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入门知识

净土法门法师: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研习报告(第一集)

2024-12-27 04:07:11

净土法门法师: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研习报告(第一集)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研习报告 (第一集) 1992/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5-06-01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我离开道场整整半年,此次回来,见到诸位念佛及研究经教皆有长足进步,这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地方之福、国家之福。佛在经论中常教导我们修学的功德,所谓「功不唐捐」。此次恰逢冬至祭祖,本想办冬令讲座,可是同修们喜欢念佛,甚为难得,因此改成「冬至佛七法会」,利用每晚的时间与同修们共同研究《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这一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节录自《楞严经》里著名的二十五圆通。这段经文不长,共有二百四十四字,比《般若心经》短。过去我们虽然多次讲演《楞严经》,但是都含糊笼统略过,以后读到「净土五经」,方知此章经文的重要。

五经的来源,学佛的同修不能不知。古时候净土宗只有「三经一论」。三经专讲净土:第一部是《无量寿经》,第二部是《阿弥陀佛经》,第三部是《观无量寿佛经》,也称作《十六观经》。一论就是《往生论》。

前清咸丰年间,魏源居士将《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附在净土三经之后,称为「净土四经」。今天我们对《无量寿经》可说有相当程度的深入,会很明显的感触到他的附入很有道理。因为在《无量寿经》之中,我们读到「德遵普贤」,若问西方世界那些人修什么法门?可说全是修普贤法门,这在《无量寿经》里可以得到证明。所以西方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殊胜无比。

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这章经特别取出,附在净土四经之后,称为「净土五经」。他这一举动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使我们真正觉悟了,这一章经才是真正《楞严经》的中心,是《楞严经》的精华。尤其是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宣布,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的见解与印光大师完全相同。这更证明了《念佛圆通章》不但是《楞严经》的心经,也是净土宗的心经。通常我们念的《般若心经》,是《大般若经》的《心经》

《念佛圆通章》不但是净土宗的心经,实在是整部《大藏经》的心经,不深入经藏很难认识、很难体会。由此可知,这一部经非常重要。我们预定讲大概七次到八次,所以依照灌顶法师的《疏钞》编成讲义来讲。讲义比《疏钞》简略多了,但是句句话都非常重要。

【释经题。按经中佛自所说。有五种题名。】

佛在《楞严经》上他自己宣说,这部经有五个题目。『经题』就像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全经的纲领。如果对於题目的意义能概略的理解,全经的大意就能掌握到。所以「题」非常重要。

【一、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

第一个题是『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这个题目是从境智所建立的。境是境界,智是智慧。从「大佛顶」到「无上宝印」都是说境界,后面两句是属於智照。

这是什么境界?『大佛顶』是比喻真如自性。真如自性是一切法的根本。宇宙人生、世出世间一切万法从哪来的?从此处变现出来的,这是以自性为境界。

『悉怛多般怛罗』,这六个字是梵语音译的,它的意思就是密宗里常讲的「大白伞盖」。但是它上面没有「摩诃」,所以没有「大」,照字面翻就是「白伞盖」。白伞盖是比喻。白色是一切色的根本,唯有白的才能显示无量的色彩。伞盖是防卫污染的,污染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心理、精神、思想、见解的污染。佛给我们讲的《楞严经》就像伞盖一样,雪白的伞盖丝毫污染都没有。我们要能离开一切污染,恢复到自性清净,这一部经就是最好的一个方法,像伞盖一样。

『无上宝印』,「无上」是没有比这个更高、更上的。「印」是印证。

『十方如来』同一个「宝印」,这指的是一真,《华严经》讲的一真法界,净宗讲的一心不乱。一真是所入,一心是能入,能所不二。这就是禅宗所讲的「心印」,教下所讲的「海印」。海是比喻广大无边。所以上面所讲的是境,下面所讲的是智,这不是普通的智慧,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是如来所证得的,这是如来果地上所证究竟圆满的智慧,一切诸佛所证得的智慧是平等的。所以讲「十方如来」,这就不止一尊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清净海眼』,「海」是比喻大,无量无边,指的是心性。「眼」是智慧之眼,像《金刚经》上讲的「五眼圆明」,就是这个意思。唯有清净心、智慧眼才能照见心性的境界,用现代的话来讲,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从大佛顶到无上宝印都是讲的真相,这是第一个题所含的意思。实在讲经里的含义太丰富了,这一个题虽然能包含,但是不能很清晰、很明白的为我们凡夫显示出来。所以世尊非常慈悲,用第二个补充说明。不但有第二,还有第三、第四、到第五,都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补充。

