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4 04:06:07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请坐。欢迎大家再次参加我们的「修行与生活座谈会」,我们按惯例先讨论现场同修的提问,然后再来解答网上同修的提问。问:第一个问题,我是东北拉法山随缘念佛堂的一位居士,现在在念佛过程中常出现一些状况不知如何解决,请法师慈悲开示。第一,在绕佛半炷香后,常常会大脑进入无意识状态,无距离感,空荡荡。在前领众时,会距离大众很远却意识不到,在身体上没有感觉,直到听到大众佛号离自己很远才有感觉。这时感觉空间很大,念佛堂无边际,步伐会一点点慢下来,等大众随上(跟上)。可不久又会进入这种状态,不知何故?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佛号一直会不间断、不错乱。请法师开示。答:这种状况是念佛稍稍得力了,出现的一种轻安的现象,也是好事,但是不能够产生执著。对这种状况最好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去特别去感受这样的一种状态。在你念佛的时候,忽然觉得空间变得很大了,你生起这样的感受,这种觉受本身就是妄念,这就打断了你念佛了。所以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根本不予理会,专注来念佛,两耳认真听自己念佛,不要有别的感受或者感想,什麼都放下,就让这一句佛号,历历分明,不要间断,这样就好。当你意识到走在前面跟大众离得很远,那放慢脚步让这个念佛堂念佛大家走起来和谐,这样很好,所以反正都是要自自然然的。自己如果是一个人念,那就不必去考虑跟大众协调问题了。所以像你这种状况,也不妨可以自己一个人念,用二十四小时来做一期,一昼夜,加功用行,精进念佛,无论出现什麼样的境界,就是不要理会,只理会一句佛号。那你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一直念下去,你能念到功夫成片。
问:再下面一个问题,在随众绕佛时,也常会出现这种状况。在这种状况中,当海青掠触到前面居士时,自己会略有惊惧感,走路快慢无意识。佛号虽不错乱、不间断,但自己心理上总有一些负担和压力,怕影响大众念佛,影响佛堂秩序。现堂主让我自己在大众里圈绕佛,快慢随己,但自己感觉失去了念佛的自由自在感,担心的地方更多,不知如何解决这种现状?
答:你如果是有这些担心,那就叫打闲岔,念佛的心就不清净了。如果你不能够控制自己,那你就不必跟大众一起念,你可以一个人自己念。你这种状况,一定要保持正念,怕的是你遇到境界,自己会被它迷惑了。因为你既然提出这个问题,这说明你教理还不甚了解,遇到境界不知道怎麼样去克服、怎麼样去超越。你可以多听一听经,同时可以看看祖师大德开示如何念佛。尤其是夏莲居老居士他有一个《净语》,你不妨认真看一看,就教你在这个念佛过程中,如果出现种种状况,你怎麼样去对付。如果你不会处理,那就会出现偏差,就是一般讲走火入魔,凡是走火入魔,都是因为著相。像你出现这种状况,你著了这个状况的相,你把它放在心上了,你的这个念佛就不清净,这个净念相继就相继不下去了。所以这个问题要通过听经闻法、读这些祖师开示加以克服。
问:第三个问题,另外,在正课下课、居士归队回向时,自己无法尽快从这种空间走出来,身体会感觉发抖无力,下课后得自己静坐半炷香后才能恢复正常。请法师开示,我如何才能尽快走出这种状态?
