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入门知识

献血基本要求及其它特殊事项说明

2023-11-02 04:06:41

献血基本要求及其它特殊事项说明

献血基本要求

年龄:18-55周岁
体重:男性50公斤,女性45公斤
献血前一周身体健康,无身体不适、服药等情况
献血前一天保证睡眠6小时以上
献血前一天及当天无饮酒
献血前一餐清淡饮食,切勿空腹
女性须避开月经期前后三天
献血时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献全血两次间隔6个月以上

献血注意事项: ·公民献血应遵守的规定是什么?
(1)要如实填写献血登记表,不谎报、不隐瞒继往病史。
(2)一次献血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3)献血查体合格后,要按规定时间参加献血,以免影响医院用血计划。
·献血前为什么不能大量饮水?
因为大量饮水会稀释血液,降低血液质量,影响病人治疗。
·献血前应注意什么?
应学习献血知识,了解献血常识,消除紧张心理。献血前两餐不吃油腻食物、不饮酒,但也不要空腹,可吃馒头蔬菜等清淡食物;且最好洗一次澡或洗净双臂。
·献血后如何止血?
拔针后应伸直前臂,或前臂伸直后稍稍上抬,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针眼处及上方5分钟止血。不要屈肘止血,因为屈肘会给手背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血管的针眼处溢出,而出现皮下瘀血;也不要捻动棉球,那样会使血管上的针眼刚粘合住又被揉开。
·正常人献血200——400毫升后在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应注意饮食营养正常搭配,适当补充营养,吃些瘦肉、蛋、奶、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当天可多饮水,但不要暴饮暴食。
·有什么情况者暂不能献血?
(1)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
(2)妇女月经前后三天,妊娠期、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


(3)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月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
(4)某些传染病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愈未满二年者,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
(5)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6)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阑尾切除、疝修补术、扁桃体手术未满三月者。
(7)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者。
·有什么情况者不能献血?
(1)性病、麻风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肝炎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
(3)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寻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单纯性寻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4)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5)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6)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
(7)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胰腺炎。
(8)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9)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10)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
(11)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囊虫病及肺吸虫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12)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13)做过切除胃、肾、脾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
(14)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疾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15)有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视神经炎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
(16)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炎、硬皮病等。
(17)有吸毒史者。
(18)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
(19)体检医生认为不能献血的其他疾病患者。
·献血者体检及化验多少天内有效?
有效期为2周。

为什么少数人会发生献血反应?

以下是引用片段:
首次参加献血的人中有极少数人会发生晕眩反应。其表现为心慌、头晕、面色苍白、恶心等,然后出汗,出汗后面色逐渐红润,症状很快消失。上述晕眩反应经适当护理,无一例发生意外。
造成这种反应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对献血缺乏生理知识,精神紧张;有的是心理因素,看到别人晕眩,自己也觉得晕了;有的睡眠不够充足;有的未进早餐;有的献血前疲劳过度等等。

献血反应与处理

·什么是献血反应?

以下是引用片段: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巡视医生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可分为:
(1)轻度: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
(2)中度:除轻型症状外,尚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
(3)重度: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晕厥、抽搐、失去知觉、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对献血反应如何处理?

以下是引用片段:
对轻度或中度的一般卧床休息一会儿或饮用些糖水即可;对重度者,应中止献血,使其平卧,针刺或掐人中,密切观察血压、脉博、心率、体温的变化,必要时可静脉输注葡萄精液及用镇静剂,很快会恢复正常,不会留下后遗症。
·发生献血反应的比例多吗?
不多。有关专家用了整整两年时间,观察了42359献血人次,发生献血反应84人次,占献血人次的0.2%.所有人次经对症处理和必要的护理后,献血员均恢复正常,无任何后遗症。这84例献血全身反应均在采血接近400毫升或在采完后发生。其中男性13例,女性71例;轻型51例,中型23例,重型10例。
·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由哪些?怎样预防?
(1)精神过度紧张:对精神紧张者,除宣传献血常识外,在采血过程中与其聊天分散注意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献完血,下次就不那么紧张了。而不要老是告戒他/她不要紧张,那样实际上是提醒了他/她,使他/她更加紧张。
(2)空腹献血:先让其喝些糖水,或吃些可马上提高血糖的素食,然后献血。
(3)过度疲劳或夜间睡眠差:休息好再献血。
(4)采血不顺利,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减少采血中的不顺利现象。
(5)晕车后献血,晕车后采血晕厥,实际是晕车症状的继续,采血是诱因。可喝点热水,吃些可口食物,如水果等,到户外散散步,呼吸些新鲜空气,症状消失后再献血。