【二、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这是从从教化对象而建立的,显示经典的功德利益。对象虽然只说了两个人,实在讲这两个人是所有学佛人的代表,所以这两个人就是说我们自己。第一个是『阿难』,「阿难」代表广学多闻。我们现在学佛都喜欢多闻,阿难代表多闻。第二个是『性比丘尼』,就是摩登伽女,她代表贪爱。我们是不是喜欢多闻?是不是喜欢贪爱?假如有这两个毛病,这部经正好对治这两个毛病的。

『救护亲因』,阿难是多闻无定,只求解,不认真修行。有解无行不能入境界,这是代表大多数学佛人的通病。摩登伽女迷在五欲六尘之中,没有意思出离三界。学佛人口口声声要了生死出三界,要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真心?自己冷静想一想,心口不相应。口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财色名食睡」一样都放不下。这部经就要度这样的人,想想我们就是这样子,遇到这个法门可以说是非常幸运。这是说明他所『度脱』的对象。

要把我们度到什么地方?在这一生中必定成佛。『得菩提心,入遍知海』,这两句就是平常讲的「无上菩提」。当然《楞严经》里所说的理论、方法、境界,都是以无上菩提为目标的。二十五位菩萨各显神通,为我们做示现,他们是用什么方法修成的?各个都第一,没有第二。我们听了、看了,除了念佛法门之外,其他任何一位菩萨所修学的法门,我们都没有办法做到,这是真的。所以在这二十五圆通章里,为什么要说《念佛圆通章》是第一,道理就在此地。

但是诸位若读《楞严经》,也许看到有很多《楞严经》的注解。《楞严经》注解很多,我过去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楞严经》,那时我搜集古来《楞严经》的好注子,有三十多种。我所晓得的古今《楞严经注解》差不多有八、九十种。所以《楞严经》自古至今注解众多,每一个人讲法都不一样。

一般说法二十五圆通章,什么是第一?是观世音菩萨耳根法门。文殊菩萨拣选圆通:「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文殊菩萨为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所选的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在我们国家知名度很高,「家家观世音」,有很多人不知道有阿弥陀佛,但是没有人不知道观音菩萨的。文殊菩萨拣选的不无道理。

为什么我们又称大势至菩萨第一?因为楞严会上这二十五位菩萨表演的是两个第一,不是一个第一。这一点必须要看清楚,不能忽略。从什么地方看?从他排列顺序来看。耳根是在六根里,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换句话说,观音菩萨耳根圆通,应该排在第二。怎么会排在最后?按照顺序来排就是普通一般法门,把这个法门拿出来摆到最后,那就是特别法门。好像唱戏一样,最好的一出摆在最后做压轴戏,观音菩萨这个法门就是排在最后。

大势至菩萨也没有按顺序排。二十五圆通是六尘、六根、六识、七大,按此顺序排列的。七大是地、水、火、风、空、见、识。大势至菩萨是属於根大,就是见,若按顺序来排,他应该排在弥勒菩萨的前面。弥勒菩萨代表识大,就是第六意识。但是《楞严经》上的排列不是如此,他排在弥勒菩萨的后面,观世音菩萨的前面。所以没有按顺序排是两个人,不是一个人。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然后才知道这一章经,在整个佛法里面的重要性,才会真正认识它。

【三、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这是从性修建立的。『如来密因』,就是讲自己的根性,不是说别人。「如来」是自性佛,「密因」就是根中之性,乘性起修就叫『了义』。大乘法门里说到「了义」,常常用「无修而修,修而无修;证而无证,无证而证」这两句话来形容,这是了义。但是这两句话很难懂,这是通说,这是将全经二十五位菩萨所修的全都包括,也就是这个说法涵盖了一切法门。

