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佛教因果定律

贾国勇丨佛铃声声(散文)

2023-03-22 09:27:41

贾国勇丨佛铃声声(散文)

佛铃,一直在九龙河畔摇响;梵乐,演奏着长庆四年的一段故事。

站在331省道的路肩上,春风起处还略有寒意,杨柳吐蕊,却暖风不生。路上的行人逐渐稀少,从小径深处而来的信众个个人步履蹒跚,似乎虔诚的朝拜并没有卸下沉重的包袱,一路香火并没有解脱今生的烦恼。

我们走过的,不过是一条前人走过的路而已,在这条路上,不仅走过了长庆四年丹霞天然禅师坚定的脚步,也同样走过了唐王朝皇权更迭带来的金戈铁马,当然,还有后来者朝拜丹霞寺的我的草鞋布履。

那一天,我开车从南阳向鲁山进发,准备前往鲁山的文殊寺参学,却被331省道路旁金瓦丹柱的丹霞寺牌坊所吸引,因缘殊胜,我还听到了丹霞天然禅师禅杖上的佛铃声声。早就知道丹霞天然禅师是六祖慧能弟子青原行思下第二世,唐代的著名禅师,法号天然,因为开山丹霞寺弘利生,被后人称之为“丹霞天然”,可以说,在我心中早已向往,就把车停了下来,说要进山一拜。

朋友说此处距丹霞寺还有十里,步行需要一个小时,劝说我开车进丹霞寺,我却满腹的诚心,不敢惊扰高僧大德的灵魂,更不敢逾越老和尚的步履深深,坚持把车停在了路边,找了附近的农人来看守,穿过牌坊步行向里走去。

本是渐入佳境之路。刚刚开始时,还是一条窄狭的乡间小道,尽管是钢筋混凝土铺就,却是那样的猥琐,不如宽广的马道,给人以坦荡的感觉。加之路边村舍拥挤,偶有鸡鸭犬豕大腹便便上路,念及众生平等,见到他们也得让路回避;走不远,这尘俗间的喧嚣就渐渐远去了,路两旁俗气越来越淡,多的是山野的清香和空旷的幽然,让人的呼吸也轻松起来。慢慢地,有流水声开始在耳畔浸润并弥散开来,当声音渐渐地固定下来的时候,循声望去,可以看到不远处有溪水流过。来的时候,我已经在上做了功课,知道此处当是九龙河了,就走下路去,拨开吐青的荒草,来到了九龙河边。河水极清,伸手触及却是冰凉沁心,杂草碎石间,却间有雌黄的花,如画中雏菊一样,形单影只,楚楚可怜之处却让人怦然心动;再往前走,便是一团团的绿,嫩嫩的绿,不是大写意的,而是偷偷的,在官道边的杨柳还没有绿的时候,这乡间小径上的树却偷偷地绿了,因此上就绿得不自然。尽管如此,这绿给人的依然是春意盎然,331省道路肩上略有寒意的春风已经变成了暖意的春风,那树的枝条也柔软起来,不是僵硬地在风中晃来荡去,而是轻轻地摇曳,如摩崖石窟中飞天的仙女,款款而来,飘然而去。

不知道当年丹霞天然禅师走过这条乡间小径时是什么样的感受,更不知道留山迎来了丹霞天然禅师时是怎么样的心情。

抬头远眺的瞬间,我看到了年迈的丹霞天然禅师肩扛着禅杖的背影;禅杖上面悬挂的佛铃轻摇,发出柔和的响声,而伴随着这佛铃的,正是僧人向深山走去的踏实的脚步。

从唐元和十五(820)年春开始,丹霞天然禅师奉王命到洛阳龙门香山寺一带云游,其目的就是寻一宝地开山建刹,兴隆佛法;到唐长庆四(824)年,丹霞天然禅师已经离开龙门香山寺四年,在游历了陕西、山西以及豫西南地区的众多名山大川之后,来到了如今河南省南召县的留山镇一带。法不孤起,有缘则生,当丹霞天然禅师在留山山麓九龙河洗去脸上的尘埃时,发现了从上游漂流下来的一叶菜叶,突然明白了九龙河的上游定是众生生养等待传播佛法的宝地。

持禅杖溯流而上,在急促的佛铃声中,丹霞天然禅师走进了留山,走进了如今的丹霞寺所在之处。

据史载,丹霞天然禅师在这里看到的是“大小山脉如护法斗拱,峰峦叠嶂恰似罗汉列阵,溪水流潺更有佛音袅袅,苍松翠柏都是佛家庄重”。除此之外,此处还是“左青龙,右白虎,中间有座红蜘蛛”的风水宝地,东边,则是档子山作为屏障护佑,南有玲珑作为照应相伴,背后则是大莽山绵延起伏,形成了一个众山朝拜的太师椅形状的宝地,更重要的是,好像是为了向丹霞天然禅师显示神通,此地“每至旦暮,彩霞赫炽,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灿若明霞”!