答:你为什麼从这个状态不能马上出来?证明你执著了这种状态,你把这个状态著实了,所以你就会出现不能马上从这个状况出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不能看破这个状态,它就是虚妄的。你这种情形就要多研教理,特别是讲如何修行的这些理论。在师父上人讲《大经科注》里头,有一些片段,你也可以留意。但是我自己曾经读过《净语》,这《净语》里面就讲得特别的清楚,但是讲得很简练,你要反覆的去读、去琢磨。把这些情况如何化解,自己要铭记在心,再次出现的时候,你就能超越,不能被它影响、被它拖累,这都是在我们求念佛三昧之前出现的这些障碍。在《楞严经》上讲「五十种阴魔」其中就有讲到,如果我们在修行当中稍稍得到轻安,得到一些禅定,你就作圣解,感觉到这种状况好像特别殊胜,或者是很特殊,於是你就在那里感受它、寻思它、琢磨它,就著相了,这叫著魔了。《楞严经》上讲,若不作圣心,是好境界,是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堕群邪。这些境界你要不理会它,这是好境界,这句佛号听得很清楚,没有任何妄想,没有间断,心都空了,很好。但是不要起念头,觉得这很好,这个念头叫圣解,以为它是一个很圣妙的境界。这个念头一起,即堕群邪,堕入邪途了,这就不老实了。所以念佛贵在老实,老实没有这些妄念,不管遇到什麼状况,还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听得清清楚楚,念得清清楚楚,这就对了,这就是念佛的原则。当你不去理会它的时候,它对你不发生影响。
问:再下面一个问题,弟子曾在出租屋里招请无量劫来的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等来看《三时系念》的光碟,请问这样如法吗?因为有位师兄说房子不是我本人的,这是与我有缘的众生,而不一定与同屋住的主人有缘,怕会影响到屋主。另外,师兄因为看我气色特别差,怕我有危险,所以帮我问过禅宗的师父以及密宗的师父,他们都不赞成,说可以到精舍参加法会时招请,不适合在家招请,因为家里没有佛像。请师父开示。
答:你这位师兄提的也可以值得参考。确实,你把这些冤亲债主、有缘的神灵请来了,那你要让他们真正得到法益,他们就欢喜;请来了之后,他们什麼都没得到,他就会生烦恼,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所以你要请,就要发起一个大慈悲心,一定要帮助他们能够解脱,帮助他们往生净土,愿意承担一切后果,有这样的慈悲心发出来,请没有问题。当然,有必要在这个屋里立个佛像,求佛力加持,营造一个很好的修学的磁场,让众生来了他能够受到很大的法益。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慈悲心或者慈悲心不足,还有很多顾虑、担心,那我劝你不必在自己屋里做,可以请他们到道场。在道场里,一般像净宗道场都会二十四小时播经,请他们来听经,请他们念佛,这也是可以的。
自己气色差,那也要反省,如果是睡眠不够好,或者是自己过於劳累,这当然也会气色差。另外一种,就常常跟幽冥界众生打交道,也会有气色差的问题。那是什麼?身上有阴气。他们来找你,希望你能够帮助他,那你要帮助不了他,他们就不肯走。所以发起这个慈悲心,自己要认真的修行。往往众生他要看,你有没有认真修行,你要认真修,他也会跟著你修,他就得益了;你要是不认真修,只是劝他们去修,他们不服的。这跟父母带孩子一样,父母叫孩子学《弟子规》,孩子得看父母你有没有做到《弟子规》,你都不做,让我去做,那我当然不服了,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自己要认真修行,这样众生才会因你而真正受益,他才信你所说的。你叫他们听经,他们才欢欢喜喜、认认真真的去听经,因为他看到你这个榜样了。所以不仅是行为上要持戒、断恶修善,念头上也要清净。因为鬼神有他心通,他知道我们心里想什麼,如果我们心里有邪思邪念,鬼神都知道,而且他们会很鄙视我们,甚至找我们麻烦。我们心里念阿弥陀佛,他们是最欢喜的,所以这句佛号要常常提起来。你常常提起佛号,你的身心都能健康,那气色就会好。你看我们师父上人,在这个电视萤幕上看,那个气色远不如他本人,可能是那个光的关系,照的没把他的原色照出来。你要看他本人的面色,白里透红,非常的好,这就是有修行,他来给众生回向,那众生真能得益。回向不用讲求什麼样的形式,你要真有修行的功夫,你这一念一想,就给他回向了,众生就得到利益了。
问:下面一个问题,人身从父母所生,主宰这肉身的佛性源自哪里?