假如我们单单指净土法门,应该怎么说与这个意思相应?净宗来说,「生而无生,无生而生」就是究竟了义。所以净土的古德有一本《生无生论》的小册子,「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这两句话的意思也很深,千万不能望文生义,那就坏了。生是决定生,去不去?真去,不是不去。为什么说不去?西方世界是自性变现的,这个世界也是自性变现的,全都是自性变现的,哪有来去?可是这个境界必须到破无明,见了真性,你才看得到。像我们凡夫,不但见不到,也听不懂,所以还是决定生,决定去。

【四、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

这是从妙从精要上建立的。精是指精华,要是重要。这个『妙』,大乘经里面有一部《妙法莲华经》,过去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的经题,讲了九十天,九旬谈妙。这一部经之妙,不在《法华经》之下。『大方广妙莲华王』,在《法华经》之下吗?不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十方佛母陀罗尼咒』,这是最重要的,讲修行方法。「母」是出生的意思,生佛。十方一切诸佛怎么成佛的?第一个「陀罗尼咒」,完全靠这一个法门成佛的,这个重要。

在本经「佛母陀罗尼咒」就是五会楞严神咒,为什么寺院丛林早课都要念楞严咒?就是「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但是我劝诸位同修不要念楞严咒,为什么?太麻烦、太罗嗦了。阿弥陀佛是净宗的陀罗尼咒,是咒中之咒,比楞严神咒高明太多了,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通途来说,是指楞严神咒。特别来讲是专指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就是「十方佛母陀罗尼咒」。大势至菩萨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从初发心到无上道,他们修什么法门?就是一句佛号。我们真正明白了,念佛就死心塌地,心就定了,念佛三昧就容易成就。

【五、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这个题中有因有果。『灌顶章句』是教学里主要的课程。『诸菩萨万行』是菩萨所修的因行,『首楞严』是大定,属於果。所以这个题里面有两句讲的是果,当中说的是因。

「灌顶」是密宗里面的。印度密法有五部,也就是说有五个派别。一、东方阿*(ㄔㄨˋ)鞞佛代表的,叫金刚部。二、南方宝生佛代表的,叫灌顶部。三、西方是阿弥陀佛所代表的,称为莲花部。四、北方是成就如来所代表的,叫羯磨部。五、中间是毗卢遮那如来代表的,叫如来部。

这一部《大佛顶首楞严经》是从灌顶部里选出来的。所以称为『灌顶章句』,这是教下里的解释。实在讲它还有更殊胜的意义,「灌」是十方如来慈悲加持,「顶」是所有一切法门里至高无上的大法。合起来讲,就是佛以大慈悲加持你,将成佛的法门传授给你,这就是灌顶。「章句」,非常明显的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这一章经文二百四十四个字,就是真实灌顶的章句。所以通途讲「灌顶章句」是指整部的《楞严经》,我们今天这个说法是《楞严经》的精华,是《楞严经》的中心,是灌顶章句当中至高无上的灌顶章句,这才显示这一章经文不可思议。

『诸菩萨万行』,「诸菩萨」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五十二同伦。五十二是怎么说法?从初发心十信位,再往上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是五十个位次,再往上等觉、妙觉,妙觉就成佛了。由此可知,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是「阿弥陀佛」四个字。菩萨讲得很清楚,「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需要藉任何法门来帮助,这一个法门决定成就。

『首楞严』,是大定之名。

以上是将世尊在本经里所说的五个题目简单与诸位介绍出来。

《楞严经》到中国来这一段历史,我在此地也省略了,说两个小时也说不完。故事挺好听的,《楞严经注解》上都有,大家可以做参考。《楞严经》之翻译,非常特殊,是般剌密帝法师将这部经送到中国来,而不是中国高僧到印度去取来的。

为什么今天佛法在印度衰了?公元十一世纪之后,回教徒征服了印度,印度就没有佛法了。印度佛法中断总有一千多年,实在说与这个国家吝法有关系,吝法得愚痴果报。当时印度的高僧到中国来,中国的高僧到印度去,但是印度国王把《楞严经》列入禁书,禁止出口,其他的经可以传到世界,这一部经是它的国宝,所以不传。玄奘大师到印度去没有见到这部经,这是御禁,中国许多高僧到印度也看不到这部经。印度高僧到中国来,所传来的经典里也没有《楞严经》,这是说明印度人吝法。

