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佛教基础知识

过午不食 日中之时须准确勘定

2023-02-08 09:24:33

过午不食 日中之时须准确勘定
本文由弘一大师1941年夏(辛巳年夏)作于**福林寺。大师在这篇文章中讲到了僧人在持“非时食戒”时非常容易疏忽的一个细节,即:持“非时食戒”必须严格遵行“过午不食”的规范,对于“日中”这个临界时刻必须力求精确,避免因被太阳、日晷以及不准确的钟表误导了时刻而破戒。
持非时食戒者应注意日中之时比丘戒中有非时食戒,八关斋戒中亦有之。日中以后即不可食。又依《僧祗律》,日正中时,名曰时非时,若食亦得轻罪。故知进食必在日中以前也。
日中之时,俗称曰正午。常人每月日晷仪置于日光之下,俟日晷仪标影恰至正午,即谓是为日中之时。因即校正钟表,以此时为十二点钟也。然以此方法常常核对,则发现可怀疑者二事。
一者,虽自置极精良正确之钟表,常尽力与日晷仪核对,其正午之时每与日晷仪参差少许,不能符合。二者,各都市城邑之标准时钟,如上海江海关、大自鸣钟等,其正午之时,亦每见其或迟或早,茫无一定也。今说明其理由如下:
依近代天文学者言,普通纪日之法皆用太阳,而地球轨道原非平圆,故日之视行有盈缩,而太阳日之长短亦因是参差不齐。泰西历家以其不便于用,爰假设一太阳,即用真太阳之平均视行为视行,称之曰平太阳。平太阳中天时谓之平午。校对钟表者即依此时为十二点钟。若真太阳中天时,则谓之视午。就平午与视午相合或相差者大约言之,每年之中,唯有四天平午,与视午大致相合,余均有差。相差最多者,平,午比视午或早十五分或迟十六分。其每日相差之详细分秒,皆载在吾国教育部中央观象台所颁发之历书中。
若能了解以上之义,于昔所怀疑者自能法释。因钟表每日有固定同一之迟速,决不允许参差,而真太阳日之长短,则参差不齐。故不能以真太阳之视午而校正钟表,恒定是为十二点钟也。其各都市城邑之标准时钟皆据平午,以教育部历书核对即可了然。
吾人持非时食戒者,当依真太阳之视午而定日中食时之标准,决不可误据平午而过时也,至于如何校正钟表可各任自意。或依平午者,宜购求教育部历书核对,即可知每日视午之时。若如是者,倘自置精良正确之钟表,则可不必常常校对拨动。否则仍依旧法,以日晷仪之正午而校正钟表,恒定是为十二点钟,此亦无妨。但须常常核对日暑仪,常常拨动钟表时针。因如前所说真太阳日之长短参差不齐,未能如钟表每日有固定同一之迟速也。又近代天文学者以种种之理由,而斥日晷仪所测得者未能十分正确。此说固是,但其差舛甚微,无足计也。
译文:
遵守非时食戒条的人应注意,比丘戒中有日中时不是规定时间不进食的戒条,八关斋戒中也有这条。日中以后就不能吃东西。又依照《僧祗律》,太阳正中的时候,称为时非时,如果进食就犯了轻罪。所以进食必在日中以前。
日中的时候,俗称为正午。常人将日晷仪放置在阳光之下,等到日晷仪的标影恰至正午,就知道是日中之时。就会校对钟表,以这个时间为十二点。然而以此方法常常核对,则发现可怀疑的事有两件。
一件事情是,虽然我们的钟表是极其精良且准确的,并且时常将钟表与日晷仪核对,但钟表上的正午的时间总是与日晷仪显示的间相差一点点,不能完全一致。第二件事情是,各地都市城镇的标准时钟,比如上海江海关,大自鸣钟等,在正午时分,也常常看见这些钟表要么迟了要么早了,没有一个是准确的。现在说明它的理由如下:
按照近代天文学者的观点,普通纪日之法都用太阳为参照,地球轨道原本不是平圆的,因此太阳的运行看起来有进有退,一个太阳日的长短也是参差不齐的。泰西的历法学家因为其不方便使用,另外假设一太阳,就是用真太阳的平均目测运行作为一般目测运行,称为平太阳。平太阳运行到天的正中时称为平午。校对钟表的人就把这个时间确认为十二点钟。如果是真太阳运行到天的正中时,则称之为视午。就平午与视午相重合或偏差的大概而言,每年之中,只有四天平午与视午大致相合,其余的都有偏差。相差最多的,平午比视午或早十五分或晚十六分。每天相差的详细分秒,都记在我国教育部中央观象台所颁发的历书中。
如果能了解以上的大意,过去所怀疑的事就能得到解释了。因为钟表每天有固定的速度,决不允许有偏差,而真太阳日的长短,则长短不齐。所以不能以真太阳的视午来校正钟表,把这个时间固定为十二点钟。各都市城邑的标准时钟都是依据平午,以教育部历书核对就能明白了。
我们这些遵行非时食戒的人,应当依据真太阳的视点为正午而确定日中进食时间的标准,决不可错误地依据平午而错过时间,至于如何校正钟表可各随自己意愿。有人依照平午时间,应该购求教育部历书核对,就可知每日视午的时间。如果是这样,倘若自己备有精良准确的钟表,就可不必常常校对拨动。否则仍依照旧法,按日晷仪显示的正午而校正钟表,把这个时间固定为十二点钟,这样做也没有妨碍。但要常常核对“日晷仪”,常常拨动钟表时针。因如前所说,真太阳日的长短参差不齐,不能像钟表一样每天有固定同一的速度。另外近代天文学者以种种理由,斥责日晷仪所测得的时间不能十分正确。这种说法固然有道理,但其误差很微小,就不必计较了。