·采血时如何解除首次献血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以下是引用片段:
对心情比较紧张的首次献血者,采血前应简要给其讲解献血常识,使其清楚献血不会影响健康,只会对身体有益;采血时可讲一些轻松的话,分散其注意力,使献血员在友爱,轻松的交谈中不知不觉就献完了血。

·餐后献血会大大减少献血反应吗?

以下是引用片段:
对。空腹采血是输血医学的传统做法,其目的主要是杜绝血液稀释、乳糜血等问题,以保证血液质量。但弊端是空腹易导致血糖相对降低,在采血中血容量下降,故常易造成献血者的轻度或重度献血反应。而餐后采血为输血工作的新观念,因为进食既可增加血糖浓度,又可增加血容量,故可大大减少献血反应,特别是重症献血反应的发生,其关键是要控制献血进食的素食性,杜绝乳糜血的发生。有关专家为验证餐后献血效果,对979名空腹献血者及1716名餐后献血者进行了对比试验,其结果为:均无一例乳糜血;空腹献血者有3例一般献血反应,餐后献血者只有1例;空腹献血者有1例重症献血反应,餐后献血者无一例。这说明餐后献血是可行的,只要控制献血前两餐以素食为主,就可达到既保证血液质量,又解决献血反应的问题。

·献血后仍然引起痉挛牲抽搐怎么办?

以下是引用片段:
献血后极偶然可引起痉挛性抽搐,其机理有报道认为是暂时性大脑贫血、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使献血者暂时出现下述症状:献血者献血时或完毕几分钟后,突然呈痉挛性抽搐,眼球上翻,四肢抽动,意识丧失,瞳孔对光反射存在。这时应马上针刺人中,迅速给予镇静剂及静脉点滴葡萄糖,很快便会恢复正常,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在诊断上应与癫痫、癔病进行鉴别。临床上癫痫表现为抽搐前大叫一声或有先兆,抽搐时口吐白沫,两眼上翻,四肢呈强直性痉挛抽搐。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长达20~50分钟不等:而癔病在发作前有明显的精神因素,在抽搐时,意识清楚,手呈“鸡爪”样,选择性的躺在地上抽搐,无大小便失禁,瞳孔对光反射存在。


·空腹献血者为什么偶尔可出现低血糖性昏厥?

以下是引用片段:
在献血过程中,偶可因献血前10~12小时未进良而出现眩晕反应。其表现为:软弱无力、头晕、脸色苍白、皮肤凉冷、大汗、恶心、呕吐。脉博缓慢、并短暂性意识消失——昏厥,被称为低血糖昏厥。这只是一时性血糖降低,待晕眩症状完全消失时,体内血糖也就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糖是人体分解代谢和氧化过程能量的主要来源,当人体长时间未进食又因献血而使一部分能源被消耗时,耐受力低者会使血糖暂时降低。血糖过低对机体的影响是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脑部组织。这时,可通过高级神经边缘系统,下丘脑腹中核刺激交感神经并抑制下丘脑腹侧核与迷走神经,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胰岛素减少,大部分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动脉压突然下降,导致一时因缺血而缺氧,即出现短暂的意识消失。若此时献血,血流量减少,运输到脑组织的糖就更相对地减少,而脑组织不能进行无氧糖酵解,随之发生缺血反应。初期反应在大脑皮层受抑制,继而皮层下中枢包括底节、下丘脑及植物神经也相继受累,最终致中脑活动受影响,而出现低血糖昏厥。

献血前后应注意什么?

