个小时,观音菩萨的像还在,没有消失。所以他们看观音菩萨看了半个多小时。走在路上一谈,三个人所见的观音菩萨像都不一样。圣一法师所见到的观音菩萨戴毗卢帽,就像地藏菩萨戴的帽子一样,站著的,手上拿著一本书,全身是金色,这个像非常殊胜。另外一位法师见到的是白衣大士,身不是金色。还有一位法师见到的是比丘像,是出家人剃了光头,穿著海青,见到这个像。统统见到,见到的像不相同,这些都是属於现前见佛。也有很多人在那里拜,拜了几个钟点,什么都没见到,这个也很多。所以你的心地清净、真诚,佛菩萨一定会现相给你看,给你做一个证明。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晓得,绝对不是死了去的,你要是认为死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为什么?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断气,看到佛来接引了。有的时候他自己看到,别人没看到,但是他说「佛来接引我,我跟他去了」,可见得这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所以这个法门是当生成佛的法门。不像其他的法门要生生世世继续不断的修行才能成就,这个法门一生成就,它这个殊胜决不是其他法门能相比的。

第二个利益,底下这一句,也是「若众生心,忆佛念佛」,这一句很重要,忆佛念佛是方法。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心开』就是禅宗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禅宗要到这个境界的确不容易,非常难,用许许多多的方法来修行。净土宗的方法就是一个念佛,忆佛念佛。『不假方便』是不需要再借任何的法门,用不著观想,用不著持咒,也用不著去了解许许多多大乘经论,念佛人五经、三经够了。「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这一句佛号必定能够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自得心开就是理一心不乱,跟禅宗成就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但不逊色,而且还要殊胜,诸位读大经就晓得了。

因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说过,「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是阿鞞跋致的菩萨」,阿鞞跋致菩萨,李老师说「七地以上」。所以这个法门真的是难信之法,我们是博地凡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智慧、神通、道力、受用就等於七地以上的菩萨,真正不可思议,所以是圆证三不退。这个地方是「横超三界」,那个地方是「横生四土」,这是一切经论里面所没有的,十方诸佛刹土里面也没有这回事情,所以是难信之法。

第三个利益,香光庄严: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念佛人,尤其念阿弥陀佛,念久了就染上阿弥陀佛的气分。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极乐世界宝香普薰,我们以清净心来念这句佛号,光明宝香与我们时时刻刻就有感应,得阿弥陀佛的气分,当然也就蒙阿弥陀佛的加持与摄受。经上讲得很好,真正发心念佛求生净土的人,阿弥陀佛派遣二十五位菩萨日夜保护你,这不是普通护法神保护你,是阿弥陀佛派遣二十五位菩萨保护你。所以一切妖魔鬼怪不得其便,他没有办法来侵害你,这是念佛的功德利益。第四,这是最殊胜的利益: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我』是大势至菩萨自称,他的『本因』,就是成就的第一个因素,他就是『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无生忍是见性成佛。在《仁王经》里面讲,无生法忍是七地、八地、九地这三个位次的菩萨。这是讲自利的功德,以念佛法门成就这样殊胜的果位。

【今於此界。摄念佛人。归於净土。】

『此界』就是娑婆世界,『摄念佛人,归於净土』,这是利他的果德,自利利他。帮助这些众生,你只要发心求生西方净土,大势至菩萨一定来帮助你。在近代,我们晓得印光大师就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这是可以相信得过的,印光大师一生的行持很像这部经上所讲的,我们能信得过。最后一段,这是总结: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这句话大家要特别珍重,多多的念几遍。『佛问圆通』,你们怎么成就的?怎样证得圆满通达?大势至菩萨说:「我没有选择,我就是念佛这一门」,他给我们做的榜样。所以真正念佛人,早晚功课都是一卷《弥陀经》、三遍「往生咒」、一千声佛号,决定不缺,早晚功课统统都一样,这样就好,不要再搞得很多很杂,那就不是专修了。

这个法门的宗旨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什么叫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要解》给我们讲得好,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人人可以发的!我只有一个心愿、只有一个愿望,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一个愿望就是无上菩提心。发这个心之后,你就依一门深入。经典依一部经,够了,一部经觉得还不够就净土三经,三经不够再五经,再加个《往生论》,「五经一论」够了,不能再多了,再多,你的心就散乱了。所以要「一向专念」,要学菩萨。

『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他用功得力的秘诀。什么叫都摄六根?把六根往回收。我们现在眼往外跑,六根都往外面向六尘奔逸,我们亏吃在这个地方。菩萨怎么样?

菩萨能回过头来,他眼不见外面的色尘,他回过头来见色性,他耳不缘外面的声尘,他反过头来缘自己的声性。怎么回头?第一个念头起不怕,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这就叫「都摄六根」,你要换得快。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是「净念相继」,不要叫妄念相继,要叫这一句佛念相继,这句阿弥陀佛的佛号要念念相续。我用一句佛号,把所有的杂念、烦恼、忧虑念得干干净净,心净了,心净则土净。

『得三摩地』,三摩地就是首楞严大定,这是如来果地上的性定,他成功了。『斯为第一』,这是他成就的第一法门。二十五位菩萨所证的统统是第一法门,没有第二的,但是大势至菩萨这个方法非常适合我们来修学,其他菩萨那些法门虽然是好,我们在一生当中未必能够学得成就。

大势至菩萨念佛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文殊、普贤等觉菩萨尚且求生净土;往下讲,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一念也能往生,所以这个法门广大无边,这样殊胜的利益我们应该要深信不疑,你要是深信不疑就有福了。任何人讲经说法,或者是著书立说,与经里面理论相违背的,我们一概不要听,我们依法不依人。他说的跟佛经上讲的不一样,我们听他的就会上当。

所以真正念佛人回家就老实的念佛,修清净心,修觉正净,只要依据经典,把经典里面的理论、方法、境界统统变成自己的,这叫学佛,这是念佛人。如果人家问你,那个人怎么样?你说《无量寿经》就是那个人,那个人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的就是那个人,你就成功了,你决定上品上生。所以要把经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这叫学佛。经不是念给佛听的,不是念给别人听的,是要念给自己,自己要切切实实、圆圆满满的把它做到。决定不能把这大好的因缘当面错过!古人所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如果当面错过,那就太可惜了。希望将来有缘再有机会把这个法门更详细深入的跟诸位探讨。今天时间到了,谢谢诸位。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