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佛教传播与发展

觉醒的勇气

2023-07-26 04:06:10

觉醒的勇气◎菩萨为利益众生而寻求证悟,他们的道路是利他的道路。 在这个道路上,心要接受训练,超越平常所熟悉的凡夫自私行为和烦恼,渐渐学习将他人变成内心最主要的关怀焦点。 这种利他态度,是佛陀大乘法教的根本及核心。

◎所有想要成就无上觉醒(即证悟)的人,都应该努力修持相对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

◎简而言之,大乘的深广两个面向,全包含在两种菩提心的修持中:相对菩提心(世俗谛),和究竟菩提心(胜义谛)。

◎相对菩提心是依着一般的概念心来修持,就算是初学者,只要向内在检视,用正确的方式修持,就可能圆满成就。

◎当相对菩提心圆满成就之后,究竟菩提心,也就是内观的智慧、无我的了悟,就会自行生起。此即噶举派的大手印,宁玛派的大圆满。

◎究竟菩提心也不是在一开始就可以做到,所以我们必须从相对菩提心开始修持。

◎相对菩提心有两个面向:空性与慈悲。 如果修持慈悲的根基稳固,就不会岔入声闻乘和缘觉乘的道路;如果能仰赖空性的见地,就不会在三界轮回中流转。

◎如果我们无法修习这些法教,听闻法教本身不会让我们从轮回中解脱,面对生老病死的困境时,也不会有任何帮助。 我们生病时,如果不遵照医师的处方,即使医师随侍在侧,痛苦也不会消失。

◎人身非常难得。我们应下定决心修持佛法,不要把生命耗费在无意义的活动上。

◎缺乏慈悲的空性禅修,不是大乘的道路;修持慈悲,而缺乏对空性的了悟,也不是大乘的道路。空性和慈悲必须兼具。

◎能终身修持佛法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不能的话,起码要好好皈依,因为皈依是佛法的精髓,同时可以关闭堕入下三道之门。

◎释迦牟尼佛曾说,就获致证悟而言,以慈悲服务有情众生,等同于供养诸佛的价值,因此,慷慨对待他人,让他人从痛苦中解脱,走向解脱之道,和供养诸佛的利益是一样的。

◎或许我们会认为,供养寺庙,或在佛像面前摆出供品是更好的方法。事实上,诸佛完全离于自我珍爱,因此,我们愈能帮助众生,诸佛就愈快乐。

◎事实上,众生是我们积聚功德的最佳机会。

◎恒学三要点 一、持之以恒的修心: 我们要无悔地付出自己的快乐,把一切美好的事物及功德布施给他人。 我们应该用喜悦的心情,承担他人的悲伤和困境。 我们要努力让他人从痛苦中解脱,尤其是伤害我们的人;我们要诚恳、毫不迟疑地 献出自己的快乐,不论多寡。 二、勿过度戏剧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论应当合乎真正修持佛法的方式。 此外,我们应该避免在他人面前从事一些行为,让他人认为我们是受戒的人,因而从中得到好处。 我们也要避免从事一些行为,让他人认为我们已从我执中解脱。 三、勿持双重标准: 要同样礼遇穷者和权者。去除所有偏见,避免对亲戚的执着,以及对敌人的憎恨。 对穷人及地位卑下的人要特别尊重。不要偏颇!要以同样的爱与慈悲对待一切众生。

◎如果具足三种根本条件,应该感到欣喜,因为我们拥有一切修持佛法的条件。 这就像在爬坡时有一匹好马,路途就不会太困难。同时,我们要祈愿所有众生皆能同样幸运。

◎我们应该感谢所有众生,因为我们必须仰赖众生来获得证悟。我们要用相同的爱与慈悲来对待敌人,如同对待朋友一般。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对父母、夫妻、兄弟姐妹的爱与慈悲是自然生起的。

◎把我执视为敌人。当它不再存在时,我们就不可能关心自己超过别人。当这种感受生起时,让我们思惟一切众生之大慈。

◎我执从来就不具基础。虽然根本没有任何可以执着的,但我们仍执着于「我」。 我们执着它,珍爱它,为了它伤害别人,累积恶业,让我们日后在轮回的下三道中承受更多痛苦。

◎国家有难时,侍卫会日夜保护国王,晚上不睡觉,白天不松懈。同样的,为了赶走我执这个捣蛋鬼,我们应该在它出现时,立刻用空性来对治。

◎我们应该用相同的敬意来对待佛与众生。在皈依之后,不论修持什么仪轨,我们都必须生起菩提心;从那一刻开始,众生就成为我们修行的支柱。

◎如果我们被狗咬,或被他人攻击,我们不应该做出愤怒的反应,反而要尽可能地帮助对方。即使我们帮不了他,也不能放弃帮助他的愿望。

◎概括来说,我们要怀有强烈的慈悲心,想象所有众生的痛苦融入自身,同时把过去、现在、未来的身体、财富和善行回赠给他们。如果看到众生得到快乐,善行增长,我们都应随喜。

◎对于我们亏欠很多的人,我们应当在心中生起大爱,愿他们得到快乐;在心中生起大悲,愿他们从痛苦中解脱。

◎我们应该用最深的信心,祈愿引起病痛的作恶众生,也能从痛苦中解脱,迅速获致证悟。 我们应该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不论我们从事了什么善行,乃至于获得财富或长寿,甚至于成佛,都是为了利益他人。

◎当我们为了众生的利益,而付出自己的快乐和善行时,我们应该忽视自身的利益,甚至为了众生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我们必须努力创造一种环境,让如母众生能够在当下享受快乐,并修持佛法。我们应该祈愿他们迅速证悟,并随喜他们的进展。

◎修心要低调,不应炫耀,不能用修心来引人注意或创造声誉。它是我执和烦恼的内在对治。我们要让自己的心成熟,不需让他人知道。

◎佛法是普世良方,可以应用于任何困境。

◎快乐与痛苦的经验,皆是正面与负面行为的结果。要尽量屏弃恶行,培养善德。

◎菩提心是获致觉醒的不败法门。它有两个面向:相对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

◎相对菩提心是运用凡夫心意来修持,比较容易培养。尽管如此,相对菩提心带来的利益是无量的,因为只要珍贵的菩提心在心中生起,我们就永远不会堕入轮回恶趣。

◎如果对无常有所领悟,我们就能修持殊胜的法教。如果我们仍然认为,一切都将如常,我们就会像在临终病榻上,却仍然继续谈论生意的富人!

◎当面对任何情况时你了解到,心不以任何「东西」的姿态存在,你应该安住在那个觉受之中,不要为它贴上标签或下定义。

◎佛陀法教的精髓,即是要清楚了解什么是应做的行为,什么是应屏弃的行为。

◎我们要记得,任何「念头」或「对治」——即使是空性的念头——在本质上都是空的,不具有实质的存在。

◎虽然如此,我们仍然觉得,有一个真实的、实在的东西叫做「我」。这个「我」由一个具有五种感官、八种识的身体支撑。

◎我们要如何安住于空性之中,如何离于所有的心智活动? 首先要认清,当我们想到「我」这个念头时,其实不具任何真实性。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外在事件似乎是在「那里」发生,但事实上,它们是在「这里」、在「内在」发生;它们是心造作出来的。

◎当死亡来临,我们的心会进入中阴,身体被遗留在后,语言则完全不存在。 我们的心无法带走此生所累积的财富,父母亲友也无法随行。我们将只身一人,背负所从事的一切善行与恶行。

◎有一种说法认为,禅修后,一切现象,自己和他人,宇宙和所有众生,皆显现如幻。我们对这个说法必须要有正确的了解。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