以下是引用片段: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参加无偿献血的公民越来越多。但是,他们对献血前后应注意什么,怎样做好献血前的准备和献血后的自我护理知之不多。为了确保血液质量和献血安全,献血者敬请注意以下事宜:
献血前一天要休息好,晚上要有充足的睡眠;献血前一天晚餐和当天早餐不要喝酒,不要吃鱼、肉、油条、油饼、蛋、奶、豆制品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以免影响化验结果和血液质量,但也不要空腹献血,可以吃些清淡食物,如白馒头、稀饭等,不要过量饮水;献血前应把两臂洗干净,有条件的最好提前洗一次澡;献血前几天如果有感冒、发烧、腹泻、行月经等,暂不宜献血.
献完血后要用三个手指压紧采血针眼上的棉球约3~5分钟,直至不出血为止;献血后应在献血员休息室休息20分钟后,无异常感觉时方可离开;献血后针眼处要保持干净,三天内不要擦洗针眼处,以防局部发生感染。如针眼处皮下出现青紫斑亦不必紧张,这是由于少量血液从针眼处流到血管外皮下组织所致,过几天就会消失,必要时可以热敷促其消退;献血后的当天不作剧烈运动或干重活,可适当补充营养,但不要暴饮暴食,更不要吃补药、补品。有的献血者认为献血后大吃一顿可使血液很快恢复,这是错误的,弄不好反而会造成消化不良,影响身体健康。献血后应保管好无偿献血证,以便今后再次献血时登记或享受免费用血的权利。

献血五误区

以下是引用片段:
误区一:献血要空腹
献血不同于医院做生化检验时的空腹抽血。因为空腹时体内血液葡萄糖含量相对较低,可能会因此出现头晕等不适感觉。因此,一般不提倡献血者空腹献血,但要求献血前两餐的饮食以清淡为宜。这样,既可保证献血者在献血时处于良好的生理状态,又可避免因血液含脂量过高而产生乳糜血等血液质量问题。
误区二:献血会传染疾病
目前采供血机构所用的采血针袋均为经过严格灭菌消毒的一次性用品,以确保每位公民献血时的安全。因此,在规范管理和操作的前提下,献血不可能感染疾病。
误区三:献血会降低免疫力
从生理角度而言,构成人体免疫抗病能力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白细胞。一个正常成年人体内的白细胞在80亿至200亿之间,一次献血200或400毫升全血中的白细胞1-2小时后就能从骨髓补充到体内血液中。同时,献血不仅对改善血液的流速和运氧功能有积极作用,能使机体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而且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调节机体免疫力。
误区四:献血会“伤元气”
事实上,血液每时每刻都在吐故纳新,同时人体本身拥有血量调节的机能。一般献血者在离开献血现场后,其机体已经开始对循环血量进行补充了。数小时后,循环血量即可达到正常水平,不会伤“元气”的。
误区五:献血后要“进补”
就目前的生活水平、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而言,献血后完全不必进补各类营养品。只要注意饮食的营养价值,有选择地进食些鸡蛋、瘦肉、蔬菜、牛奶和水果等就可以了。