答:这个肉身不是我,只能叫我的,就像一件衣服一样,它穿旧了,不能用了,就把它脱下来,换一个衣服,所以这个身体没有什麼值得我们留恋。而佛性呢?或者叫自性,是遍一切处,它是虚空法界的本体,虚空法界、宇宙万物都是从自性所现出来的。自性不生不灭,没有来去,所以你问说佛性源自哪里,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外行。它不来不去,哪有源自哪里!法尔如是。它不是一件东西,也不是一个物体、一个人,不是。一个东西、一个人,他有来有去,佛性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物质、精神都是从它那里现出来的。它不能说是一物,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有,六根接触不到,眼见不到,耳听不到,鼻嗅不到,舌尝不到,身触不到,连意都想不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不到它,所以你不能说它有。但是也不能说它无,它必定有这麼一个本体,能现出宇宙万物。
怎麼现的?随我们的念头来现。有念头,自性跟著这个念头就能现相,所以叫「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就是自性,它有能现的功能,但是它自己不会无缘无故现,它要有个缘起,这个缘起就是你的念头。随著你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叫识,识的这个种子起现行了,那念头起来了,它就会变现出十法界。我们修行,最终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等於就是把这个自性找回来,现在我们迷失了。为什麼会迷失?因为有这些念头,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这些念头就会现相,我们就迷在相中,著了相,著了相就见不了性。诸佛菩萨比我们本事的地方,就是他能够从相中见性,他知道一切相都是自性所现,他见的是性,而不为相所迷。凡夫就恰好相反,见了相就迷了性,迷在相中。迷在相中,他又会起念头,他就造业了;一起念头,它又现相;又现相,他又起念头,念念相续。所以一直愈迷愈深,从十法界就堕入六道,甚至从六道堕入三恶道,非常可怜。
佛菩萨见到我们这个样子,生怜悯心,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出离。怎麼出离?六道怎麼出去?十法界怎麼出去?你得知道六道、十法界的根源是在哪里,它怎麼来的。你知道怎麼来了,你就知道怎麼解脱了。佛菩萨告诉我们,这些全是你的妄念出生的,所以把妄念放下,你就出离了。这件事情别人帮不了你,佛菩萨不可能把你从六道里拔出来,不行。为什麼?这六道是你自己的念头变现的,非得要你自己把念头放下,你才能出离。佛菩萨对我们的慈悲就是用教化,把这些事实真相教导给我们,让我们明白。明白了你就肯放下,就不要再打妄想了,不要再分别执著了,那你就出离了,就是这麼一回事。一出离了,你就得大自在了,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你自己,你证得了。这原理虽然能够用几句话能说得明白,但是要做起来不容易。你说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这些念头,容易吗?不容易。为什麼?因为它是我们深重的习气,无量劫来已经养成习惯了,要改是不容易改。
就好像一个高速行驶的列车,知道前面道路出现状况了,赶快急刹车,急刹车到那个车真正停下来,那要好长一段,有惯性。这惯性就好像我们的习气一样,我们打妄想分别执著打成习惯了,现在你要急刹车,停不下来,还在往前走,妄念是照打,分别执著照起来。所以六道轮回还得往里钻,明白了还得钻。所以古德感叹,一个人即使开了悟了,仍然未免要堕入轮回。开了悟是什麼?他明白了。虽然明白了,可是这个妄想分别执著他就是放不下,他有个惯性在那儿,克服不了。当然这个开悟不是大彻大悟,只是明白了这个真相了,实际上是解悟,不是证悟,出轮回还是不行,这就是叫对治毛病习气很难。所以阿弥陀佛慈悲,为我们开出一个特别法门,他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发愿接引众生往生到这个极乐世界。即使你现在妄想分别执著习气很重,不要紧,不要求你断,只要求你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转成阿弥陀佛,转很容易,断真是难。就好像你的车,那个列车一直往前冲,明知道底下是悬崖,你停不下来,还得下去,断很难,停住是很难。转很容易,转,这个车现在赶快转方向盘,从这个悬崖边上,就转走了,不用掉下去了,转到西方了。这个法门是万修万人去,甚至你没开悟,你只要能念,你能转,你一样能去西方。