般剌密帝非常了不起,他把这部经偷渡到中国来。第一次偷渡被海关查到了,抓回去之后要被处分,还要受罪。第二次他又偷渡,结果又被抓走了。吃了两次亏之后,第三次他把这部经写成一个小卷子,把自己手臂剖开,把这部经卷藏在手臂里面。一直等到伤口复原,然后才出关,所以没有检查出来,他用这种方法把《楞严经》传到中国。到了中国之后,再动手术把手臂割开,拿出经典洗干净。他为佛法牺牲自己,这种精神非常难得。

他是从水路在广州登陆,所以经典就在广州翻译。他是佛教徒,佛教徒有勇气承担罪过。译出来之后,他就回去告诉国王:「这部经我已经偷偷的送到中国去了,你要怎么处分,我全部接受。」他回去接受国家的处分,真正不容易。

他在广州翻译经典时遇到了房融,房融在武则天执政时是宰相,大概是得罪了朝廷,把他下放到广州去作地方官,让他很幸运的参与了这一次译经的法会,所以这部经典文字的修饰是房融笔记的。他是一位大文学家,在中国所翻译的经典,文字之美,《楞严经》是第一,出自於宰相之手,有这样一个殊胜的因缘。

【今题於五名中略取十九字。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当然五个题目太多了,中国人喜欢简单,不喜欢麻烦,所以翻译时,把五个题合成了一个题。

『大佛顶』,是第一个题里面取这三个字。『如来密因修证了义』,是第三个题完全取了。『诸菩萨万行首楞严』,这是第五个题的后面一段。所以今天中文本《楞严经》的经题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经题很长,总共有二十个字,题长里面包含的内容就很丰富。下面我们就依经题来给诸位做简单的介绍,经题可以分为七个段落来说明。

【一、大—即众生心。心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故称为大。在华严即一真法界。诸经或名实相。佛性。圆觉。真如。本经名如来藏。其实皆一心也。是知此心。十方无尽。三际莫穷。为法界体。在迷曰如来藏。在悟曰修证了义。在因为菩萨。在果为首楞严王。一经要妙。不出此矣。贯下则密因为大因。了义为大义。万行为大行。首楞严为大定。具此诸大。是为大经。又密因是理。了义是教。万行是行。楞严是果。则受持此经者。依大教。解大理。起大行。证大果。】

第一个是『大』,不是大小的大,大小之大是相对的,此地是一个形容词。实在是无法形容,真如本性什么也称不上,不得已用一个「大」。「大」是形容,也是赞叹,指什么?『即众生心』。他为什么不说诸佛心,要说众生心?说诸佛心,我们会误会自己没分;说众生心,那我是众生,换句话说,说的就是自己。

『心』,《楞严经》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讨论这个问题。大乘佛法里,特别是禅宗常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换句话说,整个佛法说的就是这个心。禅家讲明心见性,教下讲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是明心见性,佛法最后的目的就在此。我们今天说得通俗一点,大家容易明白。我常讲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句话是《般若经》上常讲的「诸法实相」,诸法就是宇宙人生,实相就是真相、真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众生心,众生心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故此「大」即是赞叹、形容「真实本性」。

『心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故称为大。』「世间」是讲三界六道,这个范围无量无边,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娑婆世界的三界六道,乃至於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的三界六道,全是世间法。三界之外,有圣人、有阿罗汉、有菩萨、有佛,与阿罗汉同类的还有缘觉(也称为独觉),因为超越六道轮回了,他在六道轮回得大自在,称为四圣法界。世间出世间法都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所以不得已称之为「大」。

这种说法怕大家不容易体会,落实在经论上来说,『在华严即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一真法界,就是讲这一桩事。