三种修持:因果、菩提以及净土
本文是弘一大师1939年6月3日(己卯年四月十六日)在永春桃源殿的演讲,由李芳远记录成文。大师此次所讲的是几种简易的佛教修习方法,即:深信因果、发菩提心、专修净土。大师所讲的这几种修持方法最基本、最朴实、最实用,而实际上又最难做好。非念念在心、身体力行不能有所成就。本篇是用白话文写成,故没有进行翻译。
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常劝我到此地来,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
两年以前的春天,我在南普陀讲律圆满以后,妙慧师便到厦门请我到此地来。那时因为学律的人要随行的太多,而普济寺中设备未广,不能够收容,不得已而中止。是为第一次欲来未果。
是年的冬天,有位善兴师,他持着永春诸善友一张请帖,到厦门万石岩去,要接我来永春。那时因为已先应了泉州草庵之请,故不能来永春。是为第二次欲来未果。
去年的冬天,妙慧师再到草庵来接。本想随请前来,不意过泉州时,又承诸善友挽留,不得已而延期至今春。是为第三次欲来未果。
直至今年半个月以前,妙慧师又到泉州劝请,是为第四次。因大众既然有如此的盛意,故不得不来。其时在泉州各地讲经,很是忙碌,因此又延搁了半个多月。今得来到贵处,和诸位善友相见,我心中非常的欢喜。自三年前就想到此地来,屡次受了事情所阻,现在得来,满其多年的夙愿,更可说是十分的欢喜了。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
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来研究食谱,虽山珍海错之名,纵横满纸,如何能够充饥。倒不如现在得到几种普通的食品,即可入口。得充一饱,才于实事有济。
以下所讲的,分为三段。
深信因果
因果之法,虽为佛法入门的初步,但是非常的重要,无论何人皆须深信。何谓因果?因者好比种子,下在田中,将来可以长成为果实。果者譬如果实,自种子发芽,渐渐地开花结果。
我们一生所作所为,有善有恶,将来报应不出下列:
桃李种长成为桃李——作善报善
荆棘种长成为荆棘——作恶报恶
所以我们要避凶得吉,消灾得福,必须要厚植善因,努力改过迁善,将来才能够获得吉祥福德之好果。如果常作恶因,而要想免除凶祸灾难,哪里能够得到呢?
所以第一要劝大众深信因果了知善恶报应,一丝一毫也不会差的。
发菩提心
“菩提”二字是印度的梵语,翻译为“觉”,也就是成佛的意思。发者,是发起,故发菩提心者,便是发起成佛的心。为什么要成佛呢?为利益一切众生。须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须广修一切善行。以上所说的,要广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众生,但须如何才能够彻底呢?须不着我相。所以发菩提心的人,应发以下之三种心:
大智心:不着我相。此心虽非凡夫所能发,亦应随分观察。
大愿心:广修善行。
大悲心:救众生苦。
又发菩提心者,须发以下所记之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菩提心以大悲为体,所以先说度生。
烦恼无尽誓愿断:愿一切众生,皆能断无尽之烦恼。
法门无量誓愿学:愿一切众生,皆能学无量之法门。
佛道无上誓愿成:愿一切众生,皆能成无上之佛道。
或疑烦恼以下之三愿,皆为我而发,如何说是愿一切众生?这里有两种解释:一就浅来说,我也就是众生中的一人,现在所说的众生,我也在其内。再进一步言,真发菩提心的,必须彻悟法性平等,决不见我与众生有什么差别,如是才能够真实和菩提心相应。所以现在发愿,说愿一切众生,有何妨耶!
专修净土
既然已经发了菩提心,就应该努力地修持。但是佛所说的法门很多,深浅难易,种种不同。若修持的法门与根器不相契合的,用力多而收效少。倘与根器相契合的,用力少而收效多。在这末法之时,大多数众生的根器,和哪一种法门最相契合呢?说起来只有净土宗。因为泛泛修其他法门的,在这五浊恶世,无佛应现之时,很是困难。若果专修净土法门,则依佛大慈大悲之力,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速证菩提,比较容易得多。所以龙树菩萨曾说,前为难行道,后为易行道,前如陆路步行,后如水道乘船。
关于净土法门的书籍,可以首先阅览者,《初机净业指南》《印光法师嘉言录》《印光法师文钞》等。依此就可略知净土法门的门径。
近几个月以来,我在泉州各地方讲经,身体和精神都非常的疲劳。这次到贵处来,匆促演讲,不及预备,所以本说的未能详尽。希望大众原谅。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