所以我们得到这个法门,真是太幸运了,这一生就有机会永脱轮回,有机会证得我们的自性了,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明心见性。古德所谓,「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开悟了之后,你知道原来西方极乐世界和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平等平等,全是自性所现的境界,只因当人有不同的念头,自性就随顺这个念头变现两种不同的境界。如果你生这个妄想分别执著的念头,自性随顺这种念头,现出娑婆世界;如果你生念阿弥陀佛的净念,自性随顺净念,现出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本来是平等,都是自性所现物。这个时候,你乘愿再来,那是很容易的,说时迟那时快,你就随著众生的妄想分别执著。然后自性就随著这种执著,你就到了娑婆国土来了,说时迟那时快就来了。来了之后,「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目的是为了让众生觉悟,让众生也明心见性。他不能明心见性的,劝导他往生西方净土,跟你原来走的那条路是一样的。这就是可以说,整个佛法大意不外乎於此。所以善导大师讲,「世尊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阿弥陀佛本愿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回归自性,借西方极乐世界来显现我们的自性出来,这是一个殊胜的方便法门。
问: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助念中有一位大居士,他的儿子修密修得很好,还是请我们净宗助念团在临终前念佛,昼夜不断七天以上。往生时瑞相殊胜,才念二十个小时,眉毛长长了,耳朵长大了。在次日火化时,家人发现眉毛、耳朵都还原了,但还是浑身柔软,他是否真往生?
答:他是否真往生,最重要的是从他自己有没有信愿来判断。蕅益大师讲,「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你真信切愿求生净土,那就决定得生。这些瑞相可以做为参考、验证,但是光凭著瑞相来判断,就很难判断他有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你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发愿要去,如果他真的发愿要去,这些瑞相就证明他是去了;他没有发愿要去,那这些瑞相就很难加以定论。可是他肯定不会堕三恶道,这是肯定的,至少是人天,而且多半是天道。如果他真的自己求生净土了,那他就决定往生。所以最关键是他临终是不是正念分明。什麼叫正念?他保持信愿求生净土,这样的念头念阿弥陀佛,那就是正念。如果他糊涂了,他不念佛了,不想去往生了,这就不行。
问:下面一个问题,有一位九十三岁的阿婆,临终前也护理五天,断气后念了十八小时,探试每个点都有温度。成员有人看到她离世十三年的丈夫,在地狱当官,他来接她到那里享福。最后通过追顶念佛,到最后全身柔软,热点消失,只有头顶发热,她已往生。
看见她丈夫在地狱中还带了五位同修,和丈夫都往生西方,此事可信吗?
问:下面一个问题,昨天听师父讲,具备信愿行就能往生。可是师父今天讲,如果没有净业三福基础,念佛不能往生。请师父开示。
答:信愿行和净业三福不矛盾,不仅不矛盾,相辅相成。实际信愿行也涵盖在净业三福当中,你看净业三福第三福不是有发菩提心吗?蕅益大师讲,什麼叫发菩提心?信愿就是发菩提心,你的行就是念佛,所以净业三福加念佛就是信愿行。只不过净业三福讲得更详细,这个信愿是什麼样的状态?什麼人才是真正有信愿的人?净业三福就是标准。你要真相信极乐世界,真发愿求往生,那你必定是要孝养父母,要奉事师长,要慈心不杀,要修十善业;要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才是说你真正有信愿了。如果你不孝父母,你说你有信愿吗?你不修十善业,你还造恶,你说你能往生吗?边念佛边造恶,那就是下恶道了,不是真念佛,口上念,心里都是恶,他没有信愿,也不是真的行。所以净业三福融入信愿行,信愿行也融入净业三福,它们俩互融互摄,不仅没有对立,反而它是互相的说明,互相的帮助。这点理解上我们要通,不能产生矛盾,然后我们行起来,就不会有怀疑。所以该做的事情,像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修十善业这些都要认认真真去落实。具体而言,落实三个根,不要小看这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三个根,它能帮助你往生,你没做到三个根,你就往生不了。所以信愿行,他不是表面的、肤浅的,他要付诸於行动。
问:下面一个问题,念佛求往生,如果腹中有胎儿,应怎样与其沟通?是否每日沟通一遍?内容是什麼?还是只念佛?该怎样回向?