献血与健康

·适量献血 有益健康
以下是引用片段:
国内外血液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献血后可因血液粘滞度和比重适当降低,脑血流量增加而感到头脑清醒,轻松灵活,记忆力增强;有的人献血后食欲增强,睡眠安稳,精神焕发,感冒次数明显减少。长期坚持适量的献血,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动脉硬化、脑梗塞、脑溢血及心肌梗塞等症的发病率。坚持经常适量献血的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和骨髓造血系统在外界因素的促进下,始终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和强劲的免疫能力。因此,经常献血的人的血细胞要比不献血者年轻。这种质量上的优势,对人体健康是很有裨益的,不但使人延缓衰老,还可使人增长寿命,而且一旦遇到外伤出血也有较强的耐受力和自我调节功能。·献血会使人“伤元气”吗?
以下是引用片段:
不会。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
·反复献血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吗?
以下是引用片段:
可以。有关专家对反复献血组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提示反复献血组的血液粘滞性下降;而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着高粘血症。因此,反复一定量的献血会使血液粘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意义。·为什么经常献血可担高造血功能?
以下是引用片段:
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经常献血可以降低血脂吗?
以下是引用片段:
人们由于体力活动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的附着在人们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病。而经常献血,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也就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为什么说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机关干部和脑力劳动者更应该献血?
以下是引用片段:
由于长期缺乏体力劳动和生活水平较高,实际上很多机关干部和脑力劳动者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状态。通过查体可以看出。很多人年轻轻的就得了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而献血可以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因为献血后通过正常饮水,使自己的血液稀释,使血脂降低。这样:既有利于自己,又间接造福于社会。·献血可预防心脏病吗?
以下是引用片段:
可以。据芬兰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证实,适量献血对部分健康成年人(特别是男性成年人),竟有意想不到的预防心脏病之效!专家对居住在芬兰东部的20000余名成年人作了试验调查,结果发现,与经常献血者比较,从不献血者的心脏病发病率竟要高出2倍之多。专家们对此解释说,人体血液中含铁过高会明显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血液中含铁较高者与较低者相比,3年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要大出1-2倍),而适量献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含铁量大为降低。英国营养基金会科学部主任玛格丽特的研究结果也与上述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她分析说,血液中过剩的铁和铜都会起到加剧血中脂肪氧化的作用,而血脂氧化恰恰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因素。芬兰医生们已发起一场“低铁饮食”运动,要求吃含铁较低的食物。此外最好每年献血一次(献血量为400毫升),这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堪称“一举两得”之美事!·为什么说适量献血有益长寿?
以下是引用片段:
按规定献血,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并能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据报道,有人对66岁以上的332名曾献血者与同样条件的399名未曾献血者作了比较,结果曾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曾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存活年龄还较长。·长期定量献血对骨髓象有影响吗?
以下是引用片段:
骨髓象的变化直接影响血液的质量和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作为献血员,长期、定量献血后,对其骨髓象影响如何,这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献血员共同关心的问题。为追根求源,在1989年12月至1990年11月之间,有关专家调查了107例在1~25年间的献血员。其中男性55人,女52人;汉族96人,回族11人;职业分别为工人7人,农民90人,市民10人。献血间隔3个月,献血量300毫升(少数400毫升),常规制髓片,瑞氏染色后分类500个细胞,求其平均值、标准差,然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提供的骨髓象参考值作比较,发现除红细胞系统外,其余无显著性差异。就是说骨髓中除红细胞系统代偿性增生外均未影响其他造血系统。这说明长期定量献血对骨髓无影响。·献血会引起贫血吗?
以下是引用片段:
为了解多次献血对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如何,有关专家选择了献血年限在3~21年,献血10次以上,年龄21~49岁的30人,其中男女各15人,与20名从未献过血的、体检合格的正常人作对照,测定了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多次献血者除骨髓造血功能比对照组较旺盛外,细胞免疫功能无差别。
另有专家以淋巴细胞转化率(SI)、白细胞介素-2(IL-2)及自然杀伤活性(NK)作为免疫功能指标,对75例10年以上长期献血者及35例初次献血者进行比较,两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经过长期献血后,细胞免疫功能这3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对血液质量没有影响。·献血会减少大脑的总供血量吗?
以下是引用片段:
为了解献血对大脑总供血量的影响;有关专家随机抽检了80名献血者(男性38人,女性42人,年龄18~50岁。其中首次献血者40人,献血1~5年、6~28年者各20人。体检合格,每次献血间隔至少3个月,献血400毫升平均5分29秒均无献血反应),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仪(TCD)检测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并对不同献血年限献血者献血前后脑底动脉血流速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论是首次还是长期献血者,只要未发生献血反应,献血400毫升对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不会有影响,亦不会减少大脑的总供血量。

冬季献血时应注意些什么?

以下是引用片段:
冬季天气寒冷,给人们外出活动带来不便。由于天冷使得血管收缩,表面看不清楚,给参加献血带来一定不便。这种情况下献血者可先休息一下,饮用一杯热水,使血管局部加热,或轻轻拍打局部,使肘部血管充盈,有利于顺利进行献血。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