『诸经或名实相,佛性,圆觉,真如。本经名如来藏,其实皆一心也。』《般若经》里面讲的「实相」,或者讲「佛性」,讲「圆觉」,或者讲「真如」,一切大乘经典里我们常常看到这些名词。《楞严经》里讲「如来藏」,名词又换了,其实都说的一桩事,都说的是这个心。既然是说心,为什么世尊用这么多名词,把我们初学的人搞得眼花撩乱,被这些法相名词迷惑了。我们要问一句,佛为什么要这么说?实在说这是佛教学的善巧。佛法之难,难在离相。众生无始劫以来处处执著,所以佛苦口婆心说法四十九年。众生虽然闻法种一点善根,实在不得其门而入。原因在哪里?处处执著。因此佛说出许多名相,告诉你名是假名,主要说的是这一桩事,用什么名相说都可以。不执著名相,你才能真正得到佛所说的意思,所谓「愿解如来真实义」,佛所讲的你才真正体会到,真正明白了。所以一执著名相就坏了,就错了。这是佛教学的善巧方便。

『是知此心,十方无尽,三际莫穷,为法界体』,「法界」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宇宙之大无有穷尽。「十方」是讲空间,「三际」是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无尽的时空,佛家称之为法界,法界的本体,即是今天哲学里所说的宇宙本体。宇宙本体到底是什么?世间的哲学家、科学家到今天没有定论,没有结论。佛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宇宙的本体是什么?是我们的心。换句话说,宇宙从哪来的?是我们心变现出来的,心是能变,宇宙是所变。所以心在哪里?心无处不在。

佛法的教学就是教我们认识心,心才是自己本人,心才是一切法真正的主宰,所以禅家修学的目的是明心见性。其实任何宗派终极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要明心见性,净土宗叫做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

『在迷曰如来藏』,迷了自性,也就是迷了自己。迷了自己,在《楞严经》上是「如来藏」。「藏」是藏起来了,「如来」就是自性。自性现在隐藏,你不认识它了。实际上并没有藏,是你自己不认识,等於它藏起来了,所以叫「如来藏」。

『在悟曰修证了义』,你如果心明白了,什么是心性,完全明了了,那就是「修证了义」。「了义」是究竟了义,所以明了之后,修行虽然也是念一句阿弥陀佛,音调没有改变。迷的人念一句阿弥陀佛,与悟的人念一句阿弥陀佛,境界不相同,受用也完全不一样。迷的人,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在阿赖耶识里面种善根;悟的人,这一句阿弥陀佛与尽虚空遍法界相应。真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他这一句阿弥陀佛,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种种教法都在里面,一个也没漏掉,真不可思议。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光明、无量的神通、无量的德能,都在这一句名号中显露无遗,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这一句阿弥陀佛与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完全相应,产生了共鸣。不是与一尊佛相应,不是单单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相应,而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统统都相应,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在因为菩萨,在果为首楞严王』,由此可知,「首楞严王」就是如来在果地上的称呼。

『一经要妙,不出此矣。』这一部经里最重要的、最玄妙的无过於此,这是一个「大」字,它里面所含的义趣。

『贯下则密因为大因,了义为大义,万行为大行,首楞严为大定。』如果这个「大」字贯到底下,「密因」就是「大因」,没有一法不大,「了义」是「大义」,「万行」是「大行」,「首楞严」是「大定」。

『具此诸大,是为大经。』这个容易懂。

『又密因是理』,后面还要详细给诸位报告,这是讲的理。

『了义是教』,「了义」是指整部《楞严经》。这一章是整部经的精华,是全经的纲要,那真是妙中之妙,了义中之了义。

本章经归结到最后就是一句佛号。「万行是行」,这一句佛号就是诸菩萨万行。莲池大师说得明白,蕅益大师开示的清楚。莲池大师讲这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宗」就是禅宗,禅宗以外就是教下。宗门教下,一句佛号全部都包括了,这是真正万行。

『楞严是果。则受持此经者』,我们受持这一章,这一章就是全经,它圆满具足。

『依大教,解大理,起大行,证大果。』这四句就在这一章经中。所以「净土五经」里面,如果只取精华,确实是《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所以我们称它为净土宗的《心经》。如果展开来,净土宗含摄一切大乘佛法,这一章经也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心经》。所以说它是一大藏教之纲领,绝不为过。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