答:这是讲如果是一个孕妇,她自己要求往生,可是已经怀了孕,有胎儿了,怎麼办?如果你真正发愿往生,那就一切放下。胎儿呢?胎儿,劝他跟你一起往生。你念佛他也跟著念佛,这真的,你二十四小时念佛不中断,胎儿也二十四小时念佛不中断,这就是最好的胎教。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门里面最殊胜、最方便,念佛功德是最大的。《文殊般若经》上讲,念一佛名号功德,与十方诸佛功德无二。所以你念佛的时候就是成佛的时候,你要用这样的信心来念,这一句名号功德就不可思议。你想想,你就这样陪著他一起念,这胎儿不成佛都很难。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跟著他,让他念,他就跟著你念,可能他往生比你还早,在胎中念佛也一样能见阿弥陀佛,也能够接引往生西方。这是真正帮助他了,他会很感恩你,他没白来。即使你自己没往生,或者胎儿也没往生,你这样念佛,胎儿生下来了,一定是福德圆满。
你想想,十个月的胎教都是念佛,可能他一下来,那就是功夫成片了,那就是念佛三昧的胎儿。胎儿学习就像海绵一样,全方位全部的吸收,他不会分别、不会挑选,你给他什麼,他就吸收什麼,你现在就给他念佛,他就吸收念佛了。所以出来估计没多久他就能开悟,没多久就能成佛了。《法华经》上讲,龙女八岁成佛。龙女八岁就能成佛,那是小孩子。为什麼?过去念的佛念得好。经上没交待,不知道是龙女的母亲是不是怀孕的时候就念佛了。不信你试试,你现在怀孕就念阿弥陀佛,你自己要日夜的念、不间断的念,你自己念到三昧了,那胎儿也一样得念佛三昧。还真没遇到过这麼一个胎教的例子,希望你做个试验给我们看看,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念佛,生出的孩子是什麼样子的?我相信这就是佛子,你就是佛母,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
问:下面一个问题,弟子自从学佛以来,听闻不少净空老法师的经,渐渐看破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道理,确实相信。可多少还带一些疑问,正如老法师自己所言,我们总是有些疑惑,哪怕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信,里面还有一分疑惑。弟子是一名二十一岁的留学生,因多年受强迫症的困扰,处境十分艰难。现在有时困惑於出世出家与入世做人的问题里,如何以出家之心行入世之道?刘素云老师是因为退休了,定弘法师您又是已经出家了,可是末学现在正夹在中间。出家,家里父母责任又没尽到;在家,又总会面临社会这个大染缸,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逼迫或诱惑。虽说「大隐隐於市」,可是我哪有这样的定功!何况现在末法时期,更是难上加难,我到底应该出家出世还是在家入世?