丹霞天然禅师把手中的禅杖插入这片人间净土之中,禅杖升华幻化成如今丹霞寺天王殿前的参天大树,幻化成丹霞寺的七殿伽蓝,而禅杖上的佛铃则持在了天王殿的一角,时时刻刻俯视着人间的一切,轻摇轻摇,悠扬远播,让红尘中的众生时时警醒,念念不忘明了解脱。

在告别祖师马祖道一禅师的时候,马祖道一禅师曾送丹霞禅师一佛谒,“遇留则止”。宝地正处留山腹地,丹霞天然禅师想到祖师马祖道一的佛谒,在此结庵传法,肓化众生,一时间,徒众达四百多人。后得庞蕴居士相助,开山丹霞寺,传法世人,自唐、宋、元、明、清,民国至今,1200多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历经战火兵燹,累劫自然灾难,57位主持方丈陆续在此传播佛种,利益众生,法脉不灭。

对于留山,这是一段非常美丽的故事。当我们站在留山之外翻开历史那些发黄的册页时,才能发现,丹霞天然禅师走进留山时的脚步匆匆,佛铃欸乃。唐元和十五(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唐宪宗暴死,梁守谦、王守澄等人立即拥立太子李恒即位,史称唐穆宗;和李恒争夺太子之位的皇次子李恽以及拥戴次子李恽的蓟国公吐突承璀措手不及,还没有来得及想出对策,就被唐穆宗的一道旨意送上了黄泉路。这个时候,史书中的丹霞天然禅师身负弘法重任离开了洛阳龙门香山寺,那个被河南尹白居易尊崇的佛家道场,踏上了寻求胜地开山弘法的历程;到唐长庆四(824)年丹霞天然禅师开山丹霞寺时,恰赶上皇权的更迭,即位仅四年的唐穆宗在正月二十二日突然驾崩于寝宫之中,时年30岁;20年之后,当丹霞寺香火旺盛如日中天之时,会昌五年(845)的四月,唐武宗开始了“三武一宗灭佛”事件最为残忍的一页,称之为“会昌法难”,而丹霞寺则因了留山宝地的庇护,为佛法留下了一缕香火不灭。

在开山丹霞寺之前,丹霞天然禅师已经在中国的佛学界声名远扬,成为了弘扬佛法的希望,留下了众多的佛学公案,一直为后来者津津乐道。比如在“丹霞烧木佛”这个公案中,丹霞天然禅师竟然取了木质的佛像取暖,别人责备时,反说要从木质的佛像中烧取舍利子,以此惊世骇俗的方法来破除禅者对佛的迷执,从而实现明心见性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此后丹霞天然禅师的奔波行走在留山开山丹霞寺,不仅承载了弘扬佛法的重担,或许,他法眼慧开,早已经为躲避“会昌法难”保存佛法一脉香火不灭找到了“避风港”、“世外桃源”。

想着到了丹霞寺前一定要伸出手去推开厚重的山门,感受一下当年丹霞天然禅师的步履沉重,没想到穿过一片树林来到丹霞寺时,最早迎入眼帘的却是丹霞寺的天王殿,一道写有第四届法会的横幅还悬挂在天王殿前的两棵树中间。香烛阑珊处,明灭相间,僧人们已经开始了晚上的药石,倒是几个年长的居士正在打扫庭院。看我极度的虔诚,就过来搭讪,说上面要开发丹霞寺,刚刚把山门拆去准备修缮,变成了丹霞寺的广场,刚刚举办的水陆法会就势设在广场上,非常的宏伟与壮观。当然,说到丹霞寺,让这些居士们最为自豪的还是科学的术语“丹霞地貌”:说是有专家到此地来考察,发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地理特质,以丹霞寺之名,为这种地理特质命名为丹霞地貌。

从331省道步行来到丹霞寺就为了听到丹霞地貌吗?再往前走还能看到什么?我站在天王殿前再也不敢迈步了。在中国的佛教历史记载中,无论是说到哪一位高德大僧,总会说到他的开山道场,犹如丹霞天然禅师之丹霞寺,如今的世上的那些“道德高僧”聚会时也会以自己盖了多少寺院为荣,并让人为之仰慕;如此,丹霞寺内的居士们向我介绍丹霞地貌也不为怪,毕竟,物质的东西相对精神世界更来得清晰一些,能讲得明白一些。

想到这里,从佛事流通处请了一炷香,按照丹霞寺的规矩,点燃后放进了天王殿前的香炉中。就在我行佛礼参拜的时候,山中的风旋转而来,吹拂着天王殿殿角的佛铃响了起来,尽管是那样的轻柔,却是声声入耳;天王殿也幻化成了那个远古的僧人丹霞天然禅师,合什相迎我这个远来的行者。

禅杖依然,佛铃悠然。

佛铃声中,我突然明白,走进丹霞寺,我要看的不再是丹霞天然禅师的丹霞寺,而是他对弘扬佛法的担承,对文明进化的一种责任。因为,丹霞寺也罢,丹霞地貌也罢,都会如这丹霞寺的山门,幻生幻灭是必然,永固不灭的则是佛法精妙。

贾国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行为证据》杂志社主编,新媒体《行参菩提》创始人。著有长篇小说《测出的不仅是心跳》、《谜底就在现场》、《致命谈判》、《命案现场》、《神探》、《大测谎师》、《市长命案》、《市长夫人》等,以及散文集《立地成佛》、《心止即岸》、《行参菩提》等。创作、投拍了《命案现场》(20集)、《捕狼人》(20集)、《完美指控》(30集)、《博弈》(30集)、《糊涂县令郑板桥》(36集)等电视连续剧、系列剧多部!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