答:你现在才二十一岁,就有出家之心,难得,也是你宿世有善根。但是出家要看缘分,也看福报,也要看你的愿力,真的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出家这个因缘什麼时候成熟,不要自己去想,现在要做好本分的事,敦伦尽分。你现在是个学生,你好好把书读好,读书的过程中好好的学佛,将来就会有这个因缘。我记得我在二十四岁的时候,这是十六年前了,我那时在美国留学,刚刚读博士。有一次到达拉斯净宗学会念佛(打佛七),我们师父上人在佛七里面每天给我们一个半小时开示。因为我们师父上人非常提倡在佛七里面要有开示,不能就光是念佛,光念佛怕念不好,因为你杂念、妄念很多,没有人去引导,你这念佛是没有什麼效果的。所以师父上人提倡是佛七要有开示,要有讲经。所以每天晚上,我们就听师父讲一个半小时开示。讲完之后,我就去拜见师父老人家,跟师父老人家单独请教。我简单介绍自己,我现在是二十四岁的留学生,正在读书,读博士,很想学佛,今后的路该怎麼走?请师父老人家来给我开示。
我当时的问题跟你现在问题是一样的,因为当时正好有最后一批悟字辈法师出家,我是那时候参加了这些法师的剃度典礼,是师父老人家来剃的。当时就有人劝我,你要不要跟著剃?师父老人家以后封刀了,因为师父讲,都是韩馆长要他收的,韩馆长那一年刚好往生,所以已经答应收的,最后一批剃度,以后就封刀不剃了。所以有人就劝我,要剃就赶紧剃,以后没机会了。所以我就有困惑,我确实也很想,但是那时候又在犹豫,因缘没有成熟。大概我是个出家的命,不过那个时候,虽然心里有这个念头,但是不坚决,我就请问老法师,我该怎麼办?老法师就告诉我,他没让我出家,他告诉我两条:第一,把书读好,他知道我是在留学,书得读好,这是尽自己的本分;第二,读《无量寿经》。这给我这两条意见,很实在,没让我出家。所以我就听话了,书就读还读得不错,很快就博士毕业了,在美国大学教书。而且每天都读《无量寿经》,听《无量寿经》,当时我是听师父早年在华藏图书馆讲的《无量寿经》,听了好多遍,当时就发愿要一门深入《无量寿经》,所以专听这部经,但是还是比较懈怠。
那个时候一直到去年,十五年,我的出家因缘才告成熟。我出家也是师父老人家劝的,当我在二00六年底,把我昆士兰大学的工作辞掉,来香港跟师父老人家学法,那是二00七年,师父就在「学佛答问」里面就说,我希望钟茂森出家,希望他出家之后做个好法师,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我把他讲那个光碟我先珍藏了,老人家是对众来说的,要我出家。你看,十五年之后,因缘才成熟,要成熟的时候,师父就会讲的了,所以出家都不用自己操心。因缘没到,不用著急,听师父的话,师父让我好好把书读好,读《无量寿经》,我就这麼做。到时候了,师父讲让他出家,他就出家了。出家之后,我就一门深入《无量寿经》,现在是专修专弘,其他经典我都放下。这个种子,十六年前师父就种下了。所以这个出家大事,最好交给佛菩萨,不用自己考虑,因缘到了,佛菩萨就会安排。
现在最重要的,做好当下的工作,为大家做好榜样。你希望将来出家弘法利生,你现在就要拿出好榜样,你就是弘法利生。你在家做个孝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把书能读好,出来工作又是一个优秀的人才,又能学佛,又有道德,又有学问,你真的是大家的表率。大家一打听,你是学佛的,对佛法就由衷的尊重,这不就是弘法利生吗?如果你现在没做好,说等出家之后再做,我告诉你出家也未必能做得好。你出家了做不好,那个罪业就重了,那真的就是「地狱门前僧道多」。
问:下面一个问题,为什麼自杀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杀往往是因为有冤亲债主的原因,如果弟子发愿,以弟子的死来化解一切怨结,以弟子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超度他们,在临终前一直念佛求佛接引,忏悔求生净土,也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对於父母又可以减轻负担,对於自己又可以祸福都不受,一心往生净土之后,再乘愿再来,普度众生。因为弟子被病苦确实折磨得很痛苦,求法师救度,帮弟子回向化解强迫症。
答:不能够自杀。自杀很难往生西方,因为什麼?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真信切愿求生净土才能得生。这个信心要很踏实,没有怀疑,对什麼都不怀疑,对我现在所遭遇的一切我不能怀疑,我现在遭遇的一切就是我应该受的,帮我消业障。业障消了,我将来往生西方品位就高,虽然是带业往生,但是我们希望带少一点业,这边业消多一点,那边品位就高。我为什麼要品位高?我为了将来乘愿再来,我有更大的能力、更高的智慧,能帮助更多的众生,这是大菩提心。我不能够逃避现实,不能够为著自己减轻痛苦来寻短见,这就没有菩提心了。菩萨发菩提心,宁愿受地狱苦,也不退失菩提心。这是《无量寿经》也这麼讲,「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再大的苦难我们都甘心情愿的接受,这就是代众生受苦。我现在受这一点苦,把业障消了,我将来往生西方,我能更好的度众生。如果我现在不受这些苦,可能我将来会拖延我在极乐世界开悟成佛的时间,那众生可能就会多一点这长时间的受苦了,我可能度他们的时间就会晚了。你想到这里,你就要去忍受。如果是有冤亲债主来折磨我们,那我们更要去忍受。忍受,要给他念佛,我们要将自己所有功德回向给他们,让他们真正离苦得乐,让他们先往生西方,我来殿后,他们先度了,我再得度。这就是你的慈悲,你这种信愿就是真的,你这个菩提心是真的。
假如阿弥陀佛来,他也一定是这样承受,他不愿意自己逃避,减轻痛苦,而让众生受到拖累。所以你要心同佛心,阿弥陀佛会是这麼做,我就要这麼做,那你这样你肯定往生西方。你这样做就是修行,菩萨六度,修布施波罗蜜,修忍辱波罗蜜,布施是放下,忍辱就是忍耐,忍耐痛苦。在这五浊恶世修行,那真的要以苦为师,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面成佛,十方诸佛都赞叹,这真是难事。释迦牟尼佛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为了度众生,为了修行,真是抛头颅,洒热血。你看他成佛之前,魔王来干扰他,干扰不了,结果那个土地神(地神)告诉魔王,你是没有办法干扰菩萨了,为什麼?菩萨功德太大了,这个地球上每一片土地,都有菩萨为了修行、为了度众生洒过热血,所以你魔王哪能够动得了他!所以可见得,那菩萨为众生受了多少苦难,我们身上这点病难道就不能忍受吗?你这样忍受,才会让你的出离心强,你想自杀,这就是出离心,但是这个方法不对。应怎麼做?念阿弥陀佛。你想早出离,就要拼命念阿弥陀佛,念到你见佛的时候,痛苦就没有了,业障就消了。见到佛了,如果你寿命该到了,阿弥陀佛就接你走了;如果你寿命还没到,或者你跟这些众生还有缘,你能够度他们,阿弥陀佛会把你留下来。而且你的病苦就会消除,你就要代表阿弥陀佛,做阿弥陀佛的助教,劝导众生求生西方。
刘素云老师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人,她也是得了重病(红斑狼疮),她的痛苦不会比你少。她念佛念好了,没有往生,但是她已经是念佛三昧了,阿弥陀佛留她是有任务。所以要以刘素云老师为榜样,身上有重病,不能够逃避、不能灰心,要提起精进,相信阿弥陀佛一定来帮助我。我现在就是要给大家做示现,至少我能够给同样的病症的人(强迫症,当然世界上可能还有这样的人),我应该怎麼样脱离?我怎麼样化解这个病?我给大家做一个榜样。总不能说,得了这个病就得自杀,那你给众生做的坏榜样。即使你自杀,你念著阿弥陀佛你能往生,别人未必会,别人未必会念佛。他不念佛自杀的人,那肯定堕三恶道,你这不是害人吗?这不可以的。所以要发起这个菩提心,要行菩萨道。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这里。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修行与生活座谈会 定弘法师主讲 (第一九四集) 2012/10/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13-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